郑观应故居

郑观应故居

雍陌村:雍陌村民委员会(YōngmòCūnmínWěiyuánhuì)在三乡镇政府东北3.8公里处。辖2个自然村,驻地雍陌村,故名。1949年前后属东桂乡;1953年析出,称雍陌乡。1958年分为雍一~三3个大队;1963年合并,称雍陌大队。1983年复称乡。1986年12月改称今名,耕地4694亩;主产稻谷,次为花生和蔬菜。有针织厂等。还有小学和卫生站。镇办博爱中……

巾帼英雄 舍财为国 郑州温州商会企业家参观刘青霞故居

7月3日下午,郑州温州商会企业家参观了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1877~1922) ,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河南安阳蒋村人,原姓马,清朝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她是同盟会成员,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刘青霞故居位于开封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青霞胸怀天下,一生坎坷,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全身心地倾注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并捐出大量财产支持革命事业。大家通过讲解员饱含激情的讲解、图片、文字、实物,呈现在脑海的是一位杰出的妇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巾帼英雄形象,看到了一位传奇女性的不平凡经历,从心灵深处受到教益。

郑州温州商会党委书记、会长卢庆中指出:刘青霞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不辞劳苦,为民请命,慷慨报国,享有很高的声望。孙中山先生为她亲自题写“巾帼英雄”匾额,她的精神就像院中她生前栽种的那株腊梅花,如今依然枝繁叶茂、幽香袭人。她的作为应成为当代每一位企业家的榜样。

一同参观的有郑州市温州商会执行会长、郑州福蒙特家居物流中心总经理周荣标 ,郑州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河南以恒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意尔康河南物流园董事长詹巧荣,开封市温州商会会长、开封温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佰数 ,永嘉楠溪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余建永,中联万洋集团中原投资部总经理陈志云等温籍企业家,开封顺河区区长王荧陪同参观。

郑板桥故居景点介绍 郑板桥故居在哪个城市

1. 郑板桥故居在哪个城市

兴化名胜古迹——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 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翻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

兴化名胜古迹——兴化四牌楼

兴化四牌楼为全国仅存的三座古四牌楼之一,上悬四十七块彰显兴化贤人功德的匾额,表达历代人们对七十五位兴化名人景仰。

兴化四牌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年的悠悠岁月,四十七块匾额彰显着上自南宋开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寿之征,越五个朝代兴化籍历史人物七十五位.

史料记载,四牌楼曾两次被毁。第一次被毁在1796年,嘉庆元年的一场大火,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张可立重修。第二次被毁是1966年“文化革命”的疯狂年代,主体建筑被拆除,大部分匾额被肢解,那砸不烂的几根石柱至今仍深埋在小南门补锅塘的旧河沿下。

1990年,兴化人民政府在原址之东北重建四牌楼,与博物馆浑然成一体。重建的四牌楼,四十七块匾额除一块旧匾、六块仿旧外,其余四十块分别由我国当代四十位大书法家题书。兴化四牌楼不仅成为文化厚重的历史文物,而且成了集当代中国书法大成的艺术的瑰宝。

兴化名胜古迹——施耐庵陵园

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

2. 郑板桥古居图片

“室雅兰香”的意思是:指居住的地方兰花飘逸香气,能够透露出高雅的情趣。形容居住环境的优雅清净。书法家写“室雅兰香”一词,是用来表达自己品德的高尚、性情的雅致。

“室雅兰香”一词出自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对联,原文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解释: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花再少,只要能散发花香即可。

郑板桥故居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先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郑板桥先生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

扩展资料:

郑板桥的诗,大多是托物言志,抒发了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题画诗还赋予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

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

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 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3. 郑板桥故居的介绍

胡邦依的故居

十笏园

山东潍坊市潍城区的历史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笏园(ShihuyuanGarden),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郑板桥故居在哪里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出自清·郑板桥题兴化故居联语。诗句言内在决定外在的道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二、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出自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句由睡眠中听到屋外风吹竹叶萧萧声,进而联想到民间的疾苦声,然后自然地引渡到自己对民间疾苦的态度,抒发出自己的心志:虽然自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州县小吏,但对天下百姓的生计温饱、快乐忧愁等都怀有殷殷关切之心。

三、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出自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句言画根瘦竹为渔竿,意在表明诗人决心脱离官场、归隐江湖的人生志向。

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出自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躺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疾苦号寒的怨声。这句诗写出了对百姓的怜悯和关爱之情。

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出自清·郑板桥《竹石》。任,任凭。尔,你。诗句写竹生山中破岩之中,环境虽然恶劣,却坚忍不拔、傲然挺立风中的形象。意在借竹以自喻,表达自己高洁坚贞的人格追求。

六、十分学力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

出自清·郑板桥《兰》。付出了十分的学习功夫,要把所学的东西抛弃三分;就像选择好苗留下来一样,这种功夫自己要探索研究。

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语出清·郑板桥《新竹》。新竹竿高于旧竹竿,全靠老的枝干在底下支撑、扶持。比喻年轻人会超过老年人,但老年人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尊敬老年人。

八、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

出自清·郑板桥《题画·乱兰乱竹乱石与汪希林》。诗句言动手作画之前心中要有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古人成法的志向;画完以后,要能看不出留有前人某一种风格的痕迹。意谓绘画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成法,要有常画常新的新鲜感。

5. 郑板桥故居和纪念馆距离多远

濮阳好玩的地方很多。西边出了台辉高速进入中原路,有风景怡人的濮上园和绿色庄园。往前走上两公里,沿濮瑞路向北很快到达特 色小镇一一班家小镇。东边沿濮台公路前行,距市区7一8公里有杂技之乡一一东北庄和大集古镇。

继续东行,在范县黄河边有郑板桥纪念馆和黄河湿地公园。南边,在濮阳县城二公里有吃喝玩一体的濮水小镇。市区有戚城文化遗址一戚城公园。

6. 郑板桥的故乡在哪里?

1、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

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

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2、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7. 郑板桥故居开放时间

1、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推荐理由: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 ,生机盎然的水上园林,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好去处2、千岛油菜花景区推荐理由:每到春季,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于垛田之上,有心旷神怡之感、美不胜收之慨3、郑板桥故居推荐理由: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书画复制品,有兴趣可以去研究研究4、兴化老街推荐理由:这里并不是很大,错落的老宅建筑,很多小餐馆,走一走,看一看的就可以了5、兴化博物馆推荐理由:三层仿古建筑,现有藏品2000多件,常年对外开放6、四牌楼推荐理由:明代建筑,飞檐拱顶,古朴庄重,挂了47块匾额,用以纪念兴化历代名人7、徐马荒原生态风景区推荐理由:这里有荷塘月色、渔歌唱晚、秋荻飘雪的湿地胜景,也有苏中“沙家浜”的风采8、乌巾荡风景区推荐理由:自然环境优美,而且设有很多游乐项目,适合亲子游和悠闲游9、八字桥10、万亩荷塘

8. 郑板桥故居游记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 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 等。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 陈列“昭阳郑氏家谱”、郑板桥[1] 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居内不定期地举办小型书画展览,播扬郑板桥的艺术成就。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 。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 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 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

9. 郑板桥故居在哪个城市啊

  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出自——郑板桥。

  这句话的意思是——

  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花再少,只要能散发花香即可。

  二、延伸: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3间,朝北南屋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

  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观故居 忆初心 强信念--黄梅公安组织参观陈潭秋故居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4月15日上午,黄梅县公安局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民警到陈潭秋故居进行参观学习。

在陈潭秋铜像广场,全体民警瞻仰了陈潭秋烈士铜像,并向铜像敬献花篮,大家面对陈潭秋铜像脱帽鞠躬向烈士表达深切怀念。随后大家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广场,充分显示了每一名党员民警对党的赤诚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让现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全体民警先后参观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生平事迹展览馆,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朴实的革命历史文物,大家重温了陈潭秋烈士的英雄事迹,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湖北地区早期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陈潭秋勤奋好学,追求真理,立志救国,不屈不挠,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品质与精神,打动着在场的每一名同志。

时代在变,但向革命先辈学习的精神始终不变,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民警们在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要以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为指引,坚定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更大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标准扎实做好公安工作,为建设平安黄梅、法治黄梅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赵庆 余嘉琪

来源:黄梅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