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0年1月,保护区位于上川岛的东北端,东与国家4A级飞沙滩旅游区相邻,东西北三面临海。保护区群山连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奇石林立,其中包含有观景望月、水帘洞奇、捞潭月影、猕猴乐园、水绕四门、车旗凌风……等十大景观。保护区总面积2281公项。其中核心区1200.8公顷,缓冲区和科学实验区面积1030.87公顷,另设特别控制区面积49.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猕猴及其栖息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现有猕猴1500多头,24个种群,另有蟒蛇、巨蜥、大壁虎、金钱龟、猫头鹰、穿山甲、水獭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单鸟类有75种,蝴蝶有100多种,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据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调查统计,这里植物有110个科,250多个属,10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罗汉松、桫椤、土沉香、兜兰等等。

保护区边界线全长50公里,其中岛岸线长26公里,沿岸景色优美、奇特,组成了高山与大海相连、海涛与山林共鸣的大自然浓缩景观。

信息来源:广东省林业厅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台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0年1月,保护区位于上川岛的东北端,东与国家4A级飞沙滩旅游区相邻,东西北三面临海。保护区群山连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奇石林立,其中包含有观景望月水帘洞奇、捞潭月影、猕猴乐园、水绕四门、车旗凌风……等十大景观。保护区总面积2281公项。其中核心区1200.8公顷,缓冲区和科学实验区面积1030.87公顷,另设特别控制区面积49.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猕猴及其栖息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现有猕猴1500多头,24个种群,另有蟒蛇、巨蜥、大壁虎、金钱龟、猫头鹰、穿山甲、水獭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单鸟类有75种,蝴蝶有100多种,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据华南植物研究所的调查统计,这里植物有110个科,250多个属,10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罗汉松、桫椤土沉香、兜兰等等。

保护区边界线全长50公里,其中岛岸线长26公里,沿岸景色优美、奇特,组成了高山与大海相连、海涛与山林共鸣的大自然浓缩景观。

红椿民宿

广东十大最美森林—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上川岛的东北端,东、西、北三面临海,总面积2281公顷,其中核心区1200.8公顷、缓冲区面积1030.87公顷,特别控制区面积为49.33公顷,保护区边界全长5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26公里。

保护区群山连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奇石林立,拥有优美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高山与大海相连的大自然浓缩景区,现有猕猴2000多头,植物1000多种,是广东最大的猕猴保护基地,也是广东海岛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去年,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功入选“广东十大最美森林”。

岛上猕猴来自何方仍是谜

上川岛最高海拔不过450多米。由于大海阻隔,茂密的原始次生林里人迹罕至,岛上的猕猴也一直在封闭的环境中繁衍生息。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考察,栖息在这里的猕猴是广东省猴类种群中血缘最纯、生物价值最高的。但是,这里的猕猴从何时来到岛上,又来自何方,至今仍然是个谜。

尽管没有史料记载台山上川岛猕猴的来历,但当地一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指大约在唐朝时期,有一艘从越南来的商船载着几只猴子前来唐朝。在经过上川岛海面时遭遇大风浪翻了船,只有猴子借助船板登上了上川岛。尽管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考证,但上川岛周边,包括下川岛和台山其他地方都没有猕猴,所以大家都相信上川岛的猕猴最初是从海上来的。

人与猴子和谐相处

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0年1月,建区时这里是水、路、电、通讯“四不通”的原始荒地,生活和管护工作极为困难。2000年,广东省林业厅把上川岛保护区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样板工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保护区。

保护区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猕猴的栖息之地。在保护区成立前,生长在上川岛的猕猴不到500只,猴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栖息环境也遭到人为破坏。保护区成立后,经过加大巡查管护和宣传力度,并实行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猕猴从原来的不到500只增加到了现在的20多个种群、数量达到2000多只(其中包括了散猴)。

此外,在华南野生动物濒危所专家的指导下,保护区还成功招引了山上的猴子,现在有两群猴子敢跟游客握手、对坐,出现了人猴和谐共处的场景,游客可以更接近大自然。

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除了是猕猴的乐园外,经过20多年的管护,这里的天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使食物链变得丰富,为各类动物的繁衍创造了基础条件。

经专家调查,除了猕猴外,保护区内还有蟒蛇、大壁虎、金钱龟、猫头鹰、穿山甲、水獭等多种珍贵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有鸟类7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蝴蝶100多种。

除了动物种类丰富,保护区内还有大量的国家濒危珍稀植物。据华南植物研究所调查统计,这里的植物有110个科,250个属,种类达10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土沉香、兜兰、桫椤等。

保护区还是森林旅游、生态休闲最佳目的地。保护区内连绵不断的原始次生林、灌木林和乔木林相间,盐洲湾、沙螺湾、沙马潭、海地冲景色优美,各具特色,其中里面包含了猕猴乐园、观景望月、竹排游寿湾河、车旗凌风、太公垂钓、猴国关石、盐灶渔村、水簾洞奇、捞潭月影、水绕四门十大景观,是一个高山与大海相连的大自然浓缩景区。

川山群岛旅游 上川岛旅游 下川岛旅游 www.cdaaaa.com

更多精彩,请订阅“川岛旅游网”

为了那群岛上的“原住民”——广东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纪实

转载自:自然资源

本报记者 祝桂峰 通讯员 李顺球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富有灵性、呆萌的猕猴和保护员在一起。 本报记者 祝桂峰 摄

清晨,一缕缕阳光,穿透了广东台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密林深处。和往日一样,管理处的保护员陈健和背着一个放满了红薯的篓子,过了一座小木桥,经过一片湿地,再穿过一小段山林,从身上掏出一个大海螺,开始“嘟嘟”吹了起来。转眼间,莽林翻腾,一群猕猴飞奔而至……

8月12日,记者来到广东台山市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感受这生机勃勃的密林深处人与猴的和谐之境。

猕猴王国 “野蛮生长”

建立于1990年的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三面临海,总面积达228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00.8公顷,缓冲区和科学试验区面积1030.87公顷,特别控制区面积49.33公顷。保护区边界全长5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26公里。

保护区是一个高山与大海相连的大自然浓缩地域,是广东省最大的猕猴保护基地,也是广东海岛型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内,连绵不断的原始次生林、灌木林和乔木林相间,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自然环境,其中包括国家II级保护动物猕猴。

“当年这些野猴差点到了绝迹的地步。”老陈是上川岛土生土长的人,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也是保护区最了解、最熟悉当地野生猕猴的人之一。

在保护区成立前,人类的猎杀一度成为上川岛猴群繁衍的最大障碍,其栖息环境也遭到人为破坏。几年间,管理处搜获了上百个偷猎的铁夹,捣毁陷阱数十个。“保护区周边都是海,而且和几个村相连。”陈健和告诉记者,敞开式的保护区环境让偷猎者有很多可以下手的地方。

老陈说,猕猴模仿人时很聪明,但容易上坏人的当。从前,有个捕杀猴子的人心生毒计,拿个猪笼,让一小孩在猪笼内钻进钻出,又躺在笼内吃番薯。结果,一只猴子模仿小孩钻进了捕杀者装有机关的笼子,成了死囚……

“这些都是野猴,以前从来没有和人打过交道”,陈健和说。为了让这些“永久居民”野蛮生长,逐步恢复猕猴的种群数量,1998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处实行“招猴工程”,通过科研,了解猕猴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等。

保护区成立后,经过加大巡查管护和宣传力度,实行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附近的群众保护猕猴的意识得到加强,偷猎者大大减少,猕猴王国“猴丁”也兴旺了起来,猕猴从原来的不到500只增加到了现在的20多个种群2000多只。

联手科研 谜团待解

“相信未来上川岛猕猴的栖息环境将得到更好保护。”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的保护区林业工程师陈志强介绍,近年来,保护区邀约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等高校专家编制了总体规划,建成了一个集自然保护、科研科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模范式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部分地区的生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志强说,上川岛虽然不大,但经过20多年的管护,天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使食物链变得丰富,为各类动物的繁衍创造了基础条件,已经形成了海岛独特的生物链,穿山甲、野猪、苍鹭、巨蜥、小灵猫、大壁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在岛上时常可见,单是蝴蝶就有100多种。

近年来,保护区为了使动植物资源、生态资源得到更好保护,立足高起点,开展科研调查,对猕猴进行多样点、多层次连续跟踪、监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监测计划。为了有效开展监测,保护区建立了猕猴监测点,每年坚持巡山不少于230天,14个区域每年最少要监测一次,每完成一个区域的巡山监测都记录在案,较好地掌握了猕猴的生活特性,包括发情期、哺乳期、治病防疫等,了解了猕猴数量、猴群的变化等情况。

为了深入调研猕猴复杂的社会结构与行为模式,华南濒危动植物研究所的专家结合生物、环境、人文等因素对其的综合影响,采用田野调研方式,观察、记录、分析猕猴的行为。他们惊奇地发现,栖息在上川岛的猕猴,是广东省现有猴类种群中血缘最纯、生物价值最高的,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专家同时发现,在上川岛猕猴自然保护区中的猕猴,有一种十分罕见的行为:有时伴着跳跃,他们会咬着自己的手臂。科研人员初步猜测,这是一种威胁、警示的行为,表达了个体的不满与气愤。

“这种行为在别处几乎不可见。”陈志强透露,上川岛的猕猴中大多数个体都有这样的行为,这种行为从何而起?它又是如何传播的?科研人员正就此对该岛猕猴进行深入研究。

制定规划 切实保护

上川岛位于南海,最高峰海拔100多米,原始次生林茂密,人迹罕至。为什么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猕猴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它们从何而来,又葬身何处?

“这些猕猴从一出生就在战斗的烽火中,与天敌斗,与同伴斗,也与猎杀者斗。”保护区负责科研宣教的洪军告诉记者,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上川岛猕猴的来历,但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大约在唐朝,一艘从越南来的商船载着几只猴子前往唐朝都城。在经过上川岛海面时遭遇大风浪,翻了船,猴子们借助船板登上了上川岛。

洪军说,此说法虽没得到考证,但在该岛周边的下川岛台山等地都未发现猕猴,“在上川岛上,蟒蛇和老鹰是猕猴真正的杀手”。据悉,这么多年来,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至今没有发现过猕猴的尸体甚至骨头,“许多谜团有待破解”。

“除把猕猴当作主要保护对象外,保护区还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科研活动。”保护区副主任谭伟光介绍,为系统了解上川岛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该区采用样地法、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法和查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兽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进行了调查。

据统计,保护区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5目47科114种。其中,兽类3目3科4种,鸟类10目32科88种,爬行类1目5科8种。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调查统计发现,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有110个科250多个属10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罗汉松、桫椤土沉香、兜兰等。

谭伟光表示,保护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东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29年)已编制完成并实施。在规划期内,保护区将通过科学系统的保护、管理、科研、宣教,使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猕猴及其生境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实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江门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