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礼石头村

云礼石头村

云礼石头村位于恩平市那吉镇的西部,东距325国道(广湛公路)11公里,距金山温泉度假村3公里,从市区恩城向西南驱车25公里即可抵达。

中文名:云礼石头村

地理位置:广东省恩平市那吉镇西部山区

占地面积:200亩

特点:石头古建筑

庆云县庆云镇石佛寺村:头雁引领乡村美丽嬗变

“房子越修越好,路越修越宽,收入越来越高,我们要做新时代下的新农民。”庆云县庆云石佛寺村民王景胜自信满满。走进石佛寺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道路平整,家家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整洁的村庄显得格外俏丽。这一系列的大变化,提神又提气。生活兜住底了,生产有起色了,人有精气神了。每到傍晚,欢快的锣鼓响彻村庄,扭秧歌跳广场舞,乡亲们欢愉的笑声此起彼伏。

党建强,学习氛围更浓厚

“孙书记带领我们村党员主动学习“学习强国APP”,建立党员微信联系群,每天自发分享文章,发送学习截图,形成了自主学,比着学的良好学习局面。”石佛寺村党员张海华说。

这只是石佛寺村党支部书记孙鹏抓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到村工作以来,孙鹏把从严从实抓党建摆在首位,积极抓党建、扶贫困、拆危房、治污染、清河道、搞旅游、建祠堂,土地合作社抱团增收,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一切工作依靠党建引领,一切工作围绕党建落实,抓住主题党日这个农村党建“牛鼻子”,切实提高党员素质、凝聚党员活力,增强党员党性,激发发展活力,得到了全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可。

乡村美,村容村貌更整洁

“我们村是省扶贫重点村,路难走,灯不亮,水沟臭,人居环境环境比较差,孙书记刚到村工作时还是这个样子”。石佛寺村村民王廷柱指着一张老照片说。

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标准,孙鹏带领石佛寺村干部群众以加速推进村内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工程为重点,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抓手,以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整合项目资源优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打造成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笑脸多,便民服务更贴心

“在一件件工作落实中,从一个群众信不过的“外乡人”成为了群众有事首先想到的“贴心人”,为我们村办了许多百姓迫切的大事。好事。”石佛寺村委会主任任常军说。

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动态管理工作中,孙鹏带领村干部通过逐户走访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吃住、用水用电、种养殖、务工、子女工作等情况,对全村的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人员进行核定,确保应保尽保、应纳尽纳,不出现错保和疏漏。同时,他强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危旧房屋拆除工作,发动群众60余人,使用机械4台,拆除危旧房屋22处,平整老地基3处,清理“三大堆”30余处。

不到二年的时间,石佛寺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改观: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污水沟不再臭气熏天、泥泞的道路成了柏油路、沿街不见了垃圾堆、粪堆等污染物,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气神越来越足。“接下来的一年,我还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石佛寺村的发展再做贡献,让村民们同沐小康,共赴幸福之路,只要他们的日子过好了,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孙鹏书记坚定的说。

在庆云镇,像孙鹏同志的这样农村党支部书记还有很多,他们遇到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美丽乡村、池塘治理、清河行动、信访稳控等工作,经常是起五经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身灰,工作不分节假日,忙碌不论早中晚。“他们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在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农村党支部“头雁”的全部力量。”庆云镇党委书记张磊说。

云县融媒体中心编辑制作部

编辑主任:马博

本文编辑:范晓燕

供稿:庆云镇政府 杨群

投稿邮箱:qydst@126.com

●推荐阅读

《庆云美食正在参与新鲁菜PK,父老乡亲们快来助力!》

《【铭记党史 不忘初心】党史百年天天读 ·10月10日》

嗨,点击一下在看可好

大美云南丨石林糯黑村,一个石头凝固成的古老村寨

糯黑村,又名“石头寨”,位于云南昆明石林县圭山镇西边。始建于1398年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曾是泸西通往省城昆明的马帮古驿道。军阀混战时期,盗匪横行,为保村寨安宁,当地村民筑石墙维护村子,开寨门4道,设炮楼5座,植藤刺棚于墙上。

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都会说彝话,一同庆祝彝族的传统节日,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

糯黑撒尼人的风俗、节日、娱乐,都是对他们的淳朴和热情的展现。每年农历冬月头一个鼠日至马日,是糯黑村庄重而有趣的节日——密枝节,是撒尼人祈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祭祀日。

糯黑石头寨风景优美,村口有一个清澈的水塘,被称为“猴子塘”,糯黑在彝语里面是“猿猴戏水的水塘”的意思。

糯黑石头寨口的水塘旁守候拍摄日出

日出糯黑石头寨的水塘旁。

糯黑石头寨早晨的“猴子塘”雾气腾腾。

昆明石林的糯黑石头寨,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村子,从昆明出发沿着九石阿旅游专线至石林景区生态文化园,再往圭山方向行30公里左右,路边有“糯黑石头寨”的山门标志,进去便是了。

这里的每栋房子、每个院落、每条道路、每个台阶、无一不是用石头砌成的。

墙壁是石头堆砌的,屋顶是石板铺盖的,地面也是石头铺成的。

整个村子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能感受到糯黑石头寨盎然的生机。

糯黑石头寨彝族撒尼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居民住房特色突出,大部分为天然石材简单堆砌而成,村貌古朴,为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在拍摄糯黑石头寨。

糯黑石头寨是石林阿诗玛文化及大三弦的主要流传地,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青山绿水,更有浓郁的撒尼风情,一定会让四海宾朋流连忘返。

石块层层叠叠垒成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着山水之间,环抱着寨子中间的一汪静静的湖水。

依山傍水,古树滴翠,欢歌笑语、炊烟袅袅,便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相融,民风淳朴、彝族文化浓郁的石头寨。

糯黑石头寨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石头成林,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城”、“石头寨”。

石头砌成的密枝林大门,撒尼人祭祀的圣地,密枝节是祭祀神灵,祈祷人兽兴旺、五谷丰登的祭祀日,在每年农历冬月头一个鼠日至马日举行。密枝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不准在林中砍伐捕猎,不许葬死人在林内,节日期间不准女性入林。

沿着寨中的主干道进村,一路踏着石路走过,石头的路、石头的墙、石头的厕所石头的房屋,规规矩矩又错落别致;整齐划一又各具特色。

村民世世代代以山上的层石搭屋建房,独特的石头景观为糯黑石头寨赢得了“石头凝固成的村寨”、“石中精灵”等美誉。

都是石头建成的房屋院落,却各不相同,你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发现独运的匠心。

路边堆砌的石栏,盘错其上的青枝曼藤、遍布寨子各处的百年老树,华盖之下的曼妙枝干、墙脚石缝中柔弱却也坚强的野花杂草。

石板房、石板瓦、石板牲畜厩、石板路、石墙、石门、石缸等石头建筑随处可见。

村内98%的建筑物都是典型传统石板房,是一个全部用本土石头构建的彝寨。

漫步巷道院落悠闲不怕生的家禽……有时主路旁伸小道,好奇走入,或许会把你引入一个没有门的院落,主人不在,狗在不知名的地方随便哼哈几声,不像是在警告误闯者或不速之客,倒更像是打招呼,表明自己也是主人家的身份,恰似一句“我在家,你找谁”的回应。

有些房屋直接顺路而建以路为院,农具看似随意地摆放在屋前路边,却也别有一番少数民族风味。彝族撒尼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青一色的石板房,石板墙、石板瓦、石板烤烟房、石板牛圈、石板铺的路、石块垒砌的门风、石碾、石磨……

糯黑村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区,附近的群山多为石山,人们上山采石,依照石头的纹理层次开采,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板,用来建造房屋。

糯黑石头寨民居为封闭式石木建筑,用上过紫红油漆木材做梁架、门窗,外墙用石板、石块垒砌,内墙用石灰粉刷,屋顶铺扁瓦盖筒瓦。

这些有上百年历史的石板房,除了岁月留下的残痕,从外观上已看不出这些石屋的历史遗迹。独特的糯黑石头寨景观赢得了“石头凝固成的村寨”、“石中精灵”等美誉。

昆明信息港整理编辑

图、文来源: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边凡

云南石林糯黑村: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中国传统村落!

糯黑石头寨彝族撒尼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居民住房特色突出,大部分为天然石材简单堆砌而成,村貌古朴,为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也许,石块石头建房随处可见。然而,青一色的石板路、石板房、石板墙、石板瓦,石板烤烟房、牲畜圈舍和石块垒砌的风门,一块块、一层层堆叠起来的石头世界,确是如此的罕见

石林糯黑村,一个独一无二、石头凝固成的传统古朴村寨,堪称石中精灵

糯黑村,又名“石头寨”,位于云南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西边。

曾是泸西通往省城昆明的马帮古驿道。军阀混战时期,盗匪横行,为保村摘安宁,当地村民筑石墙维护村子,开寨门4道,设炮楼5座,植藤刺棚于墙上。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都会说彝话,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

这些有上百年历史的石板房,除了岁月留下的残痕,从外观上已看不出这些石屋的历史遗迹。糯黑石头寨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石头成林,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城”、“石头寨”。

2014年9月,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糯黑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昆明市有7个村被评为传统村落,糯黑村是石林县唯一获评的村落。

糯黑村处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区,为石灰岩地貌,村内村外遍地都是当地石灰岩,呈层状,容易取用。几百年来,糯黑当地人一直延续了就地取材的做法,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石板建筑,民居都为石板房,依山就势,设计巧妙。有的石板房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并且石板房只存在于糯黑村,独一无二,具有代表性。

除了石板特色,糯黑村三面环山,村中古树成林,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几棵高过屋顶的百年老树,细密的枝叶伸展在石板房的上面,既美观又遮阳。

糯黑村风景优美,村口有一个清澈的水塘,被称为“猴子塘”,糯黑在彝语里面是“猿猴戏水的水塘”的意思。

这里的每栋房子、每个院落、每条道路、每个台阶、无一不是用石头砌成的,墙壁是石头堆砌的,屋顶是石板铺盖的,地面也是石头铺成的。

石块层层叠叠垒成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着山水之间,环抱着寨子中间的一汪静静的湖水。

依山傍水,古树滴翠,欢歌笑语、炊烟袅袅,便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相融,民风淳朴、彝族文化浓郁的石头寨

踏在糯黑的青石板路上,一抬眼间,仿佛从此就进入到一个石头的世界。

青一色的石板房,石板墙、石板瓦、石板烤烟房、石板牛圈、石板铺的路、石块垒砌的门风、石碾、石磨……

古老的村民在平整的地方凿石,倚山建寨。据说,挖地基时挖出的石头就够盖一间房子了。

不仅如此,撒尼刺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勤劳智慧的彝族撒尼妇女,在秀丽山水的陶冶中培养和发展了爱美的天性和精巧的手工缝制技艺,当地妇女个个都有一手挑刺绣的技术。

Tips:

交通:糯黑村距昆明120多公里,到村道路为柏油路。如果选择自驾游,记得从石林长湖方向行驶。

石林的糯黑村,从昆明出发,沿着九石阿旅游专线至石林景区生态文化园,再往圭山方向行30公里左右,路边有“糯黑石头寨”的山门标志,进去便是了。

周边吃玩: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全村600多人,只有25人是汉族,1人是壮族,全村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彝族人吃饭喜欢“土八碗”,如土鸡、腊肉土鸡蛋荞粑粑蘸蜂蜜、时令野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