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坊

圣旨坊

圣旨坊又称圣旨牌楼,座落在富水大坝北端的石角村牌楼湾,建于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已有660多年历史,保存尚好。牌楼高14米,宽12米,为木质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4柱3门,中门宽6米,门楣有“旌表义坊”四个大字,为明英宗手迹。门楣上方有100个鹤形斗拱,上铺木桁条,盖青布瓦。上层宽8米,高6米,中悬“圣旨”牌。“圣旨”二字1米见方,结体严谨,笔力遒劲。英宗手书。鹤形斗拱上托“圣旨”牌,寓意为“百鹤朝圣”。

据《扬氏家谱》载,明英宗正统六年,是值饥荒,杨昭(字德明,痒生秀才)购买1000余担谷,送交州府赈济饥民。英宗皇帝得知此事,遂下旨赐建牌坊,以旌表杨昭义举。此乃“圣旨”牌楼之来历。

“圣旨”牌楼设计新颖,工艺精巧,是罕见的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圣旨牌坊背后的那些事

黄埔区红山街道文冲造船厂生活区,有一个占地面积12公顷的牛山炮台公园。如今,园内寂静,树木葱绿,你很难想象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濒临珠江,是长洲要塞的一部分。

山上的炮台早已荒废,唯独芳草深处的一座写着“圣旨”二字的古老牌坊还在默默地记录着一段关于英雄与炮台的故事。

清军攻陷虎门

1838年,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尽数销毁。

这样一来,严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由此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 虎门销烟

战争爆发之初,长期以天朝自居的满清还沉缅于传统的天下秩序和五服朝贡的辉煌过去,傲慢地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

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领兵到达珠江口海面,并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批答英国书,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同时,将主战的林则徐、邓廷桢革职。

因不满谈判的进展,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

▲ 虎门之战

道光帝闻讯,下诏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抽调各省兵力1.7万人来广州布防。2月23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2月26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

乌涌之战

攻陷虎门后,第二天英军即气势汹汹地溯珠江而上,英军的“加略普”号、“先峰”号、“阿里耶打”号、“硫磺”号、“摩底士底”号和汽船“复仇”号、“马迏加斯加”号共七艘兵舰由荷伯特指挥,于当天中午到达鱼珠,遭到了驻守在乌涌炮台的清兵的截击,英军向乌涌炮台展开猛攻。

乌涌,今称“文冲”。乌涌炮台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所建,筑有一座44炮眼的水泥筑炮台,炮台临江一面构筑了野战工事,架设大炮47门,还有大排木筏和混在水中的许多沙船,上面设置横江铁链,系着一艘10门大炮的沙船,以及由林则徐购置的洋船“甘米力治”号改装的兵船“截杀”号和40艘水船,形成一条浮在水上的防线。

▲ 乌涌之战

乌涌原有游击沈占鳌,守备洪达科统率广东、广西兵约700人驻守。战争爆发后,湖南镇箄总兵(俗称镇军)祥福由湖南奉命统兵900人来粤调防乌涌口一带。

据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增建祥镇军祠添置祀田碑记》记载:

祥福“甫到防地,周视旧筑营垒,不合法度,正议迁改,而英夷轮船猝至轰击。全军奋勇敌忾,击退英夷者三。不料海潮骤至,苦无舟楫接应,遂至慷慨捐躯,军士皆致命效忠,无一逃者。”

战斗中,总兵祥福、游击沈占鳌、守备洪连科及大部分官兵均壮烈牺牲。这一次战役中清军共阵亡军官21名,兵丁415名。

圣旨表彰乌涌官兵

战后,张之洞奏请朝廷,请求兴建祥镇军祠和乌涌清官兵合葬墓,褒恤英烈。清道光皇帝准奏,于乌涌炮台附近的黄羊山(今牛山)腰建大莹墓,礼葬捐躯的官兵,墓碑碑文曰:

“湖南、廣東、廣西忠勇官兵之墓。”并建牌坊一座,牌坊上额镌“圣旨”两字;在牌坊下面又建有两进深的“祥镇军祠”,以祭祀在乌涌之战中牺牲的湖南总兵祥福及其属下官兵,“军士皆得附祀焉”。

▲ 乌涌清官兵合葬墓。

乌涌之战结束45年之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时任钦差大臣彭玉麟到祥镇军祠凭吊,发觉军祠“颓废荒凉”,便倡议收集捐款对祥镇军祠进行扩建。后祥镇军祠因日久失修而坍塌,今已不存,只存《增建祥镇军祠添置祀田碑记》石碑1方,已移于广州博物馆碑廊。

长洲要塞五大炮台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中少数人开始注意到西方科技的进步,并意识到中外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1883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他吸取了乌涌之战的教训,非常重视海防建设,整体上在扼守狮子洋进入省河要冲的长洲岛及其珠江两岸一带,修建了长洲、沙路、鱼珠、牛山和屏冈东山等五大炮台群,使各炮台之间互为守望,节节设防,形成完整的“长洲要塞”防御体系。

新建的炮台大多为当时最新的西式炮台,安设明台暗道,大炮是从德国进口最先进的克虏伯钢铁后膛大炮。单个炮台采用砖石和三合土修筑,十分坚固,炮台内部有藏兵洞、藏弹洞、暗道、暗巷等,结构复杂,构思巧妙,洞洞互相联通,洞中有洞,既可以藏兵,又可以互相支援,还能及时逃生。

威远炮台的德式克虏伯大炮

新式炮台在广东水师提督统辖下,编为三个总台,第一线是沙角总台,第二线是威远总台,第三线是长洲总台,形成了梯次防御的广州海防江防体系。至此,珠江口沿岸防御工事蔚然一新,相当完备。此炮台防线,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仍发挥强大的抵御功能,阻挡了日军从珠江口登陆的企图。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英德这两座皇帝下圣旨封号的牌坊,你知道吗?

英州探秘

英德牌坊·建筑艺术精品

英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滔滔北江、连江和滃江,见证着悠悠岁月留下的历史印痕。南国寻史迹,英德展风采。从11月11日开始,英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古韵英州▪文物撷珍》系列报道,向您介绍英德境内多种类型的文物遗存,从中感悟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第六辑我们一起来关注英德牌坊。

牌坊,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在古代是一种崇高荣誉的象征。 英德目前保存有两座清代牌坊,气势雄伟,雕琢精致,极为壮观。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请看系列报道之六—— 英德牌坊 建筑艺术精品。

“功垂捍御”牌坊 蓝华华摄

“功垂捍御”牌坊 许智炜摄

英德文史专家 林超富

百岁牌坊 蓝华华摄

百岁牌坊 许智炜摄

来源:英德发布

编辑:NET编辑部

部分图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其他自媒体等。如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协调处理或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今日起,持续一年多!英德市区部分路段将进行排水管道改造... 藏的那么好,还不是被我找到了!这家农庄做鸭真是一绝! 注意!英德将启用4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 一码通行!英德已全面开通医保电子凭证应用... 集中在这两天!狮子座流星雨、月偏食震撼来袭!约起~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189年前,章丘这座古村接到“圣旨”,建成“齐鲁第一牌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济南章丘区文祖镇郭家庄

已有370年历史

属“省级传统村落”

村里到处可见古色古香的老房子

墙壁上还有拴马桩

村内的张氏牌坊

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

距今已189年

被誉为“齐鲁第一牌坊”

张氏牌坊

村里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老房子

村子不少房子的外墙上还留有拴马桩

不少村民的家里还收藏着郭氏族谱

郭家庄地处一个偏僻的山窝窝里

提起牌坊的由来,村里的老人们个个都能娓娓道来。乾隆四十二年四月(1777年),郭家八世郭云修去世,其妻张氏主动承担起了抚养年仅十七岁的儿子郭存龙及五个女儿的重任。张氏“持家甚勤俭,教子有义方,以母道兼父道者……”后来郭存龙官至登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返乡乐善好施,为母亲张氏立牌坊。道光皇帝得知郭存龙的孝亲德操后,决定下诏予以表彰,并亲自撰书。

张氏牌坊坐北朝南,用84块花岗石建成,高8米,宽3.5米。牌坊上方长方形雕花石块上刻有“圣旨”二字,中间石块刻有“名标天府”四字,“名标天府”石刻下是长3.5米的横石,上刻“爵秩峥嵘”四字,牌坊中心位置的长条横石刻有:“貤赠登仕佐郎翰林院待诏郭云修孺人张氏坊,皇清道光岁在壬辰”。下方长条石为双龙戏珠,整个牌坊雕刻精美,令人赞叹。

微信改版啦

标星+置顶章丘融媒

才能天天跟小编见面哟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 此内容整理自 “山东商报”,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提示:哦!

号外 · 号外

章丘融媒视频号

上!新!了!

关注我们(章丘融媒)

给你讲述章丘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