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西周至汉代矿冶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北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56′,北纬30�05′。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是中国古代铜矿的重要开采地。

铜绿山,根据清修《大冶县志》载:“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遗址于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进行露天开采时发现,古矿井大多处在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的围岩蚀变带和破碎带内。1973~1979年多次发掘,清理出西周至汉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技术的数百口竖井、斜井、盲井和百余条大小平巷等采矿遗迹。其中西周至春秋的矿井开采深度距地面约20~30米,井巷断面一般0.6米见方,采用间隔式榫接方框支架,井壁和巷帮多用木板作背板,平巷用木板铺设顶棚;战国至汉代的矿井开采深度约40~50米,井巷断面一般0.8米见方,竖井采用搭接式方框支架,井巷采用木棍和竹席封闭井巷和巷帮。同时清理出八座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炉体用红色粘土、石英沙、铁矿粉、高岭土等夯筑而成,高约1.5米,由炉基、炉缸、炉身组成。炉基位于当时地面之下,中间设有“一”字形或“丁”字形风沟。炉缸在炉基之上,呈椭圆形,面积约0.2平方米,一侧设有金门。炉身设鼓风口,炉壁厚0.4米。炼炉周围发现有工棚遗迹和石砧、石球等碎矿工具及加工过的矿石、铜块等。遗址出土有铜斧、铜锛、铁斧、铁锤、铁锄、木铲、木槌、木辘轳、船形木斗等生产工具及陶、木质生活用具,共计1000余件。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年代久远,延续时间长,生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内涵极为丰富。其先进的开采方法、合理的炉体结构、炉渣含铜量低均体现了当时矿业技术的成就。

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黄石市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铜绿山古矿遗址景点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官网

1.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官网

420221是湖北省大冶县的身份证开头。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获评“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基尼斯记录。

2.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

《黄石欢迎你》歌词: 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露为你飞翔。 (童声)黄石头,石头黄,岁月长又长,黄石头,石头黄,岁月长又长。 (男声)黄石头,石头黄,岁月长又长。

千年炉火,映沧桑,钢花飞,铸辉煌。

山青青,水茫茫,美人睡在湖中央,铜草点头花含笑,香樟树,引凤凰。

欢迎你欢迎你,远方的客人,石榴为你绽放,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鹭为你飞翔。

(男声)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露为你飞翔。

(女声)黄石头,石头黄,岁月长又长。

千年炉火,映沧桑,钢花飞,铸辉煌。

山青青,水茫茫,美人睡在湖中央,铜草点头花含笑,香樟树,引凤凰。欢迎你欢迎你,远方的客人,石榴为你绽放,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鹭为你飞翔。 (男女合)欢迎你欢迎你,远方的客人,石榴为你绽放,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鹭为你飞翔,白鹭为你飞翔。 歌词解读: 《黄石欢迎你》歌词是由吴培作词的,这首古诗结构的歌词内容看起来很简单,这首歌词的意象优美,却集中了黄石所有的有代表性的元素,磁湖睡美人、钢花、铜草、香樟树、白鹭,并且每一样元素都被拟人化、形象化,很有灵性。”歌曲以“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露为你飞翔”开头,向人们展示了一副“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景,好客的白鹭展翅飞翔,迎接你们来黄石。 优美的童声,黄石头,石头黄,岁月长又长。在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黄石头,石头黄”类似“互文”的修辞手法,正好把黄石的名字点出来,又将黄石带入了一个历史久远的岁月中。

“千年炉火,映沧桑,钢花飞,铸辉煌”是黄石的大冶铁矿,铜录山古矿遗址有悠久的矿冶文化历史,千年的炉火延绵不息,炉中溅出的飞花,铸就了黄石的辉煌。

“山青青,水茫茫,美人睡在湖中央”是黄石是一个山水园林城市,睡美人(黄石一景)躺在磁湖之中,“铜草点头花含笑,香樟树,引凤凰”是铜录山的草在微风中含笑摇头,欢迎客人的到来,而香樟树(黄石的市树)能引来凤凰。

(比喻家有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 欢迎你欢迎你,远方的客人,石榴(黄石的市花)为你绽放。欢迎你欢迎你,亲爱的朋友,白鹭为你飞翔。(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就是黄石的西塞山)

3.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黄石“文化半岛”,是指位于黄石团城山开发新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在东临磁湖、北接杭州东路、西抵桂林南路、南至李家坊立交桥共2000亩的区域,建设形成的一批公共文化建设集群及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所形成的环磁湖文化圈。在这个核心区域内,建设有市人民广场、黄石广电中心、市体育馆、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市博物馆、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磁湖风景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以“文化半岛”核心区为基础,向外扩展,聚集着市教育局、市科协、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档案局、市文化局、市群艺馆、黄石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城 市职业学校等文化单位和大专院校,形成“文化半岛”带动区。再向外延伸,在20分钟车程内,往东可去西塞山,往西可到东方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向南可达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黄石四大文化旅游景点,形成“文化半岛”辐射区。通过“三区”联动,统筹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4.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官网预约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同样今天的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铜,以下是整理的六大产铜基地。

古代中国的“金库与兵器库”——山西中条山铜基地

中条山在夏商时期,人们已经聚集在中条山一带,从事采掘铜矿和炼铸生活。战国时期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中条山被称为古代中国的“金库与兵器库”。

中条山铜矿集中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北临吕梁、恒山、五台、阜平地区,西邻鄂尔多斯地块,向南紧接纬向巨型秦岭褶皱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超常富集的多类型成矿系统,如铜矿峪超大型铜矿床、胡家峪-篦子沟型中型铜矿床、落家河中型铜矿床等。

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金、钼、长石、大理石、石英等数十种,储量颇丰。

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湖北大冶铜绿山

铜绿山又名“铜录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最古老的矿井距今3200多年,可上溯至商代晚期,经西周、春秋、战国直到西汉,隋唐以后在早期遗址上继续开采,前后延续了13个世纪之久。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推翻了“青铜文化西来说”。

湖北大冶铜基地包括大冶、黄石、阳新地区,该地域铜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铜储量共计360多万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现拥有“六矿两厂”,即铜录山、丰山洞、铜山口、赤马山、大冶铜厂、新冶等大中型铜矿山和一个铜冶炼厂、一个铜材加工厂。

然而,由于矿山资源的枯竭,2008年大冶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转型升级。

中国古铜都——安徽铜陵

安徽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

铜陵区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建造条件好,资本丰富。现已探明的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新桥、贵池、安庆、琅琊山、沙溪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合计铜储量300多万吨,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

2009年,铜陵被国务院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现在铜陵基本上没矿可挖。

“铜泉之源”——甘肃白银厂铜矿

白银矿产开采据传始于汉朝,因600多年前(明洪武初年)官方在此设立开矿机构“白银厂”而得名,据载:“日出斗金,集销金城”,最盛时达三四千之众。

甘肃白银厂地区是我国铜矿富集区之一,由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等矿 组成。

经过1957至1959年三年大规模建设,折腰山、火焰山两个露天矿和选矿厂、冶炼厂等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原设计能力年产铜3万吨,后经技术改造达到5万吨,一度是全国产铜最多的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

2008年3月,国内12个城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白银占据一席。

铜都——云南东川铜矿

东川区铜矿,它历史悠久,素有铜都之称。铜矿石的采冶从西汉时期开始,到清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年产粗铜8000吨。当时,云南省所铸造的制钱中有80%是用东川铜与个旧锡制造的。

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铜矿中伴生金、银、钴、锗、镉等多种稀有金属,此外还有铁、磷、铝、锌、石膏、硫磺等矿。

现有“四矿一厂”组成,即东川、易门、大姚、牟定等四个大中型矿山和云南治炼厂。目前组建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产铜第二大型铜业基地。

中国最大的露天铜矿———江西德兴铜矿

江西德兴铜矿,从唐、宋年间就已经开始开采了。用湿法炼铜,直到现在已经是中国重点铜矿之一。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德兴市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资源密集,矿业发达。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30多种,德兴境内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铜金属储量达1000多万吨,年产铜居中国之首。

德兴铜矿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是中国第一大露天铜矿,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铜矿。德兴铜矿拥有丰富可靠的资源,铜金属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矿藏特点是储量大而集中,埋藏浅,剥采比小,矿石可选性好,综合利用元素多。

德兴铜矿现有铜厂、富家坞等两个采场,主要生产铜精矿、硫精矿、电积铜等。矿山2003年产铜12万余吨,约占全国铜产量的四分之一。

5. 青铜古矿遗址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 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2.四羊方尊 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青铜大立人像 青铜纵目人神像 三星堆出土 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4.毛公鼎 西周 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一。

5.莲鹤方壶 东周。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6.越王勾践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出土。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剑”。收藏与湖北省博物馆。

7.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8.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代 最大 青铜器。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1980年出土于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坟丘西侧。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

9.长信宫灯 西汉 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10.铜奔马(马踏飞燕) 东汉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6.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开馆了吗

黄石市博物馆,红三军团纪念馆,黄石地质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黄石科技馆,黄石矿博园,华新水泥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7. 中国古铜矿遗址

500多年铜岭铜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镇的幕阜山东北角,为商周时期的遗址。以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证明了中国大规模开采铜矿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千余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铜矿遗存,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对于研究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铜岭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明史、冶金史,不仅将我国采铜的历史上推500多年至距今3500年的商前期,而且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并非源自境外而是独立起源,纠正了考古界长期认为的“青铜文明不过长江”的论断。

这个遗址,自1988年发现后,历经5次抢救性发掘,以其绝对重要的价值当之无愧地入选了中国20世纪百大考古新发现。扩展资料:丰厚资源经过五次科学发掘,采矿遗址在揭露18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出竖井103口,平巷19条。揭露冶炼区3处,其炼渣散布面积约170000平方米,估计炼渣总量约10万吨。其它遗迹有工棚、选矿场、露天采坑、槽坑、材料加工场、围棚等。

遗物有采掘、提升、装载、运输、淘洗、照明、排水等工具以及生活用具。

8.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电话

是湖北省大冶县的身份证号码。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39.9米,最低点海拔11米。

大冶市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全市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境内中、东、西、北部,占境域面积的67%,南部偏东以山地为主,占15%。

9.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官网电话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以丘陵、山地、平畈为主,地形分布是: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海拔一般120至200米,最高点太婆尖,海拔839.19米,最低在市东港底,海拔11米。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境内中、东、西、北部,占境域面积的67%,南部偏东以山地为主,占15%,湖泊主要分布在境内的东、西部,平畈主要分布在湖泊周围、河流两岸和山谷之中,湖泊、平畈面积均占市域面积的9%。

10. 铜岭古铜矿遗址

中国历史最大最早的铜矿开采地——铜陵铜矿

铜岭铜矿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桐岭村,是中国最早的采铜冶铜遗址。铜岭铜矿最早开采于商代中期,并一直沿用至战国早期。

1988年3月,铜岭村的村民在村边一座名叫统领的小山上修村路时,挖出了大量的木头,不久后,一个由各级专家组成的考古工 作队赶到了瑞昶,开始对铜陵及周边村庄进行实地调查。1988年秋天统领考古发掘队进驻现场,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发掘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铜岭古铜矿遗址是什么时候发掘的?铜岭古铜矿

位于江西瑞昌境内的铜岭古铜矿遗址发掘于1988年3月,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铜矿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现已名震世界。瑞昌铜岭已通过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请,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铜岭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一处最早的采铜和冶铜遗址,建于商朝中期,历经西周、春秋以至战国早期。这座铜矿遗址约有3万平方米,分为采矿区和冶炼区。在采矿区,目前已发现古代竖井103口,古巷道19条,露采坑7处,工棚5处,选矿场1处。在冶炼区,已发现炼炉2座,储水井18口。

这座铜矿出土了用木、石铜、竹、陶等制作的选矿工具与生活用具600多件,如石斧、木铲木锨、木槌、木瓢、木辘轳木桶、木斗、木扁担、木锄、木斧、竹筐.竹篮、竹盘、竹签、铜斧、铜锛、铜凿、陶鼎、陶鬲、陶罐、陶豆、陶纺轮、原始青瓷杯和青瓷碗等。铜岭铜矿遗址发现有坑采区,还有露采区,其中的露采区在国内同类遗存中是罕见的。

遗址中出土的商朝木辘轳形制别致,是中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带式机械实物,说明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已将木制机械用于矿山开采。这批提升工具是世界上发现的古机械物最多、最早的一批。遗址内出土的西周时期采用的流水分节冲洗选矿大溜槽更是珍贵之物,出土的西周木锄、木斧也是中国境内出土最早最完整的实物。

铜岭铜矿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铜矿遗存,其采掘技术及生产工具,在当时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对探寻中国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原料来源的问题,对于研究中国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铜岭商朝铜矿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历史,将中国矿冶史向前推进了三四百年。

这座铜矿遗址地层清晰、叠压关系明显,可使我们对先秦采矿技术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在采矿方法上,有从露采到坑采,包括落矿出矿和地压管理三种作业。在开拓方式上,从商朝中期竖井,平巷联合开拓,到西周时期发展为竖井(斜井) .平巷、盲井联合开拓,充分表现了我们祖先的高度智慧。我们祖先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对坑道采取自然支护或人工支护,从而从整体上构成了中国早期采矿技术体系。铜岭铜矿对于研究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位于铜陵县新桥乡凤凰村,距市区30作公里。早先此处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间传说天上神牛私下凡间,因迷恋凤凰山风景而不思返。天帝屡屡唤之,神牛钻入此山中,化为金银铜。金牛洞由是得名。
  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群众在此露采铁矿,久而久之,山被挖平了,人们继续掘而采之,形成一个数十米深的露天采场,并在边坡上暴露出古代采矿井巷和采掘遗物。从清理出的古代采矿井巷结构和采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来判断,金牛洞遗址的年代始于春秋。
  一九九二年铜陵市政府下令停止这里的铁矿挖采,并对金牛洞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用92根水泥柱将整个遗址环而护之。成为我国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后的第二个正式对外开放的古铜遗址。
  金牛洞古采铜遗址遗存丰富,场面壮观,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推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铜陵的人文旅游资源

摘要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庙。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著名景点 有浮山夕照(旧桐城八景) , 浮山寺,金谷禅寺等。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铜陵的人文旅游资源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庙。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著名景点 有浮山夕照(旧桐城八景) , 浮山寺,金谷禅寺等。

大通古镇景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建镇已有千年,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誉。大通镇著名的有:大九华头天门——大士阁、明清古井、天主教堂、古牌坊、水口景点、澜溪八景(即羊山塔影、红庙钟声、梅冶风帆、南湖胜览、龙山夕照、鹊渚晨曦、澜溪罾捕、新洲灯火)。

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 :位于安徽铜陵枞阳县枞阳镇,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

如果您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给一个赞吧~另外您还可以点我的头像关注我,这样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点我头像对我进行咨询,感谢您的支持,期待与您在再次相遇

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