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李大钊故居

乐亭李大钊故居

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系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东侧三间厢房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学馆旧址,西侧为碾棚。自中院往北至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半院,李大钊住东半院,西半院是其三祖父李如璧的住所。中院,乐亭李大钊故居,乐亭李大钊故居简介,乐亭李大钊故居-唐山市乐亭县乐亭李大钊故居旅游指南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来我县瞻仰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乐亭县人民政府

日前,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会员代表来我县瞻仰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亚峥陪同活动。

会员代表实地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并向大钊塑像敬献了花篮,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与会代表认真观看了大钊生平事迹展览,仔细端详每件珍贵文物,聆听大钊同志生前革命事迹介绍。大家被大钊同志为寻求救国真理而英勇献身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对李大钊同志短暂的光辉历程表示出由衷的敬佩。

大家纷纷表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我党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作为李大钊研究会会员,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大钊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真理、实践真理的执着精神,学习大钊同志高风亮节,光照千秋,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品格,以先辈为标杆,牢记使命、担当实干,创新突破、奋勇争先,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唐山市滦州市滦河铁桥、乐亭县李大钊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滦河铁桥,位于滦州镇老站村东北约500米的滦河主河道上。1890年清政府在唐胥铁路基础上又建造了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最早来华从事路矿经营的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大桥投入运营后,于1924年、1928年、1933年几经战争破坏与修复。1939年在大桥上游约45米处建成了双线新桥,1943年随着站场改建竣工新桥投入运营,滦河铁桥曾一度改作公路桥,现已废弃。

滦河铁桥1

滦河铁桥2

滦河铁桥3

滦河铁桥4

滦河母雕塑

复建的滦州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故居,位于大黑坨村。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祖父李茹珍监造的。高阶台、黑大车门,系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匀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致;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的典型的“穿堂套院”。

故居大门

水井

一进院

东厢房李大钊伯父李任元私塾学馆1

东厢房李大钊伯父李任元私塾学馆2

二门

二进院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1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2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3

正房李大钊幼年与大祖父李茹珍居室

三进院

粮仓李大钊幼年读书

乐亭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1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2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3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4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5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6

红色地标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坐落在西城文华胡同24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一进四合院,大门朝北开(在清朝民国期间,北京城内有很多四合院,四合院也分很多等级,最高等级的四合院就是故宫,最低等级的四合院就是一进院落,大门朝北开的四合院,所以李大钊故居的四合院是此地等级最低的四合院),正屋三间房,东西两耳房,李大钊夫妇居住在正房,东耳房为三个儿子居住,西耳房为女儿居住;东厢房为客房和家人居住,西厢房为书房,南房为客房。

李大钊在北京居住10年,先后换过8个住所,文华胡同24号这个住所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从1920年--1924年在此居住了4年时间。1979年被北京市列为保护单位,之后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同时也是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

李大钊故居对外开放后,将南房改造成专题展览室,展览李大钊平生光辉事迹和一些手稿。

李大钊于1889年出生在河北唐山乐亭县大黑坨村,1913年,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1916年回国后创办报纸,开始推动新文化运动,1918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主任,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李大钊多次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第一次将马列主义介绍到中国,也给处于迷茫中的中国指明了未来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两篇文章开启了中国之后的奋斗历程。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在北京引起了群众极大的愤怒。随即爆发了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骨干的,各方力量参加的,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李大钊起到了积极的领导作用,事后又积极参与营救被捕人员,也是这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运动,让国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1921年,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的推动下,中共一大召开,李大钊也被誉为中共的主要创立者之一。并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年到1924年间,受共产国际委派,和孙中山会面,积极开展国共合作事宜,最终和国民党达成协议,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以广东为基地开始了势如破竹的北伐,这样招致了北洋军政府的痛恨,最终在1927年张作霖掌控北洋政权时期,将李大钊逮捕入狱。

1927年4月,李大钊在经过各种折磨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是中共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光辉历程永远激励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斗,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