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城遗址

清凉城遗址

清凉城遗址

清凉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南14公里处,西南和清凉城村相连。遗址长、宽各约400米。地面散存大量陶片,器形有壶、罐、盆、瓮等。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封中山靖王之子刘朝平为将梁侯,置将梁侯国,建将梁城,后又传汉将王梁驻军于此避暑,故称清凉城。

具体位置:清凉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南14公里处,西南和清凉城村相连

清凉山顶将现清凉台 南京投资1.3亿打造石头城遗址公园

龙虎网讯 昨天,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近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公示,意味着南京五大遗址公园中最后动工的石头城遗址公园即将进入正式施工。未来,这里汇聚从东吴到清代的各种遗址:东吴石头城、驻马坡,唐代颜真卿的放生池和颜鲁公祠,南唐的石头清凉大道场和保大井(还阳泉),明代的清凉门,明嘉靖年间创设的崇正书院,清代“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半亩园和扫叶楼,而可登高眺远的清凉台将成为公园的一大亮点。

方案:1.3亿元打造石头城遗址公园

早在2012年,南京就确定要建汤山猿人洞、大报恩寺、明故宫、牛首山和石头城五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只剩下石头城遗址公园的建设尚未启动。新打造的石头城遗址公园包括清凉山公园和国防园,公园定位为集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国防教育、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遗址公园。

此次环评的评价范围为近期实施内容,规划建设范围主要包括清凉山公园、国防园现可控的所有土地范围,即东至虎踞关路,南至原南京四中,西至外秦淮河东岸,北至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用地面积约为46公顷。

新建建筑包括遗址保护与展示建筑、清凉台(石头城遗址博物馆)、兰圃(含东游客服务中心)、国防园新入口(含西游客服务中心),全园基础设施改造,景观提升等,项目总投资1.3亿元,工期两年。

项目以石头城遗址保护与展示为中心,新建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新建主体建筑、实施全园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景观提升等内容,使石头城城垣等重要遗址与整个城市环境完美融合,并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考古:清凉山地下“藏着”石头城

2009年开始,南京大学南京市博物馆联合在清凉山公园和国防园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并在周边地区展开大规模考古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拟建范围内保存下来的主要遗存为东垣和北垣遗迹,两段遗迹呈北高南低的形势,长约760米。其中,东垣遗迹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北垣遗迹呈曲线状,东起八角亭,全线长约570米。之后,考古队在北垣遗迹西段发现了时代晚于六朝、并对城墙墙体作过修补夯筑的遗迹,由此证明六朝石头城在隋唐时代仍被修补使用过。这与隋唐时代石头城曾有沿用的文献记载相符合。

在“八角亭”西北侧一个探沟,考古人员在一段隋唐时期的夯土墙体下,发现了年代更早的包砖墙体。这段包砖墙宽1.1米,残高1.1米,保存较为完整。在墙基北侧,还有一段以砖块平铺砌成、与包砖墙平行的路面,初步推测为道路遗迹,年代为东吴时期。

清凉山的考古发掘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石头城方位和四至范围的争议,基本确定石头城位于今鼓楼区清凉山、国防园、菠萝山、红土山一带,周长3000米左右,与史料记载相吻合。所有的发现都证实了南京石头城遗址在我国考古领域的重要地位。

亮点1:山顶建清凉台,并保留“首都水厂”记忆

报告书提出以下保护方案:该区域三国、南唐、民国历史遗迹叠加严重,作为古石头城的制高点,为了再现历史,在城西再形成一个人文景观,应结合清凉台节点打造清凉山公园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所以既做清凉台,又对首都水厂的历史遗存予以记载。经查证,民国水厂旧址不是定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在南京市规划局公布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中。

南京1930年始建的民国首都水厂。清凉山水厂遗址是当年首都自来水厂的一部分,对外称“首都水厂”。清凉山“水厂”其实是当时的一个大型水库,库容量为1万立方米。由于目前民国水厂遗迹已经破坏殆尽,并且年久失修,地下部分必须消险处理,民国水厂旧址部分地下水池现场已被建筑垃圾填埋。

山顶平面的水泵房应予以设计修缮,作为工业遗存建筑进行了修复,室内为展示陈列的空间,增加水厂工业部件的展示,在建筑前面立碑,通过文字记载说明此处为:“首都水厂高位水池遗址”。

亮点2:拆除奇石市场,建兰花培育展示中心

“清凉兰苑”原位于清凉寺背后的山谷中,是南京市兰花专类园和植物生产基地,由于原清凉兰苑地下发掘出清凉寺遗址,因此在本次规划中另选基址提升建设。

方案明确,新建的兰圃位于清凉山公园原奇石市场位置,拆除原奇石市场,新建以兰花培育、展示办公为主的展览中心,不新增用地,前部院落兼顾东游客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问询功能,增加温室花房和林下种植兰花区域。

亮点3:石头城原址用玻璃覆盖保护并展示

根据数年前考古队和专家学者挖掘考证,孙权所造石头城遗址不仅限于现有的鬼脸城,还包括清凉山公园、国防园、龙蟠里,周长3000多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北垣现除虎踞路所经一段被挖断外,保存于国防园内的一段东西长约350米,清凉山公园内一段东西总长约550米;东垣被广州路切断,其中北段保存较好,南北长约200米(位于清凉山公园内);西垣北段残长约400米(位于国防园内,南至清凉门)。

此次方案,拟对石头城城垣遗址北半区设置遗址本体展示点。在南京图书馆用过的钢架玻璃结构的景观构筑物上盖,将用于城垣遗址展示。结合控温、控湿,微电的发掘技术,在原地段揭示最古老的石头城。

亮点4:建国防园新入口,林间设旅游步道

国防园的改造以保持原状为主,各场馆均不拆建,在景区入口处结合西游客中心一起新建国防园新入口。由于历史原因,清凉山公园和石头城遗址公园被人为分成两部分,虎踞路穿过其间,园区内道路系统相互独立,缺少联系。此外,由于城墙阻隔,现石头城遗址公园与秦淮河风光带之间缺乏竖向沟通,游人必须通过清凉门才能登上城墙,观光游览体验大打折扣。规划在现有公园园路体系的基础上,沟通与城市路网的衔接,拓宽道路,理顺道路层级,打通园区主环路,增补人行步道,在丛林间开辟旅游步道。

清凉寺遗址拾珍

清凉寺遗址拾珍

阜南县会龙镇何寨村清凉寺西5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土谷堆,老百姓称为冢子。八十年代末被省文物局专家认定为西周文化遗址,定名叫“清凉寺遗址”。在谷堆的地表上,随处可见陶器残片。日前,与采风团一道去清凉寺遗址,拾到不少陶器残片及一些蚌类,另有骨器、石器各一件,现分享与大家。

探访“清凉寺”遗址

探访“清良寺”遗址

阜南县会龙镇何寨村有个叫清良寺的地方,这里有一座高台,当地村民称为“冢子”。这个“冢子”可不一般,1991年至1992年省考古所专家对该地进行了考察,否定了它是大型墓葬,将其认定为西周文化遗址,并定名为“清凉寺遗址”。清凉寺是当地历史上存在的一座寺庙,建于何时?毁于何时?现无考证。清凉寺的原址在“冢子”东约500米处,现为村庄。由于讹传,现官方正式村庄名为清良寺。

阜南县文史专家杜选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对“清凉寺”遗址进行了探访。

到达清良寺,车无法行至遗址处。于是我们徒步前往,向西走了约500米,即到了所谓的“冢子”。目测“冢子”相对高度有四至五米,上面是长势茂盛的小麦。“冢子”处在谷河故道的河湾里,谷河故道由西北弯向东南绕“冢子”而去。“冢子”东侧有一水沟,疑似近代开挖。

我们登上“冢子”,目测其占地约有5000平米。放眼四顾,谷河逶迤,周边景物尽收眼底。我们对地面进行观察,看到遍地碎陶片,有灰陶,红陶。我们捡拾了一些,仔细辨认,从颜色看,有灰、红、青;从胎质看,有泥陶和夹砂陶;从纹饰看,以绳纹为主,也有手捏造型;从器形上看,似有鬲、豆等;另有个别陶片上疑似有釉。综合对陶片的观察,确有明显的西周文化特征,因此我们认同1992年省考古所专家的判断。

这次探访本应就此结束,可是站在高处的杜选凌老师却若有所思。问其有何想法,他说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胸,这还要从“鹿上会盟”说起。

鹿上会盟发生在公元前639年春。当时宋襄公召集齐国、楚国在鹿上会盟,希望楚国把附庸国让给宋国几个,从而形成霸主强势。楚成王早有觊觎之心,他假意答应了宋国的要求,满足了宋襄公的虚荣心,使会盟取得了“成功”。可是,在当年秋天的盂之会(今河南睢县)上,楚成王暗藏甲兵,突然发难,逮捕了宋襄公,并进攻宋国。幸亏宋国司马子鱼提前逃回宋国,并积极组织抵抗,楚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在当年冬天鲁国组织的薄之会(即亳,今河南商丘北)上,楚成王卖了个人情才释放了宋襄公。

那么,鹿上会盟的地址在哪里?虽然有不同说法,但文史学者普遍认为鹿上会盟的地点就在今天阜南县公桥乡的阮城。多年来,阜南文史专家杜选凌为鹿上会盟地的考证考据做了大量工作。他查阅大量史籍,对公桥乡阮城进行多次勘察。他搜集民间传说,走访当地村民,形成了有理有据的考察结论。他的结论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鹿上会盟地就在公桥阮城的说法已成定论。

然而,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那就是鹿上会盟的具体会议地点在哪里?古时候会盟之地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一般选在远离都城且交通方便的边境地区。鹿上是宋国重要的城市,它地处楚宋交界,参与会盟的各方都不远,水陆交通便利,因此作为会盟之地当然没问题。可是鹿上作为战略要地,宋国不可能不有所防备,出于安全考虑,绝不会将鹿上城池作为会盟的具体会议地点的(后来宋襄公确实也遭遇被捕的安全问题)。况且,鹿上城池狭小,不能接待和容纳大规模的会盟队伍的。更重要的是,当时会盟是有一定的礼仪和规范的,重中之重是要筑起高大的会盟台。筑台目的大约有三:一是高台近天,有秉呈上天的意涵;二是高台气势威严,仪式性强;三是永久保留,可为见证依据。可是,多年来在公桥阮城周边并未发现有高大盟台的遗迹。那么,鹿上会盟的高台在哪里?这正是杜选凌老师多年的困扰所在。

站在清凉寺遗址的高处,看着蜿蜒的谷河,杜选凌老师有了新的想法。他说这个遗址有可能就是鹿上会盟的盟台,他给了我们四个理由:一是鹿上城池在此地东南方,直线距离仅八公里,在此筑台是完全可能;二是此处地势开阔平坦,利于大规模活动;三是当时谷河水系发达,水路交通顺畅,各会盟方往来便利。四是此处大量的生活遗迹,说明当时渔猎农牧发达,有支撑会盟的物质条件。我们也认为杜选凌老师的推断比较合理。

从清凉寺回到会龙街上,与当地百姓聊起会龙名称来历。他们都说,古时候各国皇帝在会龙集开会,因为都是真龙天子,所以才有会龙的称呼,兴起了会龙集。这个传说让我们一下子联想起清凉寺遗址。各国皇帝在此开会,不就是会盟吗?杜选凌先生更是兴趣高涨,大胆推断:鹿上会盟,名为鹿上,其实并不在城里开会,其会议地址就在鹿上城西沿谷河十公里范围内。清凉寺遗址就是会盟的高台,会龙集周边就是会盟队伍的驻扎地。会龙一词的读音与会盟相近,会龙一词符合会盟的本意,且更通俗贴切。

杜选凌说:清凉寺遗址现在被认定为西周文化遗址,年代上与鹿上会盟年代大体一致。如果能够勘探,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清凉寺遗址是夯筑高台还是聚落遗址。如果是夯筑高台,那它必是鹿上会盟的盟台无疑。如果是聚落遗址,也不能排除以此高地作为会盟台的可能。

此次对清凉寺遗址的探访,帮助我们跳出鹿上即是阮城的苑囿,跳出了会盟会议地点就在公桥乡范围内的局限思维。这次探访将对鹿上会盟考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也会让人们对鹿上会盟的历史认知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