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峰

姊妹峰

姊妹峰:

白草畔主峰,海拔1983米,与北京百花山为“孪生姊妹峰”,在地质时期都是由火山喷发所成,又耸立于同一斜基座,粗壮美、花草美远胜百花山,并且拥有面积更大的亚高山草甸风光。

白草畔五佛台蚂蚁岭白草畔锦绣谷大泽水库刺天峰凌霄谷白草畔五指峰冰瀑凌云谷白草畔清凉谷滴水崖


此塔,堪称许昌文峰塔的姊妹塔! ‖燕超

此塔,堪称许昌文峰塔的姊妹塔!‖老家许昌

文·图‖燕超

“到‘白沙山’赶庙会,三月初八有羊娃儿。”

“乱石堆‘白沙山’的塔下,压有妖精。”

一句乡间俗话,一个瞎话传说——这是小时候我对禹州那座塔模糊的记忆。

现在想来,的确让人在好笑中又有些疑惑:好端端的“柏山”,咋就成了“白沙”了?一言以蔽之: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不同,造成了一个地名,两种读法。“柏山”读音念转了,成了“白沙”。原本书香文雅的“柏山塔”成了带着乡土味道的“白沙塔”。

至于塔下究竟有没有镇压妖魔鬼怪以及相关故事传奇,感觉现在无需深究细考。也许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只是极大地满足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懵懂的童年罢了。

——以上这些文字,是我在收到许昌一位好朋友所寄的《颂塔雅集》一书时,触物生情的感慨。

通过这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塔”这一富含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更重要的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禹州人,我不由想起了一座塔,家乡的柏山塔——禹州城区南约10多里处的柏山文峰塔

当指尖翻阅《颂塔雅集》,一颗心在这些带有浓烈宗教色彩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古建筑中游弋时,一幅亘古的画卷铺展而来——“三峰竞揽清风月,柏山塔影远斜阳”。

三峰山,又名笔架山,而柏山是禹州境内西南部箕山山系最东端三峰山的余脉。在此山山顶修塔,那矗立的高塔,形似破空凌云毛笔,与笔架山遥相呼应。自古至今,可谓禹州文脉地气的象征,寄寓了多少文脉隆盛的美好愿景。许昌文峰塔,有启振文风之寓意,而禹州柏山文峰塔与其外形、结构相近,渊源相同,堪称姊妹塔。

修史和文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兴盛程度,是其文明的重要标志。郦道元《水经注》曰“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想我大禹之州自有史以来,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帝、大禹的遗迹和故事流传甚广,更是孕育和涌现出吕不韦、李斯、张良、晁错、郭嘉、徐庶、司马徽、吴道子、禇遂良、孙思邈、马文升等众多历史风云人物,留下千古佳话。

禹州,华夏第一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据史料载:禹州,汉唐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宋元后,又近京畿之地。至明清两代,禹州共出进士40余人,而明代则有30多人,清代则所占无几。

在传统文化中,依据风水学的观念,是否出人才,和“地文峰”有关——古人认为:居住者所处地域的周边环境的山水关系对其有重大影响。“地文峰”天成,乃砂(山或高地)山天然形成(如无砂或砂过低),则要造人工塔以求利文化兴文运;与人造文峰塔相对应。

这就解释了原本“始建无考”的柏山塔为何在清乾隆年间重修的真正原因。

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的柏山文峰塔,塔高16米,呈平面八角形攒顶式五层砖构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周长数十米,为石质墩土式圆台,高丈许。塔身五层,下大上小,依次渐收,底层八面,唯北面朝城方向开一券门,门顶横楣上题“凌云耸翠”四字,落款为清乾隆十四年重修,由此可直通塔顶。其余四层也为八面,分开四门、四窗,每层门洞高出地面与常人胸齐,门外无廊,实则亦为窗,便于采光和远眺。

第二层门洞为券拱弧顶横楣,窗为圆形花格四方框,与一层正门相对的门楣上题“云汉昭回”四字。第三层门洞为券拱弧顶无楣,窗为圆形花格八角框,与一层正门相对处的门楣上题“光照钧台”四字。

第四层门洞和第三层相同,窗与第二层相同,与一层正门相对处的门楣上题“秀耸钧天”四字。第五层门洞和第二层相同,窗与第三层相同,四个门洞横楣上分别题“文峰蔚起”、“钧台毓秀”、“汉霄腾辉”、“天阁文运”等字。

塔顶为八坡挑脊,刹如葫芦,直插云霄,旁生古木数枝,春发绿叶,与刹顶黄色交相辉映。塔层之间分八面八坡挑脊,由青砖斗拱支撑,拱下嵌砖雕小篆体易经卦象文字,内容为“震、雷、奋、长、巽、风、敕、文”等。

拱上青砖犬牙交错,渐次外放,形成檐坡。塔内有64层青石台阶盘旋而上,中有天穹式佛龛数处,最上层穹室四通,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在一个夏日的黄昏,终于又走近了柏山文峰塔。

田间小路,蜿蜒于幽香野花、蒿草和灌木刺枣丛;一块块高低起伏的红薯地、玉米地,连缀成一片碧绿的海洋

儿时记忆深处,这里曾有过的高坡深沟和犬牙交错的白色砂石块,不见了影子。早些年,附近的村民建房修院,早把坚硬耐用的石块采运尽了,沟壑填平,成了一片片岗地,被绿色的植被和作物覆盖。

柏山高处文峰塔周围,也不知何时起,建起了现代民居样式的寺庙群,建成了组寺庙群,有观音殿、少姨庙、托天老母殿、老祖母殿、大奶奶殿、关公殿、玉皇阁、三清殿、王母宝殿、三皇老祖殿等。彩旗飘摇,香火萦绕,香客不断。

费了一番周折,终于登临高处,早已大汗淋漓。塔内光线昏暗,混浊潮湿的气味弥漫。砖石上的斑驳锈迹,是流年无声的絮语;而上面不重样的“到此一游”、“山盟海誓”刻字语句,似蠕动的丑陋怪异的虫子,让人身上的每根毛孔都感到隐隐作痛。

窗外,原野村庄隐没于葱郁之间,一抹斜阳的余晖倾泻,仿佛披上淡淡的金缕衣。塔南面,是宝塔陵园;北面,正对城区那一条无法看见的柏山路。

置身于明暗虚幻的夕阳光影中,想起余秋雨的一句话:文脉,是一种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是啊,风水文化之学,人才文脉之思,也许只是种美好的心理慰藉和思想愿景。远眺三峰,吴带当风,随大唐帝国的烟云远矣;具茨周定王陵,惟有石门倾斜盗洞冰冷;柏村后汉皇帝刘知远墓,一方荒草土堆,现碑刻为“刘智远墓”谬误……

江山代有,各领风骚。每一个杰出人物的横空出世,是外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相融的结果,到底哪一个更为重要呢?他们,与脚下这冷山长河有关联,最终走出,走向外面,竞相风流,各寻归宿。只留给后人凭吊怀古的遗踪、去处和理由。

沈佺期《北莽山》诗云“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这里,没有暮鼓晨钟,唯有柏山文峰塔屹立,随着太阳金色马车从东到西狂奔的方向,在时空中不断消长身影、变幻风情。

【作者简介】燕超,笔名关山月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禹州市作协副秘书长,曾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各类诗文200余篇,在全国性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10余次,著有小说集《落花人独立》,诗歌选集10余种。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3、本文启用赞赏打赏功能,请根据作品质量和自身情况进行打赏,量力而行,赏金的100%为作者稿酬,打赏日期计算为本文发布之日起七天内,无打赏无稿酬,谢谢您的支持!

4、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

守望千万年:帕米尔之巅神奇的“姊妹峰”

守望千万年:帕米尔之巅神奇的“姊妹峰

普通\图文

&nbsp喀拉库勒湖的夜比想象中来得晚,喀拉库勒湖的夜比想象中要寒冷,喀拉库勒湖的春天来得要晚一些。

&nbsp这次帕米尔高原之行,我已经是第三次回到喀湖了。沿中巴公路在帕米尔高原上旅行摄影,这里是必经之地,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此长久的停留。特别是那些旅游团,一般只是会来时在湖区停一会,时间短的让旅客在湖边拍拍照或者方便一下后便离开了。遇上中午,有些人也会在服务区的小餐厅里吃顿中午饭,经过这些天中巴公路来回找景,我知道方圆几十公里很难再找到吃饭地方的,所以大凡中午时间来的游人,多会选择这里的服务区小餐厅。清冷的湖区,这时也是最热闹的时候。而能够留下来过夜的,大多是一些零散的自驾游客和背包旅行者,稍为留意,你会看见他们大多搭客车或者卡车过来,背着个大大的旅行背包。

&nbsp初春的喀拉库勒湖景色,对大多数游人来讲着实是太单调了些,一片不大的可以一眼望到尽头的湖面,还有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的湖边上的雪山。要想看到慕博士塔格、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雪峰这三座昆仑山最高的雪山,完全要靠老天爷的脸色,而帕米尔高原上的天气却是瞬息万变,喀拉库勒湖的小气候更是难以捉摸,常常是一天就会有好几种情形。就连当地柯尔克孜人都说不清楚,如果问他们天气会睛吗?

“不知道,说不准的,说变就变了。”他们会很乐意并客气地回答你的问题,答案却显得是那种模凌两可的,让你无所适从,基本上等于没有问一样。特别是开春时节,帕米尔高原的气候变化更是反复无常,因此要想看见雪山的全貌,真还是需要些运气。当然,用摄影旅行者的话来说,也要有诚意。

&nbsp喀拉库勒湖地处海拔36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因湖水深邃幽黯,得名“喀拉库勒”,柯尔克孜语里意思是“黑湖”。而更为奇特的是喀拉库勒湖还是一个会变色的湖泊,湖水会随着季节、时间、气候不同而变化出不同的颜色。天阴下雨时,湖水漆黑如墨,风和日丽的阳光下,湖水又碧绿如洗;一会风平浪静湖面光洁如镜、清澈见底,转眼间又会风声鹤唳波涛汹涌,寒气袭人。据说唐代高僧玄奘当年取经曾经从此路过,看到这里神奇的湖水,称这里为有巨蛟出没的“大龙池”。

“你们来了啊。”车刚停下,远远看见我们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塔瓦尔古丽,快步微笑着向我们迎了过来。前几天这一路来回已经两次在她家住过后,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都喜欢上这个和善可亲,开朗漂亮的姑娘,亲切地叫她古丽。离开古丽家才两天,又见了面,我们仿佛就像是老朋友似的。

“你们晚饭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做去。”古丽一边把我们领进生着炉子的暖融融的毡房,一边回头跟我们说着话。

“不着急的,一会我们还要出去拍照。”我看天色尚早,我告诉她:“等我们拍了落日的照片后回来在吃吧。”

&nbsp下午五、六点钟,在内地来说,已经快是傍晚了,但是新疆此时的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离日落还有好几个小时,就风光摄影而言,也还不是最好的光线。所以那些天每次拍摄回来,都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或十一点多钟,古丽也习惯了我们的时间,总是先准备好吃的,等着我们回来,而这时她家里其它人通常已经睡去。细心的古丽还会在我们回来前会生好火炉,然后在我们临睡前准备上一大铲好的煤块放在炉子旁边,这样,半夜我们就可以再添加一次,火炉就差不多能燃到清晨。

&nbsp把我们安顿下来后,她又去取了酥油茶和馕饼过来,然后给每人冲上了热气腾腾的一大杯。旅途的辛苦顿时一下子消失许多,寒冷的高原忽然间也温暖了。

&nbsp前几天,当我们离开古丽家时,就跟她说过,我们还要来喀湖,她可能没有想到,我们会真的又回来了,脸上多少也有些意外的表情。因为天气原因,那几天在喀湖拍摄并不十分理想,早晚基本上没有看见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雪峰的全貌,有一个狂风骤雨后的凌晨,天空倒是有些放晴了,但在太阳出来时,公格尔雪山顶上的云层也很快形成,不久便沉沉的压在雪山顶上,加上早上是强烈的逆光,还是没能拍好。

&nbsp在美丽神奇的喀拉库勒湖,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湖边矗立着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而且还能观赏到昆山上海拔最高有7649米的公格尔山和海拔7530米第二高峰公格尔九别峰。公格尔山和公格尔九别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线上,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公格尔山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褐色的山”,山峰呈金字塔形,峰体陡峭,公格尔九别峰因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被当地牧民称它为“公格尔九别”, 柯尔克孜语意为“白色的帽子”。 如果喀拉库勒湖是波平浪静的时候,在湖畔便可看见澄澈的湖水中皎洁的冰山倒影相互辉映,天水一色美丽景观。这种景象,相信见过的人都会难以忘怀。

&nbsp古丽家的客栈就搭建在湖边上的公路边,这里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毡房,小些的毡房主要是她和家里人自己生活起居用,大些的毡房做客房。每年冬季过后,住在喀拉库勒湖不远处村子里的一些柯尔克孜族人会来到喀区从事客栈经营,一直到十一月份冬季再次来临才离开。柯尔克孜是“山里游牧人”的意思,大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奉伊斯兰教和喇嘛教,在新疆,柯尔克孜族是继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外的第三大少数民族。

&nbsp从地上挖掘出的圆形大坑,和旁边一堆堆的石头就可以看出,已经有些人家也准备搭建毡房了,他们一般会在湖区附近的平坦的草地上搭建一、两个的蒙古包式的毡房。柯尔克孜人的毡房外形与蒙古包相类似,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并在顶上开有天窗,既能透气也能通光,精巧的设计挡住了雨水;毡房的外围的墙篱用的毡子和防雨布,防水架空的屋子地面上整个铺垫上彩色的地毯,四周则码放着被褥铺盖。白天客人们可坐着喝茶吃饭,晚上就成了容量很大的通铺。

&nbsp今年当春天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古丽一家便搬来早早做起了生意,能干的古丽不仅是客栈的当家,要亲自接待过往住宿的客人,平时还要下厨为客人做饭,一起经营客栈的,还有她妈妈帮忙做些杂活,一个骑摩托车的表哥则在周围活动,看见有游客来了便上前去招揽生意。

&nbsp早春的帕米尔高原还非常寒冷,特别是早晚温差特别大,所以这段时间来的游客并不是很多,因此古丽家这间最大最漂亮的能住十好几人的大毡房,那些天便被我们几个人“占领”着。其实这也是古丽的格外“关照”,我看见好几次有游人来了,她都把客人安排去了另外一个远一些在湖边上的小毡房。这样我们白天天气好时,忙着在湖区周围拍照,晚上回来都能够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hello”,清晨,正在湖边一个小山包摄影时,一个个子很高的老外小伙走过来和我打了个招呼。“你好”我一边取景一边转头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

&nbsp喀拉库勒湖的清晨,基本看不到人影,此刻,太阳正缓缓从公格尔雪山方向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慕博士塔格雪峰上,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我不失时机的按动着快门。旁边的小伙则安静地站着,默默注视着眼前的美景,过了一会我见他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卡片相机,对着不同角度拍了几张。

&nbsp后来在古丽家小毡房吃早饭时,我又碰见了他。原来他也是古丽家的客人,昨天晚上过来的,难怪古丽昨晚搬到我们毡房去住,她把铺位让给了这个外国小伙。毡房里,还有古丽家哥哥、表哥和也正在吃早饭,外国小伙盘腿座在火炉前,吃着馕看着他们聊天。看我进来,表哥便揣给我一些扳成小块的馕,并倒了一杯酥油茶。“拍得还好吗?今天天气不错哈?”古丽的表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我。“是啊,今天天气还算晴朗了,只是雪山上没有云彩,天空显得单调些。”我说道:“不过已经很满足了。”

“你是哪个国家的?”我转头和外国小伙子说话,心想他可能听不懂我的话。“瑞士”,几乎在我问他的同时,他已经用汉语说出了这两个字,然后又继续吃着手中的馕。我一下子想起了照片中见过的那些迷人风光,“瑞士风光非常美啊,有机会也想去看看的。”小伙子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会心的一笑。下午,小伙子过来问我们是否回喀什,想搭我们的车一起走,但我们还要去另一个地方摄影。不一会,我看见古丽在路边帮他拦下了一辆开往喀什方向的卡车,小伙子麻利的爬上了车厢后离去。

&nbsp傍晚的喀拉库勒湖边,温度骤然下降,凛冽的寒风吹打在身上,像是要穿透身体每一寸肌肤。天遂人愿,终于还是有幸目睹了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雪峰这难得一见的姊妹峰真容,在夕阳西下的那一刻。然而,当这期盼已久的美景呈现在我的面前时,内心反倒平静淡然了,眼中,只剩下温柔的阳光,和袒露无遗的洁白雪峰,安安静静地、安安静静的……

&nbsp也许,摄影亦如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求着那些极致的风景,但真正能够让我们在岁月的时光里,记住的只言片语,往往却是那些旅行中不期然而然遇见,平淡无奇的人和事。就像一位网友在我的博文里留言说道:“时间走了,人也会走,我们都渴望留下些什么,给曾经的自己,心情,或者只是那么一瞬间的感觉。”

&nbsp的确,喀拉库勒湖的春天是要来得晚一些,但她必定还是如期而至。

(博文、图片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商用请联系:putong@vip.163.com, qq366891808。更多请关注普通博客:)

一个柯尔克孜族的小伙子回头看着公格尔雪山。初春的喀拉库勒湖景色,对大多数游人来讲着实是太单调了些,一片不大的可以一眼望到尽头的湖面,还有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的湖边上的雪山。车刚停下,远远看见我们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塔瓦尔古丽,快步微笑着向我们迎了过来。早春的帕米尔高原还非常寒冷,特别是早晚温差特别大,所以这段时间来的游客并不是很多。有一个狂风骤雨后的凌晨,天空倒是有些放晴了,但在太阳出来时,公格尔雪山顶上的云层也很快形成,不久便沉沉的压在雪山顶上。帕米尔高原的气候变化更是反复无常,因此要想看见雪山的全貌,真还是需要些运气。每年冬季过后,住在喀拉库勒湖不远处村子里的一些柯尔克孜族人会来到喀区从事客栈经营,一直到十一月份冬季再次来临才离开。在美丽神奇的喀拉库勒湖,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湖边矗立着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而且还能观赏到昆山脉上海拔最高有7649米的公格尔山和海拔7530米第二高峰公格尔九别峰。帕米尔高原上的天气却是瞬息万变,喀拉库勒湖的小气候更是难以捉摸,常常是一天就会有好几种情形。柯尔克孜族小女孩湖水会随着季节、时间、气候不同而变化出不同的颜色。天阴下雨时,湖水漆黑如墨。据说唐代高僧玄奘当年取经曾经从此路过,看到这里神奇的湖水,称这里为有巨蛟出没的“大龙池”。美丽神奇的喀拉库勒湖畔有丰润草原能干的古丽不仅是客栈的当家,要亲自接待过往住宿的客人,平时还要下厨为客人做饭。喀拉库勒湖地处海拔36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因湖水深邃幽黯,得名“喀拉库勒”,柯尔克孜语里意思是“黑湖”。太阳正缓缓从公格尔雪山方向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慕博士塔格雪峰上,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喀拉库勒湖还是一个会变色的湖泊,湖水会随着季节、时间、气候不同而变化出不同的颜色。

&nbsp公格尔山和公格尔九别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山脊上,山体相连,是一对“姊妹峰”。(数数右边的峰群,是不是九个雪峰呢?)

更多文章敬请阅读:

(博文、图片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商用请联系:putong@vip.163.com, qq366891808。更多请关注普通博客:)

喜闻中国高测队登顶珠峰成功,让我想起它的姊妹峰,至今仍是处子

“5月27日1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是则让人振奋的消息。“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新高度!”多么掷地有声的豪言!咱中国人不仅要登上这世界最高峰,还要测量它的新高度。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珠峰的姊妹峰:那座被冷落的神女——卓木拉日雪山,至今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子。

与这座神女峰相遇已是两年前的事,那次是从日喀则出发,前往亚东县城。进入帕里镇后,车子行进在4400多米的天路上,路况很好再加上有些高反,大家都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直至遇见多庆措那一刹那,车上人全被眼前的景致所惊艳,情不自禁地叫道:停车!停车!

冰清玉洁的雪山如仙女一般亭亭玉立,碧蓝的湖水静悄悄,波光粼粼,泛着清冷的光,湖边草地略帶紅色,一群马儿在自由自在地啃噬着,唯有微风吹拂着马鬃,这恬静之美,让我们摒住了呼吸,生怕发出的声响,惊扰了这宁静的仙境

那深邃的湖面上映衬就是卓木拉日雪山,当地藏民称它为神女峰。湖与山天水相依,妩媚动人的神女峰和明镜如洗的多庆湖,恰似镶嵌在帕里草原上的宝石,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卷。

卓木拉日雪山是古生代地层和喜马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自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这条狭长而宽广的山谷,呈现北高南低,可直通恒河平原,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浸润过来,成就了这青藏高原中少有的绿色天堂。谷地的东西两侧是两列南北向的山脊,两座高峰对峙而立:东边的是卓木拉日峰,西边叫泡罕里,两峰相距45公里,像是一对挺立的国门卫士。

卓木拉日雪山坐落在不丹和中国的交界处,雄伟神奇,顶峰突兀,壁峭坡陡。山峰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王国境内,它是不丹的第二高峰,当地人称它为“绰莫拉日”, 意即“王妃神山”,其藏传佛教徒相信卓木拉日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女神守护的家园。

而在西藏古老的神话中,卓木拉日雪峰和多庆错被誉为神山圣湖,当地人们路经神山时,都会献上洁白的哈达青稞酒,以祈求神灵保佑。据说有缘人,可以从雪山呈“八”字型的峭壁上,看见“卓木”神女美丽的头发和脸庞。我们在多庆错就看见了神女峰的身影,但她始终是被缥缈的云雾遮挡,即使来到她的脚下,她仍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个小广场是藏民祭祀神女峰的地方,应该新建没多久的,中间有一座白塔,旁边设有转经筒,而广场的四周飘扬着风马旗,铺天盖地的经幡一直延伸到山脚。在广场的前端有一卓木拉日雪峰的简介碑,上面清晰地写着:卓木拉日雪山,又名神女峰,海拔7600米,与珠穆朗玛峰是姊妹峰,是喜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是一座至今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虽然这碑文说得很清楚,但大家对这神秘莫测卓木拉日雪峰,是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存在着争议。从较多网络资料介绍来看:她有过三次登顶的记录。难道是介碑说错了,还是网络资料有问题?我们不妨来分析下。

网络资料显示:首次登顶卓木拉日雪峰是由一支5名英国人组织的登山队,由南线于1937年5月21日完成的;第二次是在1996年由中日联合登山队完成;而最近的一次是斯洛文尼亚人,从西北线于2006年10月18日完成,他们因此还获得了当年的金冰镐奖。

但这些仅是一段话的报道,详细的资料很难找见,特别是前二次登顶的纪录资料。我只找到了最近这次斯洛文尼亚人登顶的纪录:......在第五天早上,队伍开始攀爬最后的混合路段。在3个长绳距之后,他们到达了一个雪很深的陡峭路段。这里离顶峰只有100米了。原本Prezelj 和 Lorencic 计划沿着南山脊下降,但是危险的路线让他们放弃了这个念头。仍沿着西北山脊下撤,第六天,他们返回了大本营。

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他们完成了卓木拉日雪峰的攀登,创造了新的攀登路线,但他们离顶峰还有100来米,就下撤,确切地说:他们登上了神女峰,但没登顶。或许前二次登顶的纪录也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要不然神女峰脚下的简介碑上也不会这样写:......一座至今无人登顶的处女峰。(仅是从找到的资料来判断的,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神秘莫测的卓木拉日雪峰,是藏民心中的圣山,她的顶端是否留下了人类的足迹,或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云雾缭绕的主峰微微露出了容颜,美丽的神女掀开了面纱的一角,好像似在为我们送别。

有好长一段,神女峰的身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后,直到我们出了帕里镇后,随海拔陡下降,她才隐去。“今夕何夕,见此邂逅。”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如若不相欠又怎会相见?

相遇是一种缘分,遇见皆美好。那一份记忆或已尘封,但它会在不经意打开。今闻中国高测队登顶珠峰成功的消息,让我蓦然想起了神女峰,也许是对她的眷恋,还有心中的一份期盼:咱中国高测队若能来神女峰,就好了,她的众多谜团将会被解开。“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还要测量它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