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文庙大成殿

顺德府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又名孔庙)的主要建筑。《顺德府志》记载:顺德府文庙“建自唐,寻废”。顺德府文庙大成殿原名为“文宣王殿”,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自此全国孔庙的主殿皆被称为“文宣王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孟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下诏将“文宣王殿”改名为“大成殿”。现在各地文庙大成殿门额上方横匾的刻字为清雍正皇帝御题“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

大成殿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造在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前有很宽的月台,青石地面,东西长30.8米,高1.2米,宽9米,中间设踏道。台基四周安装了栏板望柱,月台上建有精美的雕花栏板,月台下正对大殿的台阶处有一幅雕龙石刻,非常漂亮。

外部结构。大成殿通体七楹(间),面阔30.8米,其中明间宽5.8米,两次间宽4.57米与4.55米,两梢间宽4.7米与4.47米,尽间宽3.32米与3.39米;前后三跨,进深五间,宽17.16米,通高14.5米;前廊深3.5米,后廊深3.46米,其余各间深3.4米。河北省各地文庙一般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即使承德热河文庙也是如此。邢台顺德府文庙大成殿如此宏大的规模,是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两次扩修的结果,因此成为河北省单体建筑最大的文庙大成殿。

正定周边旅游:清西陵,隆兴寺,文庙大成殿,府文庙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保定易县永宁山下,距离北京120多公里,是清朝最后一处帝王陵墓群。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清西陵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以14座陵寝为主,行宫永福寺、营房、衙署为辅,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人说,如果清东陵代表了大清国的鼎盛时期,那么清西陵就是它由盛而衰、从繁华走向落寞的写照。从嘉庆至道光、光绪,封建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隆兴寺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隆兴寺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其主体建筑大悲阁和阁内的铜铸菩萨,是隆兴寺的心脏和象征。大悲阁高35.5米,三檐四梯,阁内有供游客上下的楼层,从任何一层都可仔细地观佛。隆兴寺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评价它道:“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的隆兴寺。”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正定县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坐北向南,其中大成殿,梁思成先生鉴定为五代时期遗存,比曲阜孔庙大成殿早5个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为中国文庙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正定县文庙至今仍在延续其文化功能,近年来多次举办“解读儒学经典”“祭孔大典”等各类文化活动。

正定县府文庙

正定府文庙,创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府文庙在金、元、明、清历代均有整修。其中,戟门为正定城内唯一一座元代建筑。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古建筑丨兰州府文庙大成殿

兰州府文庙大成殿位于兰州市二中校园内。最早为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 年)知州姚谅创建的州学。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改为县学,八年(1375 年)知县黄镇重修,正统十三年(1448 年)复为州学,州指挥李进重修,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兵备副使彭灿修缮,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兵备副使荆州俊再次修缮。清康熙六年(1667 年)巡抚刘斗补修,乾隆四年(1726 年)改建为府学。乾隆三年(1725 年),甘肃的政治中心由临洮迁至兰州(三年奏准,五年搬迁)后,始称兰州府文庙。宣统元年(1909 年),陕甘总督升允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确立的大祀体制,全面整修兰州府文庙。1981 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兰州二中管理和使用。

兰州府文庙原建筑坐北朝南,自南而北依次有宫墙、泮池泮桥、棂星门、戟门,中为大成殿,东西有两庑、乡贤名宦二祠,院外东西面有两座栅门、两座牌坊,牌坊分别为“兴贤”、“育俊”。大成殿居于轴线中部,其东侧有尊经阁、崇圣祠、敬一亭,西庑之后为省牲所、忠孝祠、节烈祠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左侧为教授署,右侧为训导署,明伦堂前部东西两面有兴诗斋、立礼斋,此处曾保存有康熙《御制平定朔漠碑》、《平定青海碑》、《平定准噶尔碑》、《平定回部碑》等石刻。1939 年,公益慈善事业社团“兰州八社”(即兰州兴文社、待兴社、陇右乐善书局、皋兰同仁局、五泉图书馆、全陇希社、兰州修学社及兰州尊孔社)在文庙内创办私立兰州志果中学 , 期间许多建筑被拆除和改建。1952 年,兴文中学与志果中学合并,变为兰州建国中学、兰州第二中学。“文革”期间,文庙建筑、文物再次遭严重破坏,现仅存大成殿一座建筑。

大成殿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为1984年维修。修建于高1.4 米的台基上,明间、次间有九级台阶。大殿面阔七间(32.6 米),进深三间(11.4 米),通高 12 米,单檐七架梁歇山顶,外檐下施一斗三升单昂斗栱 54 攒,其中柱头科 12 攒,平身科 38 攒。屋面覆盖七样黄琉璃瓦,正脊两端施吻兽,中置宝瓶,正脊为花脊。垂脊、戗脊上坐垂兽、戗兽,翼角有套兽,均为琉璃构件。前檐五间装五抹槅扇门,两侧尽间设槛墙槛窗。前檐柱上曾悬挂皋兰翰林刘尔炘撰楹联一副:“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者,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已不存。

兰州府文庙内曾保存过著名的《淳化阁帖》,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将《淳化阁帖》碑石移置兰州府文庙内。辛亥革命后,交皋兰县兴文社保管。1937 年再次移置兰州府文庙尊经阁下,嵌入墙壁上。抗日战争期间挖出。抗战胜利后,再次运回嵌于文庙尊经阁下。1966 年,由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其他附属文物有 1984 年在大成殿内顶棚里发现的清顺治至宣统时期皇帝御赐匾额 9 块,包括:万世师表、德齐畴载、生民未有、兴天地、圣协时中、圣集大成、斯文在兹、圣神天纵、中和位育。2001 年重塑孔子像

2014年,经报请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甘文局发〔2014〕300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东至大殿东侧台基以东27 米,南至大殿南侧台基以南20 米,西至大殿西侧台基以西20 米,北至大殿北侧台基以北16 米。” 2018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联发〔2018〕3号)公布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 米。”

甘肃古建筑丨巩昌府文庙大成殿

巩昌府文庙大成殿位于定西陇西县巩昌镇南大街西侧166号(巩昌中学院内),始建年代不详,据记载于元惠宗元统二年(1335)重修,清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光绪五年(1879)重建。2016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巩昌中学使用管理。

巩昌府文庙大成殿原位于县城西南隅,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迁至城中央,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迁至现址,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大修,同治五年毁,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原有戟门、棂星门、圣域门、贤关门、大成殿、崇圣祠、忠孝祠、节义祠、名宦祠、乡贤祠等,门前有"万仞宫墙"影壁长达30米。

现存大成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45.4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通长21米,进深三间,通宽14.25米,通高12米,前后出廊,对于研究金元明清巩昌府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2017年,甘肃省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甘政发〔2017〕84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米。” 2017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联发〔2017〕12号)公布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米。”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