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村古墓

左村古墓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

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

一号墓:位于左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在1976年冬社员平整土地时,无意中发现,曾出土文物有:拉链铜温酒器一个,铜镜4个,铜虎头灶一个,铜香炉一个,鎏金铜鼎一个,鎏金博山炉一个,鎏金长颈壶一个,共17件,现保存于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科,同时,还出土了残陶片,这些文物经省级鉴定为西汉时期的遗物。

二号墓:位于左村村西南方向约150米处,1982年冬季社员拉掉封土,暴露出墓室两个,两侧北端墓室未动,西侧南端墓室已被破坏,出土文物有:青铜剑两把,灯台一个,博山炉一个,玉壁三件。现已收归馆藏。

三号墓:位于左村村正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保存完好,封土高8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左村古墓,历代文献均无记载,仅据一、二号墓出土的文物鉴定为西汉古墓,当地群众称之为:“土疙瘩”、“金马驹疙瘩”等等。

从一、二号墓出土文物看,此地为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墓主人身份较高,随葬品较贵重,系有较高价值的墓地(据其历史、科学、艺术三价值考)尤其是出土的拉链铜温酒器,经河北省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珍品,并载入全国编印的《中华文物精华辞典》中。

此汉墓群一九八四年七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五年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葬(龙井村、巡检村、朱场村)

1

龙井村

安正中古墓

安正中墓位于龙井村坝溪大组龙凤小组(小地名十二塆)有“仙鹤抱蛋”之称的地方,安正中乃安氏一族入黔始祖“北宋平西大元帅安崇诚”之十三世嫡孙。传说,安正中仙逝后,族人在为其买地造井时,竟挖出两只仙鹤,飞走一只,另一只被在场的人按住并留在了墓穴中。一时间,人们纷纷赞叹:好地!好地!看地的阴阳先生也因此名声大振。安正中墓为土丘墓,坐北向南,石碑正中“明迁蜂岩始祖安公正中祖之墓”文字为楷书阴刻,碑左为序,早期墓碑在动乱年代被他人毁坏,现在的碑立于2010年8月,墓碑青石质,高2米,宽1米,厚0.68米,重达6吨多。

安杨氏古墓:

该墓为土丘墓,坐北向南。墓前立青石质令牌碑一通,碑高2米,宽0.78米,清道光二十五年立。据碑文介绍,安杨氏,清顺治戊戌正月朔九日午时生于婺(务)属之茶园头,逝于清康熙癸未春五月。这是目前在蜂岩镇境内发现的有碑文记载的清代最早的古墓,对研究蜂岩的历史沿革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天井组古墓:

墓主人蒙安氏生于清乾隆癸酉年(1753年)十一月,卒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岁季冬月。土封石围墓,牌楼高1.95米,宽3.80米,进深5.10米,坐西向东。该墓是龙井村范围内目前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墓葬,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2

巡检村

巡检村桂花组陆煌古墓:

墓左右和后面是围墙,土丘墓在中间,前面为牌楼,牌楼高4.15米,宽7米,进深4米,坐南向北,建于民国三十二年。该墓是巡检陆氏家族中仅存的一座修造较为气派豪华的墓葬,这种墓葬规格在明、清巡检陆氏家族中是少有的,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族早期的相关族规、祖训有关。

巡检村陆奎宗古墓:

该古墓位于巡检村马家庄组(小地名万家寨)境内,为夫妻合葬土封石围墓(当地人俗称“花坟”),所用石材为青石质,坐东向西。整座墓高3.50米,宽3.74米,进深4.80米,半圆形毛石围墙和正面的毛石墙门多以垮塌。牌楼第一层左右两边是“野鹿衔花”、“鲤鱼跳龙门”等图案。第二层正中是墓碑,碑文:正中碑文为“清仙逝陆公奎宗、母陈氏老大、孺人之墓”,“大清光绪拾玖年十二月上旬立”;左边碑文为“奎宗生于道光庚寅年冬月十四日戊时”;右边碑文为“陈氏生于道光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亥时”。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左右两边的横梁上阳刻“二龙戏珠”图案,内容丰富但雕刻较粗糙,部分严重风化。该墓对研究巡检陆氏墓葬文化有一定价值。

巡检村杨氏古墓:

该墓位于今巡检村中山大组大土小组境内,牌楼高3.66米,宽8.53米,进深7.2米,坐南向北,土封石围墓,清光绪31年修造,为男女合葬墓。牌楼两边有4幅形象生动的彩绘图画。

3

朱场村

朱场村玉基塘古墓:

该墓位于朱场村玉基塘组境内,土封石围墓,墓主人冉母罗老太君。牌楼高2.28米,宽3.60米进深2.45米,坐西向东,大清光绪15年(1889年)立。

(本文经蜂岩镇党委政府申请授权转载,为保证作者的版权,本平台特为作者申请了原创保护,如其他平台需要转载,请与蜂岩镇党委政府申请后再授权)

信息转自:仁孝蜂岩

广告合作|手机:18985613451

小编电话|微信:15985269721

四川小村藏着神秘古墓,墓主疑似开国皇帝,村民:农家乐都备好了

2008年的时候,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有一座古墓频繁被盗,为了保护古墓,考古专家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没想到这一挖居然挖出了三国枭雄曹操。而这一发现也让包括专家在内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因为自从宋朝开始,曹操究竟埋在哪就成了一大谜团。

民间甚至传说奸雄曹操为了防止被盗墓,故意设置了72座疑冢,而曹操墓被发现,不仅让我们直观的认识了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也让当地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曹操被挖出来之后,很多人的目光瞄向了另外一位英雄人物:刘备。

作为曹操眼中的天下英雄,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出身,最终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与曹魏、东吴争霸天下。孙权墓明孝陵景区内,曹操墓也已经被发现,但刘备墓却成了一个谜团。

刘备在称帝的当年发动了伐吴战争,结果被东吴陆逊击败,退守白帝城奉节),改名永安,成为刘备的临时都城,并最终病死在了这里。《三国志》记载说:刘备在4月病逝后,5月启程运往成都,8月正式下葬惠陵,也就是今天的武侯祠一带。

既然陈寿都记载的这么详细了,刘备葬哪不是一清二楚吗?但《三国志》另一段记载却说,刘备临终前思念甘夫人,于是诸葛亮向刘备建议把甘夫人墓从荆州迁葬于蜀,结果甘夫人棺椁还没运到,刘备就去世了。于是后主刘禅下令将刘备和甘夫人合葬。

按说刘备葬在成都,甘夫人也应该合葬于成都才对,但成都却没发现甘夫人墓,反倒是在永安发现了,奉节招待所地下发现的石碑明确写着“汉昭烈甘皇后之墓”,部分专家分析说,刘备死的时候四川重庆一带正是酷热天气,长途运输3个月,路上早就腐烂成臭水。

所以成都的刘备墓可能是衣冠冢,而真正的刘备应该是被安葬在了奉节。更有专家指出,奉节甘夫人墓附近有张飞庙,岂有小叔子给嫂嫂守墓的道理?所以张飞庙附近一定是刘备和甘夫人合葬所在。

自此,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究竟是葬在了成都还是葬在了永安,就成了一个谜团。不过这还没完,因为后来又出现了第三种说法。

在四川彭山莲花村,村里有一个神秘的古墓,1994年的时候,有地质勘探队曾对这里进行过勘探,发现这座古墓的地下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规格非常高,而且当地还长期流传一首民谣:要找刘备坟,新津出东门;离城三十里,金陵埂上寻。

据说在民国时,坟山上有座古刹,住着一个名叫刘冬冬的守墓人,自称是刘备后裔。所以当地村民都认定这座神秘的古墓才是真正的刘备墓。不过由于没有确凿的文物证据,当地专家也只是笼统的称这里是“皇坟”。

后来莲花村有十几位村民联名请求发掘这座神秘古墓,以证实墓主就是刘备。住的离古墓最近的村民林泽成就曾说:村民盼着开挖刘备墓,都准备搞个农家乐

建昌东大杖子古墓群系列报道(一): 僻静村庄下暗藏千年古墓,保护古迹文物任重道远

建昌县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原本只是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因1999年文物公安部门合作破获一起涉及国内外的盗掘古墓、走私文物大案后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随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三级文物部门联合在东大杖子村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现在,为了有效保护墓地,建昌县文物局已经用清沙对已挖掘的墓穴进行了保护性回填。

建昌县文物局局长邵希奇告诉记者,他这几年多次奔走,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东大杖子古墓群的技防投入,现在已经有了眉目,陆续将在古墓区选取50个点位,安装数字化高清摄像头,实现对墓区全覆盖、无死角、全天候监控。

文物贩子发现老村庄藏着古墓

建昌古墓群的发现起源于1999年,可最早探得古墓所在的却是一伙盗墓者,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盗墓者用自备的探测工具,探明东大杖子村有古墓的存在。

1998年8月27日夜,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喇嘛洞镇来了一帮南方人,白天蹲在饭店,晚上就去盗墓。

随后,民警装扮成古董贩子进行摸底调查,获悉东大杖子村郭某家挖出不少值钱的东西。

9月28日,侦查员和市博物馆专家装成文物贩子,找到当地一名靠倒卖古董赚钱的张某。经过几次沟通后,张某说:“已经联系到卖主了,不过要价很高,80万!”

第二天上午,民警和文物专家一行三人坐车如约抵达大凌河滩头。张某领着另一个中间人李某过来,此人开口就要2万元好处费。民警爽快地答应。李某这才打电话将郭某叫了过来。

文物专家跟着郭某回家看货后,郭某的二儿子从一个编织袋里取出一个带盖的青铜壶,这壶高40多厘米,肚大口小,胎薄纹美,上面有盖,盖上又有四条小龙,做工极为精美。

10月28日,民警将郭某、张某、李某等人抓获,并从郭某三儿子家的炕洞中搜出了那对精美的青铜壶。

据郭某交代,青铜壶是从自家院内挖出来的。原来1997年夏天,东大杖子村来了一群外地人,在当地村民郭某家的院内打眼钻探,发现了古墓。郭某知道后,坚决拒绝对方挖掘。不料,“探宝人”走后,郭某带着三个儿子继续挖掘,挖出了不少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破获大案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

随后,警方将从郭某家搜出的青铜壶交给省文物部门鉴定。据省文物局专家认定:两件青铜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物品,学名叫青铜蟠螭纹盖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国内罕见,堪称国宝。专家称,这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青铜器在山海关外首次被发现。

据推断,该文物可能与燕太子丹有关,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建昌属于燕国管辖范围,而且也只有当时地位相当高且掌握军权的人才能使用此类国宝,后来可能因战乱或者是其他原因失落民间。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当年的“探宝人”熊某并没有死心,他是唐山人,在国内文物贩子中颇有名气。据他本人交代,1997年他闻知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村有古墓后,迅速召集了一伙人来到喇嘛洞镇,准备大干一票,没想到在挖掘过程中遇到阻碍。

1999年5月,熊某等人再次来到东大杖子村,这次他退而求其次,把挖掘的地点选在了郭某的邻居家。经过连日挖掘,在院内挖出了20余件青铜器,陆续销往北京广州,获赃款6万余元。警方顺藤摸瓜,终于将这伙盗墓者绳之以法。

此案告破后,东大杖子村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历史悠久坐落在古墓上的村庄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东大杖子村。据邵希奇介绍,这个小山村距离建昌县城有30公里的路程,西侧紧邻河北青龙县,北邻朝阳凌源县。全村共有384户人家,其中161户村民的宅子坐落在古墓之上。

小村庄坐落在大山脚下,沿着一条村间小道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民宅,多是用土坯和石头垒砌的青瓦平房建筑,有的民宅顶部还嵌着黄色的琉璃瓦,十分好看。院墙也多由石块垒砌而成,1米多高,在小路上就能通过院墙看到院内晾晒的玉米和柴火,更增加了乡村特色。

走了许久,记者都没有看到想象中高大的古墓入口。邵希奇告诉记者,古墓就在脚下,这个村庄就建在一片墓地之上。古墓群距今至少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东大杖子村距今的历史才只有300多年,所以,就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知晓这里曾是一片墓地。

那么,战国古墓群的发现,是否给东大杖子这个小山村带来惊喜,村民是否因守着古迹而感到自豪呢?如何保障大面积分布的古墓群安全,又会不会影响村民的生活?

村支书刘海银告诉记者,当村民刚刚知道自家的房子坐落在古墓之上,而古墓之中又可能藏有各种价值不菲的文物时,内心是蠢蠢欲动的,这也给古墓群保护带来一定难度,毕竟很多古墓就在居民房屋之下。

通过长年累月的政策及法律宣传,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都逐渐得到提升,再也没有动过非分之想,还积极为村里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不过,现在生活在古墓之上的村民,也有很大的困扰。村里的民宅大多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过岁月的洗礼,普遍需要翻新或者重建,这样势必会对地下的古墓造成破坏。“目前盖房、打井、挖菜窖等动土的事儿都不能做,政府也在研究如何安顿好当地百姓的生活,以期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效果。”邵希奇说。

在采访中,多数村民都表示,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动迁不止是对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整体开发更有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墓。

发布自《葫芦岛晚报》微信公众号的晚报自产新闻,任何微信公众号及自媒体不得转载刊用,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副主任记者:崔雪莉

首席记者:王雪娇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