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九烈士陵墓

四·二九烈士陵墓

四·二九陵园位于河北省临西县摇安镇贺伍庄村北,整座陵园占地二十五亩,主体结构由纪念塔、纪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组成。陵园正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往东,首先看到的是由三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雕像,再往东50米左右,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四·二九烈士纪念塔,塔高接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题词:四·二九反扫,四·二九烈士陵墓,四·二九烈士陵墓简介,四·二九烈士陵墓-邢台市临西县四·二九烈士陵墓

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网上展馆 ——缅怀先烈·云祭烈士英魂

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网上展馆

——缅怀先烈·云祭烈士英魂

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座落于河北故城县县城南30公里处建国镇霍庄村北,始建于1958年。全园占地面积12.15亩,门厅宽3.9米,高3.1米,门厅上方额雕刻有“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9字,园内共安葬213位烈士,建有纪念碑、纪念堂、英雄塑像等。2003年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烈士陵园,迎面是一座气势恢宏的“胜利突围”的花岗岩石英雄群雕,高 4.5米的英雄群雕,重 7吨。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民兵紧密配合,英勇突围的壮烈场面。英雄们足下是日本侵略者的战刀和钢盔,托起群雕的圆形大理石底座有 3个缺口,寓意着英雄们浴血奋战,从 3面突破敌人的“铁壁合围”,粉碎了日伪军企图一举歼灭冀南党政军机关、部队的妄想。

烈士墓位于群雕西侧,为直径 7.5米的圆柱体,顶部长着生机勃勃的青草,象征着烈士们的英魂忠骨也像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青草一般永存于世,其内安葬着 49位烈士。近有花岗岩质墓碑,碑之阳是“四十九位烈士之墓”镏金大字,碑之阴是《四十九位烈士碑志》,

陵园中心矗立着高12.72米高的纪念碑,碑体由54块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火炬组成。碑体分五面,分别刻有冀南抗日斗争领导人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题词,其中正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顶端是由桃红色花岗岩雕成的火炬,基座上镶嵌着用汉白玉石雕成的五角星花环,整座碑身恰似一柄宝剑耸入云天。

纪念碑后是纪念堂,墙壁用藏青色花岗岩罩面,雕刻着冀南抗日斗争主要历程的画面,纪念堂内悬挂着24块展牌,用绘图展示了“四二九”突围斗争的全过程。

陵园北面是青松翠柏掩映下的单人墓群,安葬着164位烈士。

来源:文明故城

缅怀致敬英烈

走进初心地|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市区唯一一处大型烈士墓陵园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好年轻,好些都只有20多岁……”2月19日中午,太阳和煦,80岁的周仕文站在成都十二桥烈士墓的烈士事迹栏前,边细细看他们的介绍,边喃喃自语。

她是自贡的退休教师,一年前来到成都定居,这天来到文化公园转,转进了公园内的十二桥烈士墓。

虽是正午,烈士墓里访客不少。解说员何蒙蒙正在为天津市某大型国企的党员们作解说。71年前那个冬夜中殉难的30余位烈士的英灵,在人来人往、春花繁盛的公园里,与今天的和平、繁华相伴,“假如英烈们地下有知,看到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应该会很欣慰吧!”周仕文跟听一路,解开了心中疑问,也感慨万分。

在黎明前夜,他们牺牲在枪口下

周仕文眼前的事迹栏,一共有5块,共记录了20位烈士的事迹,其中有13位年龄在35岁以下,最小的龙世正只有19岁,最年长的周从化也只53岁。

根据事迹栏的记录:周从化是在重庆解放前三天的1949年11月27日夜里,被特务枪杀于重庆白公馆松林坡上,后遗体被转运回成都十二桥。彭代悌、云龙是被杀害于成都王建墓墓道,于1950年1月遗体被送往十二桥烈士墓安葬。其他17位烈士则都是牺牲于1949年12月7日夜的十二桥防空隧道内,距离成都和平解放还有20天的黎明前夜。

何蒙蒙解说道,长眠于十二桥烈士墓的烈士,一共有36位,事迹栏呈现的是20位。在红色花岗岩塑成的十二桥烈士大型浮雕前,何蒙蒙用低沉的语调介绍了那段沉重的历史

1949年冬,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秉承其最高当局的密令,国民党政府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下令,将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革命青年和其他爱国志士全部秘密处死。当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疯狂进行了大屠杀,10天后又在成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桥大惨案”。

当夜,国民党保密局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率武装特务16名来到将军衙门看守所,将32名政治犯押上刑车驶达外西十二桥。当时,十二桥西南200多米的乱坟坝内留有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防空壕,屠杀便在防空壕内进行,32名政治犯被特务用刺刀和手枪杀害,并被就地仓促掩埋。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成都市军管会立即组织力量,于1950年1月3日至7日分别在十二桥和王建墓发掘出35位烈士的遗骸。

他们之中,有杨伯恺烈士,他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任重庆地委委员并长期从事党的文化工作和上层统战工作;有于渊烈士,他在1926年英军炮轰万县中英勇抗英闻名中外,后来又长期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有王干清烈士,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打响川西工农第一枪,领导了绵竹暴动;有许寿贞烈士,他以世界语为武器,向国内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幕,宣传党和人民解放军伟大胜利……

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可歌可泣,每一位烈士的革命情怀都感人至深。周仕文几次以手拭泪,这些年轻的生命在生死关头的大义凛然,让她深感震撼,也同样震撼了天津来的客人。

70年传播爱国主义教育

天津来的访客,正在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党课活动。“今年是建党一百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特别党课,能更好地唤起大家的使命和担当意识。”领队、负责人如是说。

呈现于他们眼前的烈士墓,墓前正中竖立一座纪念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二桥死难烈士墓”8个醒目的红色字体。浮雕广场上,前面是4排烈士纪念碑,36位烈士的名字和简要事迹刻在红色花岗石碑上。

“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的父亲,就是十二桥烈士中的杨伯恺先生,她曾经来过这里吊唁父亲。”何蒙蒙指着杨伯恺烈士纪念碑介绍道。

在墓碑之后,是一组大型浮雕。雕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分为晨曦、缅怀两组塑像。晨曦取材红色花岗石,根据36位革命烈士形象特点及英勇事迹组合成20米的长卷浮雕。缅怀肖像用汉白玉雕琢,母子手捧鲜花站在英烈墓前,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怀念和敬仰。

在墓园的左侧,耸立着一尊从十二桥烈士牺牲处迁移过来的大型雕塑,是一只用岩石堆砌、雕塑而成的手,戴着镣铐,五指伸向天空,犹如一只呼唤自由的大手,承载着烈士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

70余年里,成都市政府先后几次出资修复、改扩建十二桥烈士墓,是市区唯一一处大型烈士墓陵园,是成都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今年正逢建党100周年,成都市青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推出包括十二桥烈士墓在内的三条红色教育旅游线路

“每年清明节前后,约有2万至5万名学生专程前来凭吊烈士,各学校、机关、团体组织扫墓活动,这里已成为青少年祭扫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烈士英勇精神,继承革命遗志,努力学习、工作的教育课堂。”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高校学子访十二桥烈士墓,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13日电(通讯员罗渲铃)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川西沃野,染红了成都黎明的朝霞,石碑上镌刻着的三十六个名字,将他们的故事向后人一一诉说。7月13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青年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成都市西门外文化公园内的十二桥烈士墓参观学习,了解红色历史,缅怀英雄先烈,传承红色精神,走好青年之路。

图为十二桥烈士墓入口石碑。 中国青年通讯社 罗渲铃 摄。

了解历史,铭记过往

青年实践队的队长说,为了更好地理解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在出发来到十二桥烈士墓前,队员们已经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十二桥烈士墓的历史背景和长眠于此地的英雄有了一些认识。

谈话间,记者跟随小队抵达了目的地。十二桥烈士墓的墓前正中竖立一座纪念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二桥死难烈士墓”8个醒目的红色字体。浮雕广场上,前面是4排烈士纪念碑,36位烈士的名字和简要事迹刻在红色花岗石碑上。在墓碑之后,是一组大型浮雕,分为晨曦、缅怀两组塑像。晨曦取材红色花岗石,根据36位革命烈士形象特点及英勇事迹组合成20米的长卷浮雕。缅怀肖像用汉白玉雕琢,母子手捧鲜花站在英烈墓前,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怀念和敬仰。

图为十二桥烈士墓浮雕广场。 中国青年通讯社 罗渲铃 摄。

而在墓园的左侧,耸立着一尊从十二桥烈士牺牲处迁移过来的大型雕塑,是一只用岩石堆砌、雕塑而成的手,戴着镣铐,五指伸向天空,犹如一只呼唤自由的大手,承载着烈士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

大手下有五面烈士事迹栏,青年实践队的成员们虽然已对十二桥烈士墓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仍怀揣着进一步学习的好奇来到事迹栏前仔细阅读学习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图为十二桥烈士墓事迹栏。中国青年通讯社 罗渲铃 摄。

通过展板上一行行,一列列的文字,他们看到了留学归来,坚定入党的杨伯恺烈士;看到了英勇抗英,奉献于党的于渊烈士;看到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打响川西工农第一枪,领导了绵竹暴动的王干清烈士;看到了以世界语为武器,向国内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幕,宣传党和人民解放军伟大胜利的许寿贞烈士……

烈日炎热,蝉鸣聒噪,青年实践队的队员们却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中沉思,刻在石碑上的一个个名字也在他们的思考和理解中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鲜活。了解历史,铭记过往,这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思想必修课,也是作为新一代青年人的传承担当。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我绝不写一个字,就是马上枪毙我也不写。死怕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死得有价值!”

在青年实践队的队员们还在回味之时,一句清脆响亮,铿锵有力的宣言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佩戴者红领巾的小朋友正在录制十二桥烈士墓的宣传视频。这句来自杨伯凯烈士就义前对敌人坚定的拒绝,深深地打动了队员刘同学。”其实来之前我阅读了杨伯凯烈士的故事,对这样一句有骨气的话印象非常深刻,但当我真正站在这里感受过后,才真正明白在那样的环境下说出这样的话有多么不容易,“她说,“小朋友也非常有朝气读的很好,讲解的也很细致,很厉害。”

图为十二桥烈士墓宣传视频录制现场。中国青年通讯社 罗渲铃 摄。

正值暑期,来到十二桥烈士墓参观的人不少,被问及此时此刻有怎样心情的时候,游客尚女士告诉记者,来到这里,感到沉重的同时也无比敬佩,长眠在这里的三十六名英雄是无数革命烈士的一个缩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让人肃然起敬,“身处先辈们所期望的‘美好时代’,其实有些时候很难真正体会到他们艰辛曲折的革命路程,但幸好现在还有这样的革命遗址存在,让我们可以跟着历史的足迹,去纪念那些红色革命烈士,”尚女士感慨道“我觉得来参观这样的地方真的很有意义。”

十二桥烈士是共和国成立后,成都即将解放之时,被反动派杀害的。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惧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革命志士壮丽的人生赞歌。成都人民将永远铭记着这些蓉城的英烈们,永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完成先烈们开创未竟的事业。

建党百年,风雨同舟,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汲取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忠心祝愿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会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结束之际小组成员齐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