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墓

董氏墓

董氏墓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西李家庄村北,系著名红军高级将领董振堂烈士祖茔墓碑,立于民国22年(1933年)。1967年开挖滏阳新河时,按设计路线需将董氏祖茔迁移。此事报至中央后,经毛主席、周总理特别批示,将河道向北绕行一里而过,使此墓地得以保存至今。

侯马出土金代的董氏墓,墓内砖雕非常精美,破解了“开芳宴”之谜

传闻“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而记载于历史文献中的“开芳宴”到底是什么,也一直是个谜团。直到侯马出土金代的董氏墓,这才破解了金代的“开芳宴”之谜。为何有了“董氏墓”,就可以破解谜团?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山西省文管会侯马工作站,在配合侯马平阳机械厂基本建设时,发现了两座仿木构结构砖室墓,一个金代的董氏墓。董氏墓的主人,分别是董明和董玘坚。而董氏墓非常特殊,是现如今已经发现的墓室中,唯一一座由前后墓室组成的墓葬。墓室的装饰为砖雕,还有部分彩绘的图案,墙壁上还有很多墓穴主人生前的记录图,比如打马球,比如出行的状况图案,当然了,还有各种各样的吉祥物图案,八仙过海的图案,都是栩栩如生又极为精美,也从侧面的记录下了那个时期的古人生活的状态。

而董氏墓内不仅有精美的砖雕装饰,令所有考古人员惊讶,还有戏曲遗物或戏曲砖雕装饰,更是震惊了考古界。因为这里面的砖雕有大量的精美戏曲雕刻,比如说一脚站立,一腿弯曲,一只手遮住头顶仿佛在唱戏的戏子;还有雕刻的栩栩如生,身上的衣服还涂满了色彩的花旦;都展示了那个时期的戏曲行业的丰富多彩。当然了,不仅仅有大量的戏曲人物雕刻,还有很多反应那个时期的聚会,出行,以及男女人物形象等等精美的砖雕。

经专家鉴定后,大家才明白这些图案和砖雕竟然记录了金代的开芳宴。开芳宴是古人“秀恩爱”的一种特定雕刻形式,而古人也常常把这种宴席模式,雕刻在壁画上或者小型墓葬内。古代通过举办这样的宴席,也能够表现出夫妻之间恩爱的情谊,也称颂了宋金时期,很多夫妻对于爱情的向往,对于家庭幸福的期待。同时,开芳宴也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

很多古诗词也提到过开芳宴的场面,比如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中,提到过在正月十五举办开芳宴的场面。而宋罗烨《醉翁谈录》壬集卷中曾记载过一对夫妇在开芳宴宴饮的场面。可惜后人对于真正的开芳宴,还是没有具体的概念和印象,而侯马金代董氏墓里的图案和砖雕,却弥补了这个遗憾。

央视支持的《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也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国家古墓文物等宝藏进行鉴定,在第二季《国家宝藏》收官后,17位馆长与众专家学者、艺术家现场的鉴定下,由观众投票和特展评选委员会共同选出的宝物入驻故宫博物馆,其中最为特殊的入选名单,就是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侯马金代董氏墓中在《国家宝藏》中的展出,揭示了现代文明的不停进步,完全得益于前人的文化传统,这也是专家们不停探索文物背后的意义,当然了,这也要感谢文物工作者,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知道了历史的真相。

马氏!祖墓简介之锺族马氏祖婆墓

马氏!祖墓简介之锺族马氏祖婆墓

钟贤的儿子钟朝,袭都督大将军,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携后母马氏妻儿到白虎村(今福建长汀白石村)定居。钟朝继母马氏(后人俗称“马氏祖婆”),生于晋安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卒于南朝宋顺帝开明二年(公元478年)。马氏一生贤德,常常奉劝丈夫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戮,经常收容伤者、病者,深受当地官员的爱戴,死后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过去有流传民谚曰:先有钟家墓,后有汀州府。唐开元二十四年,唐朝政府决定设置汀州府。初府衙设置在今上杭县东,后传马氏墓对汀州府风水有影响,决定铲除马氏墓,将府衙建在其上,关于这段传说,各地钟氏族谱均有记载,大概版本如下:

马氏葬后,德厚流光,二百余年内,墓内常闻鼓乐之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增设汀州府衙,第一次设在上杭县,因地多发瘴气,居民多病死,后于唐代宗大吏四年,公元769年朝廷闻马氏墓内有鼓乐之声,把州治移至白石村,将马氏墓建为汀州府衙,由于马氏墓是癸山丁向,府衙也照这方向建筑,故有志曰: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并将钟氏祖屋改为长汀县县衙,固有诗云:长汀县衙祖屋场,汀州府衙妣坟堂,惟愿后裔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又有“先有钟屋地,后有汀州府”的流传之说。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为汀州治钟氏子孙不敢抗,而迁南岭。适马知府莅任,与孝治民,复于上曰:人人切思保本,钟氏子孙能忘其祖妣乎?得准将箭射田六十倾作钟氏尝田,每年清明节逊府堂三日,给钟氏子孙祭墓。后知府许由(有谱记载为许优,许犹等等)莅任官府,对清明逊府堂给钟氏祭墓不满(有谱记载墓内常有音乐之响或常在府堂内踊起墓堆),怒掘马氏墓九尺不见棺骸,只有油火一缸,金光灿烂,并现碑文:许由,许由,与你何仇,五百年后,与我添油。旁刻字云:凡我子孙寻谱相认,福德无休。许由骇蔫,购一府之油无法填满,传钟氏一子孙一添即满,遂准祭复墓,并立碑于仪门外题之曰:黄门侍郎(即钟朝)之母墓。时在汀州府的钟姓后人为钟逵,唐玄宗开元时任谏议大夫(公元731-741年),与钟接后裔钟诏京同朝为官,钟逵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当时兄弟七人,正在祖屋改建为县衙之劫后,郁气莫申,将产业悉售,并将箭射之田六十倾,舍入开元寺,兄弟七人,各迁东西。兄弟离开分手时立下誓词: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出英贤,若有不认宗亲者,天雷劈碎作灰尘。或是:“山有来隆水有源,后代子孙凭祖先,不认祖先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不泯。”

民国《长汀县志古迹志》云:“钟氏始祖马夫人墓,在中山公园内。民国二十四年陆军第三六师一O八旅旅长钟彬等修筑。马夫人为钟全慕之妻、翱之祖母。”钟彬是广东兴宁县人,1943年任七十一军中将军长,驻军保山,率部对日作战,取得“龙陵大捷”。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马夫人墓被毁,墓址被铲平,建立长汀第一中学。

马氏祖婆乃吾钟姓南国之祖妣。原葬于福建长汀卧龙山下风水宝地(今福建长汀一中校园内),千古流传,千秋祖德,远近蜚声。但由于年代久远,几经变迁,以至墓迹全非。四海宗亲常怀饮水思源之念,迢迢千里,几度寻根问祖,亲临福建长汀访查,并拟资重建,以昭祖德。皆因种种原因,未成夙愿。近年来海外维炫、荣山、育生等宗长一再辗转回故乡各地查勘,最终拟定蕉岭山为吉址建碑。此议于1991年10月27日在泰国召开的世界钟姓联宗大会决议通过。消息传来,四海称庆,旋即成立建园筹委会,于1992年8月吉日隆重奠基,并认真研究墓园设计,同时得到当地宗热烈支持,协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海外宗亲亦纷纷筹款捐资,及时汇返,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现已落成纪念碑主碑一座,左右纪念亭各一座,进园公路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亦相继完成,总投资78万元,墓园背靠青山,脉结罗裙,铺地如巍巍宗功,面逆大河,长流不息,若绵绵祖德,举目文峰高耸,气象俨然,钟灵毓秀,宜乎瓜瓞(die音)绵绵。马氏祖墓将千秋永在,与世长存。 . .  附:马氏祖婆 碑志 悠悠岁月 莽莽乾坤 鸿蒙既判 宗派殊分 考吾钟氏 族谱堪珍 系传微子 颍川寻根 春秋汉魏 名士如云 光照史册 盛誉长存 贤公祖妣 马太夫人 承先启后 大德大仁 赣州墓业 一代名门 相夫教子 仪表彬彬 繁衍生息 创业殷殷 台澎闽粤 一脉宗亲 夫人雍慧 百福骈臻 竹苞松茂 裕后长春 夫人风范 世世酬尊 宽仁厚懿 泽惠子孙 星移物换 往事留痕 昭昭祖德 千秋共论 地杰人灵 仰故知新 馨香组豆 岁岁酬恩

世界钟姓联宗总会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九月吉日 附:興建中國廣東鍾氏總祠倡議書 海內外各位宗長、宗親:   高山流水,舞鶴飛鴻。神州春色縱橫數萬里,瀚海精華上下幾千年。   鍾姓宗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始姓于古宋國,繁衍於穎川郡,源遠流長。鍾姓群體特有的人文精神,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尊重鍾姓文化遺産,並進行研究開發利用,對於促進民族團結,增強宗親友誼,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宗祠是先祖的聖地,是紀念的場所,同時又是聯結宗親的橋梁,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各地原有宗祠或不復存在或狹小破爛,早已遠遠不能滿足宗親們祭祀先祖的願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海內外宗親追宗念祖之情與日俱增,爲順時應勢,2005/6/5在廣東五華召開的廣東省鍾氏文化研究會理事擴大會議上,根據各地派來參加會議的代表意見,擬建廣東鍾氏總祠一座,與會宗親就總祠選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爲廣東鍾氏總祠應建在素有“鍾半縣”之稱的蕉嶺爲宜。   據資料考證,廣東絕大部分鍾姓宗親都是由閩贛入粵首遷蕉嶺,繼而南遷廣東各地。二千多年來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幾經遷徒流沛,遭千劫而凝聚,克萬難而振興,乃至今日之枝繁葉茂,人文蔚起,英傑輩出。   蕉嶺根據1991年10月在泰國曼谷召開的世宗會決定,已將賢公妣馬太夫人墓由長汀南遷蕉嶺順嶺羅裙鋪地,馬太夫人墓園于1993年8月竣工。第六次世宗會舉行了隆重的剪綵儀式,蕉嶺是廣東唯一“鍾半縣”的縣,該縣人才濟濟,陣容強大,三胞衆多,此外,蕉嶺又是閩粵贛三省要塞,天汕高速、205國道橫穿蕉嶺,離梅州機場、鐵路僅四十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人緣地緣角度看,把廣東鍾氏總祠建於蕉嶺都是宗親們所期盼的。   經多方徵求、反復研究,建廣東鍾氏總祠,擬選址在馬太夫人墓園旁邊,方便參觀和管理,擬建的總祠主堂長61米,寬23米,高11米,可供千人集體參拜。總祠後端第一排造微、烈、接、賢公大型塑像,塑像前面安鍾氏列祖列宗神位。總祠兩側以市(區)或捐資一定數額的宗親姓名建廳。各廳分別設鍾氏繁衍分佈館、先祖生平簡介館、當代精英事迹館、建園人物功績館、各地族譜陳列館、客家民俗展覽館等等。總祠的周圍是餘坪、水塘、亭臺樓閣、文化長廊。從方便征地和長遠考慮,在總祠的最前面,建一座氣勢磅礴的外大門樓,上書“中國廣東微子公園”。整個公園總面積約50畝,形成一個建築規模宏偉壯觀、建築工藝巧奪天工、文化內涵豐富多彩、策劃佈局完整合理、具有傳統風格、古色古香、又有現代特點多姿多彩,集旅遊觀光、紀念學術研討教育啓迪後人爲一體的較大規模的風景亮點。   經初步討論,捐資30萬元以上者,任選一冠名專案,展廳懸挂全家福近照,介紹有關情況;捐5萬元以上者冠名建廳,展廳懸挂16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 1萬以上者,建一相應金額冠名專案,展廳懸挂12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5000元以上者,主堂安排12牌位一塊,展廳懸挂12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 2000元以上者,主堂安排8牌位一塊,展廳懸 8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1000元以上者,主堂安排4牌位一塊,展廳懸挂4寸玉照,附個人簡歷;捐 500元以上者,在紀念冊上登2寸個人玉照,贈紀念冊一本;捐100元以上者,刻碑留念;捐100元以下者,紀念冊上登芳名留念。 興建“中國廣東微子公園”,是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資金,(初步預算約2000萬元)和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須聚百萬能宗親之力,方能完成流芳千古的偉業,希望海內外宗親發揚“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弘揚祖德,啓迪後人”的傳統美德,慷慨解囊、鼎力資助。讓祖德宗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與歷史共存,並日月同輝!  敬祈 宗安 廣東省鍾氏文化研究會 梅州市鍾氏文化研究會 蕉嶺縣鍾氏文化研究會 2006年4月20日

摘自:丰乐围锺氏族谱

陈氏守墓人世代守护着颍川陈氏始祖陈寔公的墓园

随着陈国的灭亡,陈胡公的子孙,特别是王孙贵胄们,开始离开国都,前往其他国家。陈姓除了陈完一支外,还有开封陈留、柘城陈吴、太康陈亢、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兰考)陈衍和陈全温主要的五支。有资料认为,陈完、陈衍和陈全温三个支派约占目前陈姓总人口的80%。

慎终追远 

陈寔后人世代为他守墓

陈寔出生地的乡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将村子的名字改为陈故村,沿袭近两千年没有变化。

如今的陈故村,与豫中地区的普通村庄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陈寔后人的眼里,这里是我们心灵的朝圣地,不少迁居海外多年的陈寔后人,经常前往陈故村陈园拜谒祖先。

如今,陈寔就安息在陈故村村西的一座名叫“陈园”的陵园里。园内松柏森森,大冢之前的石碑上写着“颍川始祖汉太丘长陈寔公之墓”。

陈寔的墓园里,有一位86岁的守墓人。他叫陈根生,他的先辈世代守护祖先陵墓。他回忆,从记事起,父亲就时不时地在去祖先大墓里照看时带着他,“从小就知道那是祖宗的坟,但具体大墓是什么时候修的,我也说不上来。”他回忆说:“祖宗的大墓以前要大得多,占地几十亩。”

上世纪90年代,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的陈寔后裔组团回到陈故村。陈根生回忆,具体哪一年记不得,只记得当时刻了一块石碑,“上边写的是‘陈寔故里’几个字。”

眼瞅着自己年龄一天天大了,陈根生也担心起守墓的事儿来,“附近几个村的淘气小孩儿,经常翻到院儿里,我年龄大了,快看不住了。”他打算再过两年让他的二儿子替他照看墓园,但他也担心,现在的年轻人愿不愿意守在家里看坟,“现在出去打工,一天100多元,守在家里呢,一分没有。”说完,他抽了一口烟,不再言语。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