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

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6年9月12日在隆尧县城奠基动工,占地面积777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1987年3月8日国务院、全国政协、国家地震局、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地区行署在邢台地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从此向社会开放。2006年3月在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邢台市政府和隆尧县政府共同投资重修,隶属隆尧县政府,由隆尧县地震局负责具体管理。内设馆长一人、讲解员一人、管理员二人,经费来源于县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资金。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块对接结构,分中大厅、东西侧厅和东西耳厅。馆名“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鎏金大字,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所题,中大厅中央矗立着周恩来总理、在白家寨慰问灾民大会上讲话时的全身青铜塑像,塑像高2.06米,标志着2006年重塑;塑像底座高1.04米,底座和塑像全高为3.10米,标志着3月10日到白家寨慰问;周总理塑像背景是在极震区崛起的世界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隆尧东方食品城;大厅东侧为当年地震灾区群众自发传颂、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曲的《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歌曲;大厅西侧是著名画家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国画;大厅顶部有56盏灯环绕着四个同心圆,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坚强不屈,一定能够战胜不管是天上的还是地下的任何困难和敌人,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东西侧厅和东耳厅设置“邢台地震资料陈列展”,展览以大型原始照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相关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有:邢台蒙难、亲切关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地震研究和邢襄巨变六部分;陈列实物有:周总理3月9日晚听取汇报时座的沙发、3月10日慰问灾民讲话时踏着的救灾木箱、喝水用的粗瓷大碗和部分地震观测简易仪器。集中再现了1966年3月邢台发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毁灭性大地震的灾情,开国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中央慰问团团长曾山等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风范,人民子弟兵的军民鱼水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各民族大团结精神;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路探索,中国特色地震预报从这里崛起的实际场面。同时展示了震后40年来,邢台人民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昔日震灾区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个崭新的邢台正展翅腾飞。

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前方,矗立着邢台地震纪念碑,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干挂泰山红花岗岩石面,高19.66米,标志着邢台大地震发生于1966年,纪念碑平台高1.5米,面积为1200平方米,装饰汉白玉护栏,平台正面台阶分为两阶,第一阶三级、第二阶八级,寓意发生大-是3月8日,碑的两侧仿“人”字突边,象征震区人民“人定胜天、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意志。纪念碑正面刻有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名的“邢台地震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背面刻着周恩来总理制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抗震救灾方针的鎏金大字。碑座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及背面刻有三幅汉白玉线雕,分别为“蒙难”、“救援”和“重建”。

向社会开放20年来,接待国内外前来瞻仰、参观学习和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120万人,1996年3月25日,李鹏总理为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题词:“加强防震减灾,保护人民安全”。2006年6月18日,国家副主席-莅临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瞻仰、视察,给予亲切嘱托和鼓励 ,并签名留念。邢台地震纪念碑、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不仅成为对外活动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还被命名为邢台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隆尧志愿者服务协会参观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

为了提高大家对地震灾害的认识,6月27日隆尧志愿者服务协会组织志愿者和学生一行50与人来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解员耐心的讲解和导引下大家了解到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位于河北隆尧县康庄路525号,由中国地震局、河北省人民政府、邢台地区行政公署和隆尧县共同兴建,于1986年 邢台抗震20周年之际奠基,1987年3月落成开馆。总占地面积8634平方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先后于1996年、2006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维修改造。建馆目的是为了追怀亡者,激励今人,垂教后世,让抗震精神在邢台大地发扬光大。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位于纪念碑北部,馆内展出形式以图片资料为主,辅以音频资料、文字说明和部分实物。建筑形式为五块对接结构建筑,分为主厅、东西各两个展厅。馆名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所题。主厅中央耸立着周总理的青铜塑像,顶层由56盏明灯环绕着四个同心圆组成。两侧分别是周思聪女士创作的国画《人民和总理》和李劫夫谱曲的抗震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四个展厅共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布局内容。周总理听取灾情汇报时坐过的沙发、喝水用的粗瓷碗和在灾区讲话时站着的木箱在馆内陈列。

先后被中国地震局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等。并成为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单位。2015年加入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协会。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在中国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即“四个第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平原地区的第一次破坏性大地震;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亲临震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新中国地震研究事业第一次从这里起步,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专群结合、多路探索、综合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自然试验场;灾区群众自发传颂,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曲的抗震救灾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第一次从邢台地震灾区唱响,并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参观结束后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发放了地震宣传资料,通过此次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学生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会进一步了解有关地震灾害的知识,提高对防震减灾的认识,今后将把今天学的知识向身边的居民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大家应对地震灾害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杭州开馆 今后免费向公众开放

12月4日是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位于杭州西湖北山路84号大院内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于当天开馆,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馆长 陈伟民:1953年底到1954年初3月中旬,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杭州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1954年宪法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列馆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复原陈列室中,保留了大量当年宪法起草小组工作时使用的物品原件。主题陈列室向参观者完整展现了近来以来,中国人民一步步对宪法的探索和追求,以及五四宪法起草、草案修订到最终颁布实施的真实历程。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馆长 陈伟民:陈列馆将免费对社会开放,并且以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作为自己的责任。争取能够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方面能够做更多的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法治杭州、法治浙江建设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魏一骏、李涛杭州报道。

找寻身边的红色记忆 |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也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位于西湖北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

毛泽东主席曾于1954年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用了77个日夜在此写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是全国第一家宪法类纪念场馆,也是首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面积共756平方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重点,展示了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让当年制定宪法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活起来。

走进序厅,一尊毛主席坐像摆放于正中央,两侧郁郁葱葱的植物点缀,给人一种西湖群山相伴之感。镌刻在墙壁上的那段话,字字珠玑,道出了宪法与杭州的不解之缘:“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这是毛主席当年来杭途中,对随行人员所说的。

这里是主席当年起草宪法时的会议室。建国后,这里是浙江省委领导的宿舍,得知毛主席要到杭州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同志坚持把这里让出来,供主席和宪法起草小组办公使用。于是,这间会议室就成了宪法起草小组的会议室。

会议桌上摆放了茶杯和铅笔。茶杯的名称叫“政权杯”,俗称"拳头杯”,是建国初期景德镇的工艺大师为新政权的诞生而创作的。“政权杯”的盖钮,是一个紧握的拳头,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欢庆革命胜利和团结一致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坚定信念。“政权杯”的手柄,是镰刀和锤头连接在起,象征着工农联盟是新政权的基础。而6B铅笔,是德国生产的施德楼牌,它的特点是颜色黑,笔芯软,书写流畅,字迹清晰,很适合于写大字,当年毛主席很喜欢用。

这里是毛主席当年起草宪法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家具,大部分都是毛主席当年使用过的原件。墙上悬挂的大照片,是1953年底毛主席在来杭州的火车上拍摄的,当时正逢他的60周岁生日。走进这间办公室我们可以看到,桌子上、柜子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其中包括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译本。

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卫士、保健医生等,就在这里值班。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红色的电话机俗称“红机“是首长专用的保密电话。另一部,就是可以与外界联系的普通电话。当年,这里的电话有专人24小时值守,随时向主席报告来自北京的重要情况和重要来电。

在主楼外的院子里,还设有宪法宣誓墙,可容纳近百人举行宣誓仪式。

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让我们学习了解了宪法的诞生历程,我们在宪法宣誓墙前宣誓,努力做一个新时代“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图文编辑:高子茵

图源:网络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身边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