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遗址

吉祥寺遗址

吉祥寺原址在仙林寺北,南宋文思院东元宝弄,今仙林苑住宅小区。吉祥寺建于宋乾德三年(965),光禄大夫、检校睦州刺史薛温舍地为寺。南渡初,斥地为文思院军头司,惟小寺留存。明万历间,僧静然重建,更名谁庵。太史蔡启僔仍题曰“最吉祥处”。旧传寺地广袤,内植有大量的牡丹,名人巨公皆往游赏。

酒泉寺庙遗址之吉祥寺和弥陀寺

吉祥寺弥陀寺

解放前,酒泉古城鼓楼附近有两座寺院,一座是鼓楼西北隅的吉祥寺,一座是鼓楼东南隅的弥陀寺。两座寺院内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民间有“两座古塔系卧牛城犄角”之说。

吉祥寺

吉祥寺白塔

吉祥寺又名大寺,寺不知创建于何年,《重修肃州新志》说:“吉祥寺,在肃城鼓楼西,俗名大寺。寺后有白塔高耸,相传建于汉武时,盖最古刹也。正统五年,太监刘永诚请于朝,敕赐额曰‘吉祥寺’,景泰七年继修。顺治初,回民土沦太、丁国栋叛乱寺毁,总督孟公乔芳遣副总戎齐升平之。顺治九年,天城游击郭良材重修,都司白锐有碑记事。康熙五十九年,卫守备、广陵曹锡铖并住持僧妙德募化,又修之。寺有常住田八十四亩,座落黄草坝三百户沟”云云。这里记述了继修、重修、又修的时间,又提及了创修的大致时间,当是“最古刹也”。又有无名氏遗文一纸,云:“万历庚辰伏复,酒泉吉祥寺工竣,将碑叙经营之巅末。早午,工者在碑傍食瓜已,入刹休息,继而去刊刻,则见碑上题诗三首,日:其一:‘佛宇留千尺,山深叶不黄。僧飞青玉杖,招客上天堂’。其二:‘杖竹游佛地,夕阳欲半天。龙官高嵌玉,飞栋护千年’。其三:‘山挂半天寺,林深云满山。叶飞西谷上,云午夕阳寒’。尾有‘环州道人’四字,字迹淡绿色,人相沿传是瓜皮所书,未知是否”。依此遗文,又可得知,在明代万历庚辰(1580年)对吉祥寺也曾修茸过,且有瓜皮书写之碑文。

吉祥寺岁月沧桑,多次被毁,经历了“继修、 重修、又修”,得以保存面世。吉祥寺后之古塔,因系土建,不易为炬所毁,后世维修或重修,总能保持其原貌或部分规式,以至世代留传下来。古塔外表用纸筋白灰粉饰,故在州志中称为白塔。此塔一直屹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依其所遗风貌,所谓“相传建于汉武时”,固不可信,但也非明、清遗物,创建时间,大可上推至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北朝时期。古塔建筑在夯土台上,形制可分塔座(须眉,四级)、覆钵(周有倒置外凸莲瓣)、塔柱(园形四级)、塔颈(八面、四级,每级四龛,各级佛龛交错出现)、塔盖(木质,八角,悬风铃)、塔顶(黄铜铸造,形似宝葫芦)等九个部分组成。因塔身倾斜过甚,危及安全,于1964年拆除,佛龛内出有宋、元明、清各代铜佛和模制。

弥陀寺

弥陀寺砖塔

弥陀寺座落在鼓楼东南隅。州志云:“弥陀寺,俗呼为姑姑寺,又名僧尼寺、卧佛寺,建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 嘉靖时火焚二次,僧尼焚死者十一人,殿舍煨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寺后有一古塔,传说‘恐红水河水涨淹城,故建此塔以镇之’”。清顺治十二年、康熙十六年和六十一年再修。新中国成立后,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彩塑卧佛和十八罗汉采取了隔离保护措施。但在上世纪“文革”中被当作“四旧”连同殿宇全部拆毁。

寺院及古塔均有照片,存于酒泉市博物馆

何端中根据《酒泉史话》《酒泉名胜古迹》整理

- END -

更多你身边的本地生活讯息

尽在in酒泉

韶关始兴发现“吉祥寺”遗址

当地组织人员对碑石进行挖掘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文,通讯员赖金艳、张育摄影报道:7月26日,记者从韶关市始兴县采访获悉,始兴县政协工作人员在隘子镇石井村走访时,意外在附近深山发现一处古寺庙遗址。遗址中发现一通保存完好的石碑,证明寺庙为当地史志中所记载的宋代所建、元代废弃、明代重修的“吉祥寺”,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介入调查。

始兴县政协《始兴文史》编委会工作人员、文史学者官见全告诉记者,古寺庙遗址重新被发现,源于《始兴文史》编委会赴隘子镇石井村,为系列丛书《始兴文史·走遍始兴》隘子卷拍摄相关照片,在当地村民杜其荣的带领下,发现遗址和石碑的所在。

官见全告诉记者,发现碑石和寺庙遗址后,几人当即上报始兴县博物馆

接到报告后,始兴县博物馆高度重视,立即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计划将碑石运往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7月24日,当地组织相关人员对“吉祥寺复兴碑”进行清理挖掘;26日上午,碑石被妥善送往始兴县博物馆。

经博物馆工作人员测量,碑石高150厘米、宽68厘米、厚10厘米。碑身基本保存完好,正面阴刻书文较为清晰,碑首“吉祥寺复兴碑”六字刻字清楚,碑文正文记录着吉祥寺复兴过程与捐款者名录等文字,左侧落款时间“道光三年十二月”证明石碑为公元1823年所刻。

始兴县博物馆副馆长何佶倍表示,相关史料只记载到吉祥寺于明成化年间进行重修,石碑刻有“道光三年十二月”字样,这中间吉祥寺历经怎样的变迁,接下来博物馆将会组织人员对石碑上的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查证,理清出吉祥寺的历史脉络。

韶关这地再现古寺遗址!“吉祥寺”历经朝代更迭重见天日~

近日,记者从始兴县采访了解到,始兴县政协《始兴文史》编委会人员在走访拍摄系列丛书《始兴文史·走遍始兴》隘子卷相关照片的时候,在隘子镇石井村一处深山中意外发现一块古寺庙碑石和寺庙遗址,碑石保存完好,寺已无顶,唯有部分寺身尚存,为砖石结构。

吉祥寺 ”遗址,残存墙体显示该寺庙有一定规模。

发现

碑石和遗址位于大山深处

日前,记者跟随相关工作人员前往该处山林看到,在一处山体的半山处,立着一块碑石,碑石麻石质地,半截被山石掩埋,周边树木杂草丛生,上首清晰可见“吉祥寺复兴碑”六个字。

碑石上清晰可见刻有“吉祥寺复兴碑”六个字。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这里发现有一块碑,但因为还小不知道碑石的年代背景和渊源,没有认真去了解。后来的时间里,几次上山寻找,就再也没看到过。”碑石发现者之一、当地村民杜其荣向记者介绍,这次发现是在7月11日那天,《始兴文史》编委会人员官见全和邓斌两位同志找到他,想再上山看看能不能找到。

官见全说,自己曾在《始兴县志》和《南雄府志》上查阅到,始兴隘子镇有座建于宋朝的“吉祥寺 ”,但具体在哪个地方一直都不确定。因此在编撰《始兴文史·走遍始兴》隘子卷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当地村民杜其荣,试图寻找该寺庙遗址。

当时,他们首先来到隘子镇石井村的一座深山老林中,看到了当地民间一直口口相传的寺庙遗址。数天后记者在现场看到,遗址坐落在群山之中,山门依稀可辨,尚存门柱石立于其间;往里走,是一排房屋残存墙体,预测有七百平方米以上,有一定规模。站在遗址内,遥望天空,天空混沌,充满沧桑感。

山门有门柱石立于其间。

在找到寺庙遗址后,官见全等人继续在山中搜寻,走了好几圈,最后在距离寺庙遗址下方大概百米左右,惊喜地发现了“吉祥寺复兴碑”,这块碑石半截被山石树叶掩埋,露出的部分还被芒草盖住,极难发现。

记者翻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和明朝嘉靖版《始兴县志》发现,书中记载:“吉祥寺 ”位于清化上水(今为隘子镇),宋建,元废,明成化辛丑(公元1481年),僧人明珍重兴。之后,随着时代变迁,“吉祥寺 ”湮没于岁月,只存在于古籍文献中。

上报

将进一步查证寺庙兴废历史

在发现碑石和寺庙遗址后,官见全、邓斌、杜其荣等人当即上报始兴县博物馆。“7月11号那天找到的碑石,当时我看到碑石上面写着“吉祥寺复兴碑 ”几个字,我意识到这个是古代文物,当场我就打电话给博物馆的钟旭馆长,跟他联系报告了这个事情。”官见全说。

在接到他们的信息后,始兴县博物馆高度重视,积极向县文广旅体局申请了相关经费,计划将碑石运往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

当地组织人员对碑石进行挖掘。

7月24日,当地组织相关人员对“吉祥寺复兴碑”进行清理挖掘;7月26日上午,碑石被送往始兴县博物馆。经博物馆工作人员测量,碑石高150厘米、宽68厘米、厚10厘米。碑身基本保存完好,正面阴刻书文,较为清晰,其中碑首清楚地刻着“吉祥寺复兴碑”六个字,左边刻有“道光三年十二月”字样(公元1823年),再下面则为记录“吉祥寺”复兴过程与捐款者名录的文字。

“吉祥寺复兴碑的发现,让实物和文字记载有了互相印证,我们确定了始兴隘子镇历史上确有‘吉祥寺 ’。”官见全表示,但具体情况还有待文物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证。

始兴县博物馆副馆长何佶倍向记者表示,相关史料只记载到“吉祥寺 ”于明朝成化年间进行了重修,但在接收到的碑石上则刻有道光三年十二月的字样。因此,接下来他们会组织人员整理碑石上的文字信息,并进行详细研究查证,理清出“吉祥寺 ”的历史沿革。

目前,这座被称作“吉祥寺 ”的古寺庙,其历史沿革为何?有何价值?将有待始兴县文物部门进一步考证。

而对于群众发现相关文物主动上报的行为,始兴县文物部门也给予了积极肯定,表示将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表彰。

来源:韶关发布

|掌上仁化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