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遗址

明山遗址

明山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明山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山遗址,明山遗址简介,明山遗址-邯郸市永年区明山遗址旅游指南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景区,这个是滇池地区发现比较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遗迹。这对于西南地区人类活动时间的界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更加丰富西南地区古代人类的起源极发展内容。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景区基本信息

位置: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昆明→呈贡(12公里)→龙潭山(9公里);呈贡→龙街镇(3公里);呈贡→大古城(5公里);呈贡→天子庙古墓群(3.5公里)。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景区攻略

呈贡县大渔乡邓家庄,有一个地方叫三悬水,在这里,有一座山叫龙潭山,龙潭山西侧接近的重要交通干线k昆洛路,北距呈贡县是11公里,南距滇池水域是2公里。

龙潭山是位于地质构造带断裂带上的一座孤山,东西走向,背斜构造明显。沿山地褶皱轴线,潜水活跃,地下有伏循环,岩溶发育。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山体形成了不同高度的洞穴和裂隙的多层体系。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有些洞穴非常适合古人居住。1973年,经过对19-75、77、82、83、94年3个洞穴遗址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了早期和晚期智人的臼齿、头骨动物骨头燃烧、经碳十四测定距今30500±800年,定名“昆明人”。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是滇池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可追溯昆明人的祖先踪迹。龙潭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是3万年前“昆明人”劳作和生活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滇池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研究古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西南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比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鞍山往事》(40)---明长城遗址

鞍山往事

anshan wangshi

鞍山交通广播诚意巨献《鞍山往事》栏目

爱鞍山,就来聆听《鞍山往事》

说起长城,您一定会说,那不是在北京吗?其实不然,我们鞍山也有长城,说起鞍山长城,我们得首先了解一下明长城

明长城,又称“明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至祁连山,全长12790华里,真可谓名符其实的“万里长城”。明代建国后,极其重视北方防务,为抵御鞑靼、瓦刺和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从明洪武元年及公元1368年始建长城,直至明万历,前后经过200多年。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防御,明朝又将一万二千多里的长城分段管理,沿长城设置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镇,史称“九边”。辽东长城便是明万里长城的九边之一,隶辽东镇所辖。

(辽河平原明长城走向分布图)

辽东长城建于明正统七年及公元1442年,历时三十九年,直到明成化十七年及公元1481年完成。西从绥中县境内的铁场堡吾名口起向东北延伸,经绥中兴城、锦西、锦县北行,又经义县大凌河,到阜新清河门,自此向东、沿阜新与北镇两县的交界线,延伸黑山白厂门;再向北折转向东南,经台安盘山,由三岔河过辽河,进入海城;从此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过辽阳沈阳铁岭开原昌图,然后从开原东北之威远堡再折向南,过铁岭东境到抚顺;从抚顺转向东南,经本溪清河城到新宾二道关后又向南去,再次进入本溪,并由本溪碱厂堡继续向南行到凤城,并沿凤城、宽甸两县交界直达丹东市东北的虎山南鸭绿江畔。可见辽东长城迂回曲折,其走向从地图上看呈东高西低的“凹”字形,全长1960华里。

长城的筑造材料是就地取材,可分为土墙、石墙、石垛墙、山险墙、劈山城、榨木墙、木板墙等数种。为加强防守,沿线共筑有边堡98座、墩台846个。当时驻守官兵95369人,驻军的边堡,大者多达500多人,小者驻军40多人。在这2000余里的辽东长城线上十里一堡,五里一台,雄关漫道,隘口林立烽火台、墩台、嘹望台星罗棋布,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它是明代东北部边疆的重要屏障,对保卫明代京师起着重大作用。

东明长城按其地理位置和修筑年代可分为三部分,即辽西长城、辽河流域长城、辽东东部长城。

鞍山境内的明辽东长城就是辽河流域长城。

辽河流域长城又称河套长城,所经之地大多是平原河流,从广宁今北镇,镇静堡起到开原镇北关止,长达700余华里,是辽东长城三段中修筑最早的,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这段长城其形亦呈内凹,其行经地点是广宁镇静堡起,经北镇、黑山、台安、盘山、海城、辽阳、沈阳、铁岭、开原。

辽东长城鞍山境内的走向,史料记载不详。1980年春季开始,鞍山文物普查队进行了近三年的实地考察,确认了两道明代辽东边墙遗迹:一条称之为“外边墙”,一条称之“内边墙”,其总长约200余华里。“内边墙”从镇宁堡今辽宁黑山县西南坨山子经台安县桑林镇蒋坨子村西北入境,向东南经新四台子、富家、高力房、韭菜台过三岔河,进入海城境内;再沿辽河东岸北上,经牛庄、望台、开河城、新台子出境进入辽阳唐马寨。“外边墙”是从台安县新四台子入境,经富家、新华农场,折向西南进入盘山境内,再由盘山的西宁堡过二岔河进入海城后与内边墙相接。

鞍山境内明长城的建筑,采取就地取材,均为土筑。多数地段随辽河走势构建,因年久失修,故尔面目全非,遗迹难寻。更有些地方辽河改道,冲毁遗迹,没入河底,今已踪迹皆无。只有个别地段,距河套较远,但其建筑早已坍塌,如今或成为农田,或是乡间土路,不过仍可辨其遗迹。从普查情况看,遗迹较多的是辽东长城附设的墩台。墩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边台,即修在长城边上的烽火台,二是修在内地的腹里台,三是修筑驿路两侧的称之为路台。三种类型的墩台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传烽通讯设施,这是边塞报警信号,遇有敌情,昼则点火生烟,夜则明火,把信号一直传到目的地为止。每台驻守军士若干,他们除执行报警任务外,并就地屯田。台周围设日常生活住所,由于后来移民增多,遂依台耕种谋生,久之演化出众多的以台命名的村落,如宋三台子、九台子等。鞍山地区及海城、台安一带各类墩台遗迹早已名存实亡。据不完全统计,鞍山境内地名带有“城”字者15个、“堡”字者175个、“台”字者100多个、“铺”字者7个。其中最高墩台当属“鞍山墩”,据《大明辽东地理山川图》记载,今东鞍山顶原有明代墩台之设,曰“鞍山墩”,可惜因开矿山,墩台早无痕迹。

辽宁省博物馆藏明彩绘真迹《九边图》记载,即1949年4月发现于沈阳故宫翔凤阁,系清初宫庭内府所藏“屏风档案”的一种。全图发现时,分别裱糊在一个大屏风上,计十二屏幅。从图上后加注满文可知,此图系明清兴亡之际,由后金从明廷镇守辽东边臣手中截获。

(图为明长城遗址

综上所述,诸边堡,虽已坍塌,但遗址尚存。多为砖石砌筑,方圆1公里左右,屯兵400至500人,下属墩台多少不等。遗址内曾发现明代砖瓦及石臼、石杵、炮石、铁刀及辽金至明清时期的陶瓷残片等遗物。

公元1618年即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讨明檄文,挥师西进,向明廷发动了全面进攻。萨尔浒一役,明军号称47万,实际只有10万人左右,几乎全军覆灭,自此大明王朝开始逐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1621年明天启元年2月,努尔哈赤再次西征,围沈阳、攻辽城及今辽阳,尽管明军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辽沈二城相继失守,辽东总兵袁应泰自杀身亡。旋即,后金铁骑迅速攻占了辽河以东的海州耀州盖州、复州、金州等大小70余城,打开了辽东长城的缺口。

鞍山境内明长城,虽已湮没在岁月的尘封之中,让人无法一睹昔日之雄姿,然而,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世世代代的鞍山人。

节目编辑:琳 琳

节目录制:琳 琳

文字编辑:可 心

微信编辑:许 媛

资料提供: 张毓春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鞍山交通广播荣誉出品

鞍山交通广播

微信号:asjt995

节目调频:FM99.5 AM1458 节目时间:每周一、三、五 22:30

鞍山广播电视台

微信号:ASTVZX

山西·北魏明堂遗址公园

北魏明堂遗址公园于山西省大同平城区南环路与向阳街之间,周边大型生活社区林立,充满现代气派,容纳潮流汇聚,生活气息浓郁。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百亩,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环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根据史料记载推算,原明堂历史建筑规模相当于现存北京天坛的3倍,但由于地处闹市条件局限,现只发掘了大约四分之一,但其现规模也足以令人惊叹。

北魏在山西大同建都近百年,明堂遗址是城内目前唯一的北魏文化遗存。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重要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庆赏、祭天。北魏明堂建筑风格体现着北魏政权崇简、尚实的民族品格,是目前唯一在原址修复完成的明堂,是平城遗址的重要标志。

明堂遗址能够历千年岁月沧桑后得以复兴重现,是古都文脉之幸,是城市文化之幸。通过明堂遗址陈列馆《惊世发现》展陈单元了解到,北魏末年,平城毁于兵火,郦道元笔下景色优美的平城明堂也化为灰烬,只能依稀辨别出巨大的环形遗迹。1995年5月,大同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来到此处城建工地,通过考古发掘,证实此处遗迹就是历史上的北魏平城明堂。这一发现,解开了困扰人们多年的北魏平城遗迹的诸多问题。2008年,明堂遗址保护修复被列入古城复兴工程,历时6年完成。而该遗址的发现与修复对北魏平城布局及中国古代礼制性建筑的研究意义非凡,为古都文化风貌格外增色,让广大游客与市民感受独特而厚重的北魏礼制文化,品味古都千年的文化积淀。

北魏平成明堂由尚书李冲主持,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简单照搬汉魏礼制文化,而是大胆创新,吸收多元文化,打造成为汉文化、游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体,其建造对后世影响深远。

步入今日之北魏明堂遗址公园,虽未能全部恢复当初的宏大规制,但依然能感受到北魏平城时代的鼎盛气象。作为北魏时期重要礼制建筑,其创造了明堂、辟雍、灵台合一的新形制。中心主体建筑为明堂,高27米,上圆下方,穹宇重檐,覆盖琉璃瓦,上层圆形建筑为灵台,观察天文星象,下层以“井”字分隔成九室,有青阳、总章、明堂、玄室诸庙堂,中央为太室,四角有四室,顶部有花藻井纹和各种彩绘。明堂周围环水名辟雍,寓意王道教化如环形水道圆满不绝,水外为围墙,四门凸出在水渠中,均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古朴庄重,魏风盎然。

在主体建筑内部,辟有一座北朝艺术博物馆,存放着大量北魏时期及其前后年代的文物石雕等,让人从众多具有久远历史信息的遗物窥见当年的社会生活风貌。在其东侧,为北魏明堂遗址陈列室,有辟雍遗址碎片,玻璃覆盖下是当年的建筑遗迹。

徜徉北魏明堂遗址公园,园内大树参天、绿茵覆盖,碧水环绕、格局轩阔,油然生出心灵与天地对接的神奇感受,遥想花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百战凯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情景,以及孝文帝在明堂“始服衮冕,朝飨万国”的煌煌盛景,不由得为古都文化的辉煌历史与精彩当下而感到自豪。

来源:山西学习平台

作者:史涌涛 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