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

AAA级旅游景区

桂林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岩溶湿地,被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会仙湿地主要分布在临桂县会仙镇的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等地,其地域范围内有相思江、良丰河、唐代开凿的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运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包括以睦洞湖为中心的湖泊沼泽湿地及龙头山、分水,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简介,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桂林临桂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旅游指南

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在哪里,好玩吗?

桂林的湿地公园:在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没有高铁直达,只有坐高铁到桂林站下,然后租车前往,距离市区大概是40公里左右,需要90分钟。

因为没有直达湿地公园的车,可以租车会仙镇一日游。自驾游手机导航地址:桂林市临桂县湿地公园(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睦洞村七星村82-1号)

到达景区后,可以坐着景区的小船游览湿地公园,。距离湿地公园30分钟车程有一个景点:会仙玻璃田(手机导航:会仙镇,沐宦头村)这也是拍摄山水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吃饭:在玻璃桥附近,有一个“红枫谷骑行者营地”导航前往,营地种满了枫树而有名,里面有秋千、吊床,还可以垂钓,一年四季都有野菜吃。

安全提示:建议穿户外防滑鞋,带上足够的饮用水,防晒装备,驱蚊水,带小孩子一起去,最好是带有一些小零食,毕竟出来玩还是比较消耗体力的。

在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湿地内植被茂密水系纵横,各种珍稀鸟类繁衍生息,你可以从毛家码头乘小船在各种树木和花草中穿梭聆听鸟语感受花香,也可以沿着栈道悠然观光!累了饿了还有农家饭庄让你享受美食!

桂林遇龙河为何能荣获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5月19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是广西第一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关于楼主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遇龙河旅游度假区是个什么样的景区。遇龙河位于广西桂林阳朔县,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临桂县古里河,流经阳朔三乡镇三十余个村庄,人称“小漓江”。遇龙河风景区是阳朔县部分重点文物古迹和主要田园山水风景所在地。主要景点有:犀牛塘、五指山、朝阳寨、仙桂桥、遇龙桥、归义古城遗址、汉墓群、东晕岩、八仙过海等。

有到过遇龙河旅游度假区的游客都知道,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遇龙河的水清澈透亮,鱼儿闲游,水筏飘摇,在本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选中,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世界著名园林专家卡尔,在徒步考察了遇龙河风景后激动地赞叹道:在中国看到了最美丽的地方!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先必须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为主,而阳朔县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先导区,有明确的地域界限,近几年来,阳朔县大力实施新区大建设、乡村大振兴、环境大整治、交通大贯通等措施,而遇龙河旅游度假区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桂林遇龙河旅游度假区可以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最后,再普及一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域不同的是,国家旅游度假区属国家级开发区,相信通过本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落户阳朔遇龙河,可以高水平推动阳朔旅游国际化、品牌化、智慧化、标准化,持续擦亮“画里山水,栖居阳朔”的旅游金字招牌。

国家级旅游度假景区是我国旅游休闲产业新名片,是旅游业继5A级景区之后又一新的金子招牌。首先要成为国家级旅游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应在海内外市场具有较搞的知名度,申报去年接待游客数量。2 以大众休闲娱乐为主旅游度假区包括海滨度假,草原、温泉、健康运动、医疗保健等类型的,不得少于20万人次。3 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度假区,包括山地、内湖、森林等类型,不得少于1万人次。4 度假区经济效益良好,住宿设施平均不 得低于50%,各类休闲娱乐康体项目盈利状况良好。遇龙河景区通过推动旅游国际化、品牌化、智慧化、标准化、持续檫亮画里山水、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

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荷花绽放

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看到公园荷花陆续绽放,远远就闻到淡淡的荷花芬芳,放眼望去,翠绿的荷叶群紧凑地挨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瓣初开,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粉红似霞,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看着眼前的荷香绿意,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让人能体会到“香清益远”的感觉。

荷花娇欲语

奇特的山,星罗棋布,有从湖水里钻出来的,有从田地里生长出来的,也有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

普者黑湖水自然柔美,清纯透亮,沐浴着它,就像沐浴着一汪玉液琼浆。

清晨,坐在青龙山上,看普者黑村上空天空慢慢变成了青白色,远处连绵的群山之上透出一层黄晕的光。不一会儿,天边出现了粉红的云霞,接着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眼前的水面被映照得红通通的。大伙相机、手机的达达声响成一片,纷纷记录这一时刻最美丽的一晨,太阳阳光将山头,整个世界照耀金光闪闪的。

菜花菁,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环抱睡着,山影的倒影,不规则的线条,成了水面上的一道风景

如镜的水面,美轮美奂的倒影,媲美“桂林山水”。

这里是《爸爸去哪儿》的外景拍摄地,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而闻名全国。这里既有桂林山水孤峰、清流、幽洞、奇石的灵秀,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神韵,还有杭州西湖波光潋滟的明丽。

喀斯特地貌特色的大片水域呈现在眼前,空气清新湿润,眼前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拍摄地,一个小小的岛屿,倒映在水面上,湖光山色,犹如画卷。想象着天神与地神、神仙与凡人的恩怨情仇;上神白浅曾经在如此美景中生活,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丘北县境内,距县城13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爸爸去哪儿》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而名声大震,现在又因南昆高铁的开通,游客越来越多。

颗颗真珠雨

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5平方公里,属于滇东南岩溶区,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

265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透明,13公里大峡谷雄伟壮观,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还有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

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普者黑湖水自然柔美,清纯透亮,沐浴着它,就像沐浴着一汪玉液琼浆。

那奇特的山,星罗棋布,有从湖水里钻出来的,有从田地里生长出来的,也有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

独特的孤峰群:在45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分布着300多座峰林、峰丛和孤峰群,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奇秀迷人,山连山,水绕水,山水相连,湖光山色浑为一体,蔚为奇观。更有甚者,山山有奇洞,洞洞流清水

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采取“退田还湿”、“退塘还湿”等措施,逐步将区域内农田、河塘、沟渠等改建成荷塘观赏区。成片连块种植荷花,不仅能够减少湿地污染、改善水质、维护水环境,还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向游客和周边群众宣讲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饮用水源保护等知识,教育引导人们关爱环境、保护湿地,实现了湿地功能完整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纪军)

桂林会仙彻底火了!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

12月22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林湿发〔2017〕148号),公布了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有84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湖北江夏藏龙岛湿地公园名列其中,通过验收。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1.地理位置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境内,北距临桂县城25公里,东距321线国道桂阳公路6公里,与桂林市区相连,桂梧高速纵贯湿地公园东侧。地理坐标:北纬25°5′20″~25°6′55″,东经110°10′50″~110°14′21″。

2.公园范围

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涉及睦洞、新民、山尾、四益、文全5个行政村26个周边村屯。其中湿地面积为493.59公顷,主要包括以睦洞湖为中心的湖泊沼泽湿地及龙头山、分水塘、狮子山及冯家鱼塘与分水塘至相思江之间的开凿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古桂柳运河等湿地。整个湿地公园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为2.8公里,东抵分水塘东渠,西接相思江,南至七星村,北至狮子山后山渔场。

3.道路交通

临桂区位优势明显,县内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交通十分便捷,县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中心仅有5公里,两江国际机场距临桂县城10公里,桂海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国道321线、省道306线,湘桂铁路交汇于县城,筹建中的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贵广铁路贯穿县境。项目区所在的会仙镇距临桂县及桂林市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高速公路出口紧邻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4.历史沿革

宋朝以前,会仙湿地的范围包括现临桂县四塘乡大湾村、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村及雁山区山镇竹园村等大部分地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会仙湿地范围内尚有20余个湖塘,面积约25平方公里。至近代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周边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加剧,人们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与蚕食,水面面积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至今,仅留下较大的湖塘如睦洞湖、冯家湖以及分水塘等,主要分布在古桂柳运河以北的九头山、凤凰山龙山狮子岩、钟鼓山之间,湿地面积不足6平方公里。

5.地类现状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07.81公顷,林地总面积为82.22公顷,草地3.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333.86公顷,交通用地总面积为0.1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为0.16公顷,其它土地面积58.65公顷。分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类。其中,湖泊湿地面积为25.85公顷,河流湿地面积为16.98公顷,草本沼泽面积为58.65公顷;人工湿地面积为392.11公顷。

6.生物资源

目前已知会仙喀斯特湿地有维管束植物108科241属316种,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34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6属20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95科224属294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即广西分布最北的“植物大熊猫”---野生稻原生种,主要分布在睦洞湖周边的沼泽湿地中,呈零星状分布。

会仙湿地迄今已发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34种、现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共有46种鱼类生活、底栖动物有30种、浮游动物共有26科59属95种,浮游植物有6门79属。

7.景观资源

(一)复合型湿地景观

湿地公园集“山景”、“水景”、“湿地生物”、“湿地文化”为一体,具有多样化的复合型湿地景观。

(二)湖泊景观

湿地公园有大面积的湖泊湿地及库塘,洲滩众多,水道交错纵横,曲径通幽,水质良好。

(三)古桂柳运河景观

古桂柳运河是古人利用浅埋岩溶地下水丰富的有利条件开凿而成,长15公里,共修建陡门24座、架桥11座,历代均有整修。运河将漓江与洛清江连接,使中原与广西乃至云贵高原通过水运沟通由于近代以来陆路交通取代了古桂柳运河的沟通功能,古桂柳运河逐渐被废弃。现在运河上下草木葱茏之处或还残留有碑刻、陡门等遗址。

(四)生物景观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公园内碧幽绝尘、清雅绝俗、滩涂芦苇、沉浮植物、湿地水禽、鹭鸟飞翔、蛙声鸟鸣、景观奇绝。充满自然、古朴、野趣、原生态,犹如人间仙境

(五)天象景观

湿地公园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妙趣天成。广袤的湖面、孤峰突兀、山水结合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观日出日落、雨后彩虹、神湾夕照、雨后雾霭的绝好去处,天象景观随季节、时间、观测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效果。

8.文化资源

(一)著名的“运河”文化

古桂柳运河,开凿于1300多年前的唐长寿元年,又叫相思埭、南陡河、临桂陡河、南渠,旧《临桂县志》把桂柳运河与兴安灵渠相提并论,谓“北有灵渠,南有陡河”。它与兴安灵渠同为我国岭南地区的两大漕运奇观。

(二)水稻农作文化

临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临桂的粮食主产作物。1999年,考古学家在距今15000-45000年间的临桂大岩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水稻硅化石,在会仙喀斯特湿地发现了植物大熊猫----原生野生稻,对我国稻作栽培、农业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石桥文化

沿古桂柳运河就设有桥11座,目前保存的有新桥、会仙高桥龙门桥、兴隆桥、铜桥等,均由石头堆砌而成,各桥造型各异,展现出会仙喀斯特湿地良好的桥文化与高超的建筑水平。

(四)古井文化

在传统的风水观念中,井占有重要位置。在普通百姓眼中,井是生命的源泉,聚水之处也是聚财之处。因此,关于井的选址、开凿、废弃等民间都非常讲究。仅在临桂会仙镇,据统计,清朝及清朝以前建造古井共有295 座,这些古井深4-8米不等。其中白崇禧故里山尾村东面的九龙大井的历史较为悠久,井水清澈,甘冽可口。

(五)饮食文化

会仙镇旧村距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家乡仅有一箭之遥。该村生产的板鸭堪称临桂少数民族风味的一绝。旧村板鸭味道鲜美,不肥不腻,皮脆可口,且具有滋阴补肾、益脾健胃等功能,从而被称为十大美食之一。

这是会仙镇的名片

中文姓名:会仙镇

外文名称:huixian

体 型:175.4平方公里

语 言:西南官话桂柳片

父 亲:临桂区

爷 爷:桂林市

兄弟姐妹:临桂镇、六塘镇、两江镇、五通镇、南边山镇、四塘镇、中庸镇、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

儿 女:新立村、马面村、文全村、新民村、山尾村、睦洞村、四益村、燕山村、矮山村、陶淑村、七里村、寺山村、大联村、会仙村、同助村、陂头村

会仙镇境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峰林立,形态各异,犹如一群仙人在此会聚,故得名会仙。会仙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辖16个村委会,145个自然村(屯),人口居临桂区之首达5.23万人,是临桂四大古镇和桂林市西南面的一个重镇。因为是一个农业大镇,所以实在是太普通了,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有一处被称为“桂林之肺”的湿地。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岩溶湿地,2012年4月份提交林业局,日前已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会仙湿地公园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会仙湿地分布于会仙镇的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等6个村委以及该县四塘乡的大湾村委、雁山区的竹园村委。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出了个被传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将军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临桂区会仙镇山尾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勋章。

在山尾村仍有白崇禧故居。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有一条建于唐代长寿元年的古桂柳运河。

古桂柳运河,在离桂 2 5公里的会仙境内,与兴安灵渠(东渠)相对,也称西渠。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20年),全长15公里,沿河两侧用料石彻就、水闸25座,运河东入漓江,西下柳江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有一座1300多年的石拱铜桥。

铜桥,也称为新桥,建于唐朝的会仙古石拱铜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桂柳运河上,柳叶青青。已经谋杀了无数摄影师的菲林和画家的笔墨。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有一座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石门嵅寨。

石门嵅寨位于会仙镇廖家山底村之西的官碑山西半腰山谷之中,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 。四面环山,诸峰间筑有料石寨墙,寨墙坚固,形势险要。南北有寨门及通道,通道长1.5公里,寨内土坪面积20余亩。

清《临桂县志》以为,这里曾为“石鹤道人修真处”,今寨内还有寺殿古建筑遗迹。1986年8月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嵅东、南、北三面有石道分别通3座石门。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有一只卖了200多年都还在畅销的旧村板鸭。

会仙镇旧村板鸭已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它是选用老鸭、稻谷鸭和草籽鸭经开膛、独特秘方腌制、上板和整形等几十道工序制作,最后还要晾晒半月左右,即可蒸熟来吃。

其味香色美,油而不腻,食后回味无穷,实为宴请及送礼佳品。

临桂会仙彻底火了!

有一处山楂花就引得世人趋之若鹜。

会仙镇文全村委文家自然村,该村500口人基本姓文,大多是种菜和种植果树为生,村里的这片果园有500多亩,不曾想前几年种的20亩山楂,今年春天一开,便火透桂林。

会仙湿地距离奥林匹克花园仅有十余公里,真可谓是跨出了家门便进了“后花园”。除了南望湿地公园,还坐拥50000㎡鲁湖,背靠骑马山,面朝中央公园美景更是美不胜收,一院两馆尽在咫尺。住在奥林匹克花园的您,值得拥有如此“壕”景!

桂林奥林匹克花园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