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介绍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位于晋中左权县桐峪镇桐峪村。

1941年7周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村隆重召开,历时40天。这次盛会确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选举出以杨秀峰为主席的边区政府领导人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界参议员133名。参议员的选举工作从4月份开始,采取竞选方式,各党派、各界、各团体均提出候选人参加竞选。候选人的比例,严格按照“三三制”,共产党员人数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在与会的参议员中有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的国民党老前辈,有学者名流、无党派人士、工人、农民、商人、妇女、青年、宗教界、少数民族等各界人士。在所有参议员中,共产党参议员有邓小平、李大章、李雪峰、滕代远、申伯纯、何云、王悦尘、王必帜、杨珏等46人组成,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大会名誉主席团名单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国民党领袖宋庆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洛甫、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大会主席团由宋维周、石璜、邢肇棠、王乃堂、李雪峰、王悦尘、孙文淑、李之乾、罗青、范子侠、何云、李大章、滕代远、邓小平、杨珏.王振华、申伯纯、陈光、石泰和(回族)、袁致和、绪连柱、李纪月、陈同元等23人组成。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主任杨秀峰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根据朱德、彭德怀的建议,将鲁西33个县划归晋冀豫区,改晋冀豫临时参议会为晋冀鲁豫临时参议会。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代表八路军讲话,提出两点要求:一、要求最高民意机关,号召政府和边区人民爱护军队,壮大军队,监督自己的军队;二、要求临参会号召各级政府和边区人民,展开全面和全力的对敌斗争。工人参议员代表袁致和、国民党参议员代表李之乾、妇女参议员代表傅俭香、少数民族参议员代表石泰和等讲了话。大会通过参议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及提案审查委员会名单。邢肇棠代表大会向政府代表及来宾代表致答谢词。当天晚上,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在李大章(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部长)主持下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了提案及分组问题。会议决定将与会的133名议员和有关人员划分为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青年妇女、民众运动等7个组。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保护标识牌

7月9日,临参会主席团通过决议,将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改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7月12日,举行全体会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到会作了题为《目前形势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的报告。7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发表了题为《敌后民主政治的伟大贡献》的社论。社论指出:晋冀鲁豫边区幅员之大,人口之多,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堪称第一........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于7月17日举行全体会议,确定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为全边区的最高权力机关。7月18日,临参会确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决定起草边区政府组织章程,选举边区政府委员。7月19日,李大章作了边区政府实施纲领的发言。会议一致通过以中共中央北方局15项主张为基础起草的边区政府实施纲领,选举了由李雪峰、罗青、何云、邢肇棠、李大章、游仪声、孙文淑等7人组成的起草委员会。7月20日,大会决定在全区发行生产建设公债600万,还决定调整全区行政区划和行政系统。7月23日和29日,大会分别通过了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和实施纲领。

抗日期间国共合作的晋察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会址原貌

7月30日,大会选举产生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正、副议长及委员。申伯纯当选为议长,宋维周、邢肇棠当选为副议长,王乃堂当选为秘书长。李大章、邓小平、李之乾、高沭鸿、谢好礼、邵红叶、池必卿、陈光、王悦尘、赵明圃、石璜、曹泽周、马绍唐、蒋毅、申济舟等人为驻会委员。

7月31日,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员。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戎子和);委员: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孙文淑、李一清、游仪声、宋任穷、晃哲甫、刘岱峰、王振华、牛佩琮、孟夫唐、董君毅、罗青、刘季兴15人。杜润生、刘雨辰、李棣华、贾心斋等4人为候补委员。浦化人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于8月7日以后接连举行大会,通过了边区《土地使用法》《统一累进税条例》《1941年度全区财政预算案》《婚姻法条例》及《新民主主义的新闻政策》。8月15日,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大会闭幕。彭德怀副总司令、晋西北考察团及各区代表共计数百人参加了闭幕式。与此同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在桐峪宣誓就职。全区划为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行政区,共辖21个专区。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由太行山剧团、鲁艺剧团、抗大文化工作团等文艺团体,先后向与会代表演出了《青天白日》《朝鲜的女儿》《日出》等文艺节目。

这次大会,是在中华民族危机异常严重的形势下召开的。通过这次大会,不仅以民主精神团结了全区各党派、各阶层及各族人民,而且选举了边区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了边区施政纲领及许多重要法令,成为开展民主政治的典范。大会还进一步确定了“坚持抗日,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同和壮大了抗日根据地,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昀一页。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适应了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巩同抗日根据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边区政府领导机构。这次会议结束后,边区政府抓紧在各级政权中贯彻落实“三三制”建政原则,参议员返回各县并大力宣传“三三制”,动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层政权民主建设。各地经过村选,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则的村级抗日政权。这种普遍“三三制”政权,从政治上调整各阶级的关系,使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该旧址为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建筑面积416平方米。一进院东配殿为主席团和资格审查委员会,西配殿为秘书处。二进院东配殿为边区议会办公室,西配殿为边区高等法院办公室,寝殿为边区政府办公室。由于年久,有所损毁,墙皮脱落,前瓦掉落。2005年至2006年,左权县人民政府拨款依原貌对其进行全面维修。陈列物品一共有105件,其中桌子28张,凳子55条,烛台4个,汽灯1个,暖壶5个,水杯2个,名单册7本,另外在墙上贴有地图,报纸、领导人物像、会议日程安排等。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于2003年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

寻红色记忆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今天是一个特殊且沉重的日子,今天是七七事变82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先烈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探寻扶贫之法,重温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河南濮阳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

一踏入纪念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六尊栩栩如生的铜人像,分别是苏振华、杨得志、黄敬、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王宏坤,他们都是冀鲁豫边区的主要领导人。在大厅的右边是入党誓词和入团誓词,左边是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空隧道展览馆,里面展览着从日寇那里收缴的枪支弹药以及日军军服和军刀,还展览着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材料,当年八路军作战的大刀和枪支,将展览馆里面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和日寇的武器装备一对比,才知道当年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装备特别落后,但即使是这样,八路军最终带领着中国走向胜利,将入侵的敌人给赶出去。在大厅参观时,每个参观者都很严肃认真,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件八路军衣服领子上的血污,我们不禁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觉得心里难受,在展览馆内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先烈们的牺牲和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明天。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理应将这红色的火种传递下 去,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濮阳红色遗址上的故事(十五)——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

红色印迹

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

西江月·范县“华北小延安”感怀

凝视小家庭院,

万千思绪难平。

当年烽火烈焰红,

多少豪杰血涌。

名将风云际会,

挥刀纵马冲锋。

扫除倭寇见黎明,

还我山河共庆。

(苏涛)

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简介

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位于濮阳市范县新区东北6公里处颜村铺村。

革命战争年代,颜村铺村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群机关常驻地,有“红色首府”“华北小延安”“小莫斯科”之美誉。

颜村铺革命旧址为一处青砖黛瓦、古朴自然的农家四合院。四合院坐东朝西,分前后两个相通院,共有砖木结构房间23间,建筑面积2349平方米,在朱德、黄敬、段君毅、曾思玉等领导人旧居设有展室,详细介绍了颜村铺革命旧址的革命历史以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展出136件革命历史文物、2000余幅图片和10余卷文献资料。

颜村铺革命旧址总体规划占地面积5.46万平方米,包括冀鲁豫边区司令部、报社、学校、兵工厂、被服厂、训练场等。一期修复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480平方米,二期修复面积8131平方米,建筑面积2419平方米,现已修复边区银行、报社、战地医院、兵工厂旧址及附属建筑。

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1977年被安阳地区行署公布为革命纪念地;范县人民政府1978年和1983年分别设立纪念碑;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被中共濮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濮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河南省旅游局纳入河南省红色旅游线路;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濮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6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崔朝宽)

红色故事

段君毅在颜村铺村的几段往事

段君毅,1910年3月13日出于山东省濮县(今河南省范县)。抗日战争时期,段君毅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旅副旅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鲁西行署副主任、主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冀鲁豫第二、第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豫东(水东)工委书记,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政治委员。

段君毅在担任中共冀鲁豫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期间,曾在范县颜村铺村生活和工作。他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和工作作风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至今被村民们广为传颂。

莲花土的形成

“小雨结成皮,大雨漏到底”这句顺口溜,是1942年以前颜村铺村人形容当地土壤的一句话。这里的土壤是上淤下沙,下小雨时上面结成硬泥皮,下大雨时水从沙底漏掉了,保不住墒。因此,这里的农业产量一直不高,农民的生活很苦。

1942年,段君毅来到颜村铺村不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深入调查,与老农促膝长谈,了解到上淤下沙的土壤不好,下淤上沙的土壤也不好,而半淤半沙的土壤却是好土壤,它叫莲花土。

段君毅想改造颜村铺村的土壤,把淤土和沙土来一次大掺和,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莲花土。他将自己的设想在二地委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帮助群众改良土壤是件大好事,从道理上不会有人反对。但是,1942年是华北地区特大灾荒年,党政军干部和战士们每天每人仅半斤粮或去油的豆饼。而且目前又处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大家的精力、体力条件都有限,对搞大深翻土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发现困难、解决困难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的原则,段君毅在提出问题前对困难作了充分考虑,他认为这样的大工程,让分散群众自己干,怕难以奏效;军队行军作战任务虽重,可是人多,挤出时间一人挖一锨就是一大片。于是,他就带领部队搞深翻土地。段君毅善于身教,每次深翻,他总是挽起裤脚甩开膀子大干。身教是无言的号召,干部、战士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深翻热潮就掀起来了。

现如今,颜村铺村的人们每当看见自己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仿佛又看见了那高大的身躯,带领着千万将士一锨锨地翻挖、一寸寸地掺土的感人情景。

“到底是谁养活了谁”

1942年9月,冀鲁豫区党委抽调500余名干部组成政民工作队,到二专区所辖的濮县、范县,开展以减租减息、增资增佃、“反黑地”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民生运动试点。

段君毅很关心政民工作队工作的情况,他和地委副书记万里经常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听取工作队员的汇报。有一次,颜村铺村的群众与一个地主就减租减息问题展开了辩论,段君毅参加了辩论会。会上,地主的气焰十分嚣张,不仅拒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是他的土地养活了佃户。而有的佃户自己也认为二五减息是割下地主身上的肉贴在自己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队员由于缺乏理论水平,居然反驳不了地主的歪理谬论。如不打下地主的嚣张气焰,斗争就要失败。这个时候,段君毅站起来质问地主说:“你地里的庄稼是谁给你种的?如果没有佃户种你的地,你的地都荒着,你又吃什么?到底是谁养活了谁?”地主被问得张口结舌,会议才进行下去。

“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

1943年春,冀鲁豫边区依然闹春荒。段君毅所在的第二专署虽然属于非灾区和轻灾区,但救济灾区人民的任务十分艰巨。他与地委副书记万里及专员邹鲁风等一起,组织群众向灾区捐粮捐款捐物。当时,地委提出的口号是“一两米能救活一个人”“一斗糠穷不了一家人”。地委还规定,党政军机关每人每月节约小米5斤,每匹马每月节约饲料10斤。

地委做出的规定,书记要带头执行。段君毅每天吃的是黑豆窝窝头,硬邦邦的,人称“钢盔”,喝的是稀得能照出人影来的糊糊。黑豆本来是喂牲口的饲料,现在成了段君毅的主食。

当时地委机关驻在颜村铺村东头的一家民房里。段君毅的床铺是用门板支起来的,白天做门,晚上拆下来做床。这天,军分区参谋长潘焱找段君毅研究工作。一进门,发现他躺在门板上,手捂着肚子,脸色煞白,看样子病得不轻。潘焱赶忙找来医生,医生诊断是肠胃消化不良。潘焱明白了,是饿的,是吃“钢盔”吃的。身高1.8米的大个子,这点营养怎么行?医生只有听诊器没有药。潘焱走进机关食堂对管理员王勇强说:“政委病重,肚子疼得厉害,你得设法给他搞点细粮,做点软面条给他补补身子。”段君毅听说后,严厉拒绝,理由是“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这场病就这样硬是让他给“顶”过去了。

“搞好军民关系不是让你给我们送礼”

1945年春节期间,村里有位大嫂听说要搞拥军优属活动,她将鸡蛋、红枣直接送到军分区司令部,恰巧碰上了段君毅,段君毅劝说她拿回去。她说:“不是你说要搞好军民关系嘛!”段君毅笑了,忙说:“是要搞好军民关系,又不是让你给我们送礼。”这位大嫂不服气,又说:“人家演节目的不是唱‘大红枣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吗?你咋就不让尝呢?”段君毅乐了,说:“那是说送给战士们尝一尝,不是让你送到这里。”大嫂仍然不服气,争辩说:“你不是战士的政委嘛?”段君毅看她挺能说的,就说:“我是政委,政委可是有权下命令,我说一句‘谁送谁吃’,那时候,你可吃不了兜回去。”这位大嫂没办法了,只好转向战士营房,临走说了句:“都说段政委好说话,今儿是咋啦?咋这么不好说话呢!”

(张瑞雪 郝福基)

来源:濮阳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