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位于山东滕州西门里街二巷,祠堂始建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是清帝准予自行捐资兴建的王东槐专祠,旨在纪念精忠报效清廷的翰林王东槐,全称为“王文直公专祠”,民间俗称“王家祠堂”,是王家的家祠。建国后,王家祠堂划归驻军使用。现王家祠堂免费参观。王东槐,字荫之,又字树声,号次屯,山东滕州人。进士,曾任江西道御史、户科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被咸丰尊称为“帝师”。2006年12月7日,王家祠堂被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王家祠堂

外文名:wangjiacitang

地理位置:山东滕州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8:30—17:00

景点级别: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16.4亩

著名景点:忠孝节义、贤德堂、淑芳苑

祠堂建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

王家大院的五巷五堡五祠堂是什么?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院落分别以龙、凤、龟、麟、虎等五瑞造型,建筑总面积超四万五千平方米,三大建筑群和五氏宗祠包含大小院落一百一十三座,共有房屋一千一百一十八间

王家大院石雕寓意?

王家大院,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它座落在山西灵石县静升镇,只要你置身于此,无不为它的豪门气魄所折服,但最令我向往的还是这里的石雕。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石雕属于明清民居建筑群落,因丰富多样的建筑雕刻装饰而享誉国内外。院内高家崖石雕 壁画不仅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而且构图巧妙、造型生动、题材丰富、极具艺术价值。这些石雕壁画从主题上大体可分为吉祥图案的题材、古代英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的题材、吉祥物、石雕麒麟等祥瑞动物的题材。

石雕——宫灯型柱础石

柱础石在建筑中起负荷、防潮、装饰的作用。王家大院的柱础石,内容丰富,造型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一尊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的宫灯型柱础石,图案共分六层。第一层为鼓,代表天;第二层为锦缎,表示锦绣前程;第三层为蝙蝠祥云,代表福祥双至;第四层是夔龙,用以辟邪;第五层是如意底座,期盼事事如意;第六层为回纹不断头,表示好事不断、财源不断。整尊柱础石寓意“天下万事皆如意,锦绣前程好福气”。

石雕——墙基石乳姑奉亲

墙基石砌在砖窑腿子上,起负荷、防潮、装饰的作用。该图为“二十四孝”之一唐夫人乳姑奉亲,是指唐朝节度使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用自己的乳汁奉养婆母长孙夫人的感人事迹,其背景为玉兰盛开庭旁,牡丹、荷花争艳厅内,花猫口衔家雀嬉戏于阶前,寄托的是妻贤子孝家庭和睦的祝愿,显示的是玉堂富贵清廉高寿的景象。

石雕(飞马报喜)

树荫遮蔽天地,粗壮且不加雕饰的树干喻示着根系的发达,背景的稳固,在有通天气势的大树下,五个小儿游戏中接受着最粗浅最基本的仕途教育。虽然画面一片天真烂漫,但得势得志者的桀骜之气因为刻意的位置安排而统领了全部。这个在游戏抢夺中获胜得小儿从身形,神色上看去,明显比其他小儿趋向成人化。在动作展示上,失利的小儿依然保持着活泼的身姿,他们或嬉闹,或玩弄如意,或者挥舞小戟不屑一顾,或者干脆把注意力放到手中的果品上。只有惟一的赢家端正身态,挺胸凸肚,左手高举价值利益的象征物,头冠正规,满脸得意矜持,与其标志性的小儿面目形成冲突。恰恰如此绘刻,才会产生家园环境里的生活趣味,让人忍俊不禁后,掩口思索过去,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意义。

石雕(指日高升)

还有这幅“指日高升”,可以视作“五子夺魁”的成年版,踌躇满志的小官僚手扶玉带指点苍天,衣服的简笔处理把观赏者的目光全部集中在胸前标志等级的补子和仰视远日的小官僚生动的脸上。一前一后的衙役略低于主,后面老者高举官伞象征着隆重的仪仗,前方年轻人牵来健马以示上任启程。即便简单二仆,神情也有迥然的相异。老者眉宇口角间稍显讥讽,或者他看惯了这类人的上下去留;年轻人一脸恭敬卑微,小心侍候,以图提携。老者举重,双脚端固,略与官僚姿态重复;年轻人引轻,二足欢腾上翘,立刻冲活了画面下方的呆滞。路上古松,雏菊,青竹,无疑代表着来自家族最高处的意旨,要求为官者清正刚直,不过这般的潜意已全部被那种指日的高扬意气掩盖了。

石雕(麒麟送子)

这 幅画面图分左右而相似,图案简洁,不过一人一马和周遭配景而已。初步判定,两图皆反映飞马报喜,但细品之下,所报内容并不相同。马头右向着,人衙役打扮,双手执缰,马则四蹄腾空,全力奔跑。径有兰,石侧花上有喜鹊,后有苍松。兰为文气,清香自韵,待人识得,鹊报喜讯,松寓高洁刚劲。三种物象横惯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该图应为报仕途高中之喜。另一幅马首左向,人官吏打扮,单手握缰,另一手悬鞭,马则抬落有致,悠然徐行。径为兰,并有灵芝般瑞草祥云,石颠立苍鹰,后为桃果类之花树。兰清固然,鹰喻英,果树以实延德,那么本图却是报嘉奖之喜。

石雕(吴牛喘月)

这一幅逸出少有的清趣。天云幽深,老松叠茂,一头水牛卧身于地,返首仰望,云际有月皎然。这里讲述了“吴牛喘月”的典故。吴地之牛害怕炎热的太阳,久而久之,待夜月升空,牛儿忍不住还要喘息。水牛的造型以蜷缩的体态传达了意趣,而寥寥几笔神火状的暑气雕凿,夸张之余增加了画面的装饰美。稍有遗憾的是牛体表面刻纹因为浅而模糊了。王家有人在南方做官做事,喘月的吴牛既是奇闻又成为勾留的内容一件。把有趣的吴牛刻于院中,是一次次真实的童话,让子孙们获得乐趣的同时,又知道王家之外的大千世界,而不至目光短浅。

石雕(行佣供母)

“江革行佣供母图”是王家诸图里最有深意的,它讲的是二十四孝里汉代的江革与母亲遇盗被追杀,因江革孝心感天,母子性命得以保全的事情。图讲行孝是毋庸置疑的,根本的是,为什么不选别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求鱼,老菜戏彩娱亲等等。是的,这里面有迫在眉睫死生。王家在这一点上熏陶的是典型礼教的标准,从此处看,它有别于传统的静升民俗。这幅图告诉子孙后代,孝义大于生命。

王家大院石雕将各种富有寓意的壁画雕刻在建筑主体之上,来营造祥瑞氛围。这些壁画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文化意蕴深厚绵长,其形式技巧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晋商大院里具有代表性的王家大院,其院内高家崖建筑主体雕刻中的石雕壁画不仅沿袭了传统经典图案的构图形式、造型方式与雕刻技法,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因此极具艺术研究价值。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有“江南第一祠”之称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也可以用来商议族内之事。如今北方已难见祠堂,在南方浙江江西安徽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祠堂保存比较完好,祠堂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江西就有这么一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在 江西吉安富田镇王家村,就有一座江西最大的祠堂诚敬堂,诚敬堂便是当地人常说的“王家大祠堂”。富水河流经富田古镇,千年 庐陵的遗韵在这里传承,富田流传有:“文家出了个文丞相,王家有座大祠堂”的说法,诚敬堂作为王氏人的祖传祠堂,它有什么来头呢?

北宋年间, 王家村先祖王经信从庐陵迁入富田,繁衍至今已有8000多人,如今村内还有2000人在这居住,成为当地的大家族之一。王经信字诚敬,明朝时期他的后人为纪念他,就建了这座祠堂,以他的字号命名为诚敬堂,2013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诚敬堂建成于明嘉靖六年,占地面积6500平米,长82.3米,宽44.3米,是江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祠堂,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王家之所以能够建起这么大的祠堂,那是因为先祖原来是做生意的,他们就是伐木做成木排运到南京去卖,收入是很高,但是有一点风险,王家的富庶可是用冒险换来的。

祠堂是以木构架为主的 砖木结构,共用立柱就有99根,其中有两根立柱很大,是从湖北 神农架买来的,需要两个人才能抱得过来。整个祠堂房子的木结构均由木榫连接,一颗铁钉也没有使用,显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这也是它能成为国家保护文物的重要原因。

建筑整体呈“丁”字形,寓意家族人丁兴旺,诚敬堂的走向呈纵阶梯形,意思是希望后辈步步高升,祠堂内的天井排列成品字,寓意王家人做人有品德。这一切都是祠堂建造者有意而为之,南方的 祠堂文化就是这么博大精深。

很多地方的祠堂照壁都会写上福字,但是诚敬堂不一样,它照壁上写的是魁字,至于为什么写这个字,据说是与文天祥有关,他是 富田镇文家村人,后来官至丞相,成为�

聚焦 | 禹王宫、傅家祠堂......承载百年岁月变迁的历史建筑

日前,成都市第十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新鲜出炉,我市四处历史建筑入选,养马镇禹王宫名列其中。这座承载了三百多年历史的移民会馆,它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禹王宫——留下的乡愁

穿过繁华的沱江街,小巷尽头的清静之处,便是禹王宫。

刚一踏入,一种古朴又厚重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戏台上虽没有昔日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院落里也没有了行走的客商和人群,耳边也没有了喧嚣的锣鼓声和叫好声,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颤动心灵的幽静。

这颤动心灵的力量来自禹王宫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更来自养马文明发展的根基。

清康熙(1661-1722)年间,发达的水陆交通让往来养马镇的客商络绎不绝,这里也成为成都通往川东地区的重要驿站

同一时期,一批湖广籍移民迁居到此,以无所畏惧的决心和勇气在养马镇置业安家。他们在此筹资修建了这所同乡会馆,由此按下了这座复合式四合院的历史计时器。

一所会馆便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便是一个经济因子。

禹王宫刚一建成,这里就成了湖广籍移民和商贾的汇集起,随后其他各大会馆也毗邻而建,吸引了众多商贩在此聚集,一个个商业中心拔地而起,由此开启了“多馆兴镇”的繁荣景象。同时,养马镇靠近沱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往来的船只将养马镇的本土特产和其他地区的盐、糖等生活物资进行交易互换,促进了码头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移民带来的民族融合和先进文化,助推了养马镇的人丁兴旺和社会进步,更为后来天府文化的多姿多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养马镇今天的繁荣兴盛,离不开那些先辈移民的艰辛努力,他们不断用“舍我其谁”的勇气推动着养马文明步步向前。

禹王宫整体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占地面积735.27平方米,由戏台、前殿、正殿、配殿、厢房、耳房等组成,整体沿中轴线呈两进四合院分布,前殿和正殿两侧由配殿等合围形成小四合院。

其整体构架为穿斗和台梁形式,两重主殿和部分檐柱采用石柱构成,其余柱、梁、枋均为木质,墙体主要为空斗砖墙和竹编泥墙,地面用红砂石铺贴,是典型的清代会馆建筑风格。

建成后,湖广籍移民常常在此聚会洽谈、休闲娱乐,非常热闹。

中国成立后,禹王宫被收归国有,1950年被划给养马镇粮站使用,这里便成了粮站的仓库和职工的旧宿舍。

现在原粮站职工居住的新宿舍是在原戏台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并于1986年交付使用至今。

现已68岁的付苏是原养马镇粮站的职工。他表示:

在1986年搬进新宿舍之前,我在左边这个配殿内住了15年。那时候,大家下班后都挤在这个院子里,每家晚上做什么菜都知道。现在虽然已经从偏殿搬出去了,但没事的时候还是会经常来逛一逛。

以前,这面墙上还有漂亮的彩绘,那些石柱上还刻有精美的纹饰,在宫殿大门前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禹王宫’三个大字,后来这些东西都被破坏掉了。再想见,怕是不可能了。

走出正殿,沿红砂石阶而下,根根青藤绕木而生,伸手触摸古墙上的层层青砖,很难想象这座拥有小青瓦硬山、悬山式样屋面的会馆已经在此伫立了几百年。

目前,禹王宫是养马镇仅存的保存较完整的同乡会馆,是研究养马镇移民历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和研究清代会馆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成都市第十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入选,将人们的目光再次拉回到这座建筑身上,同时也唤醒了它蕴藏的文明活力。

相信未来在我市高度重视历史建筑的挖掘与保护利用工作下,禹王宫将以不一样的形式生发出新的文明。

位于东溪镇凤凰村半山腰的傅家祠堂四周青山环抱、古木幽深,打开挂在正门的大锁走进去后,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静谧气息,仿佛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

傅家祠堂——宗族文化的血脉传承

据碑文记载,傅家祠堂建于大清道光元年。它设内外院坝,共有32间房屋,占地面积103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66.2平方米。

现在的傅家祠堂经过几代变迁,已经不复当初的光彩,但四周墙壁用条石青砖筑成,屋面用小青瓦覆盖,依稀可见鼎盛时期的雄伟壮观。

祠堂,在旧时也被称为“家庙”,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而傅家祠堂,顾名思义,是傅家人修建的宗族祠堂,曾经是当地比较显赫的大家族

这一点也从村民的口中得到印证,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小时候有次傅家办席,摆了上百桌,热热闹闹的,大家都非常羡慕。”

在上世纪50年代,傅家祠堂被用作村小、敬老院,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东溪镇合并敬老院,又将傅家祠堂折旧卖作了私人住房。

曾经的傅家去了哪里呢?

带着这个疑惑,记者见到了一位傅家的旁支后人傅育森,现今他已是86岁高龄。

回忆起曾经的傅家,傅育森有些浑浊的眼睛里散发着与有荣焉的光亮,他表示:

那时候在祠堂正殿供奉了傅家历代先祖的牌位,每天早、中、晚都要三鸣鼓,烧香是不能断的。到了清明节,族人还会聚在一起办清明会,祭拜祖宗,处理家族事务。

原来的祠堂非常漂亮。大殿的屋脊雕刻有二龙抢宝,山门内外都有石刻佛雕,用细花碗碎片作为龙鳞镶嵌在一起,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简直就跟真的一样。

傅家在如今的东溪镇发迹,后来因为分家,不少人迁居到了其他地方,人渐渐少了,留在这里的傅家人也只有六七家了。

傅育森的语气略带遗憾:

后来我们这些子孙辈也想过把祠堂买回来,但是家已经分了,人多嘴杂,说不到一起去。关于祠堂以后的归属也迟迟没有讨论出来,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即便如此,傅家祠堂仍然寄托着傅育森对曾经那个大家族的怀恋。

祠堂是宗族文化的历史遗存,侧面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带给后人不少启迪。傅家祠堂仿佛是寿逾百岁的智者,向每一位拜谒他的后人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兴衰。

▶记者 | 陈星竹 周滎鸿

▶图片 |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