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家沟民居

师家沟民居

师家沟民居位于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冬日的天气清冷干燥,同行的汾西县博物馆馆长王玉富先生很是健谈,对汾西的文物古迹如数家珍,当年行驶在汾西县城东南大约5公路处时,路旁的一个指示牌指向旁边的一条路,王馆长说这条路就通向师家沟村。过了不久,坐落于黄土高原山地的师家沟,以它古老、神秘、幽静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

矗立在村口的清代牌坊首先映入眼帘,在瑟瑟的寒风中依然保持着它的肃穆与伟岸。据王玉富先生介绍,师家沟属于清代民居,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与乔、王两家大院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放眼望去,建筑群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统呈阶梯形状,真是一块天然的风水宝地。其院中建筑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有园门、耳门、偏门、楼门、屏门、暗门,上下左右、互相贯通且衔接自然,形成了由下而上,楼上楼,院中院的奇特格局。

游客可上院观下院,前院望后院,出院又进院,如入迷恋之宫。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长达约一千五百汾西县余米,处处与排水道接通,故有“下雨半月不湿鞋”和“关好八大门,锁好十小门,行人难出村”之说。雕刻在门楼、走廊、过道上的各种木雕、砖雕、石刻题迹等文物古迹均保存完好。清代之时号称“天下第一村”。虽经200余年的风雨剥蚀,但纵观全貌,仍不失其当年的雄姿和风韵。是北方居民建筑的典范,是一座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建筑宝库。

据史料记载,师家大院的创建人为师法泽,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兴隆。鼎盛时师家的店铺、钱庄,北抵太原、北京,南达洛阳、开封,湖南湘乡,西至西安、米脂,师家一度成为山西省中南地区的名门望族。不过,真正使用师家沟闻名遐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法泽之孙师名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电话:0357-5122858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游汾西师家沟古村落,品清代第一村民居文化

周末的一个星期天,我走进了山西汾西师家沟古村落,遇到一位77岁的老导游要利民先生,他带领大家从村头到村尾,一个一个院子,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古民居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以及字匾的文化与意义,我们也仿佛感受到当时的师家沟繁荣景象。

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

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大部分房屋、窑洞、门楼,结构复杂、精致、巧妙、雕龙画栋,院落之间曲径通幽,窑上有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栉比鳞次分别建在一个山坡上。

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而酷爱音乐书法的要利民先生也被当地人称为老神仙,成为村子里年龄最大的导游。

要利民很健谈,他说在这座古民居生活了一辈子,他舍不得离开。他一边在家里练习毛笔字,一边收集师家沟的资料,用小本子密密麻麻抄写下来。

每当有游客前来参观时,他就主动请缨给大家带路收些小费。遇到一些铁将军把守的人家,他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主人留下的钥匙去开门,他的口袋大约装着7、8户人家的钥匙。

要利民老先生给大家讲解窗户的千变万化,最终离不开有规有矩人生才能福满堂

这是师家沟大院第五代师鸣凤原住宅

现在的女主人正在晾晒辣椒

师家沟牌坊上的石雕

木雕与字匾

古民居一角

古民居一角

站在厚重的城墙下,要利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由于时间紧迫,游览师家沟只能是走马观花。再见了,师家沟,有时间我还会再来的!

从杨家大院走出的建筑大师,居然设计了半个中华民国!

打捞一段历史记忆 收藏一份乡土情怀

【关注后 回复 爱家乡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杨廷宝

(一)建筑报国

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从小到大成绩优异;

这是一位眷恋祖国的海外赤子,赴美深造后毅然回国;

这是一位誉满天下的建筑学家,倾心设计了半个中华民国

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建筑教育学家,精心培养出齐康等多位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大师;

这是一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爱国志士,为祖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不懈工作直到病倒的前一个月……

求学美国声名噪

1901年,杨廷宝出生于南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其父为南阳著名的士绅杨鹤汀。

他少读私塾,天资聪慧,刻苦好学。

南阳杨家大院

1912年,他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英文科。

1915年,他以河南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

考入清华后,又连跳两级,与闻一多同在一个班学习,结为至交。二人常为《清华学报》、《清华季刊》设计版面和插图。

杨廷宝手绘作品

1921年(民国10年),杨廷宝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他的建筑设计和水彩画,得到美国著名建筑师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的悉心指导。

仅用两年半时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学完了四年的课程。

他还以精湛的设计作品,参加美国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奖活动。

美国获硕士毕业后留念,背景图案是其设计作品

1924年,他先后获得美国市政艺术学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艾默生奖一等奖,轰动美国,名满美洲。

这两件作品,后来被收录于美国《建筑设计原理》一书。

这本书后来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许多国家大学建筑系的通用教材。

从此,“廷宝·杨”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建筑学界。

学成回国正当时

当时,美国不少建筑事务所出重金聘用他。

但他以“儿不嫌娘丑,民不嫌国贫”的爱国情怀,以“父母在,不远游”为词,婉言谢绝了高薪聘请,毅然决然地于1927年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投身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建筑设计领域。

天津基泰公司

这年,杨廷宝加入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天津基泰公司。

作为基泰公司合伙人和台柱的杨廷宝,设计作品多署“基泰公司”,而不写个人姓名。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基泰工程司的业务不断扩大,杨廷宝常年奔波在津、京、沪、宁之间。

杨廷宝住所——天津基泰大楼

此时,张学良招标营建公寓——少帅府,那些控制中国建筑设计大权的外国建筑师,蜂拥而上,争抢招标。

初出茅庐的杨廷宝,以典雅朴实、气魄雄伟的设计方案,击败了众多中外著名建筑师,很快声名鹊起,传遍全国。

超群才华倾北京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建筑经典作品不胜枚举,遍及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各地。堪称“设计了半个民国”的跨时代建筑巨匠。

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参加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紫光阁、西直门城楼、国子监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他设计的北京交通银行、北京和平宾馆、王府井百货大楼、主持扩建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无一不是建筑史上的杰作,被后人奉为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杨廷宝决心用自己的超群才华,精心设计全国著名的重大工程。

他主持拟定了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百余项工程的设计。

北京交通银行

1932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临街四层,底层为营业大厅,空间高二层,其周围布置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地下室为金库。

该建筑基本采用西式建筑构图,利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和材料,不用大屋顶,只在众多部位施以中国古典建筑构件,以体现建筑的民族格调。

当时称之为“现代式中国建筑”。

清华大学图书馆

坐落在校园中心区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被称为是三代建筑师跨年代合作的典范。

1919年,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了图书馆一期,也就是今天人们见到的树荫掩映下的老馆。

1930年3月,由杨廷宝主持设计,对图书馆进行扩建,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达到7700平米,可同时容纳读者700余人,新扩充书库三层,与原书库相接,共可容书30余万册。

1988年,由清华建筑系关肇邺教授主持再次扩建,遂成今天的面貌。

北京和平宾馆

位于王府井商业街,始建于1952年,是历史较长、知名度较高的四星级豪华合资酒店。

这是一个将环境、功能、施工、经济和建筑空间艺术高度综合的作品。

这一简洁、大方、朴素、明朗的新建筑,得到周总理的肯定和赞扬,赢得了国内外建筑界的好评。

打造半个南京

1940年后,杨廷宝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加之他在中国建筑界的杰出成就,与梁思成先生并称为“南杨北梁”。

在他82载的一生中,除了童年和出国的岁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南京度过。

东南大学杨廷宝塑像

他一生中完成的100多项各种类型的工程设计,其中在南京的就有五十七项。

从1931年开始,他为南京设计了大量建筑作品。从地标性的公共建筑到私人别墅,再到东南大学老教工宿舍,都饱含着杨廷宝的心血。

这些建筑,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

有人说,杨廷宝打造了半个南京城,这并不虚妄。

东南大学

1933年设计建造,由三开间的四组方柱与梁柱组成。

外形采用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让人很容易想起雅典卫城建筑群和德国勃兰登堡门

中央大学南校门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正门,基本保留着原来的样式。

中山陵音乐

利用中山陵东南角前低后高的天然坡地,作音乐台的露天观众席。外圈设计一道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花架、花坛和坐凳。

舞台照壁的设计,更见杨廷宝的功力——

底部是中国古建筑常见的须弥座,顶部雕有云纹花饰、龙头、灯槽,显得古色古香。而台下开辟的月牙形水池,又很有西方古建筑的风味,堪称中西结合的杰作。

成贤小筑(杨廷宝故居)

这是杨廷宝于1946年自行设计建造的私人住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104号,紧邻杨廷宝曾长期任教的东南大学校园。

与那些气势恢弘的作品相比,104号的“成贤小筑”,生活味道清晰而又明亮。

青砖灰瓦的围墙,小二楼的暗红木格窗。还有那三棵参天的百年老杨槐,给整条街都染上一种从容淡雅的民国气质。

营建陪都更实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2月,首都南京沦陷。

1939年,杨廷宝举家迁居重庆。在战时陪都,他留下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优秀建筑。其中大多数作品依然留存或者在继续使用。

抗建堂

当时,重庆受到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在建筑风格和建材使用等方面都要求尽可能的简朴实用。

除了稍显贵气的美丰银行大楼和国民政府门廊,其他如国际联欢社、青年剧院、抗建堂、史迪威公馆、林森墓等单体建筑,均简而不陋。

通过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他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这些作品,成为抗战时期山城建筑的典范。

国际联欢社(嘉陵宾馆)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安排各国大使馆人员在重庆的社交娱乐活动,特兴建嘉陵宾馆,亦名“国际联欢社”。

嘉陵宾馆是一幢典型的山地建筑,又有欧式建筑风格,看正面是两层,后面则是三层。

当年,这里曾聚集了比利时丹麦等国使馆,以及美国、波兰等军事代表团,是重庆“国际化”的象征。

圆庐

建于抗战初期,是为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及其如夫人蓝妮修建的公馆,建筑主体为圆形,故称“圆庐”。

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上二层,充分运用几何形式与地形贴合,依山而筑。平面依等高线布置,设计思路则是将等高线与圆心放射状结合。

整个建筑平面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组成,内圆为起居室。

外圆被分隔为扇形内室,分别作为卧室、书房、会客室、卫生间、传达室等,均围绕中心起居室布置。

跳伞塔

1942年竣工。是抗战时期空军训练跳伞用的塔形建筑物,也是鼓舞抗战胜利信念的纪念建筑。

当年,这座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将一批批尚未大学毕业的青年学子,以最短的时间培训成与日军格斗的空中勇士。

贝聿铭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虽然和我们渐行渐远,但是,透过他设计的幢幢建筑,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建筑理念、社会责任、家国情怀……

尊重原创 欲转载联系我们

解更多家乡人文历史,轻戳以下链接——

元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谁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一、元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谁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二胡演奏家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北茂,他一生写下了百余首二胡曲,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乘风破浪》、《小花鼓》、《太阳照耀着祖国边疆》、《欢乐舞曲》、《独弦曲》、《欢送》、《千里淮北赛江南》、《缅怀》、《迎朝晖》、《流芳曲》、《哀思》等。

二、谁是现代音乐家?

冼星海,聂耳,舒伯特,莫扎特,贝多芬,安雅

三、二胡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是中国最好的二胡演奏专家吗?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四、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的是谁?

现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北茂(1903-1981年),别名寿慈,江苏江阴人,现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天华是兄弟。刘北茂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刘天华逝世后,他继承其兄“改进国乐”的遗志,先后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演奏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民族音乐大师是刘天华。

提起刘天华这个人物,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很多熟悉民族音乐的人一定会知道,刘天华的名号。

而且刘天华在乐坛的实力是响当当的,是真正大师级别的人物,不仅擅长于演唱,而且对于曲目的表演淋漓尽致,能够让观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刘天华取得一定的表演成就的原因,随着阅历的丰富,刘天华在表演上的如鱼得水,显示得更加精准到位,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