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蔺相如墓

古县蔺相如墓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名相。据岳阳(今古县)县志记载“赵上卿蔺相如为岳阳宝丰里(今古县北平镇李子坪村)人。其河曰蔺河,其村多蔺姓,其坟墓至今巍然独存”。蔺相如为人机智勇武,有远见,善谋断,为赵国抵御强秦、壮大国势立下了汗马功劳。“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就源自于他的事迹(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据当地传说,蔺相如自幼习武,臂力过人。少年时期,有一个五大三粗的外地人见他长相不俗,欲骗他到手,相如不上当,他又欲强抢,相如拾起家门前的石狮子朝那人砸去。那人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功夫,遂仓慌逃走。

蔺相如好读书,求上进,乐于助人。他见小伙伴们因家贫无力读书,便把自己所学悉数教授给他们,人都称之为“蔺先生”。 

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做了宦者令缪贤门下的食客。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若要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赵惠文王当廷悬赏,询问众臣,有谁可堪此重任,出使秦国。

朝堂上本来乱糟糟的顿时安静下来,没有一个大臣敢自告奋勇。这时,缪贤推荐蔺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可以出使秦国。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向他问计。

蔺相如说:“秦强赵弱,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如果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权衡利弊,宁可答应,叫秦国担当过错。”赵惠文王说:“那么谁可以出使秦国呢?”蔺相如说:“我愿意拿和氏璧出使秦国。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把和氏壁献给秦王。秦昭襄王得意地把壁给美人和左右侍臣传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看到秦王不提换城之事,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于是他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地说:“大王想要拿城换和氏璧,赵王恐怕秦王不守诺言,拿到璧后不给赵国城池,打算不予交换。我劝赵王说,‘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况秦国这样的大国,况且因为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也于赵国不利。’于是赵王斋戒五日,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我来之后,大王态度傲慢,疏于礼节,拿到和氏璧之后,把宝璧给嫔妃传看,以此戏弄我,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的手上,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说着,他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罪,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知道秦王只不过是在欺骗他,就说:“和氏璧是天上公认的宝贝,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堂上举行隆重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知道没有办法强行夺璧,于是答应下来,把蔺相如送到客舍去歇息。

蔺相如知道秦王即使是斋戒,也不会如约拿城来换璧,于是叫随从 打扮成商人,把璧贴身藏好,悄悄地从小道回到赵国去了。

五天后,秦昭襄王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赵国去了。且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绝不敢不把璧交出来。我欺骗了大王,请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与大臣们只能苦笑相对,大臣们要杀了蔺相如,秦昭襄王说:“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会使秦赵两国结仇,不如把他送回赵国,以免伤了两家的和气。”于是让蔺相如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此事便不了了之。

蔺相如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

这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电话:0357-203917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古县

古县旅游景点,蔺相如的故里,还有一棵超过千年的野生白牡丹

古县旅游景点主要有:1、三合牡丹景区,有一棵1300多年的野生白牡丹;2、隋朝时留下的古镇-名镇古岳阳;3、古阳凌云洞;4、热留关帝庙;5、蔺相如墓,古县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外交家蔺相如的故里,还有一棵超过1300年的野生白牡丹,是它的两张旅游名片。

古县旅游两张最靓的旅游名片

古县是山西临汾市的下辖县,位于太岳山南麓,汾河与涧河的中上游,虽然不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打卡地,却也有独到的旅游名片,非常具有人文情怀,一个是蔺相如,一个是白牡丹,一个是人格高洁,一个是独具魅力的花卉:

1、三合牡丹景区:中国人自古就钟爱牡丹,而白牡丹更是高洁的象征,作为观赏植物历史悠久,从南北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更是受到文人墨客的讴歌,用国色天香形容它丝毫不为过,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更是道尽了它的地位,白牡丹更是有王者风范,连武则天都无法奈何她,据说还烧出一个黑牡丹来,被后人嘲笑;

古县有一棵野生的白牡丹,据说已经超过1300年,堪称珍品加绝品,而且每年还在盛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洛阳牡丹闻名中外,但是牡丹节在古县连续举办过十几年,

三合牡丹有“天下第一牡丹”的美誉,传说始于唐朝,有四个明显的特点:花大、多、奇和神,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躲避武则天而来到了这里,否则不会这么神奇吧!

树高1.83米,树冠达4米,丛围有15米,国内最大、每次开花多,最多可达408朵、而且非常奇特,乱世的时候不开花,盛世茂盛,还有更为神奇的传说,当然这些是旅游故事,大家听听、讲讲就好,不要太过当真。

2、名镇古岳阳:隋朝时留下的古镇,证明古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曾辉煌过;

3、古阳凌云洞:这是一个自然奇观,天然的石灰岩洞,当地人称之为“神仙洞”,传说洞内有一火牛,人不敢入,为其增添了无数神秘的色彩,为喜爱猎奇的游客带来了旅游的动力,毕竟旅游就是来听故事和发生故事的过程,然后再讲给其他人听;

4、热留关帝庙:关帝庙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大多已经被损毁,现在见到的很少是古建筑,热留关帝庙同样如此,始建于宋朝,在历史上曾多次损毁又修葺,现在的建筑据说是元代的建筑,在仿古技术高超的现在,游客是比较迷茫的,只有考古和历史专家才能看懂,姑且看之和听之;

5、蔺相如墓:蔺相如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旅游符号,他以豁达的心胸和人格魅力,为赵国带来的和平,他一生留下了三个著名的故事,每 个都展示了智慧和高洁的人格,其中《将相和》是为官之道,把国家大义放在私人名气之上,为国家换取安定和团结,同廉颇一起抵御外辱;《渑池之会》凸显一个合格外交官和政治家的睿智和勇敢;最后的《负荆请罪》更是突出了他高尚的人格,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虽然这里仅有蔺相如墓,但是作为他的故居,这里可以挖掘关于他的历史故事,以蔺相如为主题来打造旅游景区,再辅以千年白牡丹,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具备着大度、大气、神奇等魔力,一定会受到具有人文情怀的游客喜爱!

【温馨提示】

蔺相如和三合牡丹是古县的两张旅游名片,但是牡丹受花期的影响,蔺相如过于人文情怀,旅游业想要开展,让游客专程来这里打卡,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战国贤相蔺相如的墓在宝鸡蔺家卫?让我们一起探寻

陕西宝鸡扶风县是我的故乡!蔺家卫是我们任氏族人生栖的地方。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蔺相如的故事,说他是我们的先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两个一大一小的冢疙瘩上打“土仗”,满身的土,衣服撕烂、脚腿划破,回家去挨骂挨打,再去再上,再骂再打也阻止不了孩提时代淘气的我和他(她)......年年如此。

我还清楚的记得蔺相如夫人的小冢疙瘩上有一棵很大的古槐树,三四个大人手挽手才能搂住。两个大冢和古树破坏在那个年代,伐下后做了小学生课桌,被移为平地的蔺相如大冢疙瘩前后住上了人家。 说来也神奇,住在周围人家的后代在八十年代基本都考上了大学、中专,其中我昔日的小伙伴也有几个,因此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和生活,可谓人杰地灵!

蔺相如冢基下有一个很深的洞,谁也没敢进去过。相传正午时节有金马驹跑出来活动......传说而已。现在想起好象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昨天,让我魂牵梦绕!

我热爱我的家乡“蔺家卫”! 期盼史学家来这里考证发掘、还原历史!感谢陕西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麻雪不辞辛苦冒严寒实地采访报道。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任少华于蔺家卫

“你们这里为啥叫蔺家卫?”

不久前,记者在扶风城关街道龙泉村蔺家卫组采访时,对“蔺家卫”名字的由来好奇,竟“蔺”这个字比较生僻,于是,随机询问了多名普通村民,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因为《将相和》那出戏里的蔺相如,埋在我们这里!”

“因为蔺相如的墓在我们这儿啊,听老辈人说,那是古代一个大宰相!”

“原来村里有两座老高老大的冢,上了年纪的人都说是蔺相如和他妻子的墓!”……

无论是村委会干部,还是70多岁的老人,甚至村里“幸福院”里正在打搅团的大姐,他们的回答,无不牵扯出一位历史名人——战国时期赵国有名的宰相蔺相如!

▲蔺相如

那么,这里真的埋葬着蔺相如吗?

为何这里会世世代代

口口相传这个传说

并广泛地被村里人知晓?

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个传说、两个墓冢

以及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贤相的故事

这里曾有两座大冢

蔺相如是谁?应该不必赘述,在小学、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完璧归赵”“将相和”“渑池之会”的故事,有关他的典故,流传了两千多年。蔺相如的智慧一直被人们传颂,是历史上一位公认的贤相。

龙泉村的牌楼

蔺家卫是一个自然村,也是龙泉村的一个组。在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淮申良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年过七旬的村民任双礼的家中,见到老人收藏的一块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的石碑。据说,这块石碑原来在一座祠堂中,而这座祠堂是在蔺相如墓冢的旁边。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土冢上玩耍。有两座冢,每座高八九米,绕一圈下来有五十多米,其中一座冢上有一棵皂荚树,枝繁叶茂。”任双礼老人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因为在上面取土,冢逐渐被削为平地。”

▲任双礼向记者介绍“嘉庆二十一年”石碑

任双礼一边说着一边带记者去看了那块石碑,石碑磨损比较严重,且已经断裂成两段,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可以看到“任氏”“祠堂落成”等字样。落款清晰可见,是“嘉庆二十一年”。

这时记者遇到一个重要的采访对象,他叫李治明,住在邻近的双乐村。李治明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多年来一直在探究,并编写过村志。

▲李治明收集整理的龙泉村周边村子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

“我当年在编写《乐家后村村志》时,也打问过蔺家卫与蔺相如的事情。记得那时老辈人给我说,蔺相如和赵奢家族的人逃到这里,并在此隐居。蔺相如死后也埋在这里,这里的人后来改姓‘任’,隐居在此。”在李治明的讲述中,还有一个关键点——赵奢。

蔺相如或到此地隐居

翻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查看,赵奢是赵国的名将,与著名的赵国将领廉颇几乎同时期。后人总结出“战国八大名将”,有孙膑、白起、蒙恬等,还有廉颇和赵奢。

一位贤相、一位名将,为何传说中蔺相如和赵奢的家人会逃到这里呢?

先来说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一个著名的故事“纸上谈兵”。赵括是“纸上谈兵”的“主角”,他虽是赵奢的儿子,但只会夸夸其谈。这一点赵括的父母都知道。所以,在赵孝成王让赵括领兵打仗之时,赵括的母亲劝诫过赵王,但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只好说:“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意思是说:“赵王您执意如此,如果我儿打了败仗,与我无关,我不连坐,可以不?”赵王答应了。果然,赵括大败并被射杀。

此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后来,《史记》中记载廉颇逃到魏国去。而关于蔺相如的记载,有说他“病笃”中,也曾劝诫赵王不要用赵括,之后,对于这位前期用笔墨甚多的一代贤相,司马迁在《史记》中再无记载。

紧挨着蔺家卫的是龙泉村的又一个自然村,名叫“伏波村”,村中有座大墓,据记载是马援的墓。

《扶风县志》记载:“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祖上赵奢,战国时有大功于赵国,赵王赐爵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代以马为姓。”两个紧挨着的自然村,一个有明确记载是赵奢的后人;一个有传说,有蔺相如的墓葬,居住的是蔺相如的后人。

这与“蔺相如与赵奢家族人一起逃到这里”的传说,似乎相互印证了!

有待探寻的传说

考古学上有个共识,秦朝之前的墓葬有“不树不封”的特点,就是没有墓碑,没有墓冢。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又怎么会有大墓冢呢?

当然,在当地的传说中,也有说是汉代之后的后人,为祖先立了碑、修了墓冢,并历代修缮,才有了“嘉庆二十一年”那块碑。

蔺相如是赵国人,为何要逃到当时的秦国之地?况且,按照“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他还得罪过秦王。

“我推测认为,蔺相如是聪明人,秦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既然是逃,那当然是去最强大的国家相对安全了。隐居在当时秦国的一方村野,应该会更安全吧?”李治明说。

虽然传说与一些记载有相互印证的地方,但是,蔺家卫是否真的曾有蔺相如的墓?这里的任姓族人是否是蔺相如的后人?都没有明确说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扶风——这方古周原的沃土之上,从召公到班固、班超、马援、马融、苏若兰等,这里诞生了众多历史名人,无论蔺相如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贤相是否真的来过这里,都表达出古周原人对贤达、聪慧之人的敬重与敞开怀抱的迎接。

蔺家卫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的人也因为有这个传说而自豪,村子周围的历史文化爱好者也一直在探索这个故事……这更显示出,如今的周原人对历史名人的崇敬。(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麻雪)

疯传沈阳浑南挖出了古墓,真相到底如何?

近日,一个沈阳浑南挖到古墓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顿时席卷了各个微信群。

原来,在一个房产类线下活动上,某主持人爆料,浑南莫子山附近的龙湖舜山府的工地现场挖到了古墓,他会帮大家打听一下。

古墓?此事乍一听不太靠谱,但因为莫子山早有考古发现,这消息便显得有几分真实。

然而当人们来到楼盘施工现场时,却发现工地现场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好像并没有受到古墓事件影响,现场也同样没有发现警戒线和有关部门的车辆和人员。

施工人员一听询问古墓的事情,众脸懵逼,表示毫不知情。附近的居民也说,没听过呀!

难道古墓事件是一场乌龙吗?

为什么人们都对此讳莫如深的样子?

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目前为止,古墓事件是真是假

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但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附近的莫子山……

//莫子山遗址//

《沈阳市文物志》记载,莫子山遗址,位于桃仙镇莫子山村南山山坡,相对高度25米。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南山西北山坡上。

有关专家认定,莫子山遗址为青铜时代居住址,距今约3000年左右。

莫子山烽火台遗址位于莫子山的山顶上。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莫子山地区的这座烽火台高4米,经考证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遗址,地表可采集到战国时期特有的绳纹砖瓦。

除了战国时期的烽火台,莫子山地区还集合了其他几个时期的文化考古发现,包括青铜时代的遗迹以及辽代遗址。

山南侧的断崖处,考古工作者找到了辽金时期的兽面瓦当等泥质灰陶建筑构件,还有大量的布纹瓦、沟纹砖残块。

根据这些分析,莫子山的辽代遗址有可能是辽史记载的沈州所辖的灵源县。不过,莫子山地区的辽代遗址是否与当年的灵源县有关,还有待进一步通过考古工作来研究论证。

从战国时期到辽金时代,这座小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除此之外,沈阳还有一些古墓……

2015年12月7日——2016年1月8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康平县张家窑林场10号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墓群位于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张家窑林场西北部。“该地有一座高约1700米的山,在山的东坡上发现的10号辽墓。”

为什叫10号辽墓,是因为之前曾在康平县张家窑林场附近发现了9座墓群。

而10号墓的发现,价值要大于张家窑林场其他墓葬。

因为墓主人身穿珍贵的银丝网络(作用等同金缕玉衣),头戴银鎏金面具

随葬品中有一把一米多长的铁剑及铜鎏金马具等,还有一个银蹀躞带,绘有龙的纹饰,金属面具是辽代契丹人的奇特葬具。

银丝网络、银鎏金面具出现在辽墓中,在沈阳还是首次发现。

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用者身份的高低。一至二品用金銙;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

扬州隋炀帝墓出土文物中就出现了蹀躞金玉带,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而10号辽墓的主人的银蹀躞带上有一条龙的纹饰。

这也许表示墓主有皇族身份,至少也是契丹贵族。

//辽墓中现千年古酒!//

1974年4月,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村的村民,在无意之间发现一座古墓,并马上上报当地政府。很快,沈阳博物馆便派出了由考古学家冯勇谦组成的一支专业的考古队伍前往当地进行考察。

在主墓室东南角的木桌底下发现有两件白瓷注壶,其中一件的重量比正常注壶重很多。

考古学家惊奇发现,酒壶里盛有酒。

千年之前的酒是什么味道呢?

为了能够证明这是酒,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因此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考古学家冯勇谦开启了注壶,并倒出了少量液体,然后小喝了一口,并说道“有点土腥味”。

后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冯勇谦说“那个酒颜色是一种特别淡的黄色,很清澈,闻起来没有什么味。喝起来,也没有什么味。”

这个答案似乎让大家十分失望,最终考古队还是将样品送去沈阳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液体中含有微量的乙醇。

这个结果表明了注壶之中的液体确实是酒,这也让冯勇谦十分激动,并说道:“在法库的辽墓中出土千年古酒,是辽代考古史上的第一次,也我国考古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发现。”

专家推测叶茂台7号墓女主人或是辽国皇室耶律氏的公主。

//沈阳郊区发现辽代完整古墓//

墓主人是乔峰?

2017年,考古专家在辽宁沈阳发现了一座辽代的古墓群,古墓中大概出土了500多件金银器、玛瑙等文物。后来专家根据陪葬品判断这座墓很可能是南院大王或者南院大王家族的墓葬群。

该墓葬群大小相连的墓葬有9座,其中8座小墓环绕着一座大墓,大墓的规格很高,就连墓室内千年前的壁画也熠熠生辉。

说到南院大王可能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但如果说到《天龙八部》的乔峰,大家可能就更熟悉了。

萧峰(1030-1065)是辽国大臣,南院大王,武艺高强,英勇过人。耶律洪基即位后,随耶律洪基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耶律重元反叛,萧峰率兵平叛,大军到处,所向披靡,直把耶律重元赶至北漠,逼重元自杀。萧峰因此被封南院大王,萧峰35岁因病去世。耶律洪基痛惜不已,追封萧峰为辽西郡王,谥号文忠。

专家从墓葬的规模判断,认为墓主人极有可能历史上的“南院大王”萧峰。

//当开发商遇到文物遗迹……//

按理说,开发项目动工前都会有文物勘探的流程,以排除地下有重要遗迹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龙湖舜山府的工地现场真的有古墓,是一定会影响后续的开发建设。

如果遗址面积大规格高,那它发掘清理工作势必将持续很久,甚至还可能将遗址永久保护起来。

所以要是真的挖到重要遗迹,开发商可能就要调换地块重新开发了。

并且!还没有补偿!

那么龙湖舜山府的地下究竟有没有古墓呢?

具体消息还是要等官方通报。

目前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只能猜测一下。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沈阳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尤其是新贵之地一河两岸,更是依靠自然资源及政府扶持等优势俨然成为寸土寸金、上风上水的代名词。沈阳美的盛堂,八百里浑河,一座中国院,墅景楼王,震撼加推。

部分资料来源自沈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