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长子县城北关外的北高庙遗址上。因该庙坐落在古城北,地势高昂,故统称为“北高庙”。

北高庙顶部海拔1080米,为全城制高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1945年8月22日抢占长子,占据北高庙,9月13日,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北高庙攻坚战”在此打响。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业绩,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于1946年元月将“北高庙”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铭记着2328名烈士的英名,掩埋着部分先烈的忠魂。1991年薄一波为北高庙题写了“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的门匾。1997年、2006年进行了改陈扩建。为山西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英山烈士陵园

2021年7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团队榉烨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来到湖北省黄冈黄梅县黄梅烈士陵园进行参观调研。英山烈士陵园位于黄冈市城陵园大道。 1956年兴建,占地90亩,建有民族特色的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高31米的六层双六棱塔和3个亭阁。我们怀着一颗激动热忱的心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感慨黄梅革命历史上一场血流成河的惨案,也是为了缅怀先烈。

烈士,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敬佩而又振奋的词。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的我们,舒适而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快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永远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了。今日在此,被车水马龙掩埋至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被悄然唤醒,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忠诚、勇敢、无畏和无私,终将会跨越历史的长河,使万千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阳光热烈,仿佛是在照拂烈士陵园,照耀每一位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

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事迹令人叹服,他们的品格光彩照人,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当我们凝视他们时,他们是那样地不同,但又是那样地相似;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找到一种一以贯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不变的红色基因!

59年!这位长眠我国海拔最高烈士陵园的岳阳籍烈士,找到了家人···

年轻烈士59年前在战场牺牲

一封来信让一家人圆了祭扫的心愿

寻亲,去康西瓦

谢宏辉没想过,到康西瓦的愿望就这样实现了。

打记事起,回湘阴石塘镇老家时,父亲谢罗初总会指着墙上的遗照告诉他,那是他的二叔谢孟初,在边境作战中牺牲。

23岁的年轻烈士埋骨他乡,是家人永远的痛。漫长岁月里,去一趟遥远的康西瓦烈士陵园,为谢孟初扫墓,成了谢家人一直未了的心愿。

湖南湘阴到新疆乌鲁木齐,3500多公里;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地区叶城县,1500多公里;从叶城到康西瓦,430公里……清明前,谢宏辉和七叔谢降平的寻亲路终于成行。

59年过去,烈士从未被忘记。在陵园里,谢降平在墓碑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遗愿

扫墓成为父母的牵挂

3月27日这天,82岁的谢罗初起了个大早,顾不上去医院看痛风肿胀的左手,一心想着赶到湘阴老家石塘镇彭家坝村和兄弟们会合。

谢罗初有六个弟弟,一个妹妹,上世纪60年代,湖南湘阴围湖造田,谢罗初成家时就搬离了石塘镇。

七弟谢降平平常在长沙带外孙,离开老家也有段时间了。兄弟几个他最小,身体还算健康,这次由他作代表,和在天津工作的谢宏辉在乌鲁木齐会合,一块去康西瓦。

第一次去祭扫二弟谢孟初,谢罗初计划着先给父母扫墓,再取些土,让七弟带到二弟墓前,再带着土回来,算是让弟弟回家。

南国的春天寒意不减,在父母墓前,老人泪流满面,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中。

谢罗初念念不忘的,是1959年,自己休完探亲假回广东揭阳部队那天,弟弟送自己出门,他走了很远后,发现弟弟还一直站在原地,便折返把帽子戴到了弟弟头上。

他也没有想到,这是兄弟俩最后一次见面。

很快,弟弟报名参军,北上去了新疆部队,兄弟俩从此一南一北。有时两人会通信,一来一回两个月。

1962年9月,谢孟初来信告诉谢罗初,自己可能会上前线,如果牺牲了,希望哥哥能回家照顾父母。

收到信的谢罗初赶紧回了信,却再也没收到弟弟的回信,很快,他收到谢孟初牺牲的消息,赶回了老家。

随着军人牺牲证明书寄到家里的,还有一双军鞋,一床军褥,还有一件织到一半的毛衣。

弟弟的离世,对家人打击很大。谢罗初记得,那时母亲几次哭晕过去。祖母死活不愿意谢罗初再待在部队,让他退伍回了家。

少小离家又埋骨他乡,是家人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儿女们也经常听到母亲念叨,要是知道康西瓦在哪,自己爬也要爬过去。

那个年代,通联不方便。老家人只知道,谢孟初的墓碑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但连康西瓦的大概位置都不清楚。后来,父母陆续离世,这事就搁置下来。

活到这个岁数,谢罗初没有别的愿望,只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父母遗愿。尤其这两年年纪大了,他总是叮嘱儿子,有机会就要去康西瓦看二叔。

2009年,谢宏辉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但信息不多。直到2019年联系上志愿者杨宝民,才对那个遥远的西部边境熟悉了些。

谢宏辉那时就盘算着要去扫墓,没想到遇上疫情,拖到了今年。在清明前,他请了假,踏上去新疆的路。

寻亲

“以康西瓦的名义”

收到谢宏辉的微信好友申请时,杨宝民第一反应是激动。

在驻疆某部服役20余年后,杨宝民自主择业到了地方。2018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成立,他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其中。

2019年,杨宝民随工作组前往喀喇昆仑边防一线,给边防单位公布优待政策时,第一次走进了康西瓦烈士陵园。

对大多数人来说,康西瓦这个地名是陌生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海拔428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长眠于此的,大多是1962年边境作战中牺牲的烈士。之后陆续有因参与边疆建设而牺牲的烈士安葬在这里,陵园至今有112位英烈墓。

杨宝民发现这里绝大多数烈士牺牲时都非常年轻,而且陵园地处茫茫雪山高原,路途艰辛,少有家人探望。

回到乌鲁木齐后,他将烈士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过去那么长时间,很多烈士信息不全,为他们找到家人,成了杨宝民想要做的事。

他把烈士的信息写成《寻亲,以康西瓦的名义》一文,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很快,文章在网上不断被转发。

他还手写了40封信,按照墓碑上的信息寄了出去。有准确地址的就寄到乡,没有的就寄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

杨宝民也有收到回音。几年时间里,有20来个烈士家属陆续主动联系上杨宝民。

谢宏辉就是其中一个。2019年,同乡徐文清烈士的家属转来杨宝民的信件,谢宏辉按照信里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杨宝民。

陆续找到家属后,杨宝民建了一个微信群“康西瓦烈士亲友团”,很多谜题也就此解开。

和杨宝民一块为烈士寻亲的人还有很多。当年参战牺牲的烈士,有部分葬在叶城县烈士陵园。从2019年接手退役军人工作开始,叶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陈远强便认识了杨宝民,有烈士信息需要改正,陈远强就第一时间安排人跟进。

去年,因为疫情很多人没法到陵园祭扫,陈远强就带着工作人员把陵园墓碑一块块打扫干净,代为祭扫。

他们筹划中的事情还有很多:找到更多的烈士亲属,为碑刻信息错误的烈士更换新墓碑,借助组织力量协调烈士家属分批赴康西瓦陵园祭扫……

墓前

59年的心愿完成了

谢降平不是没想过,这样的路途对64岁的自己来说难免难熬,但他仍没料到,这段路会这么艰辛。

蜿蜒在喀喇昆仑群山之间的新藏公路,平均海拔4500多米,被称为“天路”。

从新藏公路起点叶城县出发,到康西瓦烈士陵园430公里,途中一共要翻越3个达坂(蒙语,山口),其中两个达坂海拔都超过4900米。

山上往下望,公路仿佛在山腰画出一道波浪线,一路有无数的回头弯道。常年跑新藏线的司机周光年知道这条路的辛苦,雪山达坂险峻、戈壁无人区荒凉、高原缺氧反应强烈……要是到了三个月的雨季,还可能遇上泥石流塌方,会车就更危险。

几人到叶城时,正好遇上暴雪封路,在叶城休息一天后,路面解封,杨宝民第一时间通知叔侄俩出发。

一路上,不少路段都还结冰,封路后等着上路的货车也不少,遇上堵车走走停停,平时7个小时的路途,这天跑了12个小时。

3月29日9时出发,12小时后一行人才抵达距离康西瓦70公里的赛图拉镇。31日9时,西部边境的天刚亮,谢降平简单收拾了下上了车,经过1个小时车程到了康西瓦烈士陵园。

面向喀喇昆仑山脉,高大的烈士纪念碑高耸矗立在雪山上,“保卫祖国边防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海拔4200米的高原气温零下17摄氏度,谢降平顾不得高反不适,穿过纪念碑后,一下就哭倒在二哥墓前,长跪不起。

墓碑上的碑文清晰如新:“谢孟初之墓,七九七八部队战士,湖南湘阴人,一九六二年十月牺牲,南疆军区立。”

谢降平捧着父母照片,流着眼泪向哥哥诉说着二老的思念。谢宏辉捧着全家福,哽咽着给二叔一一介绍着他未曾谋面的亲人们……

临近清明,陆续有人来陵园探望扫墓,途经的军车都会鸣笛三声。叔侄俩扫墓后,也一一走到其他烈士墓前,不少烈士家属都托谢宏辉帮忙看望牺牲的家人。

这个时隔59年的心愿,总算是完成了。

记者手记

清澈的爱 无悔戍边

看着七叔在墓碑前痛哭,我们也瞬时红了眼,这一路,真的太难了。

跟着七叔从湖南出发,一路辗转乌鲁木齐、叶城到康西瓦,去的路上就花了3天。

尤其是新藏线,430公里的路途整整走了12个小时。山上有些路段雪还没化,会车容易堵,走走停停一天都在路上。过达坂时更是难受,上高原没有严重高反,但在海拔4900多米的高点,测了下心跳140,走动都难。

去之前,最担心的是年纪大了的七叔适应不了高反,幸运的是他一路下来身体还好,有时反而照顾我们多些。

那些年轻烈士,他们那时候条件艰难得多,但仍无悔戍边,后来,他们又化作山脉,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

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有块石头上用红色大字写着大家熟悉的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想,这也许是一代代戍边战士无悔付出的原因了。(原载于《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萌

一审:曲找回 二审:谭振华 三审:曾敏学

陕西彬州烈士朱启娃长眠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他的亲人如今在哪里

2019年5月,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和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展开合作,帮助600余位在瓦子街战役牺牲的、有明确档案信息的烈士寻找亲人。目前,陵园已经为500余位烈士修建了墓碑,还将陆续为剩下的百余位烈士修建卧碑,以此来缅怀在瓦子街战役捐躯的烈士。

“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在革命年代,应该崇尚英雄,如今和平年代,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这些烈士。因此,寻找烈士亲人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作为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赵宝群深感责任重大,让烈士英魂归故里,既能告慰烈士亲属的思念,也能激发全社会对烈士精神的崇尚,这项活动对于传承红色记忆,教育好下一代,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瓦子街烈士陵园纪念碑

近些年,烈士陵园非常重视烈士亲属的联络工作,陵园已经陆续联系上30多位烈士的亲属。此次和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合作,也是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更加便捷的去找寻烈士亲属,帮助陵园和烈士亲属建立起联系。

延安,这是片交织着血与火,洒满着英雄鲜血的土地,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当之无愧的“革命圣地”。而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就是坐落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最北边的小镇。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清明节,园内安葬着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西北野战军5287名指战员。

本次我们要寻找的是陕西咸阳彬州烈士——朱启娃的后代亲属。

●姓名:朱启娃

●政治面貌:共产党员

●生卒年月:1926.6—1948.6

●籍贯:彬县城关街东街(今陕西咸阳彬州市)

●参加革命时间:1945年5月

●所在部队及职务:三团班长

●牺牲经过:1948年6月在黄龙县因战牺牲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红色记忆 永续传承

为了纪念牺牲的瓦子街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西北野战军5287名指战员,1949年清明节,在位于黄龙县以北56公里、瓦子街战役主战场的地方,修建了烈士陵园。

经过70年的发展,陵园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课堂,已成为传承红色记忆,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自2000年以来,来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瞻仰凭吊的全国各地党政军领导及各界人士达70余万人次。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车辆驶出青兰高速,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的石牌坊矗立于南北两山之间,雄伟壮观。陵园背靠青山,向陵园的斜对面望去,有一座高山,名叫东南山。清明时节,山上树木枝繁叶茂,一片翠绿景色。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48年,这里正是瓦子街次战役的制高点,也是这场战役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方。敌我双方在东南山高地展开了一场血战,双方易手30多次,在东南山战斗中,涌现出了战斗英雄刘四虎,他是358旅714团的班长,当时只有19岁,率领全班战士攀荆棘,踏积雪,勇敢冲击,用刺刀连杀七个敌人身负刀枪伤11余处,在全班战士尸体的掩埋下,幸存了下来,被授予“特等拼刺英雄”,“战斗英雄”等称号。

|为烈士寻亲 帮亲人圆梦

前段时间,一位内蒙古的烈士亲属,通过朋友拍的照片,意外见到了自己亲人的墓碑,确认是自己亲人以后,专程从内蒙古开车来到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他握着赵宝群的手、激动地说,找到了爷爷安葬之地,以后祭奠能有个地方了。

赵宝群明白,这对家属来说,是最大的心理宽慰。目前陵园已经联系上30多位烈士的亲属。此次和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合作,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更加便捷的去找寻烈士亲属,帮助陵园和烈士亲属建立起联系。

“在革命年代,应该崇尚英雄,现在和平年代,更不应该忘记这些烈士。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赵宝群期待能联系上更多的烈士家属,让他们来陵园祭奠自己的先辈。通过这些祭奠活动,让烈士精神得以延续,让烈士亲属、家乡政府、前身部队以及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公众崇尚烈士精神,缅怀烈士事迹的社会风气。

“我们修墓立碑,让亲属有祭奠烈士的地方,”赵宝群说道,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一直在收集瓦子街战役牺牲将士的信息,如果有烈士是在瓦子街战役牺牲,尚未在陵园立碑,烈士亲属可以提供烈士证明等相关材料,陵园经过核实确认无误以后,会在陵园为烈士补修卧碑。

多年来,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从未停止为烈士寻亲的工作,这不仅是让烈士的英灵得到安慰,更是我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由之路。

瓦子街战役烈士卧碑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等机构合作,共同为烈士寻找亲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或希望共同参与寻找烈士后人的媒体,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58341776、010—8343485)

图文来源:头条寻人

声明: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文章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