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村三嵕庙

三王村三嵕庙

三嵕庙

三嵕庙(第二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高平市城东南10公里三王村南岭上

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现存主要建筑正殿为金代遗构。庙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由一排三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中院和东院。中院为该庙院的主体建筑,主要有正殿、拜殿、舞台、东西耳楼、厢房等,东院亦有殿宇数间,唯正殿建筑规模宏大,为金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式屋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昂为琴面,无补间斗栱,梁枋断面规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出檐深远,屋顶平缓,为典型金代建筑。

庙内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石碑一通。

2013年5月,三王村三嵕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的三嵕庙

北社三嵕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5.71米,南北宽33.52米,占地面积86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五(1845)年、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它皆为清代遗构。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上为戏楼)、献殿及正殿;两侧分布为东、西妆楼,东、西配殿,东、西耳殿。2004年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建于高0.4米高的石质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四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斗栱每间一朵。

山门由二部分组成,一层为山门过道,设对开板门;二层为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灰筒板瓦屋面,柱头科五踩双下昂,平身科每间一攒。

淮南子》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神话后羿射日之地就在三嵕山。三嵕山位于屯留县城西北25千米处。三峰鼎峙,一名麟山,一名灵山,一名徐陵山,三嵕山即三峰所聚之意,故名。

相传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来到人间后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前后)《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也有说是后羿的弟子蓬蒙想要霸占嫦娥和不死药,嫦娥临危之下吞掉了不死药。

关于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后)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各不一样,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阴谋家的手里。

有的传说里还说,后羿死后英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

不管那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拯救人类英雄的无限怀念。

“后羿射日”虽然只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后羿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也说法不一。但后羿仍被华夏民族崇为英雄,很早就开始建庙祭祀,特别到了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到1106年),被敕封为"灵贶王"神,主管致雨司雹。由于传说的发源地就在上党,而且本庙建在三嵕山,故上党地区保存的三嵕庙或灵贶王庙为全国最多。来源:长治文化旅游

你知道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村头的三神庙供奉的是何方神圣?

在民间最为常见的庙宇,就是城隍庙、龙王庙、土地庙,还有一种在北方极为常见的三神庙。

城隍庙,古代只要有城池的地方,就会建有城隍庙,城隍庙源于腊祭八神之一的“堤”,所谓的“堤”指的就是护城河,所以最早的城隍不是神,后来演变成“水庸神”,也就是护城沟渠神,再后来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有文字记载大约在公元239年前,民间便有城隍庙的出现了,这时的城隍被规定为: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 护国保邦”之神,能应人所请,可保护民间五谷丰登。

大约到了宋代城隍被人格化,大多将殉国而死的将士封为本城城隍,所以各地供奉的城隍爷爷也有所不同。到了明太祖时,下令都、府、州、县皆立城隍庙,小于县的没有城隍庙。城隍庙里的神像在这个时期有了改变,正殿之中祀奉城隍爷爷,两边为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

土地庙

传说在周朝,有个叫张福德的税官,在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出生,为官廉正,周穆王三年一百零二岁的张德福仙逝。张德福在世期间,接济过一个穷困潦倒的百姓,后来这个人听说张德福死了,就搬了四块大石头砌成一个石屋,用来祭祀他。不久,此人由贫转富,于是很多人开始效仿建庙祭拜。

在古时候以二十五家为一社,每社建立社坛一所,祀奉本方土地神,这就是最早期的土地神庙。如今,在一些农村的村头巷尾还有这种小的石头庙,很简单用四块石头累成。

龙王庙

龙王庙,各地均有,古代专门供奉龙王的庙宇几乎与城隍庙、土地庙同样普遍。龙王也叫龙王爷,是人们对龙的人格化崇 拜。民间融合了佛、道两家对龙的说法,于是形 成了一个大致统一的龙王谱系:以方位为区分的有“五帝龙王”,以海洋区分的“四海龙 王”,另外,所有的湖海河川、渊潭池沼以及 井、泉之内都有大龙王在此守驻。

龙王作为水族之神,所以人们对龙王格外敬畏,龙王爷之说与土地、城隍一样,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虽然说民以食为天,但是,这食离开了水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 时,人们都要烧香祈求龙王风调雨顺,所以同城隍庙、土地庙一样便出现在民间。

三神庙

三神庙,我只知道它存在于北方,在农村的村头必须有一个三神庙,它是大小三座用石头垒砌的,就像上面说的土地庙一样,不过它是三座连起来的,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小。每当村子里有人故去,每日三餐都要去庙里祭祀,直到故去的人下葬为止。每到春节也要去烧香祭拜,至今我也不知这三神庙供奉的是何方神圣?

河南安阳:段村有座皮伤王、疙瘩爷庙,碑廊内嵌三十余块药方碑

南安阳水冶镇北段村有座皮伤王庙,也称皮伤神庙,当地人称疙瘩爷庙,创自明代万历年间,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庙院两侧的碑廊墙壁中,嵌有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珍贵碑刻,碑文里记述了不少跟皮伤王有关的小故事和中药配方。

据传,皮伤爷曾为汤阴县令。因性格耿直,厌恶官场,弃官从医,救治万民,医术精湛。死后人们立庙祭祀,尊以为神。

皮伤王庙中原有一药筒,内装许多竹签,每支竹签上都有病症及药方,患者可来此抽签问诊。

碑廊中一块“有感斯应”的古碑就记述了一件神奇之事。

祠庙西南角,现存古井一眼,名为“橘井”,相传是皮伤王当年煎药所用。井中之水清洌甘甜,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还有增强药效的功能。

清朝光绪年间,张兴邦之妻高氏,自甲申年二月患腹痛,到乙酉年三月病得越来越重,几乎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

张兴邦的岳父安舒公来到庙里,求得药签一根,上面的药方为防风三钱、前胡二钱等,诊断为气血损伤。

结果,高氏只喝了一服药就奇迹般地痊愈了。

整座庙院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广生祠、至圣阁、拜殿、大殿及东西两厢碑廊。西院原为平川寺,至今还保留有大殿、石供桌、古槐树。

东西两厢碑廊所嵌32块古碑不仅记述了皮伤王庙的修建历史,而且涉及医学药方、地震灾害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