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周

地址: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

河夹峡的丘陵之上

墓区东接崔家河水库,北接东下冯遗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遗址。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墓葬多为竖穴墓,随葬品以铜鼎、豆、壶为主,还有铜编钟、鑒、匜、罍、石罄、玉、骨圭和铜贝、石贝、骨贝、贝币以及玉饰等。铜器纹饰为云雷纹、蟠螭纹等。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甘肃古墓葬丨崔家南湾墓群

崔家南湾墓群位于酒泉肃州区总寨镇,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出土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及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魏晋考古和我国魏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河北石家庄周家庄墓地初步推断系商代后期贵族墓葬群

新华石家庄12月10日电(记者高博)记者从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一年的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工作,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周家庄墓地已发掘墓葬22座,出土青铜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该墓地是商代后期具有一定规格的贵族墓葬群。

周家庄墓地,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周家庄村南约200米,东距洨河约2000米。2019年底,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栾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对周家庄墓地进行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勘探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试掘遗址300平方米。已探明区域包含墓葬和遗址两部分,抢救发掘的22座墓葬中17座为商代墓葬,包含两座带墓道中型墓葬。墓葬规格较高,营造讲究,椁室采用木条垒拼,历经近三千年仍得以保存。墓室及填土中发现殉人和大量殉狗,出土的青铜器、兵器、玉器等器物造型精美、特征鲜明。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表示,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周家庄墓地是商代后期具有一定规格的贵族墓葬群。该墓地的发现填补了冀中南地区商代后期的历史空白,为研究商周时期历史、地理、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把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的商代后期文化串联了起来,对整个商代的历史、地理及政治格局的演变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张文瑞介绍,目前已由抢救性发掘转变为主动性考古发掘,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理念,明确更多遗址信息。

惊喜!济南小清河复航工地发现13座古墓!系北朝唐初家族墓群

近日

小清河复航工地

惊喜发现13座古墓

目前正在勘探挖掘的

有5座北朝和唐初时期的古墓

前期已有8座古墓挖掘完成

6月11日,记者今天驱车七十多公里,赶到了章丘北部合庄村南侧的小清河复航工地,济南考古研究所正在这里进行配合工地的考古挖掘。

此次考古挖掘时间线

这次考古挖掘是 5月中旬开始的,

5月16日发现了第一座墓葬,

5月24日又发现了第二座。

5月27日,根据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安排,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派考古人员进入现场正式展开考古挖掘工作。

在前期,在河道内一点的位置, 已经挖掘清理了8座古墓,没有发现特别的文物,清理完成后,已经交给了小清河航道的施工方。

现在正在进行发掘的有四座古墓,

还有一座已经勘测到位置, 下一步将进行挖掘。

3座北朝末期、1座初唐

何利说:“已经挖掘出的四座古墓有 三座是北朝末期的,还有一座已经清理出墓葬外部,但还没有打开墓门,从墓道和墓门的形制上分析,这应该是座唐代初期的墓葬。”

几座古墓都是用排列规则的青砖砌成,都是砖石墓。在北侧的三座都没有墓道,都是北朝末期的古墓。何利说这几座古墓的形制特点非常明显,虽然体量都不是很大,但可以看出彼此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在最南侧的古墓挖掘方坑内,有四五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室周围和墓道上的土层,墓门已经完全露出,但还没有打开。何利说,这座古墓和其他的几座有明显不同之处,比如有墓道等,从整体形制上进行分析,应该是唐代初期的。目前还需要一点时间进行外部清理,才能打开墓门,那时才能知道墓主人的身份。但是到底能发掘出什么文物,现在还不得而知。

此次考古发掘整体价值很高

说到发掘出的文物,何利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数量不多,有几件陶瓷罐、碗,在一座北朝墓里出土了一件铜钗,整体来说出土文物比较简单,可能和当时这个地区的葬制有关。

对于此次考古挖掘的价值,何利说,这次考古挖掘出十多座北朝至唐代初期,根据现场勘测,应该还埋藏有一定数量的古墓。在这么一个不大的区域内,发现这么集中的北朝末期、隋到唐初的墓葬,在济南地区还是第一次。通过勘测和发掘,可以基本确定这是一个家族墓地,位置正好处于小清河的一个拐弯处,再加上每座墓葬之间的位置和排列规整,说明在墓地修造之初就有很好的规划,这不是一个普通家族能够做到的。其中单人墓、双人墓和三人墓都有,都是南北向,之间大约都是间隔10米左右。

对于此次考古发掘的价值,何利总结说,这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不多,但整体价值很高。因为济南地区出土的北朝末期至唐代初期的墓葬数量非常少,像这样墓群就更少了,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地方。

还有,这次发掘的唐初古墓,可以显示出那个时期的墓葬制度,这是第一次发现。而且,排列这么整齐的那个时期的墓葬也是第一次发现。所以,此次考古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研究那个时期几十年间,济南地区,尤其是章丘地域内的社会制度和风俗,还有葬制,研究当时这个阶层的基本生活状态,提供了最好的实物和第一手材料。

“根据我们调查,周围的很多村民都说,他们听老一辈人讲过,为什么小清河要在这里拐个弯,就是为了避开地下的古墓。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些古墓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何利表示,此次考古工作还没有完成,但这次考古的价值肯定是非常高并值得深入研究的。

济南日报记者 赵晓林 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