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归国即位,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实力强大的霸主。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晋文公

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献公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文公墓在绛县卫庄下村。文公系春秋诸侯,晋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逃奔到狄(翟)国,在外-19年。后借助秦穆公的军队返晋复国,诛王子带,纳周襄王,救宋破楚,继齐桓公为盟主。其在位9年,谥号文。晋文公在位之时,国都在绛(今山西绛县)。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岭。

陵墓

陵墓依地形而设,高达30余米,犹如山丘。据传,解放前墓地松柏如盖,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庄严静穆。墓后岭顶建有祠庙,抗战期间被日寇拆毁,树木砍伐一空。现在所看到的景象是蔚然深秀的国槐遍布山丘,明代《晋文公墓》纪念碑矗立路旁,雄伟壮观。

地址位置

布局

晋灵公墓位于绛县城东12公里的磨里乡南刘家村。灵公生前荒淫无道,朝纲败坏,残酷地剥削人民,大肆陷害劝谏之臣,引起了臣民的-,最后被赵盾之弟赵穿杀死,成为后人不齿的昏庸之主。墓前有石碑一通,上刻“景冢”二字,由于灵公生前十分残暴,所以死后,历代不列祀典。

晋文公墓地理位置

晋献公之墓,文公墓、灵公墓俱在绛县。位于绛县槐泉村的献公墓,高约40米,形似无柄木铎,据传系从几十里外的曲沃太子滩取五花土,由国人排队传筐,堆积而成。因其声名欠佳,故而“孤寝无祠”。位于绛县下村的文公墓,高约40余米,圆形,因其功德昭著,墓前建祠,祠内立有清乾隆51年的“晋文公墓”石碑一通,近年墓前又雕塑了形态逼真的晋文公石像,历代祭祀。晋灵公因暴虐成性,昏庸无道,死后葬于绛县南刘家村的荒丘上,孤苦伶仃,无人祭祀。在绛县博物馆里,一直保存着清“晋旧都”、“绛县师”、“绛县老人”等各种碑匾、石像及有关文物。

绛县的不少地名,也能说明这一点。士故里,临近车厢城,因而被称为南城村,即是一例。距车厢城东7里的卓子沟,因与世无争的献公之子卓子隐居于此,故而此名;小祁村,是晋国祁午将军练兵的教场;南官庄,为晋文公巡视此地时所赐名;吴璧村,传说该村一吴姓村民曾向文公献一玉璧而得此名;范村,相传为晋文公舅父子犯旧居,原名犯村,后因避讳“犯”字,更为今名,现村内将军庙、石碑等遗物尚存;晋峪村,因晋文公曾驻兵而得名;拔剑泉,传说晋文公带兵打仗时,到此将士饥渴难忍,文公一急之下插剑于地,拔剑时泉水涌溢,后此名便得以流传;董封村,为晋史官董狐的封地;孙王村,据说是因晋文公曾在此召开“尊王攘夷”会,便取名尊王村。后该村的孙安为官清明,为纪念之,遂更为今名。

观光

现今,车厢城为晋国古都已逐渐成为人 的共识,来此研讨的学者和观光的游客愈来愈多,车厢城正日益成为一处新的景区。

记载

在今绛县与曲沃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有几个绵延如山的土丘,是传说中的晋文公的墓葬,属绛县。从此往西走十余里,便是曲沃。

晋文公墓景区

正值春夏交接之际,青草茵茵,杨柳轻拂,展眼间绿色葱茏一片,风光正美。墓前有一通石碑,是乾隆十五年立的,-“晋文公墓”,墓的左近有一尊文公的塑像,意气风发,恰似在指点江山,挥起万丈的豪情,人一近此处,陡然增添了许多肃穆,就连过往的风,也仿佛在一瞬间激烈。

《左传》云:文公卒,将殡于曲沃。墓葬虽在绛县,却也在曲沃左近,想来并非虚假。山西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的田建文先生说,经考古发掘后发现这几所墓是汉朝的墓葬。而《左传》中记录的“曲沃”却是现在的闻喜,史据《嘉靖曲沃县志》:汉武帝元鼎三年,东巡至曲沃县,闻破南越喜,特更名为闻喜县。当时将现在的曲沃和闻喜做了一个置换,所以大致可以表明这里的墓葬充其量是后人传说而成的文公“衣冠冢”。真正的文公墓,也应该在绛县,在靠近闻喜的一边。

然而,即使作为“衣冠冢”,这里依然隐约地包含着一种王者之气,仿佛文公就在这里的地下沉睡了千百年。只是惜乎少人观瞻!而晋文公重耳,却一直鲜活在当地民众的心中,不单单是他在春秋时刻做了霸主,挥戈千里的风流,而是他身上的传说和故事,也是人们所能受教的典范。

晋文公墓景点攻略 晋文公庙在哪

1. 晋文公庙在哪

晋文公祠是晋祠景区改造新增景点中最大的亮点,位于晋祠公园东南角南湖湖心,为仿汉代高台式祠庙建筑风格,既呼应晋祠历史,又诠释晋祠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

晋文公祠由入口前导区和祠庙祭祀区两部分组成,入口前导区包括阀门、柱梁石桥、百戏楼以及祠前广场,祠庙区为高台式建筑群,高台内部局部做空辟为展厅,四周为回廊。目前,晋文公祠各项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2. 晋公祠在哪里

4111231身份证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区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郾城区拥有着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据统计,旅游资源共分7个大类、16个亚类、43个基本类型。其中,国家2A以上旅游景区有沙澧河风景区、化身台兴国寺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彼岸寺碑、郝家台遗址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庙大成殿、洄河石拱桥、许南阁祠等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镇河铁牛、古龙井、裴晋公祠碑等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女冢、土城王遗址、苏进故居等22处。

3. 晋文公遗址

1、鸣鸿刀: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原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足以反噬持刀者。黄帝恐此刀流落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不料刀在手中化为一只云鹊,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

该刀长为三尺,其余资料无记载。后由汉武帝得到,转赠东方朔。

评定:光从材质的资历上来看,鸣鸿刀足以与轩辕剑相提并论,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战中取得一些战绩的话,其地位不亚于天下第一剑的轩辕黄金剑。然而黄帝恐其“喧宾夺主”,封杀了这把名刀的前途。

2、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评定:为什么鸣鸿、苗祖着两把刀之祖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败给了轩辕剑呢?难道注定是天意,轩辕剑下不容第二……

3.4.5、龙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蔗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评定:又是轩辕剑……唉,没什么话好说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6、大夏龙雀

古代名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评定:刀为什么一定要败给剑呢?或许 以这么理解:剑代表王道,刀是霸道的象征,而中国一直都是以“仁”之王道为主流的,所以刀这种武器就被时代所压制了。

7、青龙偃

4. 晋文公墓在哪里

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是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车厢城、晋文公墓、晋献公墓、晋灵公墓等诸多遗迹。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和国宝释迦牟尼独木雕像等人文景观,沸泉龙岩洞、东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绛县是尧文化和龙舞文化发祥地之一,唐尧故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绛县飞龙获得了国家专利,曾参加过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和香港回归庆典,先后出访过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佛水风景区   

沸水风景区位于绛县北侧,南跨绛县,北临曲沃、侯马,东望翼城,西瞰闻喜,是一处山清水秀、风物优美、胜迹独特的旅游佳地。   

绛县鼓楼到了景区,先看到紫云寺,那是一个清代建筑,紫云寺坐东朝西,山门坐落在坡度为32度和48级台阶之上,据说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农历四月初八)。寺内殿宇嵯峨、庙堂古朴,碧瓦朱檐、雕梁画栋。大雄宝殿内横世三佛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释迦牟尼端坐其中,似从沉思中醒来,右边的药王佛微启唇角,像在传递着祛病强身的秘方;左边的阿弥陀佛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感。这里香火不断,游人络绎不绝。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途中曾在此借住一宿。   

到了景区不能不游翠竹园。那是一个天然竹林,占地10余亩,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在北方是很少见的。翠竹风劲清新,郁郁葱葱。春天,竹笋破土而出,婷婷玉立,给游人送去春光里的秀波;盛夏,它舒展双臂,拌起一片浓郁的青纱,给游客献上阴凉;寒冬,它笑迎风霜冰雪,苍翠欲滴,给大地抹上葱绿。   

还有一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即位于龙岩山西北角的龙岩山洞。那是一个天然溶洞。这里洞中有洞,洞中有水,洞中有庙,洞中有神,洞洞相连,洞内钟乳如竹笋林立,曲石似峰巢峥嵘,喑泉叮叮咚咚。传说,晋时骊姬乱朝。晋献公为妃追杀文公,文公重耳流漓失所19年,曾在龙岩洞内卧薪尝胆数年。   

沸水风景区景点多,诸如:滴水崖瀑布、水上乐团、虹鳟鱼场、花卉基地、烈士陵园、九龙庙等等。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沸水风景区的点晴之处——沸水源头。位于龙岩山与绛山之间,明净的自然泉水从石缝中汨汨流出,向上奔腾,不时有白色水泡缓缓上升,望之似串串明珠,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这便是沸水的来历。此水源远流长,经久不息,长年水温保持在12℃左右。据水文地质部门测量,那里的水质已完全达到自然矿泉水的各项数据标准。   

融入到这样的田园风光中,游客的心境一定会变得明亮而又清纯,所有的游客都不会放弃分享这里的快乐与惬意。 虎踞山庄   

虎踞山庄是绛县新增旅游景区,风景优美,动植物繁多,有蒙古包等地方特色。

5. 晋文公庙简介

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纷纷祭祀自己的祖先。我国的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朝,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每年定4月5日为法定的假期,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 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6. 晋文公祠介绍

唐代木屐

木屐,是木底鞋子的通称。《辞源》称,前后带齿的木板鞋 鞋帮呈船形,木齿较高。据说,木屐始于晋文公。相传晋国贵族介子推(一说介之推),背老母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带人寻找,不见其踪影。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老母出山的。文公从之。谁知烧山后,介子推母子并没有出山,相反抱树而死。晋文公见状,甚为怜之,遂在绵山建祠,纪念介子推。又命工匠将那树根刨起,做成一双木屐,不时套在脚上,呼为“足下”,以示敬之。

自唐朝木屐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和服配套的传统服装。在此不多说了。 呱嗒板制作简单,成本很低,到了夏天,找两块比脚稍宽的 木板,不厚于两厘米,按脚的长短,截成两只一双,用小刀把木板安脚的样子,刻成一左一右,木板下面的脚心部分刻成一个斜坡,形成脚腰,也显现出呱嗒板的后跟,在呱嗒板的前三分之一处,顶上一根略宽的帆布带子,一双美观耐用的夏季凉鞋——呱嗒板就制作成了。 夏天穿呱嗒板,脚底很舒服,很凉快,脚底不出汗,更不长脚气。旱天雨天均可穿,脚脏鞋脏穿着到水里冲冲,比现在的塑料凉鞋舒服多了。

7. 晋文公祠在哪?

2020年9月29日-10月15日太原菊花展在风光秀丽的晋祠公园晋文公祠前广场亮相。

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晋祠公园承办,这次菊花文化节的主题为“菊迎两节,花开三晋”,布展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设4个大型花坛,总计用花量近5万盆,有100个菊花品种,其中菊花10000余盆,草花40000余盆、艺菊40组、五色草及其他造型4组。

晋文公庙前影壁铭文“晋文公传略”!

照壁,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的里面或者外面的一组墙壁,它面对大门,是庙宇的一部分,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起到屏障的作用。不论是在门内或者门外的照壁,都和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所以照壁又称影壁或者照墙。

照壁的正面是晋文公传略:晋文公,名重耳。其父晋献公,其母大戎子。晋国之国君,中原之霸主。重耳自幼,天赋聪慧。先学于胥臣门下,后拜狐偃为师,再与赵衰、贾佗义结金兰。尽学诗经礼仪,深谙处事谋略。后尊父命居守蒲城,治内政通人和,臣民安居乐业。期间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欲立其子奚齐。诬陷申生于宗庙,追杀重耳于蒲城。寺人披斩其衣袂,重耳逾墙而逃。血浓于水,灰热于土。狄人母党两屈部落,包容落难外甥。虽言安然,岂敢安逸。心存鸿鹄之志,安享一时之乐。遂走列国,先卫后齐再曹再宋再郑再楚再后之秦,饱尝饥寒,屡受艰辛、尽知民间情伪,丰富阅历见识。得兴衰之要诀,获得失之真谛。花甲之年,返国即位。治国理政应手得心,外尊周襄王平息王子带之乱,以取天子之信任;内任贤能图变革施惠于民,以得百姓之拥戴。城濮一战,诸侯诚服,会盟于践土,致祭于上穹。拥晋国为霸主,尊文公为苍龙,文公伟哉!晋国伟哉!

照壁背面镶嵌有“践土会盟”的图案,两边是一副当地文人撰写的百字长联,上联是流亡,下联是称霸。

上联是:

流亡十九载,铿锵世无双。越墙垣、避屈地、游列国,丰阅历识,洞察民情,得兴衰要诀,获成败真谛。卧薪尝胆、韬略养晦,终成晋国国君,民心向背由此始。龙腾虎跃何处看?堂堂古庙鉴紫辉。

下联是:

称霸百余年,成就晋世家。拥周王、图变革、选贤能,列地分农,诚信育民,经千辛万苦,沃旷野田畴。城濮决战,践土会盟,稳固中原基业,天下归心尽得焉!霸业雄风今何在?朗朗浩气贯乾坤。

太原小店区出土的后晋皇帝石敬塘妹婿史匡翰墓神道碑由云冈石窟研究院云冈可移动文物修复公司修复完工

云冈石窟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有限公司承接的后晋史匡翰墓神道碑保护修复项目,经过12个月的调查研究和修复,于2018年10月11日圆满完工。经过太原小店区文物旅游局验收合格。

接到此次修复委托之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云冈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有限公司制定了“太原市小店区神道碑保护修复方案”,并于2017年10月17日与太原市文物旅游局签订保护修复合同。公司随后组织人员到现场对石碑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了解石碑保存现状。

据了解,小店区神道碑长期掩埋于地下,无任何保护措施,受到风吹雨淋,地下潮湿侵蚀,冻融,年久失修等影响,导致石碑严重损害,裂隙密布,石碑结构极不稳定。现场的碑座及碑身已残破为大大小小数十块,由于碑身体量较大,结构松散,导致具体修复实施难点重重,尤其对裂隙密集的石块及对于预埋钢筋的地方、粘接加固方式方法都需慎重考虑,稍有不慎,将造成文物的二次破损。为使这珍贵的文物长久保存,恢复其应有的风貌,大同云冈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前期调查,分析研究,并进行修复材料及修复方法的试验,确定具体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后实施保护修复。经过大家历时12个月的努力,于2018年10月11日,太原市小店区神道碑保护修复项目圆满完工,并经过太原市小店区文物旅游局验收合格。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进行施工,保证保护实施的质量,并在双方协商期内圆满完成该项目。

太原市小店区出土的神道碑是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妹婿史匡翰墓的神道碑。

据清光绪《山西通志》中记载:“后晋驸马史匡翰墓,在太原县东北皇陵村。”史匡翰墓位于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大吴社区东隅。碑身高2.78米,宽1.37米,厚0.43米,碑文楷书。据了解此 碑记录的主人公史匡翰,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的妹婿,石敬瑭在太原起兵造反, 遭到后唐军兵围,石敬瑭像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 ,石敬瑭称帝,史称“后晋”。

大同云冈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有限公司简介

大同云冈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19日成立,经营范围有:文物保护工程、馆藏文物修复,包括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铁器、石刻、砖瓦,壁画漆器,玻璃器类文物修复。该公司完成了云冈石窟92-93窟前考古,山顶考古出土的陶器、砖瓦、钱币等大量文物及研究院其他文物和云冈大景区石栏、碑刻、石雕、塔件、木桌凳的保护修复及日常养护工作,并开始承接外委业务。同时与大同大学等大专院校展开合作,培养文物修复人才。

— END —

© 云冈石窟官微

作者 / 范雪峰

编辑/ 付 洁

编审 / 王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