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宋金墓群,现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在这里,既的独占景观的地下宫殿雕刻群,又有多姿的地上建筑群,松柏云彩成林,奇形怪状花异草满园,真正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分单檐,重檐和多重檐等,大多为四合院民宅样式,真可谓精巧美观,玲珑剔透。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祥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什么曾用名参打柴,刘恒尝药,陆绩怀桔,杨得打虎,丁兰刻木等等,或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尤其应到的是墓主人对面有舞台乐楼,既有乐队又有演员,乐器大鼓,腰鼓,拍板,横笛等多种吹打乐组成,演员行当齐全,分副净,副末,装旦,末泥,装孤等,看上去,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表演技巧,真是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若进入一墓室,真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之殿堂,实有琳琅满目,华气盈门之感.

据第7号蟆地志铭记载:系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至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之遗物,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宋金建筑和音乐戏剧发展史极为罕见的历史佐证,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宋金墓群,于一九八二年开始,国家陆续投入了大批资金,予以妥善的维修和合理的辟新,现已俱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于一九九六年三月,经山西省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金墓博物馆,并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二OO一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马村

汾阳市东龙观宋金墓群

800年前山西人如何生活?晋商怎么样经营?近千年的砖雕壁画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疑问,随着山西新世纪十大考古发现——汾阳宋金墓群的发掘,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本期小微带您近距离接触神秘的汾阳东龙观宋金墓群,目睹山西汾阳沉睡千年的别样生活。

汾阳宋金墓群的发现,其实是一个美丽的意外。2008年6月,汾孝大道也就是汾阳至孝义段一级公路准备开工建设。按规定,在大型基本建设开工前,必须先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结果,就在汾孝大道建设路段汾阳市西南约10公里处的东龙观村一段,工作人员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本是公路探测的铁锹打开了这些年代久远的古墓。2008年6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文物旅游局和汾阳市文物旅游局对发现的古墓群进行联合发掘,共发掘宋金墓葬27座,其中砖室墓16座,平面呈八角形和六角形,土洞墓11座,其建筑之精湛,绘画与砖雕之精美为历年汾阳地区考古发掘罕见。

据该项考古发掘队长王俊称,东龙观古墓群属于两个家族墓地,北边的墓主人姓氏根据出土物推测为周氏或吴氏家族;南边的从出土的明堂、买地券等文字资料来看,墓主人为生活在金代早期的王氏家族。

本次发掘中发现了7座砖雕、彩绘、壁画类墓葬,其中,五号王氏墓地保存较为完整,顺着台阶式的斜坡墓道,可直达墓门,门被砖块封了起来,上方有一仿木砖雕牌匾,赫然雕刻着“王立之墓”4个大字。“王立之墓”牌匾与汾阳太符观的牌匾样式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之处,即墓中匾为砖雕而非木质,属仿木砖雕牌匾。

在墓室以顺时针方向走一圈,可以看到,北壁为墓主人的全家福坐像,东北壁为茶酒位,两位男士正在置办茶酒,东壁画有隔扇门,东南壁是小猫、小狗在窗下玩耍,非常具有生活气息。

画中酒器的形象,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汾阳地区古代饮酒器的图像资料,也为研究古代酒器发展过程提供了帮助。另:点茶是宋朝时的一种煮茶方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小刷子(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把茶叶也喝掉。

而另一座彩绘砖雕墓,距“王立之墓”不远,风格却略有不同,墓室八面均以高浮雕为主。最令人兴奋的是墓中还发现了史书记载中的“明堂”。所谓“明堂”,是宋金时期一些地区对墓地规划图的称呼,是墓地中心的标志物,此次发现,充分证明800多年前,汾阳人就在使用着它。明堂最上方覆盖方砖1块,为“买地券”,字面向下;其下是“茔地图”方砖1块,字面向上,其上朱砂书写有地心、八卦、天干、地支及尊穴、次穴、卑穴的位置;最下方为1件陶罐,即为象征明堂的标志,陶罐内经过清理发现有澄泥砚1块、泥钱100余枚、已炭化的墨块1块,这意味着墓主人希望子孙中能出文人、有钱过富裕的生活。

与此同时,写在方砖上的“买地契”也被发现,这可称之为墓地的“身份证”。“买地契”上写着这样的字样:“维明昌陆年(1196年)伍月拾日汾州府城崇德坊居住王立伏为今身病患今来预修砌墓壹座龟筮□相地□□于本州西河县庆余乡东景□村西北……”由此可以得知,王家墓地初建的具体时间。

“买地契”意思是说,王立身体不好,已病入膏肓,特请人去看地、相地,挑选了一块风水好的土地,先修起一座墓,另外还记载着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具体埋藏于何处。其中的“维明昌”是指当时正值金代第六任皇帝金章宗完颜统治时期。2009年1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太原专门举办了一场面向公众的名为“走近考古、步入宋金”的公益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宋元明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古代名物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扬之水女士、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宋建忠所长,与考古队长王俊一起详细解读宋金时期包括衣食住行商业方方面面的百姓市井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扬之水指出,在众多发掘的墓葬中,多半是帝王将相,而作为金代早期普通市民的墓葬被发现十分罕见。更为重要的是,汾阳市东龙观宋金墓葬再现了当时的生活画面,对研究宋金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考古研究所宋建忠所长表示,壁画内容显示有“金属货币兑换纸币”的柜台、“收账”场景等,结合有资料记载“晋商早期商人有汾阳籍”,可反映出墓主人很可能生前从事汇票交易,是早期的晋商。如果这个推断成立,晋商的历史将再向前推进500年。2012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汾阳市文物旅游局、汾阳市博物馆共同编撰《汾阳东龙观宋金壁画墓》,科学报告了东龙观古墓群的墓地文化面貌、墓地性质及出土瓷器、壁画颜料分析检测等研究资料。

汾阳东龙观宋金墓群的发现和发掘,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宋金时期山西中部独特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其他地区今后发掘、整理和研究宋金家族墓地提供了标尺。在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之际,山西省评选出“新世纪十大考古发现”,汾阳东龙观宋金墓群列身其中,以它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再现着山西汾阳宋金时代的繁荣,为汾阳市考古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

选自《文物》2008年08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治市博物馆

1999年10月,山西屯留县高李乡宋村农民发现了被盗的砖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东南工作站和长治博物馆随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

一 墓室结构

该墓为仿木建筑结构,整个墓室用条砖砌成(图一)。墓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3、南北宽2.9米。攒尖顶,顶高3.64米。墓室南壁有拱券形墓门,门高1.18、宽0.9米。墓内砌有仿木斗棋及门窗结构(图二~四)。墓室东、西、北三壁均砌板门,门高0.64、宽0.7米,门额上砌有4个方形柿蒂门簪。门的左右两侧砌有破子極窗,窗高0.48、宽0.54米。

在南壁和东、西壁相接处均砌出方形柱子,柱高1米,柱上砌转角铺作。柱之两侧砌阑额,阑额厚0.06米。东、西墓壁上砌出柱头铺作,只露出柱头部分,柱头之上砌“把头绞项作”斗棋。斗棋为单抄单昂四铺作,令棋及散斗、齐心斗用红色、土黄色勾出轮廓。祐斗两侧砌泥道棋。四壁斗棋之上承以檐杭,上铺板瓦。该墓券顶,用条砖平砌叠压内收,形成穹隆顶。

墓内各部均施彩画,方法是先用白粉通刷,再用红色、黑色、土黄色等颜色进行绘画。其中南壁阑额用红色和土黄色勾绘木头纹理;北壁阑额用黑线绘岀莲花轮廓,内用淡红、浅绿色填色;东侧阑额用黑线勾绘莲花童子,花内填红、黄、绿色。东、西壁阑额还用黑彩描绘牡丹花以及龟背纹。斗棋之上用红、蓝、黄、黑、白等色绘出莲花、柿蒂纹、木头纹理、团花图案等。板瓦涂成黑色。

二 墓室壁画

墓室内四壁均绘有壁画,现依据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1.南壁墓门两侧绘有武士。其中门左侧的武士面部涂红,留络腮胡,头戴樸头,身着圆领袍服,腰间束带。袍服下部挽起,露出裤筒。双手持斧械,头略上仰。武士身后还绘有拴马图。马为橘红色,头系缰绳,拴于木桩上。马后绘一木桌,上放马鞍一套(图五)。

门右侧的武士留络腮胡,手持大刀,头戴软角樸头,身穿橘黄色圆领袍服,足登高靴。武士身后绘有畜养图,一男子身穿圆领袍服,手持长鞭驱赶牲畜。两大一小三头牛在前,后面跟着红白两匹大马(图六)。

墓室北壁左侧绘夫妻对坐图,夫妇二人脚踩木榻,坐在高背椅上。画面中央画一桌,桌上摆放酒杯、茶具。左侧妇人头梳发髻,身穿黄色黑边开襟衫,内穿襦裙,双手拢于袖内。右侧男子头戴黑色樸头,身穿白色圆领长袍,双手合拢,似正与妇人交谈。妇人身后站立二侍女,男子身后站立二男侍,或手持物品,或恭敬肃立。桌子后面还绘一男侍童和一女侍童,男童髡发(图七)。

北壁右侧绘有和左侧近似的夫妻对坐图,只是桌子比左侧桌子低,缺少男、女侍,桌前似有两个小动物(图八)。

在东、西壁的门窗之间,绘有生活劳作等场景。

东壁门左侧绘庖厨图。画面上绘一长方形灶台,上放8层蒸笼,一男子正在揭取笼罩。此男子右侧有一人站在桌后,正在和面(图九)。东壁门右侧绘挑水图,画面上有一妇人,身穿黄色开襟衫,肩挑扁担正在走路。门窗之间还绘出水井,井旁有井架和辘轿。

西壁门左侧绘推磨图。画面上有一石磨,上安长棍,一男一女各站一头,正在推磨。西壁门右侧绘筛面图。画面上绘出木架,架上吊有木箱,一妇人坐于架前,正在筛面。右侧绘舂米图,画面上一男子手扶木架,以脚踏碓,正在舂米(图一0)。

2.墓室东、西、北壁均绘“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图,每壁八幅。

(1)东壁

陆绩图画面上绘二人。左侧绘一老者,身穿橘黄色交领长袍,坐在椅上,脚踩木榻,作训话状。老者对面站一男童,拱手作揖。画面上题写“陆绩”二字(图一七)。

王武子妻图画面上绘一妇人,一条腿单膝跪地,另一条腿的裤子上挽,右手持刀,正在割肉。妇人身后有屏风和门板。画面上题写“王武子妻”四字(图一八)。

丁兰图画面左侧绘一桌,桌上摆有供品。桌后绘一老妇,拢袖盘腿坐在椅子上。右侧绘一男子,头戴黑色幔头,身穿圆领长袍,躬身作拜。画面上题写“丁兰”二字(图一九)。

曾参图画面左侧树下立一男子,后腰插斧,身前放一担干柴。右侧坐一老妇,左手持长杖,右手指向男子,作训话状。画面上题写“曾参”二字(图二0)。

田真图画面中间有一棵大树,树左侧立一男子,头戴黑色展角噗头,身穿橘黄色圆领袍服,手抱大树。树右侧立一男子,作掩面哭泣状。此男子身后还站一老者。画面上题写“田真”二字(图一一)0

元觉图画面左侧有一男子,头戴黑色软角幔头,身穿黑色圆领袍服。中间绘一男童,正在听男子训话。右侧绘一老头,坐在山石上。画面上题写“元觉”二字(图二一)。

鲍山图画面中央绘一男子,头戴白色幔头,身穿白色甲胄,骑在枣红马上。马后绘一男子,拱手作拜。马前有一士兵,手持旗帜头前带路。画面上题写“鲍山字”三字(图一二)。

孟宗图画面上绘一男子,面朝竹子跪拜,地上长出竹笋。男子身后有一竹篮。画面上题写“孟宗”二字。

(2)西壁

姜诗图画面左侧绘一老妇,手持长杖坐在椅上,身后立一屏风。右侧绘一男子,拱手作揖。画面上题写“姜诗子”三字。

郊子图画面左侧有一人身披鹿皮,跪在地上,双手作揖。右侧绘一官人,头戴黑色展角幔头,身穿橘红色圆领袍服,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画面上题写“鄭子”二字,其中“子”字已剥落。

老莱子图画面上绘四人。左跪一男一女,男子头梳抓髻,嘴叼玩具,双手作杂耍状。右侧绘老年夫妇,盘腿而坐,正在观看表演。画面上题写“老来(莱)子”三字(图二二)。

闵子骞图画面左侧有一妇人,右手挟一幼女,左手拉扯一男孩。右侧绘一官人,头戴黑色展角幔头,身穿橘黄色圆领袍服,手指着中间站着的一个少年,正在询问。画面上题写“闵子骞”三字(图一三)。

蔡顺图画面左侧绘一男子,面前放两个篓子。右绘二人,其中一男子坐在椅子上,手指向左侧男子,似正询问。此男子身后站立一士兵,身穿甲胄,手持大旗。画面上题写“蔡顺”二字(图一四)。

鲁义姑图画面左侧绘一妇人,怀抱幼子,足前又爬一子。右侧绘一武官,身穿甲胄,骑在马上,正和妇人谈话。马后站一士兵,手持大旗。画面上题写“鲁义姑”三字(图一五)。

刘殷图画面左侧绘一男子,身穿甲胄,腾云驾雾。右侧一男子跪在地上,拱手作拜。画面上题写“刘殷”二字。

韩伯俞图画面左侧绘一老妇,手持长杖坐定,左手指向站于其前、拱手作揖的男子。画面上题写“韩伯俞”三字。

(3)北壁

杨香女图画面左侧绘一老虎,一女子头扎包巾,身穿橘黄衫,骑在虎背上。右侧绘一男子,作惊慌逃跑状。画面上题写“杨香女”三字(图二三)。

郭巨图画面左侧绘一妇人,怀抱一男童。右侧绘一男子,手持铁锹,地下露出金子。画面上题写“郭巨”二字。

董永图画面左上方绘一女子,立在云彩之上,回头眺望右下方的男子。该男子站在树下,向云头张望。画面上题写“董永”二字(图二四)。

王祥图画面上绘一男子,赤身露体躺在冰面上,河中有两条小鱼露出水面。画面上方题写“王祥”二字。

舜子图画面上绘一男子,头戴黑色幔头,身穿橘黄圆领袍服,腰间束带,手持长杆,正驱赶前面行走的两头大象。天上有鸟飞过。画面上方题写“舜子”二字(图二五)。

赵孝宗图面画上绘四人。左侧二人身形矮小,双双作拜。右侧绘一武士,头戴盔,身穿翻领袍服,足登黑靴,脚前有一包裹。武士身后有一士兵,手持令旗。画面上方题写“赵孝宗”三字(图一六)。

刘明达图画面左侧绘一官人,头戴黑色展角樸头,身穿圆领袍服,怀抱幼子,骑在枣红马上回头观看。马后站一男子,正在同右侧的老妇人说话。画面上方题写“刘明达”三字(图二六)。

曹娥女图画面上六女子披头散发,穿白孝服,对着前方江水掩面痛哭。身后绘有大树。画面上方题写“曹娥女”三字。

三 结语

该墓没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随葬器物,只能通过墓室结构和壁画人物服饰加以推断。

从墓室结构来看,此墓斗棋上柄斗口做出耍头,这种做法和《营造法式》记载的“把头绞项作”一致。此墓斗棋上彩画先施白地,再施以红色,间以黄、黑、蓝、绿等色。纹饰主要以莲花牡丹图案为主,在阑额上还使用了龟背纹锦图案,这些大都是《营造法式》所规定的纹饰。在阑额及斗棋上还使用了松文(木理纹)彩画,这应为《营造法式》“五彩间松文装”的做法。

该墓壁画中的人物,男子常见软角幔头、圆领袍服,妇人穿襦裙及罗衫,官吏均戴方头展角樸头,这些服饰在宋金墓中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夫妇对坐图中绘一男侍童,所留发型正是契丹人常见的发式,这种髡发在辽墓中也十分多见。

宋金时期,屯留一带为潞州,属于河东路,为金人所治。结合墓葬形制和壁画服饰,我们认为,此墓定在金代较为合适。

执笔:朱晓芳、杨林中、王进先、李永杰

毕节之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 ”

石场敖家坟北墓群全貌

位于金沙县石场苗族彝族乡鹿楼村的敖氏墓石刻和位于清池镇园坪村的罗氏墓石刻,统称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是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敖家坟石刻以其建筑规模的宏大,书画作品内容的丰富,格调的高雅和雕刻技艺的精湛,被省内外专家学者誉为“黔西北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而题材内容丰富,书法流畅,雕工精湛,充分体现了黔西北石雕艺术风格的罗氏墓石刻,则被誉为“保留在石头上的史书”。

敖家坟石刻

坐落在金沙县石场苗族彝族乡境内的敖家坟墓群,是敖氏祖孙三代七人的墓地。1982年,敖家坟墓群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敖国治是一个“俭怜一粟,勤惜分阴”的人,经过他数十年的苦心经营,逐渐发家致富。敖国治去世后,其子敖正科继承了家业,他“遵其家规、奉其父训”,遂成为一方巨绅。清光绪20年(公元1894年),敖正科年方25岁的独子步锟,不幸染病身亡。因过度悲伤,仅过了两年,敖正科又撒手西去,家中仅存敖家两代遗孀惨淡经营。敖氏两代遗孀遂变卖家中大部分田产,在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建成了北墓群。墓群建成后不到10年时间,两位遗孀又都相继离世。敖氏族中之人怜悯敖正科一家人的不幸际遇,根据两位遗孀遗言,变卖敖氏家中剩余财产,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建成了南墓群。

敖家坟石刻

敖家坟墓群坐落在石场苗族彝族乡鹿楼村牛颈坡的半山腰里,由南、北两组墓群组成,均坐东朝西,依山势而建。坡地里,两组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银灰色石雕群,犹如两枝永不凋谢的奇葩,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南、北两组墓群相距40余米,一律沿东西向轴线布局,皆四层台依山势而立,自西而东逐一向上递增,构成两座相似的封闭式四进整体。两墓群外沿,均以“门楼、牌坊、栏栅、侧照壁、后照壁”与分段“墙垣”连接合围。门楼、牌坊、栏栅、照壁上的圆雕龙凤、浮雕翼角、镂雕纹饰等错落有致,敦厚凝重,典雅古朴。墓群建筑上,云集着清代秀才杨佐清所撰书作和匠师唐再廷精雕细琢的石刻。它们以不同规格的形式版面,镶嵌在墓室的各个部位,形成了“有面必刻,无空不镌”的格局。纵览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的书法和图画,让人大饱眼福,感慨万千。

敖家坟石刻

在书法雕刻方面,楷篆行草兼有,多用阴刻和双钩勒技法。其上共有楹联、题词、律诗、散文、墓志等作品数十件,3000余字。这一面面不同体例、不同刻技的作品,或规整端庄,或流放融通,无不神注气足,浑圆润泽,尽显书法艺术的精妙。在版式上,题材广泛,刻工精细。其构图选材十分丰富,或取材历史故事,或借神话传说,或用民间说教,或描摹传统神物,或以自然景物为对象,在须弥座、抱鼓、柱基、横梁、驼峰、镶板、坊头、翼角、瓦当等构件上,以线刻、镂刻、凸面减地刻、浮雕、圆雕等技法,运刀于坚硬的料石,雕刻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及雕塑1000多幅。众多生动的刻面内容,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历史和自然的谙熟和高深的创作意境。全墓群共刻有人物千余,马匹近百,植物30多种,花纹图案50多类。这些以人物、动物风景,以其相间构作的画面,在线条的使用上,既刚健豪放,又流畅自如;在人物刻画上,既准确概括,又生动细腻;在内容表达上,既抓住情节,又突出主题。刀随画展,使得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满着真中蕴幻、幻中见意的韵味,场面壮观,形象生动,呼之欲出,表现出高超的艺术魅力。

敖家坟石刻

敖家坟石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刻工精细,人物形象逼真,鸟兽生动活泼,花草争奇斗艳,书法艺术高超,不愧为“黔西北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

清池罗氏古墓群石刻

罗氏墓石刻位于金沙县清池镇园坪村一个小地名叫大坡的地方,与敖家坟隔河相望,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为三碑四柱五帽牌坊。罗氏墓石刻在工艺上保持了中国传统石刻的线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镂空雕、圆雕等工艺,图案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为主,体现“吉祥如意”、“忠孝礼义”和“福禄寿喜”等内容。罗氏墓石刻有石刻图案400余幅,题材内容丰富,书法流畅,雕工精湛,充分体现了黔西北石雕艺术风格,被誉为“保留在石头上的史书”。(叶光良)

编辑:吴春妹

监制:王应军

大家都在看

NEWS

毕节之最 | 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杜鹃花树——百里杜鹃花王

毕节之最 | 全国树龄最长的古玉兰树 ——灵峰寺明代古玉兰树

毕节之最 | 全省唯一的城区天然大瀑布——响水滩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