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力庙

莫力庙

莫力庙位于通辽市莫力庙苏木莫力庙嘎查。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2),后经康熙、雍正、乾隆逐代不断扩建,规模越来越大。莫力庙的主体建筑群为一幢安放本庙历世-“舍日利”(灵堂)和九九八十一间大殿。庙周围四十公里之内土地、人民及一切出产皆属庙有。

莫力庙,位于通辽市城区沿303国道向西行至28公里处,事实上莫力庙并不是这座庙的原名,它的原名叫做集宁寺,莫力庙只是根据当时集宁寺所在的位置叫出来的。因为集宁寺座落在西辽河西来南下又东去的拐弯处,所以当时居住在此地的蒙古族居民便以“莫林”(弯子)加上“庙”(汉语)来指代集宁寺,后来人们渐渐地叫白了,变成了“莫力庙”。直到如今,通辽市人仍有很多只知道莫力庙,不知集宁寺。11月14日,记者见到了莫力庙的老居民韩拉西舍冷,老人家今年已经64岁,他给记者讲述了莫力庙名字的由来和他当年听说的故事。

据韩拉西舍冷老人的回忆,在他小时候,上辈人就给他讲过莫力庙的由来。传说是达尔罕王去京城看望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当时的顺治皇帝,在一次用餐时,达尔罕王喝醉了酒,引起了顺治皇帝的不满,未等酒宴结束,顺治皇帝便离开了,酒宴不欢而散,达尔罕王也十分生气,一气之下回到了草原。回来后达尔罕王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没面子,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出兵攻打京城。于是立即纠集了几个盟的王公开始准备。顺治皇帝得到消息后,更加恼火,也决定与达尔罕王大打一场。就在这时,达尔罕王的妹妹皇太后听到了此事,她迅速找到了顺治皇帝,并且告诉他,达尔罕王最信服的是五台山的-阿完确丹,就

连达尔罕王的-儿子都让阿完确丹去训导,如果让阿完确丹去和达尔罕王说和一下,这场战事就可避免了。顺治皇帝听了母亲的话后,觉得有道理,本来自己也不愿意打这场亲戚仗,于是就找到了阿完确丹,并派他去说服达尔罕王。没想到,达尔罕王还真如自己的妹妹所说,一见到阿完确丹,就消了胸头之气,立即打消了攻打京城的想法。其实达尔罕王心里也明白,皇上托人来说情是给个金台阶下,自己为争一口气,落下个叛乱的罪名也不值得。

就这样兵也不发了,仗也不打了,气也不生了,达尔罕王的面子也找回来了。他想了想,这次能平息此次事件,功劳最大的就是阿完确丹,于是便又萌生出一个送一点什么给阿完确丹的想法,便决定在蒙古草原建一座寺庙以表对他的谢意。建庙的想法提交给皇上后,正符合顺治的意愿,因为顺治也想用宗教的手段来训服蒙古人,于是就由朝廷拨款在科尔沁草原建一座庙,在选庙址的时候,孝庄文皇太后想起了她省亲回科尔沁时的一件奇怪的事。当她的凤辇路过西辽河拐弯处时,看见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地上,一群喜鹊和一群兔子在打架,她问一随从,那是为什么,那人略通风水之道,便回答说那是一块风水宝地,都想占有。于是集宁寺,也就是如今的莫力庙就在此地建立了起来。

在建庙之初,其艰辛不可想象,有史料记载,卓里克图亲王仅为从几百里外的阜新、黑山一带拉石头就组织了浩浩荡荡的一千户民工及一千辆勒勒车整整拉了十年,建庙所用的木材多是郭尔勒斯王用五百辆勒勒车从大兴安岭等地运来的。康熙初年,一座兼具藏式召庙风格及中原庙宇特色的庙宇终于竣工了。后又经雍正、乾隆历代不断扩建,建成了占地21600公顷,8条大街,14条小巷,庙宇几千间,-3000余人,护院僧兵2000余人的佛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