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公主墓志铭

陈国公主墓志铭

奈曼旗青龙山公主附马合葬墓里出土的一盒墓志铭,是迄今为止在哲盟发掘众多的辽墓中唯一出土的墓志。墓志用绿色砂岩携刻,志石与志盖均为正方形,边长89,5厘米,通高28厘米,4个斜面上线刻有12个大致相同的人物,头顶着十二生肖,中央阴刻篆书“故陈国公主墓志铭”,志石厚12厘米,楷书志文书法工整,字迹完好。它的出土,补充了《辽史》记载中的不足之自,开拓了辽史研究的新课题,为考据辽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西安再现古墓群,25岁墓主极奢凤冠现世,她老公的墓志铭让人心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信很多人在读到这两句词的时候,心里面一定会有一种悲伤欲绝的感觉。有道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无论是在古代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社会里,总会有两情相悦的两个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没能够走到一起,或者即便是走在一起,也因为这样那样的意外,让深爱的两个人不得不面临生离死别的考验。

西安大学惊现古墓

西安作为汉唐时期的首都,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有数不清的墓葬。或许你随便走在西安的哪条大街上面,脚下埋葬的就是历史上的某个名人

2001年,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开工建设,刚刚奠基之后没多久,施工人员就发现了一个古墓葬群。在考古人员经过了长达三年的挖掘和研究之后,最终确定了墓群的主人是一个叫做李倕的年轻女人。

李倕的祖先

李倕是谁呢?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王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她的曾祖父是舒王李元名,祖父是豫章郡王李亶,父亲嗣舒王李津。李元名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八子,关于李元名。

在《旧唐书》里有这样的记载:元名性高洁,罕问家人产业,朝夕矜庄,门庭清肃,常诫其子豫章王亶等曰:“籓王所乏者,不虑无钱财官职,但勉行善事,忠孝持身,此吾志也。”

因为李元名的言传身教,他的后人也就在初唐的混乱的帝位更迭中,侥幸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历任皇帝的恩宠和信任。

李倕的墓志铭

李倕作为李渊的后人,虽然没有公主的称谓,但是在待遇方面一点也不差。在她成年之后,嫁给了一个姓侯莫陈的鲜卑族人,夫妻两人十分地恩爱,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然而在生产的过程中,李倕遇到了最为凶险的难产,虽然保住了婴儿的性命,但是李倕却因此而死。

李倕死后,享受到了极为奢华的葬礼待遇,从出土的墓葬文物来看,以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贝壳、玛瑙、金银铜铁等材料制作的头冠以及其他器物琳琅满目。

然而,更让人悲痛的是她的丈夫所撰写的一块墓志铭,记录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李倕的死因等等,全文如下:

夫人讳倕、字淑娴、五代祖圣唐神尧皇帝、豫章郡王亶之孙、嗣舒王津之第二女也。夫人德茂?源、兰绪、生于盛?、长自阿间、柔顺禀于天心、礼约费于师训、及升弁之岁、苍雁来宾、皮帛表仪、出配君子、承富贵之裔、逾组钏之功、处罗绮之荣、无忌瀚灌之色、岂谓膏盲??、药石无?、灵雨灭于阳台、魂魄归于泉路、粤以大唐开元廿四年正月七日、春秋廿有五、终于京兆胜业之里第。即以其年月廿二日迁于龙首原、礼也。晨?警路、哀挽成吟、里绝相耳、行多动咽、有子在于襁褓、未经吹棘之悲、亲戚感而临棺、终痛弥天之别。乃为铭曰翠微之北?、皇城之东、伤陂白玉沉于此、申?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

通过这段墓志铭,我们可以得知李倕的身份乃嗣舒王李津的二女儿,李倕生前贤良淑德,有口皆碑,夫妻两个人也是恩爱有加,奈何幸福总是如此地短暂,李倕在生娃子的时候,遇到了最危险的难产,最终丢掉自己的性命。

古人生孩子为何这么凶险?

马三立曾在自己的相声里说,母子见面,犹如阎王殿前走了一遭。女人这一辈子有三大坎,而生育是女人生命中三大坎(出生为人、结婚成为女人、生育成为母亲)里的第一大坎,也是最为凶险的一道坎。

很多的女人都在这道坎里没有能够活下来,将无尽的痛苦和遗憾留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即便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遇到难产的事情,还是凶多吉少,因此,我们也不能够苛责古人了。

小结

爱情与家庭、丈夫与孩子可能是女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人生往往并不能够圆满,不得不面临许多的意外,承受了生命之所不能承受之痛。

参考资料:《旧唐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沉睡千年的大唐公主,因一顶凤冠为世人熟知,丈夫墓志铭让人心碎

时值凌晨,一缕微光照射大地,天边一轮红日渐渐升起。阳光映在笔者的脸上,恍然间我竟有了穿越的错感,我这是回到了千年前的盛唐,还是来到了歌舞升华的大汉未央宫?

总有许多与你没什么关系的人,不经意间要闯进你的生活。随着夜色的落幕,小贩们用各有特色的叫卖声,唤醒了沉睡多时的故都长安

有人说在西安这块地面,只要你挥动一下锄头,马上就会被警察以破坏文物为由带走。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西安的地面之下确实埋葬了无数达官显贵。

本世纪初西安出土过一件文物,专家深度挖掘后纷纷落泪,墓主人的丈夫为她刻下的墓志铭更是让人看后心碎,墓主是谁?竟能寻得如此情深意切的郎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西安

西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你靠近这座两千年的帝都时,一定会被扑面而来的厚重感所慑服。走进西安,你就到了历史博物馆,汉唐盛世景象尽在眼前。

大唐不夜城曾一度霸占微博热搜,巍峨辉煌的宫殿与歌姬美婢,让人有种身临仙界的恍惚。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名片,当属城内外的古墓

西安的报纸很少会报道一些关于挖掘明清坟墓的新闻,这倒不是说明清时期的达官显贵们,很少长眠在西安附近,而是因为他们被唐宋先人掩盖了光辉。

西安建修城的时间非常早,秦汉时期已是天下重城,几千年发展下来,聚集了不少文物。在对汉墓都不稀奇的西安群众眼里,明清时期的长眠者们太过普通。

纵然西安的大学在翻建大学时非常小心,也很可能不经意间与古墓不期而遇。

图片来源于网络:翻建大学

西安在地底下修地铁时,曾无意中发现了上百座古墓群,这相比于西安理工大学院内的古墓群,可以说数量非常可怜。本世纪初,西安理工大学因教学需要而扩建校园时,发现了近两百座古墓。

相关专家在进行考古研究时,起初本以为是普通的古人家族墓葬群,可他们很快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在现场的学者们,大多都被一座古墓深深吸引。

这种古墓相较于它的邻居们显得非常特别,无论是形制还是出土文物,都是其他墓室比不上的。古墓多为夫妻合葬墓,吸引全场目光的古墓却只安葬着一位女主人,这让在场人员非常意外。

这座墓的主人李倕出身高贵,她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元名的曾孙女,是皇室人员。李元名是李渊的庶子,武周革命时被丘神勣陷害,最后惨死。神龙政变后,李唐宗室多被平反,李倕一家也在其中。

图片: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剧照

李倕古墓重见天日,并不是千余年来头一回。李倕墓室被发掘时已经有了一些坍塌的迹象,墓里杂乱无章的挖掘工具正是盗墓者的手笔。即便是这样,专家们也从这位宗王之女的长眠之所,挖掘出了很多珍宝。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珠宝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属李倕头上的凤冠。面对亡者头上的凤冠,专家们慎之又慎,经过大家一致研究,决定把墓土、凤冠以及李倕的头骨一并带出,送到文物研究所后再做后续工作。

为了复原凤冠最初的模样,并让李倕的容颜再现,由十位专家组成的复原小组历时一年半,终于还原了凤冠最初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倕的凤冠

凤冠高四十二厘米,重八百多克,整体由四百多个零件组成,最让人称奇的是,其中最小的零件竟然不足一厘米!制作凤冠的材料全是琥珀珍珠、金银铜铁这样的贵重材质。

即使是现代,也没有几人能拥有如此昂贵的宝物。通过这件文物,不难看出李倕家人对她的喜爱与不舍,若不是爱之深切,她的家人又怎么可能会用当时能找到的所有珍奇为她陪葬呢?

除了凤冠以外,专家们还从墓室中挖出了一块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

图片来源于网络:修复后的李倕凤冠

墓志铭是李倕的丈夫为悼念亡妻亲笔所书,上面详细的记载了李倕的生平。候莫陈为妻子所作的墓志铭共十四行二百六十七字,记录了妻子是哪里人,一生的经历。

“有子在于襁褓、未经吹棘之悲、亲戚感而临棺、终痛弥天之别。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

催人泪下的文章不一定要词藻华丽,有情有义便足够。慢慢的悲情布满全文,从墓志铭中的“有子在于襁褓”不难推断,李倕应是死于难产。即使在现代社会,女人生孩子也是让全家担忧的大事。

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因生孩子而丧命的李倕,临终前到底遭受多少痛苦,我们难以得知。

李倕生活的岁月,武氏家族已归于沉寂,身为贵族的她自幼锦衣玉食,长成后又嫁给了做宣德郎的候莫陈,夫妻二人本应该恩爱一生,李倕却在25岁时早早离世,让人惋惜。

图片:女人生孩子剧照

候莫陈虽是职位清闲的小官,但我们从他刻写的墓志铭中可以得知,他与亡妻虽身份有别,却也十分恩爱。是一对郎才女貌的才子佳人,可终究敌不过命运的摧残。

怀里抱着刚来到这世上的孩子,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来得及体会,却要马上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这一瞬间的两个极端心情,让人猝不及防。站在这样的悲喜两端,候莫陈为妻子的墓志铭才会字字戳心,让人感同身受他对妻子的不舍。

唐诗白居易曾有诗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候莫陈虽比白居易先出生,但当他年老时,想起才20出头就早早离去的亡妻,一定会与白居易一样满腹悲凉。

也许李倕还来不及看一眼自己的骨肉就匆忙离去,候莫陈想到这里,心中的凄苦能跟何人倾诉?相较于华美的凤冠,九泉之下的李倕一定更看重夫君的深情。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新说团队制作!

陕西一座公主墓,一件文物修复十年,专家感慨:墓主定是国色天香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想来也是被无数人引用,其伤情不言情,只用举杯劝酒的形式来表达内心强烈又深沉的惜别之情让无数人为之传唱。这之中的“阳关”一词更是因此而盛名久传,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重点却往往被后两句的光芒所掩盖,那就是当时王维赠别的地点——渭城。

渭城位于今天陕西西安西北,渭水北岸。正是大名鼎鼎的秦代咸阳古城所在地,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的国都,同时还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作为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名城,历来就和古长安形影不离。而与咸阳同样出名的西安,其文物荟萃自然也不在话下,除了震古烁今的秦始皇陵外,还有很多虽不及皇陵宏大但历史价值依旧不可估量的古墓

其中,唐代李倕墓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墓葬是在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间于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校园内发现。从2001年发现到2003年历时三年的发掘工作,不仅完好地呈现了李倕墓葬原貌,还在期间发现了大大小小182座其余古墓,而李倕因为其身份特殊,所以其墓葬的规格要比周围的都大很多。起初发掘时,虽然尸身完好,但并不知晓墓主是谁,在发掘过程中从墓里的一块墓志铭上才得知此墓原是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后人李倕,通过墓志铭还发现李倕死的时候只有25岁。

除了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墓中发现了一顶完整的凤冠,当时依旧戴在李倕遗骸的头骨上,虽然经历了数千年,但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顶凤冠上的所有装饰材料,其奢华程度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哑然失色。后来细数之下发现虽然体积不大但所用装饰几乎囊括了唐朝能用的所有珍宝,其中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贝壳、玛瑙、金银铜铁玲琅满目,最为让人惊讶的是上面还有翡翠鸟的羽毛,不难想象当时的开元盛世可见一斑。这顶凤冠从发掘到修复足足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修复完成后工作人员不敬感叹足以佩戴此凤冠的女子也应该是国色天香,而首次展出也让世人刮目相看。

除了这顶堪称最美的凤冠以外,其墓志铭更是字字深情,句句感人。据考究,古墓的墓志铭是由李倕的丈夫当时的直弘文馆学士候莫陈所写得,从墓志铭中便可看出二人恩爱非常,铭文仅用267个字便将两人的感情与丧妻的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足见这位弘文馆学士虽属散官但文采斐然,在当时应当是才子佳人的典范了。至于她的死因也在铭文“有子在于襁褓、未经吹棘之悲、亲戚感而临棺、终痛弥天之别”中可知一二,推测是在李倕产下一婴孩后不久便因难产而死。

其实除了这让人悲痛的结局和令人惊艳的凤冠外,我想古都西安的地下还有无数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惊艳世人的传奇。而这顶熠熠生辉的凤冠正在陕西考古研究所展厅里静静地看如今的繁华,恰逢中秋假期,附近的朋友如果有兴不妨一睹其华丽的风采,感受唐朝开元盛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