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博物馆

通辽市博物馆

AAA级旅游景区

一、场馆介绍

通辽市博物馆创立于1975年,原名为哲里木盟博物馆,在1999年时更名为通辽市博物馆。2003年10月迁入现址,2007年开始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制度,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场馆矗立在通辽市文化体育广场北侧,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的理念,同时加入了蒙古族文化元素。正立面顶端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称谓。

主体一层为3000平方米的会展大厅;一至三层为基本陈列区,展厅面积达7300平方米,现有12个基本陈列。

二、人员结构

通辽市博物馆隶属于通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共有人员42人,其中文博正高5人、副高7人、中级19人。

博物馆现设有藏品部、研究室、文物考古中心一室、文物考古中心二室、陈列部、文物修复中心、文保信息中心、社教中心、安保中心、文创中心、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党办十四个部室。

三、馆藏优势

通辽市博物馆现藏文物近5万件(套),其中一级82件、二级313件、3级628件。馆藏文物从时间上分包括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青铜时代(夏家下层文化、夏家上层文化)、西周、秦汉、鲜卑、唐代、辽金元、明清、民国不同历史时期;从质地上分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金银铜铁器、动植物化石、古籍书画和服饰等质地。该馆所藏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当您走进内蒙古通辽博物馆参观,可欣赏到红山文化勾云玉佩、西周青铜器、秦汉银印、鲜卑金饰牌、唐代錾花银盘、辽代三彩摩羯壶、辽代白瓷佛、辽代紫定碗、金代春水秋山玉、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明代珐琅盘、清代固伦雍穆长公主银质骨灰盒等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的几十件文物精品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的展览,在美、法、日、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展出,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但为展览增添了色彩,同时也为通辽是赢得了荣誉。

四、特色展览

根据通辽市蒙古族人口150余万,占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1/3和全国蒙古族人口1/4的特点,以及馆藏文物近万件的优势,精心策划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科尔沁历史珍宝》《科尔沁蒙古族历史长卷》《蒙古族文物精品》《辽陈国公主与附马合葬墓复制文物展》《鼻烟壶、玉器精品展》《湮没的辉煌——库伦辽墓壁画展》《天降吉祥——藏传佛教文物展》《官布美术作品展》《通辽革命历史展》《乌日切夫苍狼白鹿主题版画艺术展》《刘宝平美术作品展》《马文化展》《陈企衡根艺展》十三部展览作为基本陈列。

五、考古研究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在文物考古和文物收藏方面也一直走在自治区前列。三十多年来,协助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发掘了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库伦1-7号辽墓、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吐尔基山辽墓、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和居址群、燕北长城和金界壕遗址、哈民史前聚落遗址等。其中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被评为198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吐尔基山辽墓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哈民史前聚落址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通过三次文物普 ,详细掌握了通辽市境内2494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的资料,为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通过普查时征集、抢救性清理发掘和专题征集,使馆藏文物达到近5万件(组)。

六、获得荣誉

2004年被通辽市委、市政府评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通辽市旅游局评为业绩突出旅游区;2005年被共青团通辽市委员会评为“青年文明号”;200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举办的“全区文博系统讲解大赛”中荣获英语组特别奖;2008年在通辽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中被评为先进集体;2008年被通辽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2008年被自治区评为AAA级景区和红色旅游重要景点;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并荣获“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区文化系统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在通辽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荣获先进集体奖并获全市五四红旗团委;2012年获得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奖;2013年获得自治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自治区文物工作先进集体等奖项;2017第六批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7年获得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通辽市青年集体奖。

展望未来,通辽市将成为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大市,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作为文化大市的窗口和文化建设的先行者,一定会向通辽市人民和光临通辽市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奉献出精致典雅、内涵深刻的精品展览。

走进博物馆,历史能重演;走进博物馆,顿觉天地宽。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真诚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

通辽市博物馆馆藏珍宝赏析

来源:通辽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

元青花玉壶春瓶

元代的青花玉壶春瓶为国家一级文物通辽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通高29.5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9.5厘米,库伦旗奈林皋白庙子村出土。敞口,细颈,溜肩,壶腹,圈足外撇,整个器型挺拔修长、稳重大方。瓶身上的图案分为上、中、下三层,口沿处饰有一圈卷草纹,清秀工整,颈与腹部饰满缠枝花卉,花丛中一对凤凰展翅飞翔,腹底部饰以八瓣变形仰莲纹饰。瓷器胎质釉色细腻洁白,虽然微微闪青稍含灰色,但总体依旧光润透亮,清澈明丽,为元代青花瓷器之精品。

青花瓷是白地兰花釉下彩瓷器的专称,人们常简称其为青花。它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火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性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的青花瓷在唐宋就已经出现了端倪,但却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中,元青花也从此开辟了由素瓷到彩瓷过度的新时代。并且大改了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的气概和艺术的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也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辽代白瓷

白瓷迦叶椅坐像高27厘米,宽10.6厘米,座高8.5厘米,光头,双目圆睁,额、下巴皱纹刻画清晰。身着交领袈裟,衣褶密集。左手扶膝,右手施“说法印”,倚坐三孔石座上。胎质细腻,釉色润亮,为定窑精品,于通辽市库伦旗征集。

“摩柯迦叶”,意为饮光,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传说他少欲知足,年轻时常修头陀行,故称作“头陀第一”,也就是抖擞,或去掉身上的污垢烦恼之意。修头陀行的规定很苛刻,大概有十二种。比如:穿衣服要穿破衣烂片缝纳的“粪扫衣”,吃饭要像别人乞食,每天只能吃一顿午饭,并且不能吃饱,住要住在远离人家的空地,平时休息要坐在坟地里或露天的地方,还只能长坐不卧等等。由此看来,摩柯迦叶是个苦行僧,他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的第一次五百罗汉大会的召集人,也是首席大罗汉。

白瓷阿难倚坐像高27.6厘米,宽12.5厘米,座高8.5厘米,光头,慈眉善目。身着交领袈裟,衣褶密集,宽袖上挽。左手扶膝,右手平举至胸前执念珠,倚坐三孔石座上。胎质细腻,釉色润亮,为定窑精品,于通辽市库伦旗征集。

“阿难陀”,汉语的意思是“欢喜”、“欢庆”等,他是释迦牟尼佛祖的堂弟,与释迦牟尼同乡时,他便跟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他做常随侍者,侍从二十五年,由于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在师兄弟中称“多闻第一”,就是长于记忆。阿难陀的不寻常处在于他一生没有敌人。他一生躬行佛法,深知是佛法的熏陶才让他变得优秀,于是十分谦逊诚恳。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五百大罗汉聚集在一起,为了防止异端邪说,便由阿难陀诵出释迦牟尼生前的言论。释迦牟尼涅槃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由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统领徒众,弘扬佛法,后世人尊称为“二组”。

这两尊白瓷佛像无论是从质地、造型甚至细微的面部表情都首屈一指。根据瓷器的地域性来说,通常是南青北白,辽白瓷本身就是北方瓷器中的佼佼者,加之细腻的雕工和它的历史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鲜卑金饰

双兽女神金饰牌,长10厘米,宽5.8厘米,重130.8克。纯黄金模铸,凸面透雕,凹背镂空。中间为高鼻深目一女性,头戴尖顶饰件,双乳下垂。两侧怪兽为狼头、长鬃、长尾上卷,前爪执女乳头。顶端饰变形勾云纹,有西亚文化风格。

人面金饰牌,鲜卑。长10厘米,宽5.8厘米,重130.8克。纯黄金模铸,为通辽市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凸面透雕,凹背镂空。人面为圆脸,凸额,高颧骨,粗短鼻,是典型的蒙古人种。眼睛和嘴巴镂空。额头两端各铸一个椭圆形高线圈,形似眼睛。人面下方是六个乳钉,组成梅花形。饰牌四周为勾云纹,人面头顶短发曲卷,自然形成四个系环。寓祖先崇拜之意。

鲜卑金饰牌不仅是神灵圣物,还是当时当死者的赎金。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有免死的金牌令,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宗王将相和深得宠信的宾妃及皇子皇孙。当他们犯下死罪时,拿出来可免一死。鲜卑人建国前的金马饰牌,虽然难以说是部落首领赏赐的免死金牌,但它却能使当死者赎性命。而且金马饰牌的拥有者并非一般平民,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萨满巫师,部落酋长或氏族上层人物。

玉如意

玉,细腻温润,色彩艳丽,质地坚硬,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人一直是喜爱寓意深刻的玉器,玉如意的出现将玉坚韧不渝的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相结合,成就了具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据有关史料记载,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笏又称玉板或朝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长条形器具,可以记录下君王的命令或旨意,也可以把上奏君王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搔仗,俗称“痒痒挠”,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够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广泛,战争中可用做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常人远行前,亲朋好友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等。

我馆收藏玉如意为清代器物,玉通长43.5厘米,宽10.2厘米,厚0.9厘米,由整块和田玉雕琢而成,通体色泽均匀,素面,制作精美,为宫廷珍宝。

黄釉葫芦形执壶

辽代瓷器造型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中原形式的陶瓷器皿,大都按照中原固有的样式烧造;契丹形式的瓷器,都是仿照契丹族传统使用的皮制、木制容器而烧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两类造型及其发展变化,都与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辽代畜牧业农业经济及其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陶瓷器上的反应。

黄釉葫芦形执壶,通辽市博物馆馆藏。辽代,粗瓷,高26.5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8.1厘米,腹径16厘米,通耳宽20.5厘米。此壶圆口,微侈唇,束腰,圈足,腹部饰旋纹。环形扁执柄,饰缠枝花卉纹。釉面均匀,润亮,施釉不到底。

三彩摩羯壶

辽三彩是我国釉陶艺术中形象新颖、风格别致的珍贵遗存,它运用中原的技艺和其独特的艺术手段,制造出适合契丹人生活习惯和艺术欣赏情趣的作品,并通过色彩、纹饰、器型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格和时代气质。常见的皮囊壶、凤首瓶、鸡腿瓶等表现手法粗犷,神态稚拙,而稀有的三彩鸳鸯壶、摩羯壶则显得釉色斑斓,舒朗清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摩羯是印度神话中的动物,古代印度的雕塑、绘画艺术中都有它的形象。摩羯于四世纪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融合了本土“鱼龙变化”的美好祝愿而流行于唐代以后的各种器物上。契丹民族受大唐文化影响,对摩羯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将其用作金银器皿上的纹饰,还用来造型器物,摩羯壶就是典型的例证。

馆藏三彩摩羯壶,辽代,高21.5厘米,宽21.5厘米,足径9.5厘米。科尔沁左翼中旗宝康乡核心窝出土。此壶为龙首鱼身摩羯,昂首摆尾,脊生双翼,口含一珠,穿孔为流,龙角后面有注水口,翼与尾之间以梁相连成执柄。通体浮雕鱼鳞、卧于仰莲圆座上。造型奇特优美,线条流畅,为辽三彩之精品。

掐丝珐琅

铜胎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是一种金属工艺与珐琅工艺复合的手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掐丝珐琅盘:明代、珐琅,高6.7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29.5厘米,库伦旗征集。铜胎、掐丝、通体泛蓝、五彩缤纷,填充珐琅、蜜蜡黄、油红、绿松石等嵌物。器型为圆形,腹壁斜直,平底,葵式宽平沿。内嵌折枝花卉、牡丹、如意纹;外嵌佛八宝及如意纹。盘内底篆书“寿”字,左右二龙戏珠纹;外底楷书“大明万曆年造”六字款。

在中国数千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上,铜胎掐丝珐琅以其变化多姿的淳厚造型、精湛严谨的纹饰技巧、金碧交辉的迷人色泽以及流光溢彩的艺术韵律和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成为继夏商青铜器之后又一金属工艺上的世界奇迹。

紫定印花碗

紫定印花碗,辽代,定瓷,高5.6厘米,口径17.1厘米,底径5.5厘米。芒口,斜直腹,小圈足。碗内周壁印牡丹、荷花梅花、牵牛花,碗底印一组菊花。胎质细腻,胎壁轻薄,通体施赫紫色釉,釉面均匀、润亮。为定窑珍稀品种,世称“紫定”。

定瓷是定窑的瓷器,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滋村、野北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兽面卷云纹玉佩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这件兽面卷云纹玉佩,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长15.6厘米,宽6厘米,厚0.3厘米。现展于通辽市博物馆。碧玉,透雕,长方形。四角卷云纹,下方一角残缺。主体纹饰似鸮面,又象双兽相对而立。上方中心有一圆孔,为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透 雕春水玉饰

年代 元代

质地 玉

长 8.0 厘米 宽6.8 厘米 厚1.1 厘米

玉质白中泛青色, 通体润泽无瑕, 椭圆形, 正面微呈弧凸。采用多层镂空透雕和阴刻纹线工艺结合琢成。主体图案为一只笨拙的天鹅躲藏在荷花丛中, 一只体态矫健的海东青由高空向下俯冲天鹅, 作追逐猎捕之状。两鸟体量的小与大, 姿态的巧与拙, 动作的追与躲形成鲜明对比, 营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现辽金皇帝春天里用海东青鹘捕鹅雁狩猎活动的玉雕作品称为“春水玉”。表现辽金皇帝秋季到北方山林中射猎虎鹿熊等动物景象的玉雕作品称为“秋山玉”。此件是春水题材。

通辽市博物馆

通辽市博物馆创立于1975年,原名为哲里木盟博物馆,在1999年时更名为通辽市博物馆。2003年10月迁入现址,2007年开始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制度,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通辽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元代青花玉壶春瓶!

元青花玉壶春瓶

元代的青花玉壶春瓶为国家一级文物通辽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通高29.5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9.5厘米,库伦旗奈林皋白庙子村出土。

敞口,细颈,溜肩,壶腹,圈足外撇,整个器型挺拔修长、稳重大方。瓶身上的图案分为上、中、下三层,口沿处饰有一圈卷草纹,清秀工整,颈与腹部饰满缠枝花卉,花丛中一对凤凰展翅飞翔,腹底部饰以八瓣变形仰莲纹饰。瓷器胎质釉色细腻洁白,虽然微微闪青稍含灰色,但总体依旧光润透亮,清澈明丽,为元代青花瓷器之精品。

烧制

青花瓷是白地兰花釉下彩瓷器的专称,人们常简称其为青花。它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火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性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的青花瓷在唐宋就已经出现了端倪,但却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中,元青花也从此开辟了由素瓷到彩瓷过度的新时代。并且大改了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的气概和艺术的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也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烧制

来源:通辽博物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通辽市博物馆藏传佛教造像还有哪些?

▌佛

佛是梵语音译“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者”,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觉”即自觉、觉他、觉圆满。大乘佛教中佛有无数,但一切佛的形象皆以释。

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为标准,几成千佛一面。佛的地位至高无上,因而佛有异于常人的特相,即所谓“二十二相,八十种好”,一般在造像中能表现出来的是头饰螺发,顶现肉髻,大耳垂肩,身着通肩或右袈裟等。藏传佛教中影响比较大的佛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弥勒佛、药师佛等。

▌明 释迦牟尼成道铜鎏金像 高19.2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

螺发肉髻,肉髻上有宝珠。眉间有白毫,耳垂至肩,上有孔。头部饰有云头纹。身着袒右肩袈裟,袈裟一角搭左肩。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椭圆形仰覆莲座上。莲座上下二道连珠纹,莲瓣饱满。其莲座正面前方阴刻“大明永乐年施”。

▌清 无量寿佛铜鎏金坐像 高21.3厘米 内蒙通辽博物馆

头戴五叶冠,冠带呈扇形,极具装饰美。发髻高耸,两缕头发垂肩。眉间有白毫,面含微笑。项挂珠蔓,左肩斜披挂珠。佩硕大叶形耳珰 、手镯、臂钏、双层项链、脚镯。上身穿贴身天衣,下身着花边裙子,系璎珞式裙带。双手禅定印上托甘露盈满宝瓶。结跏趺坐于椭圆形仰覆莲座上。跣足。莲瓣饱满肥大,莲瓣上下饰二道连珠纹。

▌清 强巴佛铜鎏金坐像 高22.6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弥勒佛像戴五叶冠, 发髻高耸,两侧各有三缕头发垂肩,束发缯带在两侧耳际飘动,项挂珠蔓,佩巨环叶形耳珰 、手镯、臂钏、脚镯、脚链、双层项链。天衣在身体双侧飘动,下身着花边裙,系璎珞式裙带。双手施转法轮印,双足垂坐于座台上,跣足。座台由仰覆莲座、须 弥座及小莲台等三部分组成。弥勒坐于仰覆莲座、须弥座上,双足踏小莲台。须弥座分三层,上下二层饰巴札、莲花,中层两侧饰浮雕双狮及摩尼宝。

▌清 金刚萨埵 铜鎏金像 高15.7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五叶冠,发髻高耸,两缕头发垂肩,束发缯带呈“U”形,项挂珠蔓,佩花式叶形耳珰、手镯、臂钏、脚镯、脚链、双层项链。上身穿花边天衣,天衣两端自然垂于莲座,下身着裙,右手当胸持杵(佚),左手持金刚铃,结跏趺坐于椭圆形仰覆莲座上,莲瓣饱满肥大,莲座上端饰一周连珠纹。

▌清 阿閦佛铜鎏金像 高20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高发髻,五叶冠,垂目凝视。双侧耳际束发缯带呈“U”形。佩花式叶形耳珰、手镯、脚链。身着覆右肩华丽袈裟,袈裟一角搭左肩。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掌心立金刚杵(佚),结跏跌坐于仰覆莲座上。莲瓣肥大饱满,顶端饰一周连珠纹,下端饰缠枝纹。作为五方佛之一,阿閦佛坐骑象,身色青,方位东方,标识金刚杵,表征大圆镜智。

菩萨

菩萨是梵语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有情,道众生”。菩萨是“真善美”的化身, 其形象的塑造则主要突出其慈悲、亲切的特点, 同时世俗化的倾向又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蒙古地区寺院供奉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其中观音菩萨是中国乃至半个亚洲的主流信仰。

▌清 观音菩萨铜鎏金坐像 高23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五叶冠,冠中有化佛。面若满月,眉目含慈。天衣从披肩上绕身,璎珞增秀,裙子纹饰似水流淌。双手各牵一青莲花,鹦鹉落在左肩花头上。全跏趺稳坐莲台上。

▌清 法身四臂观世音铜鎏金像 高16.2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

面目慈善,微带笑容,头戴五叶冠,肉髻高耸,束发缯带呈“S” 形,戴大耳珰及肩、项饰、手镯、臂钏、脚钏等。肩生四臂,主双手当胸合十,右上手持数珠(佚),左上手持莲(佚)。左上肩斜披仁兽,上身披天衣帛带,下身穿裙裳,衣带飘拂流畅,结跏趺坐于莲座上。

▌清 十一面观世音铜鎏金像 通高30.8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五叶冠,各宝庄严。上身穿天衣,下身着裙,系璎珞式裙带。立于圆形仰覆莲座之上。十一面观音头部排列十分规则,由下而上共分五层。第一至三层各三面。据《造像量度经续补》,可知第一层是慈相,面相平静;第二层是悲相,悲悯众生;第三层是喜相,劝进佛法之相;第四层一面,忿怒明王相。最上是无量光佛,代表佛果。有八臂,正二手合十,施礼敬印。余右手分别持念珠、法轮,下手施与愿印;余左手持莲花、弓箭、净瓶,所持之物均已遗失。

▌清 狮吼文殊菩萨铜鎏金像 高16.8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发髻高耸,左右各有三缕甘蓝色头发垂肩,佩花式耳珰 、项链、手镯、臂钏、脚链、饰璎珞。项挂珠蔓,左肩斜披仁兽络腋。右手当胸,掌心朝上, 左手扶狮背,左臂一株青莲花托经卷(佚)。上身裸体,下身着裙,游戏坐于狮背,跣足。坐骑绿鬃毛狮,佩铃,作回首怒吼,狮背覆垫图案精美,四足生云。

▌清 金刚手菩萨铜像 高14.2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五叶冠,发髻高耸,两缕头发垂肩呈装饰纹,两侧耳际缯带呈“U”形。项挂珠蔓,佩硕大环形耳珰、手镯、臂钏、脚链、项链。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青莲花高 于肩头,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莲座上缘有一圈连珠纹。

▌罗汉

由于罗汉尚未成佛,因而有较多的人性,对于罗汉形象的刻画,往往即以现实人物的自然姿态为范本,捕捉人物的个性特征,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或慈祥憨笑,或闭目凝思,其状非一。

▌清 阿密特罗汉石质像 高90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王府博物馆藏

又称托塔罗汉,光头,双目微闭。内着偏衫,中衣直缀式,袈裟自身后覆于左肩,袈裟一角由右腋下方绕过搭左肩与钩钮联结。右手当胸托宝塔(佚),左手结触地印。着鞋跏趺坐于方形石板座上。

▌护法

护法神是藏传佛教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神,在各类造像中也最为庞杂。净相、恶相皆有,恶相的造型尤为复杂,很难把握辨识,其基本特征是五官畏怖, 肌肉隆起,身躯壮硕,威猛粗犷,线条遒劲,传达出的是力量之美,狞厉之美,突出其孔武有力、气压群邪的精神及其护持佛法的职能。常见的护法神有吉祥天母、四大天王、五色财神、大黑天、业明王护法等。

▌清 吉祥天母铜鎏金像 通高24.4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为火焰发,发中有弯月,头戴五骷髅冠。三目圆睁,口中咬人身。冠带呈曲线美,项挂珠蔓,佩巨环叶形耳珰、手镯、脚镯。上身着人皮,腰围虎皮裙,天衣绕过发髻垂于身后。右手上举执钺刀,左手当胸托嘎巴拉碗,盛满人血,游戏坐于骡背上,骡子行走在血海之中,张口嘶鸣,尾巴下垂,其后臀有一只眼。牵骡子的缰绳为毒蛇,人皮垫在骡背之上。骡子脖上挂50颗人首蔓。

▌清 黄布禄金刚铜鎏金像 通高10.2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高发髻,头戴花冠,倒八字眉,络腮胡须。冠带呈美丽曲线,项挂珠蔓。佩巨环圆锥状耳珰、双层项链、手镯、臂钏、脚镯。上身穿天衣,于头后方绕过花冠,下身着花边裙。右手握柠檬果(佚),左手托吐宝兽, 游戏坐于布满莲花纹饰双层软垫上。黄布禄金刚,亦称黄财神,居五姓财神之首。

▌清 贝格遮铜鎏金像 高12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有火焰发髻,戴五骷髅冠。右手上举毒蝎剑柄的火焰剑,左手持人心呈欲食状。着严密的铠甲和战靴。左展立姿,双足踏一裸人,裸人躺于覆莲座上。贝格遮又称“姊妹护法”“皮铠甲护法”,藏语称“甲木斯塄”,蒙古语称“贝格遮”。原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崇奉的护法神,后来成为格鲁派所奉重要护法神。

▌清 白布禄金刚铜像 通高15.4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火焰发,头戴五叶冠。三目。系缯带呈“U”形。佩巨环叶形耳珰、手镯、臂钏、饰璎珞。上身穿天衣,下身着裙。右手执三叉戟(佚),左手持杖(佚),游戏坐于龙背,跣足。龙长角,张口,覆鳞,短尾,四足,呈行走状。白布禄金刚, 亦称白财神。

▌清 柔善阎魔铜像 高9.7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五骷髅冠,火焰发髻上冲。束发缯带上扬。牛头忿怒相,巨口獠牙朝天吼。颈挂人首蔓,胸饰璎珞,各宝庄严。天衣灵动飞扬,右侧打环形结,左展立姿,跣足踏裸人,裸人伏于覆莲座上。

▌清 狮面空行母铜鎏金像 高14.4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狮面空行母藏语称“森多玛”,意为化身护法,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火焰发髻,五骷髅冠,双侧耳际束发缯带呈“U”形,狮子面,怒吼状。项挂50颗人首鬘,佩手镯、臂钏、脚镯,饰璎珞。上身着天衣,背披人皮,腰围虎皮裙。右手上举钺刀,左手托嘎巴拉碗,内盛人血。左足舞蹈姿立于长发女尸之上。

本文根据内蒙古/李铁军 左家昕《内蒙古通辽地区藏传佛教造像赏析》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2018年04月刊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皮莹

sczz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