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洞遗址

鸽子洞遗址

鸽子洞遗址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乡瓦房村的西汤山南侧,两级50余米高的悬崖陡壁位于大凌河边。鸽子洞是处于第二级悬壁上的天然洞穴。因成群的鸽子居洞中而得名。该洞穴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3年、1975年考古工作者对鸽子洞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一批石制品、动物化石,发现了用火痕迹。

中文名:鸽子洞遗址

地理位置:辽宁省喀喇翼沁左蒙古族自治县

年代:旧石器时代中期

属性:古人类遗迹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018-1-018

#神奇文物在这里#鸽子洞遗址

鸽子洞遗址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瓦房村的西汤山南侧,两级50余米高的悬崖陡壁位于大凌河边。鸽子洞是处于第二级悬壁上的天然洞穴,因成群的鸽子居于洞中而得名。该洞穴是一处距今5万—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3年、1975年考古工作者对鸽子洞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一批石制品、动物化石,发现了用火的痕迹。专家认为,鸽子洞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中最晚的一处,鸽子洞遗物代表了我国东北地区石器时代中期一个重要的文化类型,也是迄今辽西大凌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居住址。#神奇文物在这里#

转自人民日报

探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喀左鸽子洞遗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9〕22号)。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另有50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其中古遗址167处,古墓葬30处,古建筑280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其他12处。喀左鸽子洞遗址榜上有名。

喀左鸽子洞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鸽子洞位于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西岸云山峭壁上,是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鸽子栖息,故俗称鸽子洞。鸽子洞因发现十多万年前古人类生活遗址而名扬四海,走进了历史教科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鸽子洞遗址曾出土了古人类及动物化石十多种,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类留下的各种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鸽子洞主洞高大宽敞,从洞连环互通,进深十五米,分上下两层。背倚青山绝壁,俯瞰凌河碧波,既有利于避兽御敌,又方便汲水渔猎,在远古时代确是一处难得的好居所。鸽子洞北侧山顶上有一顽石,酷似远古猿人,表情严峻,目视前方,仿佛在守望着他曾经的家园。

酷似远古猿人 目视前方

鸽子洞附近大大小小还有二十左右个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门洞、双门洞等。天门洞上有天窗,可观天望水,下有曲折回廊,深达洞底,又有众多小洞纵横其间。双门洞地势平坦,可容百人,周边遍布各朝代陶器碎片。

从洞连环互通

文字来源: 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文字改编整理自 网络,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分享,让更多人获取所需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每日一景——《鸽子山遗址》

贺兰山

黄河岸边

鸽子山一眼眼泉水如诗般流淌

穿越万年时光

滋润万物

孕育生命

见证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今日一景

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鸽子山遗址

鸽子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末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地处青铜峡市贺兰山东麓,文物保护区面积为52.63公顷,由6处泉眼或休眠泉墩集中区组成;文化年代距今1.27-0.8万年和0.48万年左右。

它是我国北方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非常重要的一处古人类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展示了这个时期本地区古人类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内涵代表了本地区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演变轨迹,大量的人类食物链变更过程的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技能,为狩猎采集经济向栽培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飞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鸽子山遗址发掘和采集的尖状器、磨食器等大量石制品,大量动植物标本,对研究中国西北部古人类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驯化和原始农业萌生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01

02

03

04

以鸽子山遗址代表古人类生存在西部绿洲环境的考古材料研究,在中国乃至亚洲具有特殊的地位。随着对鸽子山遗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我们期盼的新收获展现在贺兰山下的这片热土之上。

鸽子山遗址

青铜峡历史的见证者

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

让我们走进鸽子山遗址

一起倾听“古老的声音”

END

来源:青铜峡市文物所

编辑:吴文苑(实习)

责编:张竞

监制:徐雅丽总编辑:张青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