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

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

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位于朝阳市西北约10公里处边杖子乡朱杖子村北山。马山洞穴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穴口距地面约50米。洞穴呈椭圆形,面积约500平方米,洞内坍塌了数块巨型石块,将洞穴分成几部分,洞穴底部距顶部约6米,洞穴壁东部、南部附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多处可见“碳黑”遗迹。洞穴内散布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洞内十分凉爽,内外,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简介,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朝阳市龙城区朱杖子马山洞穴遗址旅游指南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遗址这是云南发现超多遗址文物的遗址地。在遗址位置发掘出了众多石器跟陶瓷片,在那片土地上发掘出了黑陶,红陶数量不等珍贵文物。目前这里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景区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位置:云南省昆明禄劝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路线

昆明北部汽车客运站有昆明至禄劝县的客车,行程约2小时。

自驾路线:

从昆明出发进入沣源路——杭瑞高速——京昆高速——香水路——G108——秀屏路——东山路行驶150米到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景区攻略

禄劝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辖县之一。营盘山遗址是云南省自1990年以来发现最多新石器时代文物的洞穴遗址。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它有5米宽,4米高,66米深,最宽处21米宽。该遗址是在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并收集了部分石器和陶器碎片。

1989年7月,县文物办公室对遗址全面清理,遗址出土了,砂灰陶、夹砂橙红陶、黑陶、泥质红陶等陶片超过20000件,石头(刀、纺轮、石臼、斧、锛、凿)超过50块,蚌刀4块,小海贝29枚和羊、马、鹿、猪、牛和其他动物的牙齿和贝壳。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据了解,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岷江东岸和南岸的三级台地。遗址场地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该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和石棺时代的文物。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是5500 - 5000年前的中心聚落遗址,石棺时代的遗迹是西周、战国、秦汉时期的石棺墓。

2000 - 2006,成都文物和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正式发掘文物管理网站,七年来,发掘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9座的房屋基地,5座人殉坑,4座窑址,灰坑100余个等,此外,在中西部的废墟发现的大量类似于广场,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玉、石、微晶,骨器、蚌器等,总数几乎全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文物在营盘山包括最早的陶瓷雕塑四川发现,最早的文物人工用朱砂在中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陶瓷窑遗址发现在长江的上游,和最多的彩色陶器在四川出土。

据专家介绍,营盘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岷江甚至在四川西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突破,不仅将巴蜀文明进步的历史起源在5000年前,是找到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和砂的来源提供了新线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凉山]地区发现猴子洞古人类遗址 现石棺墓葬及居住区

封面新闻讯(记者 戴竺芯 摄影 刘陈平)自去年6月,乌东德水电站四川区域考古发掘项目的启动以来,金沙江下游又有考古新发现。

4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会理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论证会在会理县举行。

26日下午,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在受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影响的一处重要早期遗址猴子洞遗址中,目前已出土1000余件器物,并且,罕见的同时发现石棺墓葬地及居住区,这将为探索城河流域石棺葬的源流及与金沙江流域石棺葬文化的关系,解决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与云贵高原石棺葬人群的文化互动、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凉山地区发现距今4300-3000年遗址

猴子洞遗址是受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影响的一处重要早期遗址,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新安傣族乡马鞍桥村6组,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城河西岸二级阶地,海拔970至990米。

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含生活区和石棺葬墓地,墓地主要分布于生活区的边缘地带。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该遗址面积达4100余平方米。

共发掘石棺葬121座,灰坑78座,灰沟6条,房址19座,灶4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牙蚌器等各类器物1000余件,包括生产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并采集较完整人骨数十架。遗址初步判断年代可早至距今4300-3000年。

墓葬出土器物千余件 发现非正常死亡现象

现场可以看到,墓葬绝大部分成组成排分布,并发现数座合葬墓。“这显示了居民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习俗。”现场考古专家介绍。

在近半数墓葬中,共发现随葬石镞、陶器、骨饰、海贝、螺壳、蚌壳、动物骨、牙、角等千余件,以陶器和石镞为主,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差异显示社会总体较为平等。

专家介绍,17座墓葬中发现非正常死亡现象,包括身中箭镞、骨骼缺失、错位、破损、体态扭曲等5种形式,表明该社会经常面临人群间的剧烈冲突。

罕见:同时发现石棺墓葬地及居住区

为研究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现场考古专家介绍,猴子洞东遗址延续千年,且罕见的同时发现石棺葬墓地及居住区,以石棺葬为主体的丰富遗迹类型和独特器物群,将大大加深考古人员对以石棺葬为代表的诸考古学文化及社会状况的研究和理解,并为探索城河流域石棺葬的源流及与金沙江流域石棺葬文化的关系,解决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与云贵高原石棺葬人群的文化互动、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此外,丰富的墓葬人骨为研究割肢葬等特殊葬俗、族群互动及其他相关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者:戴竺芯 刘陈平

探访藏在遵义毛石大山深处洞穴土司文化神秘部族遗址

《欢逗三只眼》 栏目 讯 黄宗孟 整理报道

这个神秘洞穴遗址位于遵义汇川区(原遵义县)毛石镇大梨村后塘村民组境内一个叫上洞的洞中。该洞空旷深阔,洞口宽约50米,高约60米,入口进洞下行一段百米陡坡,一道石墙横亘洞口,石墙长约80米,残高3-5米,厚约5米,墙后是三级平台,墙上瞭望孔尚存。寨门通道已被乱石堵塞。进入寨门,可以看见村落依势而建,残墙纵横,水井、灶台尚存,整个村落占地约10000平方米。

洞口

走进洞口,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处石头砌成的城墙

石墙长约80米,残高3-5米,厚约5米

城墙后面是三级平台

灶台遗迹,洞穴内发现大约有20处灶台遗迹

这是用石头砌成的‘石窝子’“初步测算,这些‘石窝子’有70多处,总面积有10000平方米。”每个石窝子都有自己的门,石窝子之间都是相互用通道联通的,洞内遗址中还找到了部分青花瓷片、土陶瓷片等,具体年代不详。

据分析,该洞很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义军屯兵的地方,也可能是几乎同一时期的桐梓县杨隆喜等人发起的反清复明运动。其中,拥有两万多兵力的杨隆喜等人,曾在毛石镇与当地团练打了一年多的仗。“不论是哪一个运动,时间都是清代咸丰年间。”洞内深处还发现了大量熬硝遗迹。(黄宗孟 整理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