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中学旧址

大成中学旧址

“大成中学旧址”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林省龙井市民声街789号龙井中学院内,距离延吉国际机场20公里。作为独家收藏中国朝鲜族历史资料的展馆,主要收藏了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境内朝鲜族的教育发展史和抗日斗争史,记录了龙井的起源、延边朝鲜族教育发展史、以龙井为中心的抗日斗争史、以及抗日英雄人物介绍等,展现了20年代初期中国境内朝鲜族人民在中国0领导下,同朝鲜共产主义者、抗日志士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史。大成中学建于1921年,曾先后培养了很多优秀民族健儿,他们分别居住在海内外13个国家和地区,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他们当中有国家副主席一名,国务院总理一名,部长10名,军界高官11名,大学校长8名,还有其数不祥的政府工作人员、大学教授、博士、工程师、企业家等知名人士。该展馆于1994年设置在原大成中学楼内。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目前,每年接待海外游客8万人次之多,客源主要以韩国游客为主。为了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改善馆内设施环境,先后投资8万余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每年大约需要5—6万元资金购置旅游纪念品,已基本满足游客需求。

宝丰的红色记忆(四)——文庙大成殿、兴宝中学旧址

宝丰的红色记忆——文庙大成殿、兴宝中学旧址

中国解放军军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宝丰会议,这次会议,就发生在我们的家乡——宝丰县

解放战争时期,宝丰县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所在地。1948年,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了江汉郑州等6场战役,办起了中原大学、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召开了著名的宝丰会议,为淮海战役决战做了充分准备。

194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进驻宝丰后,于7月28日至8月7日在县城东街文庙大成殿召开了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史称“宝丰会议”。

会上,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委)陈毅,传达了1947年中共中央12月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所作的《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还作了《统一战线问题和关于整训中党的任务》的报告。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军区第一副政委邓子恢就“如何在中原贯彻执行新区政策和解决经济问题”作了报告。最后,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作了《关于整军问题》的报告。

从此,中原部队的整党整军转入了以检查团以上领导作风为重点的第三阶段。

文庙大成殿,位于宝丰县城东街路北文庙小学院内。此殿始建于宋,由(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知县朱铨重建,崇祯十年(1637年)扩建,该殿不仅是古建筑,也是革命旧址。

文庙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5间,通面阔19.15米,明间面阔4.35米,东西次间面阔都为4.30米,东、西梢间面阔都为3.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1.7米,通高11米。文庙大成殿梁架为抬梁式,柱子圆形,柱础为石质莲花形,斗拱38朵。殿内有明柱8根,墙内柱16根,明间和次间为隔扇门、木棂窗。大殿梁、檩、椽及斗拱等,皆粉饰图,生动活泼,赏心悦目。

在文庙大成殿东侧,还有一栋两层砖石结构的小楼,此为宝丰县兴宝中学旧址。该楼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坐北朝南,面阔九间两层,在大门之上镶嵌一牌匾,上书校训“礼义廉耻”。1948年曾为宝丰会议、中原大学所在地。

1948年8月2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原局宣布成立一所“抗大”式学校——中原大学。中原大学最初将临时校部设在宝丰县城北大白庄(现属肖旗乡),办公用房是村北一个关帝庙内的三间土瓦房。作为革命大学,学校因陋就简,扎根根据地办学,晒谷场就是露天教室,草棚马厩就是就寝宿舍,没有专门的校门和教室。为容纳更多的学生,其后不久,中原大学校部由大白庄村迁至宝丰县城。迁校后,校部设在县城东街文庙内,把大成殿作为教务处,兴宝中学校址作为教室。

1948年10月开封解放后,因投考中原大学的青年学生逐渐增多,校舍不足,且交通工具缺乏,学员的高度分散给办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中原局决定将中原大学迁至开封发展。至此,文庙和兴宝中学旧址完成了它们的红色使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走进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一处革命遗址遗迹就是一座红色丰碑,追寻红色记忆,不忘革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合浦革命遗址遗迹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浦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合浦光辉的革命岁月,体现了革命前辈和合浦人民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慨。新中国成立后,合浦县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革命烈士墓2个、革命纪念亭1个,同时还对一些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重修和保护。这些革命遗址遗迹,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从今天开始,本平台陆续推出《走进合浦革命遗址遗迹》系列报道。首先推送的是《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合浦县域康州镇石桥街12号是一处砖瓦结构平房的私人住宅,但这座看似普通民房,曾经是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的旧址。196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浦县委兼职组织员、合浦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党史纪念馆)百年党史展专家组组长 梁发奋

“193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当时日寇进犯南路的严峻形势,决定加强粤西钦廉地区党的领导,以合浦为中心,把钦廉四属的抗日武装力量整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于是决定把中共合浦工委提升为中心县委。”

1939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把东南特委任职的李士洋派回到合浦,在廉州石桥街口李屋,主持召开中共合浦县工委扩大会议,在会上,李士洋传达了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指示和省委第四次扩大会议精神,宣布建立合浦中心县委,领导合浦、钦县、灵山防城四县(称“钦廉四属”)的党组织工作。书记是由上级指定的李士洋担任,原中共合浦县工委委员仍为中心县委委员。中共合浦县中心县委机关设在廉州儒家巷蔡屋。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还在西场、公馆建立了两个区委,在北海建立了特别支部。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的成立使钦廉四属地区党的领导有了坚强的保证,一度受到国民党围剿摧残破坏的党组织得到了重建和发展。合浦中心县委就是轴心,钦廉四属各地抗日救亡运动有了统一领导。从而使合浦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逐步走向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

▍本台记者:余永波 沈世钰 万文姬

通讯员:廖烈炀

▍编辑:龙滢

微信号 : bhxwgb

大连红色旅游景点: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

大连沙河口区黄河路658号,有一座红色砖墙、绿色窗户框的二层小楼。与周围拔地而起的现代高楼相比,小楼显得尤为低调,棕色大门更为其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这座小楼就是“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

1923年12月2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沙河口工场工人傅景阳等,受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影响发起成立满铁“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为了使工会在日本殖民统治下能取得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在报日本殖民当局批准时,将工会二字中间加个“学”字,以示是个工人学习组织,便于日本殖民当局批准和开展公开活动。

大连中华工学会(大连中华工学会(1925年))

会长傅景阳,副会长于景龙,总干事唐继先,顾问傅立鱼和金子雪斋(日本人)。下设文牍、夜校、讲演、体育、娱乐、救济、交际7个部。1924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和干事邓中夏、李震瀛的帮助指导下,于12月2日召开的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将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易名为大连中华工学会。确定会旗、会歌,出版会刊。从此,大连中华工学会成为全市性的工人团体,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入全国铁路总工会、全国总工会。

大连中华工学会(中华工学会老会员合影纪念(1983年))

工学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共产党组织的关注和帮助。共产党人李震瀛、陈为人曾先后多次到大连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指导工作,在工学会夜校给学员讲课。

1924年12月2日,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改名为大连中华工学会,并在多个工厂建立分会,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发展成为全市性的工会组织。

1925年2月7日,全国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傅景阳被推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从此,大连中华工学会成为全国铁路总工会的一个成员,列入全国工人运动行列中。

1926年4月27日,大连中华工学会福纺工会在中共大连地委和大连中华工学会的领导下,带领大连福纺纱厂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罢工。大罢工坚持了100多天,取得了胜利。

1998年10月29日,工学会原旧址拆除,向东平移92米重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中华工学会旧址按原样恢复,其建筑南北长17米,东西宽10.5米,砖石结构,该建筑199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馆内景

旧址今夕

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