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晴百年民居

月晴百年民居

百年朝鲜民居坐落于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山脚下,月晴镇内。民居历史超过一百年,是典型的朝鲜族风格房屋,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民居特点。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条和面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轮廓线均涂为粗白线。稳重、质朴的曲线和曲面以及橼子以外,月晴百年民居,月晴百年民居简介,月晴百年民居-延边州图们月晴百年民居旅游指南

岳西村民自筹38.5万,拯救百年古民居

连日来,岳西县前镇前河村殷家老屋一派繁忙景象,建筑工人们有的砌墙换瓦,有的安装木门窗,正在对整个老屋进行“大修”。记者了解到,殷家老屋目前正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不使老屋因失修而倒塌,村民们自筹资金对老屋进行修复。

殷家老屋坐落于前河村排形组,始建于清朝康熙60年(公元1721年),因远看像艘竹筏,又称筏形屋。整座老屋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部分,每部分三进三重且相互连通,共有正房、厢房110多间,大小天井26个,屋内四通八达,通风、采光、排水功能齐全。

殷家老屋每重都是三间四廊一天井架构,均采用青砖瓦木和条石作屋料,屋基为双重青砖墙,外墙砌有大条石,以防止盗贼挖墙偷窃,里外墙体均为青砖砌成。门框、窗户以及檐梁普遍雕花,大门石柱和石磴上还雕刻鲤鱼跳龙门、鹿鹤同春等吉祥图案,还保存有清代状元赵文楷赠送的“上可拜命”贺匾和清代太和县令赠送的“著绩凌烟”贺匾及“长发其祥”石匾等牌匾21块,隐约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华丽和气派。

据当地族谱记载,殷家老屋为清朝当地绅士殷维道始建,后由其官至大学士的次子士辛续建。据传,当时士辛还分别从徽州江西调来砌匠与木雕巧匠,历时2年,方才建成这座有着徽派建筑风貌,气势恢宏的民居。

200多年过去了,这座昔日显赫一方的殷家大屋如今风光不再,随着岁月的流逝,因遭受风雨的侵袭,木雕损毁,院墙倒塌,破壁残垣到处可见,老屋已是风采渐衰。

为了不使老屋因失修而倒塌,今年6月,当地筏形组村民决定自筹资金对老屋进行修复,村民殷艳林牵头成立了理事会,动员当地村民共同为修复老屋作贡献。仅仅几天时间,19户村民自筹资金38.5万元,调集木料,采购了古砖古瓦,用于修复老屋。在县、镇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理事会请来了民间工匠艺人,尽量按历史原貌进行恢复。

历时3个多月,如今老屋院墙危险已全部排除,老屋檐柱、门窗正在修缮当中,预计11月底即可完工。

来 源 | 安庆新闻网

五百年古民居——王家大屋

王家大屋隶属潜山县五庙乡新建村,是一个地处于潜山岳西太湖三县交界处的美丽村庄。

据《潜阳太原王氏族谱》记载,宋神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先祖王罕公携子王琪、侄王圭由四川成都华阳徙居于舒州(舒州即今潜山县,三公在宋史中均有专传记载),传七代至华正公,潜阳王氏共尊华正公为迁潜始祖,又传六代有兰亭、兰轩、兰溪、兰牖、兰芳、兰秀、兰茂兄弟七人在潜岳等地开枝散叶、繁衍子孙。

(网络配图)

一、开基立业

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兰亭公曾孙克峭公(十世祖,公元1491——1559)及其子化渚公(十一世组,公元1519——卒缺)即在今地开基立业,因人丁兴旺、贤人辈出,故称王家大屋,至今已繁衍二十多代、五百余年历史。在清代鼎盛时期,这里建有厅堂七进,外加偏屋、厢房共有近百间屋宇,三百余人口,当时有小南京之称。

(网络配图)

古居因战乱和火灾造成大部分被毁,现今仅存三进厅堂,房屋四十余间,于清代前期重建修复,老屋为砖木硬山顶结构,卯榫木架、立柱穿枋、青砖板壁、雕花木屏,虽已老旧,但那古朴幽深的厅堂、雕嵌花草的窗棂、黧黑粗大的梁柱、青石铺砌的台阶,以及照壁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绘画等等,仍依稀可见往昔的辉煌和风采。

二、革命历史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家大屋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和牺牲。

1930年3月由中共潜山县委书记王效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在五庙组建了“红军第二团”,乘五庙大王会之机发动了“八斗暴动”,王家大屋有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并参与战斗。

1947年5元由皖西军区基干团组建的“五庙游击队”发动了五庙感冲战斗,王家大屋有多名青年参加游击队并参与战斗。

1948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王家大屋青年王学祝积极参军,任西南军区90团二营5连战士,在1950年2月12日的四川青木川底保乡战斗中英勇牺牲(刘伯承部队曾颁发有烈士证书)。

1947年11月,鄂豫皖边区第一专员公署成立后,军队被服厂就设在王家大屋,当时厅堂里摆满了缝纫机,日夜不停地加工军服及各种军用物资,同时还设立了后方医院(也称休养所)。王家大屋男女老幼帮助军队割草喂马、挑水做饭、缝衣做鞋、护理伤病员,并将自己种的粮食和各种蔬菜送去支援军队。

(网络配图)

三、文化传承

王家大屋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清代从乾隆、嘉庆到道光、咸丰近百年时间内先后有王芳楫、王远孝、王远夏、王运来、王炳南、王远吉、王远昌、王远从、王德培等9人获授登士郎;王培端、王松严、王连珠等3人获赐监生;王培彪获敕封知二道;清末光绪年间,有王嘘云、王日暄父子秀才;

民国早期有王学基、王醒华、王学洪、王兴等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民国后期有王学鼎、王申、王学吟等毕业于安庆华正中学,其中王学基任国民党潜山县党部书记、棋盘乡乡长等职;王醒华任国民党滁县政府襄办;王兴在新中国建立后又继续就读于华东水利专科学院,毕业后任淮南市水利局治淮指挥部工程师,为淮河治理作出了较大贡献;王学吟任横中公社社长、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更是铆足了一股劲,节衣缩食、竭尽全力供子女读书,王家大屋现近200人口中(另有族亲迁居陕西安徽祁门县,还保持联系),取得博士学位的有王智贤、王东风2人,取得硕士学位的有王志良(秦皇岛燕山大学硕士,现任美国达索系统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振安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现任职英莱新能(上海)有限公司)、王超先(广东中山大学在校读博)、王晓曦4人,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0多人(名册附后),他(她)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及国内各条战线,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王智贤1994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获得该年度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技报》1995年5月12日有专版介绍),其研究成果曾获上海市科协三等奖(《上海科技报》1995年9月27日有专版介绍),1996年4月受美国科罗拉多州立丹佛大学邀请作学术交流两年,现定居加拿大,是北美化学家协会成员,在国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任美国吉利得科技公司总监。

王东风于2001年取得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该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受该校派遣到澳大利亚作学术交流一年,在国内有关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四、风水宝地

王家大屋宅基被誉为潜阳王姓四大风水宝地之一,这里两山环抱、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其北面山峦高耸,如梁上飞燕、拱卫于左;南面山丘起伏,似出水莲花、映衬于右;前有小河、玉带环绕;正前方山岗横卧,上有楼台望月,下有青龙衔珠。站在大屋正门前东向远眺,天柱山在群山之中一峰兀立,直插云霄天柱峰飞来峰清晰可见,更为奇妙的是夏日晴朗的清晨,一轮红日从天柱峰旁冉冉升起,七彩霞光如同佛光照顶,蔚为壮观。

在正门前山嘴旁有一棵近30米高、500余年的古银杏树,夏天枝叶繁茂、深秋则满树金黄,数百年来她忠实地守卫着这方热土,见证了王家大屋五百年来的风雨变迁。

(村口银杏树,王新华摄)

五、再展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建设新农村、富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新政的有效实施,让王家大屋也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享受了党的好政策,方方面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泥泞狭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直接通达各家各户;家家都盖起来宽敞明亮的二三层别墅式楼房;以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环境污染也得到彻底整治;进入夜晚,家家户户红灯高照、道路旁路灯整齐开放一直通达到村部,村前广场人头攒动、笑语暄暄、舞曲悠扬,一派祥和吉庆的新农村景象。

王老屋新貌全景图(王新华摄)

目前乡村政府又对王家大屋重新编制了长远发展规划,相信在不久将来,王家大屋这个有着500多年的古落村居将会以更新更美的面貌迎接八方宾朋。

感慨系之,而赋诗云:

古落沧桑五百年,如今随处有新鲜。

民情顺达家家喜,国泽常蒙事事圆。

祖训谆谆明大义,天威赫赫肃邪贪。

更期后辈抒豪志,富国兴乡绘巨篇。

↓↓↓

四川陈家大院, 百年民居, 未过年已让人想回家

摄影:胡东进|来源:去驴行

小时候我们呼吸着大山里的空气,吃着田野里长出来的庄稼,古老的祖屋留下了童年最纯真的记忆。那时候无论跑的多远,爷爷奶奶就在门口等你回来。后来人们向往精彩的城市纷纷离去,多年后再回首却发现那是回不去的昨天。

陈家大院位于四川乐山沐川县大楠镇,是沐川县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群。陈家大院背靠大山,门前有一片碧绿的梯田,每逢春夏秋之际大院处于勃勃生机的田野之中,美不胜收。

陈家大院占地面积30余亩,有三进正房,两进厢房,两石院坝,围墙花厅、石雕楼阁、附属用房组成。根据记录陈家大院大小天井就有18口,各类门窗达到了1000扇。

陈家祖上来自山西,后举家乔迁四川。清朝时期晋商遍布天下,这一时期陈家经过几代经营很快就成为了富甲一方,而陈家大院的宏伟就是最好的证明。

到了七十年代,陈家大院老房子尽数卖给私人使用,这一时期的陈家大院遭到大面积破坏。由于农村住户没有保护观念,这座百年大院被拆的拆,被改的改,如今只剩下朝门石梯、榨街阳石、两个院坝石。

几十年来为了生活有人离开了陈家大院,再次提到陈家大院时心里忍不住涌动着一股思乡的情切。

每逢过年前,大院里的住户们便会在屋里准备春节食用的熏肉。小小的火堆上挂着大块的猪肉,等熏干之后挂在梁上,快过年时就可以做出各种美食

十几年前每逢春节前一个月左右,大院里的男女老少围在火堆前一起准备熏肉,而如今年轻人多在外务工,只有快到除夕的时候才能回来。现在老人们准备着熏肉,也是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团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古村,那里安静,祥和,善良,无论离开去往城市闯荡多久,儿时记忆里的大院都是忘不了的乡愁

摄影师胡东进(网名:乐山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现已联合去驴行,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旅游文化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