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苏军烈士陵园

齐齐哈尔苏军烈士陵园

苏军烈士陵园坐落于昂昂溪火车站北侧,是1949年8月15日为纪念1945年8月苏联红军在解放我国东北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而建。

陵园南北长122米,宽60米,占地7320平方米。陵园内东侧中央为烈士纪念塔,塔高8米,塔顶为苏军烈士身佩冲锋枪,高举军旗跨跨步前进的形象雕塑,塔基石阶5级,基座周围为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战斗浮雕,塔身朝西,雕苏联国徽,镶中俄两国文字碑文。陵园中有16座苏军烈士墓冢,安葬烈士126名,其中2名遇难空军飞行员。

1987年2月24日,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决定“苏军烈士陵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齐市革命纪念地。每年清明节,昂昂溪的广大群众都自发的到陵园祭扫烈士墓。陵园现已成为昂昂溪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昂昂溪火车站北侧

乘车线路:齐齐哈尔市内乘303路公交车在昂昂溪站下车可达。

张家口市察哈尔都统署旧址、苏蒙联军烈士陵园

这一系列主题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在途中,顺路去了张家口市内的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张北县境内的苏蒙烈士陵园,正好能补上以前所发张家口市(地区概念)时的欠缺。

察哈尔都统始设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统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兼辖张家口驻防官兵,管理与蒙古地区和俄罗斯贸易事务,为从一品封疆大吏。都统府肇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先后为清代察哈尔都统、民国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国民政府察哈尔省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德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新中国察哈尔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所在地,是现存唯一的清代都统署衙署。三年前去张家口时,这里正在大修,没能进入。现在,这里已焕然一新,恢复了正门、仪门、正堂、二堂、内宅的四进院落格局,并进行相关历史陈列。

正门

仪门

正堂1

正堂2

二堂

内宅1

内宅2

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向北30公里,是进入张北县境内的野狐岭,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在这里发生了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决定性战役—野狐岭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45万金国大军的中路十万军队,蒙军大胜,金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蒙金交战双方政权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势与格局。七百多年后的1945年8月19~20日,苏蒙联军与日军在此展开激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斗中,共毙、伤、俘日军860多人,其中击毙200多人,俘虏将官1人,军官81人。战斗中,有54名苏联红军、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斗结束后,当地政府为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苏蒙联军烈士,在山峰上修建了墓地、烈士纪念碑。1957年,经国务院内务部批准,进行重建,工程由纪念塔、纪念碑、烈士墓三部分组成。纪念塔名由时任内务部部长谢觉哉题写。现在,这里已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遗憾的是,与很多地方一样,纪念馆大门紧锁,无法参观。只好隔着玻璃窥视一下。

陵园门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1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2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3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4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5

苏蒙烈士墓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馆1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馆2

野狐岭蒙金古战场

张北苏蒙烈士陵园需要门票吗 张北县苏蒙联军烈士陵园

1. 张北县苏蒙联军烈士陵园

非常好玩,去了2次了。

野狐岭是草原天路的西端入口,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古时曾为著名的军事要隘。

景区建有“802”演习纪念馆,馆内以大量照片展示了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现今野狐岭要塞与苏蒙联军烈士陵园、蒙金大战古战场遗址、六代长城古遗址共同构成了大军事旅游区。

景区还建有体能拓展训练区和国防及人防地道参观区、大型兵器户外展区、游客咨询服务等。

2. 张北狼窝苏蒙烈士陵园

8月8日、10日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分别对日宣战,8月14日,苏蒙联军进驻张北县城,19日,苏军猛烈炮击日军狼窝沟前沿阵地,20日,苏蒙联军与日军在野狐岭黑风口的狼窝沟展开激烈战斗,经过奋力拼杀,苏蒙联军于22日占领了狼窝沟全线阵地,战斗胜利结束。狼窝沟之战,苏蒙联军共毙、伤、俘日军860余人,在这次战斗中,有54名苏联红军、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壮烈牺牲。张北人民为了纪念光荣牺牲的苏蒙联军烈士,在狼窝沟西山上修建了墓地和苏蒙联军烈士纪念碑

3. 张北苏蒙烈士陵园电话

全年开放,苏蒙联军烈士陵园坐落在张北县城南15公里黑风口西侧的野狐岭山峰上,陵园由纪念塔、纪念碑和烈士墓三部分组成,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此牺牲的六十名苏蒙联军烈士而建。

4. 张北县苏蒙联军烈士陵园简介

死了,怪奇物语第四季演讲哥第34集死。

盘旋于丘陵群山之巅,沿线分布着桦皮岭、野狐岭、古长城遗址、苏蒙联军烈士陵园、大圪垯石柱群、张北草原等诸多人文、生态、地质旅游景点。怪奇物语第四季演讲哥。公路两旁的森林沟壑、山花牛羊、草甸梯田、壮观岩壁等诸多自然景观地理文化奇观,展现出一幅独特的百里画卷。

5. 张北县苏蒙联军烈士陵园图片

张北天路西头是野狐岭。东头是桦皮岭。两头相距150公里。野狐岭是207国道和张锡高速经过的地方。苏蒙烈士陵园位于它的路边。这里是军事要地。现在开发了很多军事旅游项目。桦皮岭位于张北县,沽源县崇礼区交界处。山高林密海拔两千多米。是一个避暑好地方。

6. 张北县苏蒙联军烈士陵园在哪

我的媳妇是女王李开心骂婆婆是在第10集

《我的媳妇是女王》是由俞钟执导,霍思燕、雷佳音、曹征、顾艳、吕凉、韩烨、王浩钧、王晓卯、唐以诺、邢瀚卿、魏 妃主演的都市时尚情感剧,讲述了3个家庭的女主人携手迷失的家人找到生活真谛、重建人生港湾的故事。

7. 张北烈士陵园图片

察北其他景点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张北太子湖张北坝上草原野狐岭要塞军事旅游区元中都博物馆张北风电观景塔安固里草原度假村 ,元中都遗址 ,张北草原 ,桦皮岭 ,苏蒙烈士陵园,安固里淖草原旅游区,大圪塔石柱群,六代长城,野狐岭风电站等。

8. 张北县红色历史

张家口坝上五县是康保县尚义县崇礼县沽源县 、张北县 。

张家口历来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自春秋以来,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商旅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大道”从这里起始,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这里诞生;民国解放初期是察哈尔省会,革命战争年代是晋察冀边区首府,享有“第二延安”美誉。

9. 张家口苏蒙烈士陵园

都可以,相比之下。我认为还是野狐岭好一点。首先这里是张北天路的东口。可以免费上天路。一路风光无限。非常值得走一趟。这里多是军事旅游设施。很有教育意义。苏蒙烈士陵园也值得去看,隧道战斗遗址。停飞的战斗机。都很有意义。尤其是带小孩来很值得。

10. 张北革命遗迹

叫于战海。

于战海是崇礼县西纳岭人,1945年7月参加张北县三号地区小队,1947年10月22日,国民党暂三军1个营从崇礼到三眼井—带抢粮。

该县大队为狙击敌人,在和顺兴东与敌接火。

战斗中,敌人利用—个小山包负隅顽抗,于战海同志带领一班,为夺下这个小山包,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勇猛冲杀,不幸牺牲,时年23岁。

为永远纪念英勇善战的于战海同志,张北县决定将西山底改名为战海营子,后撤大囫圈区设公社时,这里就取名叫战海公社。

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外籍陵园—苏军烈士陵园

小南故事

乡村振兴战略

苏军烈士陵园位于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三里桥村的俄罗斯墓地(由苏军烈士陵园和原沙俄公墓组成),是一处象征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场所。墓地占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现存墓葬1300余座,共埋葬着1890年至1955年间5个历史时期逝去的俄国及苏联的军人和家属。第一个安葬于此的是沙俄军队的炮手阿列克谢·诺斯科夫,死于1890年3月8日;最后一个安葬于此的是列普秋科娃·纳塔利娅·彼得罗夫娜,死于1955年3月5日。该墓地是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外籍陵园。

发展历史

大连苏军烈士陵园距今已有100年历史。在陵园门前的和平广场,矗立着一座高39.9米的苏军纪念塔,建筑面积1028.31平方米。整座塔由青灰色和粉红色花岗岩砌筑,塔身为六角形,塔基呈长方形,三面有台阶通往塔基平台。由塔基背面的铁门可进入塔基内部,里面设有殡仪室、电话室、休息室、地下室等。塔基正面两侧镶有以“保卫和平”和“生产建设”为主题的铜质浮雕。用中苏两国文字着刻的塔铭镶嵌在塔基16米长的黑色大理石上,中午铭文《永远的光荣》系郭沫若先生手书。纪念塔正面上方手执冲锋枪、高达5米、身披斗篷、头戴军盔、手持钢枪、胸佩战胜日本法西斯勋章的苏军战士铜像威武壮观。

该塔原坐落在大连市区的斯大林广场(现人民广场)的南端,1951年开建,1955年竣工。时任旅大市市长宋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曾绍山、苏军驻旅顺代表谢苗诺夫、苏联驻大连总领事别良诺夫参加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为增强对安葬在该陵园内苏军烈士的纪念气氛,提高观瞻价值,根据百余名人大代表的联名提案,大连市人民政府在1999年由大连人民广场改造时,将该塔整体迁移至此。迁建前,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分别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了沟通;竣工后,时任大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乌里茨基参加了迁建落成典礼。陵园中央有一座1955年苏军撤离旅顺前修建的纪念碑。纪念碑是有苏联专家设计,为纪念1945年打败日军、解放我国东北战争中光荣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而立。碑文用中俄两国文字写着“为苏中两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基本概况

整座陵园安葬着苏军解放东北时牺牲的官兵及病故家属17176人,除了1935年以前安葬的15131人(绝大部分是日俄战争时期的墓葬)外,还有1945年至1955年(苏军驻守大连10年间)安葬的2045人,其中军官356人,士兵1061人,公民135人,儿童478人,名字不详者15人。陵园以园中心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界,分为东西两区。

西区是原沙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1900年义和团起义时期在中东铁路沿线被打死的25名俄国军人外,大多数埋葬的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阵亡的俄军。在陵园西南角,有一块旅顺阵殁露兵将卒之碑,它周围的12个合葬墓—“露兵之墓”上刻着日文。1906年8月7日,日俄两国为处理战后事宜,成立了“将卒遗髓委员会”,由战胜国日本将日俄战争期间在旅顺争夺战中战死的俄国军人14873具遗骸迁葬于沙俄公墓,每座墓前竖有日本当局修建的石碑,被称之为露兵之墓(之所以称为“露兵之墓”,是因为日本把俄国称为露西亚国,所以沙俄士兵也就称之为“露兵”—编者注)。1913年日本潜水员在旅顺军港外海域调查沉没的沙俄海军“彼得罗巴普罗夫斯克”号铁甲舰时,打捞起的6具遗骸,也安葬在陵园内。有人认为当时在这艘舰上的沙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斯捷潘·马卡洛夫海军中将和著名战事画家瓦西里·韦列夏金就在其中,但由于当时是匆匆埋葬,是否属实,现在成为无法考据的悬案。

东区为安葬解放中国东北和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的苏军官兵以及驻守旅顺期间牺牲和死亡的苏军官兵及其家属之墓。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入侵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却仍在垂死挣扎,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一些在战斗中牺牲的将士就此长眠于中国。为安葬解放中国东北和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苏军官兵,在原沙俄公墓基础上扩建旅顺苏军烈士陵园。其中,安葬了解放东北时牺牲的官兵170人,1946年至1949年在驻守旅顺期间牺牲的643人,1950年至1955年朝鲜战争时期牺牲的245名官兵。

建筑特征

墓碑有塔式、柱式、立式、卧式、锅炉式等,风格特色鲜明多样,均刻着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大部分曾镶嵌着死者的遗照或制作精致的瓷像,留下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个墓地的墓饰很别致,墓碑顶端分别镶有铁锚,坦克和飞机图案。部分墓碑上镶嵌着死者生前的职务和兵种,虽经年久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见。墓碑各式各样,大致以十字架为主,十字架下面的斜横杠,是沙俄所信仰的东正教的典型标志。这些无名的十字架下埋葬的是海难中遇难的俄国人,大都找不到尸首,只有零星几个有名有姓。所以墓中大都是帽子,随身物品等遗物,以表纪念。墓前广场宽阔,墓地庄严肃穆,甬道两侧林荫遮盖着陵墓、碎石,墓地中央的苏军纪念塔,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雄伟恢弘。陵园正门是紫色大理石砌成的拱形大门,西边的门柱上雕刻象征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的红旗,并饰以军舰、大炮等铜雕图案。这里还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情人墓”,流下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是当年沙俄少将瓦西里耶夫与女护士耶得廖诺娃的合葬墓,是旅顺苏军烈士陵园里最高级别的墓地,这位漂亮护士一生未嫁,但与这位少将情有独钟,情意缠绵,在她86岁去世时,终于与心中的白马王子,已故的少将葬在了一起。墓地四周绕以围墙,墙垛上雕有小型花圈图案。陵园正门采用水磨花岗岩石砌筑,造型简洁肃穆。左右门垛对称,上雕花环、五星、武器和苏联军旗等精致图案,酷似法国的凯旋门,又犹如一座巨大的纪念碑,意味着胜利与和平,倾注着对死者的哀思。

峥嵘岁月

此处陵园是大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德米特里·阿纳托列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曾先后来过陵园。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烈们。小南村结合文化生态旅游,精心组织适合旅游者需求的红色旅游线路,策划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营造健康浓郁的红色旅游氛围;增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