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岗子遗址

滕家岗子遗址

滕家岗子遗址位于昂昂溪东南3公里,1979年和1980年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和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共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打制、压制和磨制石器及陶片,同时还发掘十几处古人类墓穴,出土了较完整的古人类骨架和随葬品对研究昂昂溪原始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临颍这个岗杨村有个家训堂遗址

临颍县城西南约十四公里的大郭乡岗杨村委会刘庄村,有个家训堂遗址。带着一种对家训家风的好奇心理,我来到这里,从那历史的沧桑和碑刻中寻觅刘姓家族的家风,受到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

岗杨村由相邻的岗杨、刘庄、谷庄、坡杨等村子组成。据说,是明朝初年杨、刘、谷等姓家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刘庄村民以刘姓为主,许昌泌阳的公路从村里南北穿过。刘庄村被公路分成东西两部分。在公路的东侧,原来有两排破瓦房和一座宗庙,都是砖瓦结构。据当地村民讲,在生产队时代,它们被当成仓库和捡拾烟叶的屋子,还有一段时间,被当成喂牲口的屋子。包产到户以后,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所以一直空闲着。因为没有人知道其来历,宗庙的房子已坍塌。20世纪末,因省道许泌公路两边拓宽,一直加宽到破庙的墙边。附近很多村民的老房子都被拆掉了,留下的空地一直闲置着,仅剩一间破瓦屋。

2014年,村里利用这块空地建了一个健身广场,推土整平的时候,推土机推出了土里的石头,人们这才发现这里有一块石碑,且碑刻字迹十分清晰,字词通俗易懂,碑文是“家训堂记”。从此,揭开了宗庙和老瓦房的神秘面纱。

根据碑文可以看出,家训堂建成的落款时间是大清乾隆四十三年。破庙原来是刘氏家族的一个家训堂。每年春节期间,除了拜宗庙外,族长要召集刘氏族人来到这里,训教族人要遵纪守法,牢记家训。

《家训堂记》碑文开篇“颍邑西二十里许刘村……”指的是村子的地理位置。全篇大意是:临颍县城西二十里左右的刘村,家训内容的大意就是要求家族人遵纪守法,以耕读为本,对赌博愚顽的孩子和不良行为家长要稽查、教育,如有不改正或者不服者,要交付官府严办。最后说,刘氏家族的家训内容和这些做法被当时的许昌郡官员表扬,并提议此庙宇改名为“家训堂”。故刻碑记之,世代流传,结尾处还记录了田地的目数、位置、长宽和祖上坟茔位置等。

从碑文中,我看到了家训家规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耕读为本,赌博为戒”。

刘氏家族为了家业兴旺,专门兴建了祠堂、宗庙,还划出了一块土地,把这块地上的收入作为维修和家训堂经费。每年的春节在这里对后代年轻人进行家训教育。刘姓家族的家训和家风之所以受到当时许昌郡守的表扬和提倡,说明了刘氏家族的家训家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家训碑前,通过石刻等文物,我感受到了当时刘氏家风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和期望。特别是其中一句“家珍可易”,就是说,家里珍宝可以交换,也可能会丢失,而家风永传,永久继承。只有牢记家训,才可家业昌盛。还有一条:“对赌博愚顽的孩子和不良行为要家长稽查,教育。如果不改正或者有不服者交付官府严办。”可见刘氏家风家教之严和对传承家风的重视。

这些家训,在今天看来,对教育子女成才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一重大发现,村民引以为荣。为了保护好这个碑刻,当地村民在修好文化大院的同时,整修了这个家训堂,并把石碑镶嵌到墙上,供人们瞻仰和学习。

“耕读为本,赌博为戒”这一家训家风,千百年来,已经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至今,仍然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

漯河日报 郑颍勇作

图片来源网络

岗子和东山头遗址文物捐赠仪式举行

  本报讯 (史义军 记者张丹)吉林省地域文化专家张福有先生发现岗子和东山头遗址采集文物捐赠交接仪式8月10日在敦化官地镇举行。

2016年4月28日至2018年7月间,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张福有50多次到岗子一带搞考古田野调查,首次发现岗子遗址、东山头遗址、北山遗址,在地表采集石器、陶器、铁器和五铢钱等文物722件。其中,在岗子遗址中发现的折沿、鼓腹罐用平顶形耳,被考古专家命名为岗子类型,其年代在青铜到铁器时代。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敦化和延边地区考古空白,对研究白山部集聚地、岗子类型与肃慎、挹娄、团结、夫余文化的关系和渤海建国之地东牟山之所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722件文物,由张福有、于化冰、于海民、高景深、于亚茹、邹沂彤、黄小玉、史桂娟、赵岳强、于亚春、于亚杰、卢雅洁、孙景文、陈琦、林辉、何志轩、唐文福、乔金双等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并根据2017年3月10日省政府文史馆召开的“岗子遗址的新发现与岗子类型座谈会”精神,存放在岗子村博物馆展陈展出。在博物馆建成之前,由敦化文物管理所登记、建档、保存,以确保文物安全。

对岗子遗址和岗子类型,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特别重视,省社科规划办已批准张福有《关于牡丹江上游地区岗子遗址和岗子类型调查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并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这批文物,应保证项目课题组的绘图、拍摄等研究需要。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之邓州太子岗遗址篇

【乡土教材】探寻邓州历史文化之邓州太子岗遗址

位于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古涅阳城遗址)南侧,穰东镇双庙村南偏东500米处的太子岗遗址,,是一处性质属仰韶文化(一般认为是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为岗状高地,文化层厚1米——5米,是河南省文物保护遗址,2013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时,发生了“侯景之乱”,扬州刺史陈霸先与他人一起击败侯景军队,在打打杀杀中陈霸先全家被俘,他的侄子陈顼和妻子柳敬言及其尚在吃奶的陈叔宝(陈后主)逃跑流落到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南,在一荒坡岗子上搭庵度日。

若干年后,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陈霸先(南陈武帝)当皇帝两年便驾崩了,又经过了几年,陈顼也继承了王位(南陈宣帝),后来又传给了太子陈叔宝(陈后主)。

由于陈叔宝这个太子在这个岗子上曾经避难居住过,所以人们一直称这个岗子叫太子岗。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夜风云散,变幻了时空”,烽火已化作天边彩云飘,太子岗遗址碑刻也早建成,无奈垃圾湮没尽荒芜。

太子岗遗址这里看,颇似城堡造型的岗址断崖,洞洞相连,机关套机关,可以遥想当初一路上刀光剑影,陈霸先的侄子陈顼携妻带子一家老小逃难于此的凶险艰难。

实际,太子岗遗址地下分布有硝土层。据当地人介绍,在1970年以前,在太子岗北面、西南角挖了两个大的硝土坑,人们用硝土作农田肥料。

传说的归传说,历史的归历史,在此挖掘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盆盆罐罐,经考古认定,这一带实属新石器时代先民聚落遗址无疑。

如今,从上面走过,偶尔在脚下还能踢出一些古红色砖渣。

时至今日,地面断壁处仍能清晰的看到也许是烧制陶器时窑壁上残存的红土。

在太子岗南边一断崖处,不用细看你就能发现在那泥土中嵌存有一些石块、砖瓦、陶器的碎片,它们可否是远古先人的遗存物?

深扎在太子岗断崖出的野树根,它是否像此地出土的鸭嘴形足鼎陶器、高领罐陶器?还是像站岗持枪尽心护主的侍卫?还是更像振角抖须的龙头?

一千五百年前,就被陈后主一家看中的这块岗坡黄土,土壤肥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耕地的重视和利用,现在上面全部种上了庄稼和果树。

新时期时代,仍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力低下。现在,虽然太子岗坡地角度仍挺大,但现代化的耕种手段已能让它把价值发挥到极致。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隐隐约约看到“太子岗”地那边村庄露出来的树梢,可见此地比周边足足高出几米。

荒路边,田野里,垃圾还是垃圾,哦,它们难道是当年陈后主一家逃难时与追兵厮杀搏斗所遗留的物什?

太子岗传说

在当地,人们流传着太子岗上出太子的神秘故事,脍炙人口。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某个朝代,皇上想让皇后生个儿子立为太子;朝中的奸臣,为了篡夺王位,就不想让皇后怀孕,

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太子岗

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就请了一个风水先生,他们按照先生的指点,带着人马一路寻来,找到了太子岗旁边的一户人家,风水先生说太子就在这家院子的地下,他们就大动干戈,把这家的门前屋后挖了个底朝天。结果一无所获,院子里就剩一个草垛下面没有挖,上面卧了一个大黄狗。由于天色已晚,那帮人准备第二天再来,就在这个时候旁边有个看热闹的,随口说:好悬啊!奸臣一听:挖!连夜挖!他们打死了黄狗,扒掉了草垛。正在挖着,突然,一道金光从地下射出,一个金灿灿小金马的身边,一个小金人左脚已经踏上马蹬,右脚悬空在马背上;据说,再有一个晚上,小金太子一骑上马,奸臣就没有办法了。但是,没有等到那一刻,太子就被奸臣所害了,虽然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一直流传至今。

实际上,据《明嘉靖南阳府校注》:“陈后主(陈叔宝),幼为周师所居留穰,后归为陈太子,坡盖以后主得名”。南朝梁武帝时,发生了“侯景之乱”梁大将军王僧辨和陈霸先从江陵击败了侯景军。公元554年,西魏军又攻占了江陵,陈霸先全家被俘虏,他的侄子陈顼和妻子柳敬言及其乳婴陈霸先(即:陈后主)被迫逃到穰(邓州市),后来,陈顼只身逃走,柳敬言母子流落到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南,在一荒坡岗子上搭庵度日。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景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陈霸先当皇帝两年便驾崩了;陈顼继承了王位,后传位给太子陈叔宝,由于陈叔宝这个太子在岗子上居住过,所以人们一直叫这个岗子为太子岗。

太子岗另外版本

当时,有户人家爷爷死去的同时新添了儿子,爷爷在生前就选定了墓地,因为这里有地气,后代就是真龙天子,不过,选这块墓地的人会由于新人的出现而折寿,果不其然,红事、白事一起办。当地风俗是死了的人,生前用过的被褥要放在房顶上,凑巧,一只大黑狗因眷恋自己的老主人就卧在被褥上,这时,天上也有一块黑压压的乌云笼罩在这个村庄的附近,实际上是保护这位太子。此刻,有个高明的相士为了巴结当朝的昏君,指出了在东南方向出了太子,这还了得?昏君立即派人查探,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就在这时,一个哑巴看到了卧在屋顶的黑狗,觉得好玩,顺手抄起一块砖头向黑狗砸去,正好击中狗的躯体,只听“咛”的一声,黑狗就逃出很远不见了。顿时,天上的乌云也散去,对未来太子的保护也被解除。被那位相士查到了这户人家,后果大家一定很清楚了。

太子岗

太子岗,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古涅阳城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遗址,2013年被评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穰东镇双庙村南偏东500米处,海拔126.8米,遗址高出地面6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5米。太子岗的土质是黄土,土壤肥沃,地下部分地方分布有硝土层,在1970年代以前,人们用硝土作农田肥料,在太子岗的北面、西南角挖了两个大的硝土坑,单个面积达150平方米。南坡有郑庄郑氏家族的祖坟墓。太子岗出土的石器有斧,陶器有鸭嘴形足鼎、敛口圆唇罐、小口卷沿罐、高领罐、深腹罐、折腹豆、纺轮等。以泥质红陶为主,黑陶次之。其性质分属仰韶和屈家岭文化。西邻赵河,面积约25000平方米;正南和西南是断面,南坡和西坡有明显的棱,南坡棱相对高出1米至1.3米,西坡的棱相对高出0.5米。地面裸露出烧制陶器时窑壁上的红土,如果从上面走过,偶尔在脚下踢出一些古红砖渣,陶器的碎片;70年代以前,岗子上长了很多酸枣树和一些野生的杂树,随处可见古代遗留的石斧·陶纺轮·骨针·鸭嘴形鼎腿·红色的陶罐以及鹿角兽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耕地的重视和利用,现在上面全部种上了庄稼。

“聚散终有缘”,“兴衰岂无凭”?一段历史,一处遗址,我们后人到底要如何保护,又要保护什么?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温馨提示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感染新冠的风险依然存在,要继续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识,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倡导务工、求学等人员春节期间尽量留在当地过年,减轻两地防控压力。不聚集、不扎堆、少外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或其他立即删除。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文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为读者了解更多信息,如有不妥之处,请您第一时间告知我们,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点亮

为邓州教育加油 ↓ ↓

一路同行,芬芳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