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石抗联遗址

四块石抗联遗址

四块石抗联遗址是我区文物类名胜风景区,位于南岔区浩良河境内,属浩良河森林经营所管辖。1935—1936年抗联三、六军在四块石周围建立后方基地,有被服厂、伤兵医院、营地等。抗联著名将领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周保中、戴洪滨、张兰生等曾在此工作。这里曾是0北满临时省委召开重要会议的会址,也曾是抗联战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战场。解放后这里曾接待过陈雷、王明贵、张祥、金伯文、夏凤林、王军、李敏、李再德等抗联老战士的回访。四块石抗联遗址即抗联三、六军基地,于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块石位于依兰、汤原、南岔三县交界,海拔位置高,群峰叠翠,风光秀美。景区有月峰山、红石砬子、铁岭、驼龙峰、烈士墓和被服厂旧址组成。以月峰山、红石砬子和铁岭为主。其中以月峰山含月亮门、月峰、观景平台、老虎口、练兵场、军马厂及抗联井。此处设有早期区委区政府建立的“四块石抗联纪念碑”,还有五处碑刻标志。红石砬子因春、秋两季被杜鹃花与枫叶染红而称谓,景观含红石峰、一线天、斧劈岩、栈桥等。铁岭景观含抗联洞(六军病院)、大石棚、密营、抗联哨位、密营通道、于保合墓。

7月3日依兰四块石风景区一日游65元◎抗联遗址!自然美景!

红色抗联纪念圣地

露营之歌诞生之地

极目远眺壮丽河山

自然美景鬼斧神工

【发团日期】:

7月3日(周六)请尽量提前报名

【发车时间地点】:

★杏林路532号海关大楼

早6点15分集合,6点30分发车

长安博物馆门前

早6点30分集合,6点40分发车

红旗华侨饭店道东

早6点40分集合 6点50分发车

按分配好的座位号对号入座

【景区介绍】:

依兰四块石风景区位于依兰县清河林场内,海拔980米。这里有大自然的杰作月亮门,有在山体腹部自然形成的广寒门;有惟妙惟肖的老虎嘴、苍鹰戏狮、神龟石;有石壁两侧最窄处不到50厘米的一线天;还有形象逼真的神龟戏顶、老熊打坐、骆驼峰。走过临渊山羊道,在观日台可观赏云托日、佛光普照等自然美景。站在四块石山上,清风徐来,顿感心旷神怡。远眺南方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三江曲折明灭;极目北望,浩良河与汤旺河两河旖旎缠绵。四块石山间汩汩流淌的溪水,仿佛在诉说当年抗联战士浴血沙场的故事。如果你亲临其境,必将涌起无限缅怀的哀思,也更将激励起建设美好家乡的壮志豪情。

【行程安排】:

集合后乘正规旅游包车出发前往依兰四块石风景区,车程2.5小时左右。到达后观赏四块石独具特色的原生态美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重走抗联路,感受红色抗联精神。当天自备午餐食品,在景区内简餐。

【活动费用】:

每人活动费用65元。此费用在报名的同时交纳,以交款确认报名,原则上按交款先后顺序从前向后安排座位,费用具体包括:

1、往返正规旅游包车费用。

2、四块石风景区门票,身高1.2米以下儿童、持有效身份证件的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免门票,报名时需告知,直接减免优惠门票费用。

3、旅行社责任保险

除上述费用外,其它费用自理。

建议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代办人身意外保险的需在交纳活动费用时另交3元/人,意外伤害身故及残疾30万元;急性病身故1万元;61-80周岁上述两项保险金额减半;意外及急性病医疗3万元,意外住院津贴50元/天,30天为限。

【出行准备】:

1、自备活动过程中的水或饮料。

2、自备午餐食品和一些高热量应急小食品。

3、穿运动休闲服装和运动休闲鞋。

4、随身携带身份证件。

【报名方法】:

★报名地址

前进区杏林路480号 明格旅游

和平路口西北角~宝泰医药西侧

★工作时间:

每天8点-17点,中午不休息。

报名时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是否代办人身意外保险。

★需告知每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如在报名截止时仍未提供上述信息的,将可能无法正常出行或无法为其代办人身意外保险,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报名者自负。

★暂不设名额限制,名额限制根据报名情况随时设定,请尽量提前报名,原则上按交款先后顺序从前向后安排座位。

★因为需要提前预订车辆并做准备工作,活动出发前24小时内,如退出且无人顶替的,除优惠门票以外,其它费用不予返还。

【注意事项】:

1、报名前请务必认真阅读,理解并认可本行程及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方可报名。

2、报名前请咨询医生,如有不适合参加活动的病史或身体不适症状,请勿报名!由于疾病或其它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出行或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责任自负,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3、自行安排活动期间或由于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经营者等第三方原因或意外伤害造成旅游者人身或财产损失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4、代报名者必须向参加活动者详细表述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以免因参加活动者由于不清楚活动要求而出现问题,由此而产生的责任问题由代报名者承担。

5、活动原则上风雨雪无阻,如天气原因或道路限行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行程无法正常进行或观感未达预期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所产生的费用或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游客自行承担。

6、如报名人数不足以成团,将在出发前一天通知,报名者可以选择全额退款或改报其它团期或其它线路,费用多退少补。

7、提倡环保,爱护大自然,不乱丢垃圾,严格遵守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

8、儿童不论身高,必须报名方可参加。

9、旅游客车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携带猫狗等宠物。

踏访石道河镇抗联遗址

辉南抗联历史资料记载,石道河镇是辉南县抗联遗址较多的乡镇之一,这里曾召开过南满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南满党团会议、1939年石道河会议等抗联大事件。当日下午,我们驱车来到石道河镇,在门口巧遇正要出门工作的李莉的老朋友李秀珍。李秀珍是土生土长的石道河人,现任石道河镇党委组织委员,她对家乡的红色历史非常感兴趣,因此也了解很多。她说,她目前不负责这项工作,但知道我们是来宣传抗联红色文化的,她要全力支持我们,心甘情愿地给我们当寻访抗联遗址的志愿者。她领我们来到她的办公室,给我们拿了一本《辉南县石道河镇红色旅游手册》,还有二十多年前镇上整理的手抄镇志。之后,李秀珍又电话联系了几位韩家街屯的老人,在家等着我们去采访。

韩家街是西南岔村的一个自然屯,距石道河镇西南方向4公里,在辉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四方顶子景区附近。李秀珍向我们介绍,寻访抗联遗址一定要到韩家街屯来。1939年6月7日,杨靖宇、魏拯民率部移驻辉南县石道河镇韩家街屯,主持召开了抗联一路军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会上,杨靖宇坚持留在南满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转移到苏联,没有转移到长白山深山老林,而是选择留下来抗击日寇。于是,我们怀着对杨靖宇将军的崇敬之心来到韩家街屯找到了村干部谭坤,然后由谭坤领着我们来到几位老人的家中。

齐坤老人今年70岁,老人回忆说,听父辈们讲,韩家街屯的村民曾冒着生命危险给杨靖宇的部队送过粮食,村头的高岗原来是日军的炮楼,抗联和日军在这里打过仗。齐坤老人在村里不算年长,对过去的历史记的不是很多,于是我们又来到农民赵德福家。赵德福今年79岁,年轻时当过6年兵。赵德福说,抗联战士在韩家街屯的西沟曾经打死过七八个日本鬼子,老人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说那是韩家街屯战迹地遗址,还有一对“夫妻”常年在那里站岗放哨。我们怀着好奇之心和老人一起来到了村头的高岗上,当年这里有日军的圆形炮楼。站在高岗上,落差离公路有20米左右,四周一览无余,平地面积约有近200平方米,最特别的是在公路边长着同根分枝的一棵椴树,每个枝条约有直径40厘米左右粗细。赵德福介绍,这棵“夫妻树”树龄有90多年了,见证了韩家街屯的抗联历史。韩家街村民把“夫妻树”当成抗联战士,当成他们的亲人,孩子淘气折了枝条,都要受到父母的责备。离开韩家街屯时,我们又多望了几眼“夫妻树”,心怀崇敬。李秀珍介绍,去年韩家街屯完成了人工湖建设,村子里有了水上公园,今年还要建设红色纪念馆呢!将来,来韩家街观光旅游的人会多起来的,这棵“夫妻树”就是村里的一道风景,守望着韩家街人的幸福和平安。

从韩家街出来,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但是李秀珍还要坚持领我们去一个地方,我们问是哪儿?李秀珍说,到了地方你们自己看。怀着好奇之心,我们来到了一座山下,李秀珍问我们这山像什么?我和李莉都没有看出来。李秀珍告诉我们,这就是马屁股山遗址,这山的形状像马屁股,当地人都叫马屁股山。她告诉我们,去年她顶着大雪和县里一起安装了“马屁股山战迹地”纪念碑,接着她向我们讲述杨靖宇在马屁股山的一次战斗。1940年1月28日,杨靖宇率部在马屁股山与尾追的3个日伪讨伐大队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抗联战斗失利,伤亡70多人。杨靖宇命令战士们不要恋战,迅速向濛江(今靖宇县)那尔轰转移。杨靖宇在此战后,与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失去联系,身边只有20多名战士。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濛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是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讲到着,李秀珍有些语速迟缓,她说:“英雄杨靖宇是在马屁股山战斗后转移到濛江的,所以当我们看到这块石碑,心中会痛。”是的,听着李秀珍的讲述,我们的心越发沉重了。李秀珍说,她所讲的这些抗联故事,都是有资料记载的。

在石道河镇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长眠了很多抗联战士,历史不会忘记,当地百姓不会忘记,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作者:李莉 党淑梅

百年历程·追寻红色印迹㉙​|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群

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群

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西部的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参天密林的最深处,一片总面积达 38万平方米,省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内容最为丰富的抗联密营遗址群静静坐落在这里。

经过考证,这里正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率领的抗联一军三师极其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群分布图

1934年2月,为了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李红光,率领教导团120人进入兴京(今新宾)境内,由此,拉开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新宾活动的序幕。

1936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根据建制和形势的需要,由东北抗联第一军一师教导二团、五团的两个连,以及桓兴抗日游击大队和新宾地方农民自卫队等三百余人,于平顶山乡倒木沟村组建第一军第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这是抗战期间,在辽宁省境内成立的唯一一支正规部队。

三师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活跃在兴京、抚顺、清原等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殖民统治者,成为辽东地区一支抗日劲旅。1936年10月以后,三师师长王仁斋率领抗日联军集中到黄洞沟(今猴石蛤蟆塘沟)、老黑槽、三块石山里,挖地窨子过冬,由此建立了密营。

头道阳抗联密营发现的灶台遗址

遗址群已探查发现抗联密营共7处,分布于头道阳、二道阳、三道阳、岔沟、赵坡沟、老黑槽沟及蛤蟆塘沟。发现建筑遗址90余处,包括哨所、地窨子、烟道、营房、练兵场、打谷场、灶台、指挥所、野战医院、储藏窖及水井等设施,体系极其完善。是杨靖宇领导下的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的重要密营地,是东北三省现存重要的抗联密营遗址遗迹

赵坡沟抗联密营发现的营房遗址

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群的发现,将抗联一军在新宾地区的抗战史以历史原貌展示出来,是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三师在新宾境内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历史见证。

文 / 图:王 巍

编辑:徐博彦

责编: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