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后山城遗址

城子后山城遗址

介 绍 在吊水楼瀑布东北3千米的山顶上,有一东夏国时期的古城,即城子后山城遗址。古城之东、西、北三面为悬崖峭壁,下临湖面,以天险为屏障。古城墙依山势而筑,唯南墙有一瓮门通山下。古城现存土堞15个,城内北高东低,地势较平坦。门 票/开 放 时 间 10元

黑龙江牡丹江市

敖汉旗--城子山山城遗址

城子山山城遗址:位于敖汉旗萨力巴乡哈拉沟村东南4公里的东山上,与玛尼罕乡交界。因山顶部有石砌围墙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西北3公里处是萨仁诺尔月芽湖旅游区,东北10公里是辽代降圣州佛塔,南与新惠镇仅30公里。山城主峰是松辽平原南缘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邻近山头环绕错落有致,以城子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风光的旅游区。 城子山城为椭圆长方形,平面呈不规则的“亚”字形。城北、东、西三面略呈圆形,南侧略呈长方形,城顶地势较平,西北略高,东南略低,主梁总长2.2公里,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西侧有7道山梁,东侧有3道山梁均与主梁相接,最宽约3公里,山顶主峰的中心城址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四周砌筑着石围墙,并有石砌护坡,全城设有9门,石围墙周长1310米,宽2米。从城内布局和地表石砌遗迹看,可分6个区,即中心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东南区,区与区之间又有石墙相隔,以门道相通,其中主墙内侧6个区共有圆形石砌建筑228个,主墙外侧分布4个。在城北、东均发现厉石群、磨光圆窝石块。城西南发现一巨型石雕猪首,雕凿简洁流畅,棱线分明、头部撅起,大嘴张开,双目圆睁,神态逼真,朝向正南方7公里处的鸭鸡山。 城子山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汉旗联合调查、测绘,认为此山城是中国北方地区迄今为止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暴露遗迹最为清晰,结构最为复杂的一处,也是目前首次发现的东北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超大规模的山城,只有国家的力量才可完成这一恢宏的工程,城内石圈、方院、密布的场面,学者们认为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心性祭祀遗址。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演进,国家和城市的形成、宗教信仰、社会变革均提供了重要资料。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邾国始于西周后为楚国所灭

文图 若愚

邾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俗称纪王城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遗址总面积约9 平方公里,东西横距2530米,南北纵距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2015 年3 月至7 月对邾国故城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30 平方米,发掘遗迹单位757 个,其中灰坑715 座、水井11 口、沟24 条、墓葬4 座、房子1 座、窑炉2 座。

东周时期(前770年-前256年)邾国故城遗址,位于邹城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北枕峄山,南依廓山,地势开阔。地貌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源于峄山的金水河自东向西穿过故城,汇入白马河。邾国故城自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建立,至北齐年间(550年-577年)共延续了1100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经考证,城内分布有邾国宫殿区、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区。

邾国是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西周始封,至前614年(鲁文公十三年)始迁于峄,后为楚所灭,邾灭后,故城仍为当地政治、经济中心,直到北齐年间(550年-577年),才迁徙到铁山之阳,故城逐渐沦为废墟。

建国后,在故城内外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重要的有秦诏文陶量、春秋"弗敏父"铜鼎及各类铜兵器、礼器、印玺等,尤其东周陶文出土数量达3000余件。

邾国故城遗址内台墓、土冢、陶片、灰烬到处可见。邾国故城内中部偏北有一高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40米,俗称"皇台",地面暴露有大量陶片、建筑瓦片、花纹砖、云纹瓦当等,断崖上发现夯土层,间有少量础石及陶排水管道等,考为宫殿区所在。故城内东北角,地形高低悬殊,多为黄土断崖,且多土冢。建国前后曾在此发现古墓,并有周代带铭铜器多件出土,考为邾国贵族的墓葬区。故城内西南角金张庄村附近的金水河两岸,曾发现多处古陶窑遗迹及制陶工具、大量陶片等,考为邾国制陶作坊区。故城东北城墙处,有两个周长10多米的土台,俗称"炮台",台上发现东周陶片,据考当为邾国防御设施。

故城构筑利用山间高地,具有战略防御特点。后存城墙4000米,残高3-4米,最高处约7米。墙基宽20-30米,夯筑。城内中部偏北处有一高地,发现大片夯土、础石、花纹砖等建筑材料,经考证是邾国宫殿区。此外在故城东北发现邾国贵族墓地,在城西南金水河两岸发现邾国手工业作坊区。

古帝颛顼(zhuanxu)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公元前678年(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据《左传》、《史记》、《汉书》等古籍载:西周始封邾,至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十三年)始迁于峄,至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在此建都400余年。邾灭后,故城仍为当地政治、经济中心。秦置邹县,属薛郡,汉属鲁国,历经晋、刘宋、元魏,直至北齐年间迁徙在铁山之阳,故城逐渐沦为废墟。邾国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了1100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有关史料记载,邾国国都曾3次迁徙。《太平寰宇记》称古邾城即古邹城,是孔子父叔梁纥所治之邑,即陬邑,亦即春秋时古邾国最初定都之訾娄。一说,故邾城曾在邾瑕(即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有旧县志谓今北宿镇故下(曾名故县)是邾未迁绎时之故城。后说现无确据。而公元前615年,邾文公在峄山之阳建立的都城,即邾国故城,历史典籍有确切记载。《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古时绎与峄同,后写作峄。峄山,又名东山、邹山。因其"怪石万叠,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前汉书·地理志》"鲁国驺县,故邾国,峄山在北。"刘会《邹山记》载:"邾城在山南,去山二里"、"邾城在鲁国驺县,《左传》卜迁于绎,即此地也。"唐杜佑《通典》载:"故邾国城在县东南,周围四十里,上冠峰峦,下属沟壑。"故邾城又俗名纪王城。峄山上有纪王棚、纪王墓等遗迹。清雍正年间邹县令王尔鉴曾为纪王城题诗曰:"文公迁绎处,群呼纪王城。至今人莫辩,衰草暮云平。"而唐代以前并无纪王城之名。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邹县县长臧家祎督修而未付梓的《邹县新志》载:"或以为《春秋》昭公十八年,鄅子为邾所袭,从帑于邾。鄅、纪声相近,纪王殆鄅子也。此说见《邹县正志》。或以为莒有莒纪公,见《春秋》文公十八年。《左氏传》杜注:'纪号也。莒夷无谥,故有别号。'邾莒皆夷,故君有此称……或以为纪侯所迁,故称为纪。"清康熙年间邹县令娄一均曾题"邾城怀古诗"一首,兹抄录于此:邾城远眺日初昏,望里牛羊返旧村。故国空传临漷水,雄风枉自说鱼门。颓墙飞燕临高下,茂草凭狐长子孙。唯有峄峰长不改,千秋屹峙一昆仑。

平山县中山古城遗址哀后墓保护修缮工程完工

历时近五个月,平山县战国中山古城遗址哀后墓保护修缮工程于近日全部完工。作为战国中山古城遗址区内重要遗址之一,具有重要考古和研究价值的哀后墓将得到更好保护。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