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公祠

卢公祠

卢公祠是为纪念乾隆年间进士、两淮盐运史卢雅雨而建,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于1924年秋完成,命名为“卢公祠”,旧址在新坍乡卢祠村。当时刘障东特地请清光绪年间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为卢公祠题写“两淮卢都转祠”一幅巨匾,从此,“卢公祠”便声名远播,尔后成了地名。

卢雅雨名叫卢见曾,字抱孙,别号雅雨山人,乾隆年间进士,乾隆十九年奉旨“还任运使,二十年护理盐政”。在此期间受理了灶民状告宋姓盐商盘剥压迫的案子,他认为应由灶民交纳土地粮税,承认灶民的土地所有权,他向朝廷申报详文,陈述自已的主张,文中明确规定“灶属商亭,粮归灶纳”这一重要内容,后经朝廷批准,转六部备案,后人称此详文为《卢案》,有了《卢案》问题本可解决,可是“议虽定,但灶民未及践行”。当时“海潮为灾”,“灶地多淹没,见曾疏清蠲缓钱粮,分别赠抚,灶民德之”,可惜“好人不长久”,卢运使后来,“为后任陷害,竞置于法”,所幸的是“后奉特旨昭雪”。后来商灶之争虽有《卢案》可稽,可是,由于盐商使尽手腕,层层贿通,一直没有照《卢案》去做,灶民还是受着盐商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转载)重建: 繁衍百万裔孙的卢宗泰公 祖祠 项目记

记重建宁都麻田宗泰公祖祠项目历经之事

2014年的11月16日,我们在麻田亲自参加了揭开重建宗泰公祖祠项目的开工仪式。两年后,我们重聚在麻田,见证了宗泰公祖祠峻工庆典,在这历史的时刻,心情无比激动。

公元713年,宗泰公携公明、公达、公显三子隐居麻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裔孙也遍及长江以南地区及港澳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以及欧美大地,裔孙近百万之众。且人才辈出,栋梁齐集。

宗祠,是宏扬一个宗族文化精髓的场所和象征,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支撑,那是永远不会受人尊重的民族,正如此,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宗支,也是一个强大不起,不受人尊重的宗族,为此,一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一直源远流长,永垂不朽!宗族文化强的宗支,必然宗族旺盛,人才辈出,而默默无闻的,无文化支撑的宗支,必然是一盘散沙,在那什么都发展不起来,也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为此,各地为了构筑一个强盛的文化圈,各地各支的卢氏宗亲都有建有分祠,形成了一个小文化圈。遍览赣南广东广西、闽西等宗泰公支繁衍的地方,就可以见一斑。在赣南,宗泰公五世孙卢光稠,为五代十国时期人,据守虔州二十六年,保虔韶二州百姓平安,被后梁封为忠惠广利王,因在动乱年代,保一方平安有功,各地的百姓均自发地在各地建有卢王庙、卢公塔、康王庙等并祭祀其达千年。南康受海公祠,民国时期更是把人文现象推向高潮。当时有上将二人,中将一人,少将三人,特任、简任各一人。大学士二十多人。宁都南岭公明公祠也有长征时期的卢文新少将名声显赫,何况福建龙岩永定,不仅出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还出了卢仁灿、卢克二名长征少将,赣州安远祠,也有近代少将卢江林,如果你不去看看,你是不会受到振憾的,广州神山大宗祠,堪称宗泰公支的第一大祠,从香港带回的当时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宗祠峻工照片来看,广东珠三角州的卢氏,不仅文人墨客彼不胜数,当时动乱年代,更有武器装备家丁就够一个连的,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为建祠,积极捐款,还动员其子,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孙科积极支持与张罗,帮助建设卢氏宗祠。神山大宗祠之雄伟之架式,离不开孙科母子的支持。故在广东的梅州南雄顺德东莞及广西大部等地,都建有各支的宗支宗祠,为卢氏撑起了一片发展的空间与天地。

然十年浩劫,原在清康乾盛世建起的宗泰公祠也被洗劫无存。为了构建一个大格式与大文化圈,近三十年来,宗泰公有志之裔孙一直呼吁各地,齐力重建麻田宗泰公祖祠就成了这个大文化建设平台的首要之任。为了建设好这个平台,几代卢氏宗老一直在努力。且为建好宗祠,可谓呕心沥血。九十高龄的卢华行捐款5000元及八十高龄的卢进忠为宗泰公祠捐款1500元,宁都八旬老翁卢省三及信丰七旬退休老师卢成华等积极为宗祠建设尽心尽力地捐款,北京的卢嘉祥(广西贵港藉)宗亲不仅积极捐款,还多次赶来宁都参加筹建会议吉安永丰北坑卢凡琴宗亲虽为年近七旬的五保户,但为了建祠事宜,自己按要求捐了鸿丁款后,还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款百元,钱虽不多,但心赤诚也。卢氏女儿也不甘示弱,宁都罗布里的卢溪(女)和麻田卢娜也尽自己的心意向建祠项目分别捐款3000元、1000元;广西永福卢氏宗亲携外姓宗人潘玉福、潘年庆也为建祠尽力捐款。同时,赣州和乐、赣县、安远、永丰北坑、井冈山及外少广西全省各支、广东梅州、南雄、顺德、福建龙岩贵州四川重庆内蒙古山东临沂、香港、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宗亲也积极组织宗泰公裔进行捐款,并且非宗泰支的宗亲北京有堂、浙江瓯武、振宝、福建宁德进玲、福州海钟、惠明、湖南美辉、河南尚珍、广东揭阳惠来华清心福、州义、汉清、陆丰毓秀、惠州良井卢泽恩,山东乐陵本森及江西修水鄱阳余干上饶新余抚州宜春等宗亲也积极向宗泰公祠项目踊跃捐款。宁都云鹏、海清、永康、世万等宗亲也积极前往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奔走相告,大力宣传重建宗泰公祠事宜,积极联络各地宗亲,精神可佳,值得学习,致敬也!

故出现了祖孙捐(宁都卢华行与卢云鹏、卢星及铜鼓的卢进忠及儿、孙,广东罗定卢海青、卢承成、卢雨成、卢康锐等是爷孙辈),父子捐(石城卢大能与儿子、信丰卢成华与卢晓平是父子)、兄弟同捐(宁都卢云鹏与卢星是兄弟、卢定鑫、卢红、卢定添为三兄弟,石城卢大能与卢细能是兄弟、漳州金城、卢坤城是兄弟、宁都卢明刚、卢名锋是兄弟、卢和森、卢永平、卢桂林是三兄弟)、夫妻同捐(广西宗亲)的动人场面,而且,一些宗亲积极组织全家大小参与活动并积极捐款,儿子有事不能来的,父亲代为捐助,比比皆是,可佩可敬。

永丰北坑卢太发虽已近七旬,不仅自己捐款,还带动本族宗亲热情相助,以往还多次步行上百公里往来麻田祭祖省亲,光永丰北坑就有一次性捐助鸿丁款五万多元,赣县茅店、于都仙下、瑞金陈野、南康茶园及宁都麻田、南岭宗亲也积极捐助鸿丁款项。福建龙岩永定卢兰芬、卢东梅州梅县卢宝胜、广西会长卢诗新、永福县卢正林、容县卢耀源、四川宜宾兴文县卢澈泉、富顺县卢文明、遂川卢树名、赣州卢明烩等宗长还积极联系张罗本地宗亲来麻田寻根祭祖并捐款,赣州卢致刚宗亲,不仅在百忙中几百公里外出差之际,抽空赶来参加庆典,在积极带领本支捐款,同时,并平时多次利用下基层之际,亲自指导和过问工程建设情况;福建原会长卢同笋(南康唐江籍)也利用自身熟悉的宗泰公裔人脉资源,为项目出谋划策,积极筹款,广东南雄珠玑巷卢道剑、卢德明、广西防城卢日健宗亲宗亲也利用自己家乡建设祠的经验,指导我们开展工作,海内外各地的宗泰公裔孙也积极网上捐款援助,且广西贵港宗亲卢业奎捐款2000元,且不肯留下姓名,后多方打听,才以获知,不留姓名捐款者,也皆有之。真是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这次捐款中在各地发展事业成功的宗泰公裔企业家也踊跃捐助,上海利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革胜(广昌县籍)在98年首次发动捐助中,就一次性捐款2万元,后再次捐款十来万元,在峻工时,又捐款2万元用于印发宣传图册,瑞金广厦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云鹏(麻田藉)及兄弟卢星俩均捐款十几万元以上,特别是云鹏,累计达五十万之多。北京大舜普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大能(石城籍)第一个由其父亲代其首捐并第一笔到款3万元,后认捐计13万元,卢定鑫、卢红、卢定添三兄弟每人捐款1万元,瑞金卢德海宗亲还捐赠一对大石狮和香炉,合计达6万元,卢红自己捐了1万元,还号召自己的兄弟同捐。并且,广西卢诗新、卢友、重庆卢安祥、四川卢顺慧、江西卢长寿、卢金生、广东惠来卢心福、卢州义、佛山卢世忠、麻田卢世万等宗亲进行了多次再捐。同时,南康茶园、宁都罗布里宗亲也积极组织宗亲踊跃捐款,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瑞金宗亲,大家都大额捐款,为项目建设出了大力。龙岩江辉会长也是多年来一直参与宗泰祠项目建设,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湖北黄石卢氏宗亲会,为我们项目建设组织施工队伍,发挥古建优势,前期垫资为我们启动建设起了宗泰公祠项目,项目经理卢楚也带领工友,日夜奋战在项目工地第一线,并如期完成项目工程。

路漫漫兮修远兮,好事总在多磨时!

2008年在宁都卢耀诚、卢宗林、卢耀新、卢文宝等宗亲的倡导、组织与努力下,准备启动宗泰公祠项目建设,然曾遇到种种困难,但也一直在争取努力中,如今,他们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着宗泰公祠项目重建工作,把接力棒传好,并把总结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传帮带,同时,卢宗林、卢新生、卢水生宗亲还在宁都设立“重建宗泰公祖祠项目”办事处,组织县城及周边宗亲捐款捐物来支持项目建设,功不可没。

为了尽快落实重建宗泰公祖祠项目,把土地征好,卢云鹏宗亲在项目建设初期,连夜从瑞金赶往麻田,带着10多万现金,召集相关村民,召开协调会,快速地征好了土地。

项目启动前期,卢定福、卢永康宗长不顾年事已高,也积极张罗各种事务,累倒病倒 还坚持在工作一线,积极工作着,同时,也带头积极捐助。

在麻田,由卢朝宗亲的带领下,卢瑞东、卢世万、卢世能(七旬年纪)等宗亲做好了每一次的大小会务的后勤保障工作。卢世能宗亲年事已高,常组织本地小号队欢迎多次来麻田省亲的各地宗亲,且还带领其它宗亲每次上街购物,保障采购,瑞东宗亲,每次大的会务中,都是起得最早,来安排后勤保障各项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其妻子也每次带领本地的宗亲媳妇,在厨房张前备后,确保供餐准时完成。这一切,都离开不宗亲们的积极的,共同的努力。

在宁都,项目筹委会成员,也经常利用公休日,赴宁都及麻田,召开大大小小的工作协调会几十次,为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努力着。

然,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虽然我们力求完美,但在项目建设中还是出现很多欠缺和遗漏的地方,还望各位宗亲指正、谅解与海涵。

自古天道酬勤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宗泰公祠终于峻工落成并庆典。为感谢各地各支宗亲为重建宗泰公祠项目的支持、厚爱与帮助,特撰此文以示感谢。

宗泰公定能保佑裔孙后代兴旺发达,卢氏族人一定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宁都麻田重建宗泰公祠项目筹委会主任 卢大萍

2017年8月10日

附捐资芳名表:(万元以上)

卢龙编辑整理上传,卢大萍投稿

(本文转载于闽粤始祖卢侗公,特此鸣谢!)

并请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

报本敬祖、敦宗睦族——海南卢氏宗亲会举行重建海南卢氏第七世祖宽、晟俩公祠堂筹建大会

修建祠堂卢氏子孙报本敬宗、寻根问祖的大事。为发扬光大海南卢氏族人敬祖爱宗的优良传统之美德,海南卢氏宗亲会于2017年7月2日,在海南省琼海市海星温泉酒店隆重举行重建海南卢氏第七世祖宽、晟俩公祠堂筹建大会。全海南省各地宗亲300多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首先由海南卢氏协会秘书长卢海宗亲发言,卢海宗亲详细介绍了俩公祠堂筹建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深入开展俩公祠堂建设阐述了方案设想。

卢海秘书长发言

海南卢氏协会会长卢业民宗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业民宗亲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感慨万分地回顾了海南卢姓渡琼始祖北宋两朝宰相卢多逊的一生事迹, 卢多逊渡琼之后,子孙遍布海南,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卢氏。伫立着的卢多逊纪念馆,以成为卢氏族人弘扬祖先功德,激励后世裔孙奋发向上的场所。

海南卢氏卢业民会长发言

业民宗亲还重点强调了重建海南卢氏第七世祖卢宽、卢晟俩公祠堂的重要意义。俩公宗祠有着强化宗族乃至民族文化认同的功能,卢氏祠堂是以卢氏宗族血缘为基础,通过敬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以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卢氏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所追求的实际上就是对卢氏同宗同祖的认同,也是对中华卢氏文化的认同。

经与会者一致同意,大会正式成立了重建海南卢氏第七世祖卢宽、卢晟俩公祠堂筹建委员会,落实了人员名单。会议向热心捐赠重建工作的各位宗亲表示感谢,并公布了《乐捐名单(第一榜)》。

为保证筹得的善款,专款专用, 真正发挥祠堂重建资金的最大效用,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重建卢宽、卢晟俩公祠堂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将各位宗亲爱心捐款用到实处。

大会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与会宗亲一致表示,希望重建海南卢氏第七世祖卢宽、卢晟俩公祠堂的工作能顺利完成,期望尽早能看到寄托着海南卢氏子孙后代血脉情节的先祖祠堂重现琼崖宝岛。

附注:

重建卢宽、卢晟公祠堂财务管理制度

经海南卢多逊历史文化研究会倡议并得到卢氏众宗亲积极响应,决定成立重建海南卢氏第七世祖卢宽、卢晟公祠堂筹委会,制定重建祠堂设想方案,发动各支宗亲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慷慨解囊,认捐、议捐,集腋成裘,积沙成塔,为两祠堂重建筹足资金并动工兴建。为保证筹得的善款,专款专用, 真正用于祠堂重建,现制定重建祠堂财务管理制度如下:

一、在祠堂重建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下,分别成立卢宽公、 卢晟公祠堂财务管理委员会,各设会计l人,出纳1人,监督成员4人。卢宽公祠堂,会计:卢业奋〔逢龙),出纳:卢 业洪(逢龙〕。卢晟公祠堂,会计:卢业维(博鳌),出纳:卢家秋(石搪〕。财务监督小组成员:卢业导、卢业民、卢家时,卢海,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二、捐款收据一式叁份,捐款者一份,会计计账一份, 存根一份 。

三、款项使用条据须经经手人签名,各祠堂筹委会负责人二人以上签名同意,监督成员同时签名才予以开支。

四、基建工程结束后,财务人员须将所收支账目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重建第七世祖卢宽、卢晟公祠堂领导小组

2017月6月30日

(感谢卢伟宗亲提供供稿)

本平台为开放性卢氏文化中心,凡是有关卢姓的任何新闻、图片、文章、成果、家族信息都可来文投稿,不拘于任何内容、形式、学术观点。

投稿邮箱:lutong001@sohu.com

微信联系可搜13611051910

并请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

包公祠景点介绍 包公祠景点介绍 包公祠景点是什么

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简介开封包公祠附近景点推荐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的这处旅游景点就是这处开封包公祠了,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是熟悉的,毕竟包公是我们都熟悉的清官,自古以来都备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座开封包公祠的旅游信息吧!

开封包公祠简介

这座开封包公祠,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可以看见的人物包公的祠堂,这处建筑是为了纪念他修建的,包公是我国著名的清官,也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1

这座包公祠,位于包公湖的湖畔这里,周围景色美丽,环境旖旎,整个建筑也是古典雅致,十分的庄严,目前是河南这里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目前,这里一共包含着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建筑的,其中这里的东面则是灵石苑,最要是包含着石雕、水榭。

包公祠内主要为大家展示着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文物史料,大家可以去观赏一下。

交通

开封市内乘坐10、14、16、20、24、35路公交车至“包公祠”站。

开封包公祠附近景点推荐

开封大相国寺

这座开封大相国寺,历史悠久,文化深远,修建于北宋时期,占地一共五百亩,建筑气势恢宏大气,是全国的佛教活动中心。

这座建筑被保留到现在,基本的格局还是比较完整的,且内主要包含的建筑有着碑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另外在前院东侧还有钟楼建筑。

尤其是这里的正殿和藏经阁,为清代时期的建筑,建筑宏伟,还是著名的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结识鲁智深等历史故事的发生地。

开封博物馆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开封的文化历史,那么就来这里的博物馆看看,这座博物馆,靠近着包公湖,与包公祠隔着湖泊相互对应着,景色秀丽。

博物馆整体建筑是一座“山”字形仿古建筑,用黄琉璃覆盖顶部,建筑壮观美丽,设计精致也充满着古韵,目前,这里一共包含着展厅十三个,包含藏品八万多件,图书五万多本,内容丰富,藏品多样!

这些就是关于开封包公祠的旅游信息了,这处景点历史悠久,主要是可以让大家补充一些人文知识,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来这里参观看看!

包公祠景点介绍 包公祠景点是什么

1、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其座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2、2020年2月,为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自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将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所有医务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实行免票入园,为医务工作者团队开设绿色通道。

包公祠和开封府有啥区别

包公祠和开封府的区别是 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 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包公祠

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其座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包公祠由主展区、园容景区和功能服务区三部分组成。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回廊、碑亭、大门、二门等,陈列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题名记碑》、碑文等。园容风景区内有假山、瀑布、石雕等。功能服务区内有停车场,商品部,餐厅,多媒体游客中心以及高标准星级旅游厕所等。

包公祠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和气势雄壮的大门楼等,布局规整,庄严肃穆。油漆彩绘,均系宋代风格,色调淡雅,倍增观瞻。

开封府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

2020年2月,为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自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将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在建筑形式上,开封府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九个展区:

1、以仪门、鸣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题的府衙文化区;

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题的包拯传说文化区;

3、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题的道教文化区;

4、以典狱房、牢狱为主题的刑狱文化区;

5、以桂籍堂、拱奎楼为主题的教育科举文化区;

6、以英武楼、校场为主题的游艺文化区;

7、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题的府尹人文文化区;

8、以宋太宗、宋真宗为主题的潜龙宫帝王文化区;

9、以范公阁、曲桥、明镜湖、弦月山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区。

包公园景点介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包公园,简称包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72号,始建于北宋嘉_七年(1063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包公祠位于包河香花墩,其初为城南梵刹,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

祠内由正殿、东西两厢房、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大片的碧水和园林组成。

开封包公祠玩多久合适

开封包公祠一般需要0.5小时 - 1小时可以游览完成。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公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开封市长),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开封包公祠,位于开封市西南的

畔,是为纪念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自金、元朝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如今 的包公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选址重建的。

开封包公祠面积不大,是一组仿宋风格的古建筑群。有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建筑组成。游客在大殿内,能够看到一座高3米多的包公铜像。包公蟒袍冠带,正襟端坐,铜像两旁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历史文物与典籍。

二殿展出了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共148年、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公的名字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

在祠内的东西配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深受游客喜爱的是东殿的群组蜡像《铡美案》,与真人大小一样,色彩鲜明,栩栩如生。

祠内展示出来的历史文物中,有些是复制品,真品已经被转移到博物馆了。在售票处旁有导游服务点,如有需要可以在这里请导游讲解(需要收费)。

开封包公祠位于开封,这周边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

景点

报国寺 与开封包公祠距离0.07km

大宋御河 与开封包公祠距离0.08km

3D欢乐世界 与开封包公祠距离0.41km。

包公故里合肥包公祠(4A级景区)如何

合肥是包公故里,如今在合肥仍能看到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练兵的教弩台、包公祠、包公墓等古遗址。

合肥,是安徽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交通枢纽。

合肥青山绿水环抱,街头树木成荫,是中国首批园林城市,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一体。

合肥的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北宋清官包公的故乡。

包孝肃公祠 简称“包公祠”,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为AAAA级景区。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包公祠由主展区、园容景区和功能服务区三部分组成。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 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包公祠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回廊、碑亭、大门、二门等,陈列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题名记碑》、碑文等。

包公祠园容风景区内有假山、瀑布、石雕等。

包公祠功能服务区内有停车场,商品部,餐厅,多媒体游客中心以及高标准星级旅游厕所等。

包公祠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和气势雄壮的大门楼等,布局规整,庄严肃穆。油漆彩绘,均系宋代风格,色调淡雅,倍增观瞻。

近年来,合肥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明珠广场、五里墩立交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已成为合肥市的新景点。

大蜀山、野生动物园等也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由合肥往南,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巢湖素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斑驳的文化陈迹而闻名,正逐步被建成合肥的后花园。

包公祠景点导游词

包公祠景点导游词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园内面积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 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令人颇感兴趣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没有日月阴阳眼,或许这才是“包拯”真实的尊容。摆在大堂一侧的三把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气逼人,那里终日围满了参观的游人。这三把铡刀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剑!它与包大人须臾不离,仿佛再现了包公在开封府升堂办案的正气与威严。好一派“色正芒寒”、“节亮风清”的“庐阳正气”!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故此井名为“廉泉”。现在合肥已生产“廉泉”啤酒。以表达对包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关于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

此外,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在包公祠内有一块引人的刻石,此乃是1973年4月从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包拯墓中清理出来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刻石,这块墓志刻石较《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地叙述了包拯的一生,可以起到补史的作用,极为珍贵。碑中记叙了包拯好几件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两件: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故人、亲党皆绝之”。当时,他的一位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打他一顿大板;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 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到河南开封游览的人,多想探寻包公的遗踪,然因开封多次被黄河水淹没,目前惟一流传下来的仅一个碑石,此碑即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今保存在开封市博物馆内。碑上按先后顺序题刻着北宋开封府从之一任到最后一任知府183人的姓名和上任年月。由于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深受群众崇敬,人们参观碑石时总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点点,称颂不已,久而久之竟将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从这极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