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河龙王庙

皂河龙王庙

皂河龙王庙在宿迁市西北皂河镇南,紧靠古大运河,西临黄河故道。

龙王庙建于清康熙间(1662一1722),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1983年修复。龙王庙由南至北是禅门、钟楼、鼓楼、御碑亭、怡殿、东廊房、西廊房、大王庙、灵关殿、东滚龙脊、西滚龙脊、大禹王庙、东宫、西宫等,均按北京清代官式建造,内亦有清代官式彩画。 庙的四周筑围墙,有三进院子,在灵关殿和大禹庙之间还有围3米多、高10多米的大柏树。御碑亭内乾隆御碑,刻有4个不同年代的乾隆御笔碑文。

响水龙王庙景点 响水灌河龙王庙历史

1. 响水灌河龙王庙历史

1.开山岛东临黄海。西南为水泥岸壁码头,高潮时可靠船登岛。岛东80米处有砚台石,西200米处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岛上有航标灯塔一座、原驻军营房50多间以及山洞、储水池等

2.开山岛西边是码头,是后来海军登岛时建设的,供停船登岛之用。它的南面还有一样暗礁,只有潮满时,渔船才能通过,潮退时要加倍小心,容易触瞧

3.岛的四周长满了有碗口大的海蛎,其壳坚硬,其肉鲜美,是贝壳类中最美的食品,品尝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4.山因为海而显得壮观,海因为依着山而美丽。面向浩瀚的黄海,天气晴朗的早晨,可观赏日出;岛上有层叠房屋,远眺象布达拉宫,被人们誉为"海上布达拉宫"。登岛远眺,水天一色,海鸥翔集,白帆点点,赏心悦目;漫步山径,只觉海风习习,涛声阵阵,既可拿杆垂钓,也可张网捕鱼,过着赛似神仙的生活

5.在开山岛还可以看到一些诸如海市蜃楼等天然奇观。与开山岛遥相呼应的灌河口,每逢农历闰年七八月份,多有大鱼成群由海口随涨潮顺灌河而上,至龙王庙一带即转回。这就是传统的"大鱼朝拜龙王"奇观

6.岛上有好几个山洞,就像迷宫,回环往复,幽深静谧,人们可以在山洞中看到海,如果不熟悉路,却很难顺顺当当走出来。现在开山岛已对外开放,变为供游人探险欣赏大海的落脚点

2. 响水灌河大鱼拜龙王庙

响水的灌河大桥是一九八七年建成的,传说建造大桥时,有一个桥墩打在了软流层上了,混凝土浇灌下去就被冲走了,当时也不明吧下面具体是什么情况,后来一位年轻的女工程师主动请缨,下去探查情况,结果牺牲了,后来这个桥墩换了位置。

大桥建成后,为了纪念这位女工程师,在大桥头用汉白玉石建立了她的雕像,两只仙鹤相伴。

3. 响水县灌河禅寺

主要旅游景点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武侯祠 、汉画馆、老界岭 、医圣祠 、龙潭沟 、石门湖 、河南内乡县衙 、丹江 、哪吒故里 、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府衙 、张衡墓 、鸭河口、彭雪枫纪念馆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水帘寺 、博望坡遗址 、菩提寺 、汉桑城 、汉议事台、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福胜寺塔 、花洲书院 、泗洲塔 、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寺山国家森林公园 、坐禅谷景区 、渠首景区、淅川香严寺 、丹江小三峡 、福森生态文化苑 、法海禅寺 、荆紫关 、龙山风景区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 、北顶五朵山 、伏牛大峡谷 、云华蝙蝠洞 、西峡灌河 、白河湿地公园 、山陕会馆 、五道幢自然生态风景区 、灌河漂流等

4. 响水灌河龙王庙图

开山岛冬天是不下雪的 因为气候偏暖 风大 但是旅游是个不错的地方。

山因为海而显得壮观,海因为依着山而美丽。面向浩瀚的黄海,天气晴朗的早晨,可观赏日出;岛上有层叠房屋,远眺象布达拉宫,被人们誉为“海上布达拉宫”。登岛远眺,水天一色,海鸥翔集,白帆点点,赏心悦目;漫步山径,只觉海风习习,涛声阵阵,既可拿杆垂钓,也可张网捕鱼,过着赛似神仙的生活。

岛上有好几个山洞,就像迷宫,回环往复,幽深静谧,人们可以在山洞中看到海,如果不熟悉路,却很难顺顺当当走出来。现在开山岛已对外开放,变为供游人探险欣赏大海的落脚点。

开山岛虽无高大树木,却也是鸟类的天然家园。

在开山岛还可以看到一些诸如海市蜃楼等天然奇观。与开山岛遥相呼应的灌河口,每逢农历闰年七八月份,多有大鱼成群由海口随涨潮顺灌河而上,至龙王 一带即转回。这就是传统的“大鱼朝拜龙王”奇观。

5. 响水庙的来历

这是回文联 〈一〉 〈1〉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2〉 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3〉 白云观中观白云; 流水河里河水流。

〈4〉 静泉山上山泉静; 清水塘里塘水清。

〈5〉 雪岭吹雪吹岭雪; 岚山飘云飘山岚。

〈6〉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7〉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北京出租车租出京北。

〈8〉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寺中寺隐龙。

〈9〉 响水池中池水响; 黄金谷里谷金黄。

〈10〉 本日飞机飞日本; 山东奔驰奔东山。

〈11〉 平顶山上山顶平; 悬空寺处寺悬空。

〈12〉 白雪飞扬飞雪白; 红梅醉人醉梅红。

〈13〉 翠湖喷水日水喷湖翠; 春城飞花时花飞城春。

〈14〉 人重官非官重人; 德胜财毋财胜德。

〈15〉 贵阳阴天多天阴阳贵; 温江暑日长日暑江温。

〈16〉 学好人好学; 歪想者想歪。

〈二〉 少数基金基数少 高价股票股价高

6. 分水龙王庙历史

汶上是中国千年佛都,景点有宝箱寺景区(太子灵踪塔、佛牙),佛牙地宫(建设中),莲花湖湿地(可以坐观光船、观光车),南旺分水龙王庙(京杭大运河济宁段遗址),东楼等等

7. 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来历

大跌眼境:指惊讶或失望的程度出乎人的眼界与意料。在现今社会,眼镜一词出现了,所以有不少人会用“大跌眼镜”来表示对事物质惊讶或失望。但是其实应该是“大跌眼境”才对。

拓展资料

大跌眼境,读音dà diē yǎn jì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惊讶或失望的程度出乎人的眼界与意料。

跌:落,降低,失足。喻指犯过失。

眼境:眼界。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外清眼境,内净心尘。”

大跌眼境:指惊讶或失望的程度出乎人的眼界与意料。

在现今社会,眼镜一词出现了,所以有不少人会用“大跌眼镜”来表示对事物的惊讶或失望。

但是其实应该是“大跌眼境”才对。

中文名:大跌眼镜

出处: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

含义:惊讶程度出乎人的眼界和意料

类型:成语

大跌眼境:指惊讶或失望的程度出乎人的眼界与意料. 在现今社会,眼镜一词出现了,所以有不少人会用“大跌眼镜”来表示对事物质惊讶或失望。

别再用错了

“大跌眼镜”并非指丢人现眼,而是另有他义!是“大跌眼镜”,还是“大跌眼睛”?别再用错了!眼镜最初只是单镜片,还没镜框,怎么佩戴?由此催生一个成语!成语“大跌眼镜”,与眼镜有关吗?跌个眼镜为何就让人惊讶?

有个人们熟悉,并常常会引用的成语,叫“大跌眼镜”。虽然是个常用语,但是,由于对于含义认识的模棱两可,有人还会错写成“大跌眼睛”。因为,在一部分的认识里,“大跌眼镜”是个贬义词,形象一个人的表现很差劲,做事的结果令人失败,整个一“丢人现眼”。

其实,这样的理解与运用是错误的,“大跌眼镜”的真正含义,是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比如,“其实人家从小就开始打磨自己,别的不说,单论那书法,足以让诸多行家里手大跌眼镜。”说的就是一个无名书者的书法水平,令专家同行们感到惊奇,是有原因的,因为人们老早就下了工夫的。

对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惊讶为何被称为“大跌眼镜”?这个成语与眼镜有何关系?眼镜掉了,为何就让人惊讶呢?

“大 跌眼镜”还真与眼镜有关。说起眼镜,大家都很熟悉,由镜片和镜架组成的。给镜片配上镜架不仅仅是为美观,更是为了方便佩戴。现代的眼镜的设计更人性化,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鼻梁撑),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

只是,“大跌眼镜”一词,不是与现代意义上的眼镜有关,而是与最原始的眼镜有关。因为,眼镜刚一出世时,并不现在这副模样——它只是一个凹透镜,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这种眼镜,就是一只镜片,用时举到眼前,非常不方便。不论怎么说,单片眼镜的佩戴仍是件技术活,更是件体力活。比如,舞会上,如果用眼皮夹着眼镜,观看人们舞蹈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桩令人惊奇的事情,眼睛一瞪,眼镜就掉下来了!久而久之,“大跌眼镜”就成为看到惊奇的事情的代名词了!自从人们意识到耳朵与眼镜的关系,眼镜是跌不下来了,但是这个说法还是流传下来!

8. 响水灌河的传说

响水镇隶属于江苏省响水县,是响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于黄海之滨,灌河南岸。因灌河支流汇集,每逢潮起潮落,跌水轰鸣,数里之外可闻,故由此得名响水镇。

邢台老沙河城的千年龙王庙

邢台沙河城人文历史与风物》系列之

作者:胡顺安

邢台沙河县龙王庙,位于老沙河城北街中北段,路东一百五十米处。坐北面南,前接胡家巷的东端尽头,后靠扫帚街的东端。坊传始建于元朝,为赫山九龙大王在沙河县城的行宫。龙王庙院内保存的民国三年(1914年)再修碑文也佐证了这一点。

沙河城的龙王庙,在建筑规制和影响力各方面,是县城内依次继文庙,城隍庙,梵爱寺之后,位列第四的大庙。南北长八九十米,东西宽七八十米。门前一大片空旷场地。 据查看资料和走访得知,沙河城龙王庙是“三进制”的院落。其概貌由南而北依次为:

龙王庙木质大门。门前蹲坐两个雄狮。进入龙王庙大门,绕过照壁,漫步在青砖铺就的甬道,身旁伫立着两行高耸参天的墨绿古柏。西边是庙地种菜。东边为一排平房,置放杂物。墙外是城内洼地。每到雨季,北街范围一部分的雨水汇聚于此,形成一片水池。正中龙王下怀,龙神喜水。

缓慢前行,穿越中轴线上的一道拱形门,第二进院落东边是库房和几个道士居住的地方。西边为道长的办公场所,是一座高大宽阔,前檐挑梁通柱的三大间青砖瓦房,甩袖北屋。

信步间,看到一座横跨东西的廊坊,斗拱飞檐,俗称卷棚。从这里进去就是第三进院落,位于龙王庙主轴线的最北端。这是主殿所在地和主要道场。没走几步,一个东西长十几米(九十三岁的郭振忠老人描述,两端是圆形水池),宽约三四米的水池横挡在眼前。水池上搭建一座青石拱桥。拾阶而上,看到两侧有东西庑。东边供奉一个大型木质的龙架;西边置放其他用品。 院子中间不远处摆放一个巨大的褐色香炉。透过缭绕的烟雾,龙王庙主殿映入眼帘。大殿为单层歇山式建筑。东西通长近二十米,阔七八米。蓝砖厚墙,内为隐柱木构,红瓦覆顶。屋脊的深蓝瓦上雕有祥兽。门前挑檐两米。挑檐下的东西两墙有拱形小门分置东西。整个大殿显得宏伟气派。

大殿内供奉龙王爷塑像和龙王娘娘等,还有八根石础木柱。

其中的龙王爷叫杨九思。

民间传说,元初,陕西有个举人叫杨九思,去大都赶考。时值酷暑六月,赤日炎炎。杨九思惟恐误了考期,一路日夜兼程,十分辛苦。行至沙河褡裢附近时,他唇干舌燥,大汗淋漓,晕倒在一棵大树下。恰一老妪,衣衫褴褛,肩挑翁罐,也是因为天热劳累,走到树下歇息。她看见杨九思昏迷,便将瓦罐的米汤让他喝了。九思喝了米汤,渐缓过精神。他答谢老妪,并相互交谈。得知老妪早年丧夫,含辛茹苦养儿成人,又千方百计给他娶妻。谁知儿媳不孝,对老人经常恶语相加,非打即骂,还让老人每天给她送饭,且苛责老人弄脏饭菜。老人吓得不敢言语。 杨九思听后大怒:“岂有此理!我要化成神龙,严惩不孝恶媳!”说话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只见杨九思化成一条青龙,伸出利爪将那恶媳抓起腾空西去,碎尸严惩。他在沙河县西边的赫山,发现一个大水潭,有八条青蛇游弋,择为吉地安身。尔后,以杨九思为首,九龙协作,灵验显圣,造福桑梓。百姓遂修庙祀之,称此地叫九龙庙沟,以纪念杨九思化身成龙,抑恶扬善的事迹。同时他尊称为“九龙王爷”。

古时民智未开,遇到旱涝灾害,庄稼收获不均。百姓认为是龙王发威惩罚众生。在沙河城先民的心里,龙神的职位非常尊贵,能力强大。道教典籍说,龙由九种动物融合而成,是宇宙生成时,智慧元气凝聚的精神。可蕴育阴阳,转化五行(xing)。能上天入海,呼风唤雨。降惠除灾,泽瑞下界,滋养生灵。保当地五谷丰登,使民众安居乐业。龙神实乃宇宙万物之首,被历代帝王视为君者象征,多次下诏封龙为王,以求社稷风调雨顺。

元延祐二年(1315),沙河市褡裢村南有九龙庙。沙河县褡裢村民在神话人物“赫山九龙神杨九思”脱胎成神之地----褡裢村南修筑“九龙庙”。在大殿后修建“赫山九龙神杨九思之墓”。次年(1316)春季,沙河县在城北街东边的低洼积水地带修建了龙王庙,作为赫山九龙王在县城的行宫,并于农历六月初一竣工开光。届时,沙河城的龙王庙前人山人海,唱大戏,玩杂耍,踩高跷,围圈打醮,二龙戏珠,表演民间多种娱乐节目。加上各种商贩的吆喝声,热闹非凡。吸引周边若干村落的信众前来观看和助兴。

伴随着敬奉龙神在中原汉族民间的普及,沙河城龙王庙的祭祀文化逐渐丰富。龙王庙内多设坐像,只立有杨九思一位龙王。除了敬奉杨九思和龙王娘娘,还有八位龙神,并赋予各自不同的职能(掌管财务的,掌法惩恶人的,调节风雨的,等)。以龙王爷杨九思为首,平时隐居山区龙潭,旱季和洪涝时,出驾到东边巡游,调节风雨,治理洪涝。

传说明代成化年间,黄河决堤,一泻千里,生灵涂炭。沙河城龙王庙也惨遭冲毁。皇上派遣大臣到沙河赫山请杨九思出巡治水,神果立显。捷报传京,龙颜大悦,即封杨九思为“护国灵侯赫山九龙大王”,并差天下工匠为其建造九梁八搭朝五殿,三间大庙带卷棚的九龙神庙大殿,御赐“护国灵侯”匾。着令沙河县城的龙王庙享有同等尊荣。

九龙王在用食疗治愈顽疾等医术方面也堪称一绝。据民国版《沙河县志》记载,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龙神疗愈痼疾,亲笔御赐金匾“汤膳显绩”,并“从皇宫拨出专项黄金五十两,遣侍卫至沙河,缮新庙貌,以答庥嘉,以彰宠赐。”

九龙王呼风唤雨的能力尤其“威显素著”,祷雨辄应,总会“以神明威,应时普被。”龙王庙也由此成为沙河县历史上官府及民众遇旱祈雨的地方,香火十分鼎盛。

明清时期,每逢天干地旱,沙河知县率领众人在沙河城龙王庙前广场上整队,举行隆重的出发仪式。县令撰写《祈雨文》,读完焚烧,随即宣布出发。一时间,点火放炮,神乐启奏,锣鼓齐鸣,声震天地。司仪和道士等光着脚丫,头顶水盆。众人手持彩旗,敲锣打鼓,一路浩浩荡荡,往西步行百里,前赴九龙庙沟祷雨。到达九龙庙沟,摆出供果,虔诚跪拜。县令宣读《请赫山九龙王行雨文》。请上八人共抬的出驾龙王----就是一个大型的木制龙躯,简称“龙驾”。八个壮汉抬着“龙驾”,路上累了可以轮换抬轿,沿原途返回。这叫做借驾祈祷,或者借驾求雨。

当“龙驾”行至沙河城地界后,有一簇人马在此恭候。他们看见龙驾,就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以示迎驾。人们抬着“龙驾”游街三日后,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如柱。村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九龙王爷显圣。然后,依原路,恭送龙驾回九龙庙沟洞府。

康熙年间,沙河干旱绝雨,蝗虫成灾。知县谈九乾撰写《祈雨文》,请命于神,并在《请赫山九龙王行雨文》末尾感慨道:“于此文焚告后,阅日大雨如注,阖邑欲涌,益信神之灵也,并记之。”

沙河城人把“龙驾”看得颇为重要和神秘。于是请工匠以九龙庙沟的“龙驾”为型,制作了一副同样的“龙驾”,供奉于沙河城龙王庙的卷棚东侧备用。其形逼真,神态无二。嗣后,每遇干旱,必请出“龙架”祷雨。龙王也会显灵,普降甘露,泽及大众。

明清两朝,九龙爷护国治水患,揭榜救国母。故而大明成化、大清顺治以及乾隆等数位皇帝屡有褒封崇祀,权司行雨。自明以降,九龙神声震朝野,威名远扬。清乾隆时期,官方已将龙王庙的祭祀活动推到极点。沙河历任知县都从县衙的银库中拨出“官银”到龙王庙实施祭祀。

农历六月初一的龙王庙会和干旱季节的借驾祷雨,是沙河城龙王庙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两项活动。

沙河城龙王庙自修建以来,千百年间,虽遭水患,但注重修缮,基本上保存完好。清道光时期,沙河城的龙王庙已成为附近著名的景点之一。根据沙河城龙王庙石碑记载,民国三年的修缮是其上世纪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葺。 令人惋惜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沙河城龙王庙因年久失修,人为破坏,龙王庙东半部分诸多殿庑倾圮。惟残存大殿的西半部分和位于龙王庙中西部的道长办公场所,还有几道断壁残垣。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政府普及教育,沙河城龙王庙经过整修,先后做过沙河县育红(东方红)小学,北街小学,城关中学等。我儿时从外祖父家回来,曾在此短暂借读。 1990年代中期,城关中学迁走,不久沙河城龙王庙被卖作民宅。龙王庙大殿原址残存的上世纪初修缮的大殿西端屋顶漏雨,椽檩遗腐,濒临倒闭。2012年,北街部分信众倡议拆毁这段残存,依照旧制,等量复建。同期修筑简单的龙王庙大门和大殿两侧的简易配房。

至此,沙河城千年龙王庙的遗址上,还能看到其最新样式的现代简易殿庑,另有一通民国三年所立的“新建赫山九龙大王行宫碑记”的碑刻。

新乡市 卫河航运的金龙四大王庙

新乡和平桥南侧向西200余米,有一处古建筑,坐落在繁华大道旁的巷陌间,灰墙碧瓦,远远望去,如同一位阅尽繁华,如今有几分落寞,但又清净安详的老者,这就是市内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金龙四大王庙。1961年4月,金龙四大王庙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四大王庙:见证卫河航运的繁荣历史

金龙四大王,诞生于中国古代航(水)运盛行时期。作为河神的化身,承载着河系两岸民众及航运从业者、经营者诸多祈愿。

古时卫河通称御河(另有称大运河),明时改称卫河,系海河五大支流之一,全长900余公里,跨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四省市,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内河航道。卫河本有两处源头:一处为辉县苏门山麓,一处为博爱县的皂角树村,两源于新乡县合河村村西合二为一,后流经市区、卫辉,在淇县与淇水并流,汇入海河。

元、明时期,卫河航道已显得十分重要,航运对新乡的工商业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清末民初,往来于新乡、天津间的货船达700余只,载重百吨以上的大船约三分之一,船民有数千人。物资的装卸转运分别由饮马口、杨树湾两个码头集散。

当时的卫河岸边,商业集中的北关街,如游家、李家、卫家等各大行号都是前门设店,后门建有泊位,供货船停靠装卸货物。他们在沿河一带构筑大片物业,靠着卫河航运个个“发家致富”。可以说,没有卫河航运的繁荣,就没有当时这些富豪大家的崛起。因此,沿河建筑庙宇供奉河神祈求平安就顺理成章了。

书生谢绪被封河神 护佑两岸百姓苍生

世人口中的金龙四大王究竟是何方神圣?又为何要为他立庙修身供奉于庙堂之上呢?据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科科长贺惠陆介绍,金龙四大王原是南宋时期京都临安的一位教书先生,名叫谢绪。因为元兵入侵中原,谢绪不愿当亡国奴,投江而死。谢绪生前身后有很多神奇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在元代即将结束的时候,在徐州城下的吕梁,空中显灵,传说他率领风雨雷电之神,驱赶黄河之水,水淹元军,帮助明军夺得天下。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敕封他为护国济运黄河之神,并兼管运河。此后,谢绪为黄河航运两岸的百姓、官家乃至历代朝廷所供奉,鼎盛时期,天下所有水神祠庙全都供奉有金龙四大王像。因其在家中排行老四,故被誉为金龙四大王,沿河所建的河神祠庙也都称之为金龙四大王庙。

具体到称号的由来,传说极多。康熙四十年,河道总督张鹏翮上书奏请加封金龙四大王四字:“昭灵孝顺。”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途经宿迁,再次加封河神“广利安民”。至清朝末期,光绪五年,河道总督文彬最后一次奏请加封河神“溥佑”二字,至此,金龙四大王拥有全部封号为:“显佑通济、昭灵孝顺、广利安民、惠浮、普运、护国、孚泽妥疆、敷仁、保康、赞翊宣诚、灵感、辅化、襄猷、溥靖、德庇、锡佑、溥佑、金龙四大王。”

全部封号一共是44个字,已经超出中国古代封神的礼制规定。按历代礼制,天上地下所有神祇封号不准超过40个字。由于清朝皇家对于金龙四大王的超常规重视,使得河神崇拜严重突破了这一仪典礼规。在中国的历史上,唯有妈祖天后和金龙四大王两大神祇才享受此殊荣,可见两岸百姓对于河神谢绪的敬重之心。

几经修缮 成为游人免费观赏地

在新乡市金龙四大王庙的院内,记者看到了嵌于大门一侧墙体内的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大清光绪三十二年”重修的文字介绍。院子里残存的碑刻也随处可见。

“原来庙的大门是朝东开的,后来又几经战乱损毁,大门建筑只剩下一堵残墙了。”贺惠陆说,现有的建筑还算保存得相对完好,目前由区政府与社区共同维护日常管理事宜。

院子里一位段姓老太太告诉记者,这里经常会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院子里也见到了几名前来游览的市民。据介绍,由于经费有限,大门尚无修复计划,作为参与维护日常事宜的人士,他们也是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尽力保护这遗存的珍贵古建筑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