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教寺大殿

太平兴国教寺大殿

在南通市启秀路17号院内。在历代《通州志》上 太平兴国教寺称为,俗称东寺。寺内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碑刻称其为太平兴国教寺。该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一1173)。据记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殿曾毁于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清道光时重修。据记载,寺庙原有金刚殿、地藏殿、朝宫殿等,现仅存大殿。大殿木结构,重檐以山顶,面阔和进深均为3间,平面近于方形,明问四金柱下置浅雕覆盆式柱础,后两金柱为瓜棱形。屋架坡度缓和,外檐斗宫栱,明间三朵,次间一朵,梁用月梁并做琴面,门窗槅扇较为古朴。?

庄重典雅大气稳健,看赵承旨之《太平兴国禅寺碑》

赵孟頫《太平兴国禅寺碑》,楷书,收录于三希堂法帖。该碑系赵氏于皇庆元年(时年其59岁)奉召所书,楷书刻就,庄重典雅,大气稳健,笔画精细,篆刻隽永,既有馆阁体的严谨细致,又有书法的俊秀飘逸,雍容典雅,神风外溢。

太平兴国禅寺碑》由皇帝敕授,元四朝名臣程钜夫撰文,赵孟頫书并篆,记录袁州仰山禅寺重建之事。

讲解大赛总决赛回顾丨薛丽洁:跨越千年的传奇——太平兴国寺塔

讲好盐湖故事,传递盐湖声音。 为进一步将盐湖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建设“幸福盐湖”的发展优势,盐湖区举办“弘扬忠义精神,讲好盐湖故事”讲解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后,最终10位选手突出重围。《盐湖新闻》栏目对这10位选手的参赛作品进行展播。接下来请欣赏盐湖区文化旅游局薛丽洁带来的《跨越千年的传奇——太平兴国寺塔》。

编辑丨李鑫 刘艺萱

责编丨李丹凤

审核丨 焦肖飞 王剑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

△ “ 感人瞬间” 微视频丨《守护》

兴教寺:中国佛教的祖庭(唐朝樊川八大寺之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比如西安,西安,中华的发源地,曾经有不少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过西兵马俑和大雁塔,但是西安城的南边,却有一座寺庙,虽然没有兵马俑和大雁塔那么出名,但是它的文化底蕴却是非同小可,它的名字叫做兴教寺,位于长安县的少陵原野,古代被誉为大唐的护国兴教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

兴教寺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少陵原,距市中心仅20多公里。一座寺院建立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佛教,所以按照“大兴佛教”的意思,它被命名为“兴教寺”,由藏经楼、塔楼和寺院三部分组成,进入寺院后,可以看到两楼之间有一座鼓楼,与兴教寺遥遥相对,气势恢宏,自古以来就有佛教信徒来这里朝拜,兴教寺被誉为唐朝樊川八大寺之首,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遗产,而且免费参观。

兴教寺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最近才修建的,虽然是佛教的祖庙,但也是风云变幻,到了明神宗时代,兴教寺已经没落了,鼎残断,游人多眼杂,后来重建,清同治年间,兴教寺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了三塔,僧人寥寥无几。

兴教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文物建筑,更是玄奘大师的长眠之所,玄奘大师是法相宗的鼻祖,他的诞生地就在河南洛阳,玄奘大师创建佛教的时候,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便四处游历,在印度和其它国家旅行了十七年左右,然后与徒弟们一同翻译佛经,《西游记》的故事由此而来,据统计,他翻译的经文超过1000册,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佛教三大译者。

唐高宗年间,玄奘大师在这里圆寂,他表示,他死后,会将自己的遗体掩埋在深山之中,远离皇宫,后来高宗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西安东部的白鹿原,据说,从大明宫就能看到,唐高宗皇帝陛下就经常在这里眺望白鹿原,武则天担心唐高宗会伤心欲绝,便让玄奘的遗体被转移到了今天的少陵原,并修建了一座寺庙,以示对他的敬意。后来,唐肃宗又在他的舍利塔上题写了“兴教”两个大字。

兴教寺有一座五层高的灵塔,高约7米,即玄奘的舍利塔,而在塔的两侧,则是玄奘的徒弟窥基、圆测的舍利塔,这三座塔的存在,给兴教寺平添了不少的灵性,而在塔的顶端,则镌刻着一些铭文,被许多人称之为“大遍觉塔”,这也是兴教寺为什么会被称为佛教的始祖之地。

玄奘一生之中,门下弟子众多,能跟随在玄奘身边的,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窥基的爷爷是宁国公,他的叔父是赫赫有名的尉迟恭,家业繁盛,而圆测,是新罗王的长孙,通晓各种语言,是佛教唯一的传人,玄奘临终前,特意吩咐这两个徒弟,将他们安葬在自己的舍利塔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