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墙。城墙设有四城门,门上有楼,墙外有护城河相依。

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重砌为砖墙,高达11米以上。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文明门、威武门、肇魁门,四楼为观海楼、怀曛楼、见山楼、仰宸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墙多次修葺。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小东门、小北门,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

兴化城墙在历史上曾多次发挥了抗御外敌的作用。在抵御侵犯者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知县胡拱辰领军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迹,双方浴血奋战。兴化城终因无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县也与城共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怀。

兴化城墙兴时可以游览。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唐甄曾登临城墙,作《兴化县城上登览》——

孤城野水忘黄昏,粳稻菰蒲一水痕。

风急直愁沧浪入,秋高常畏大滩奔。

鱼龙带雨叵中泽,鹤鹤冲烟过北门。

来日忧怀何和道,芰荷香满泛前村。

1958年,因旧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墙被拆掉。剩余部分因为当时的百货公司仓库、直属粮库等国有企业依古城而建,才侥幸得以保留。20世纪90年代初西门段也被拆除,现仅存东城外墙脚跟一段,保存较为完好,长65米、高5.5米、底宽1.6米、顶宽1.1米。2002年兴化古城墙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兴化古城墙的前世今生

随水系而变,随水系而筑。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抗击倭寇保境安民、堵截决堤防御洪水的作用的当属兴化古城墙,在苏北地区仅有——

“登城而观,内可鸟瞰全城,街道纵横,行人络绎,坊表林立,市景繁华,脚下城墙向两边蜿蜒伸展,如环龙盘卧。外亦可远眺景色,大河环绕,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绿树成荫,田野牧歌,似天堂仙境。”这是史书上的记载,描写了兴化古城墙在一段时间内的周边景象,讴歌了水乡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建筑技艺。

古城墙形体硕大坚固、雄伟壮观

据1851年(咸丰元年)修纂的《重修兴化县志》中记载,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宋代。1225年(宋宝庆元年),知县陈垓为治安要计,开始构筑周长六里一百五十七步的土城,元末废圮。1372年(明洪武五年)守御千户郭德、蔡德、刘人杰以砖更建城墙,高一丈八尺,内外环水为濠。1538年(嘉靖十七年)知县傅佩率全城民众筑城墙,并凿玉带河,汇三关之水于海子池。于北城玄武故址筑高台,名曰拱极。玉带河汇三关之水于海子池。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城又圮,台亦坏,西北崇不逾丈,城濠渐堵塞,其夏有倭警,知县胡顺华多方捍御。倭去,请于当路重筑。始于八月,次年功竣。用砖六百万五千有奇,灰12万余石,加旧址一丈,高二丈八尺,厚四丈。为有利护守城士卒观察和射箭的安全,还在城头上加建二尺的城垛,垛下建有高二尺五寸的护身墙。城墙面宽四丈,底宽八丈。墙身形体硕大,厚实坚固,雄伟壮观。城墙共设有四个高大拱形城瓮,瓮下铺巨型跳板,让人行走。跳板下挖有陷马坑,待兵临城下时,诱敌深入,歼敌于陷坑之中。瓮口设有双扇大门,平时可自由开关,控制行止,战时亦可土包封闭,据城坚守。据传,开启城门至少需两名力大的壮士。

城墙的四门皆有名。东边称“启元”,南边谓“文明”,西边名“威武”,北边冠“肇魁”。城门上都建有竭山飞角的高大城楼,东南西北各楼分别称为“观海”“怀熏”“见山”“仰宸”。1921年、1924年先后增辟“中正”(小南门)、“朝阳”(小东门)。各城门两边均有砖砌阶梯,可拾级而上。城上有宽路,平时可登高远望,战时可行车走马。宋、元、明、清以来,古城墙还起作拒洪水之效。用当时明朝尺度测量,整个古城墙长约3.2公里,高约10米,宽约12.8米。城墙曾多次整修,清朝道光年间,完成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四楼圮、四城门分别于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尚存,后因年久失修,城垣残破不堪。

古城墙见证和记录了数次战事

在历史上,兴化古城墙内外曾发生过多次战争。比较著名的战争为明朝末年的“三王”起义(又称“新昌王抗清”)。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兵攻占扬州。邑诸生王缵及弟王续等弃家走东海,奉明朝宗室新昌王集战舰攻打兴化城。有武生戴之藩奋勇登上城楼女墙,令开城迎新昌入。次日,清将张文元率兵至,新昌遁去。捕王续等一批起事者及内应者,并斩于市。王缵与父哲士等缮兵复拥新昌反攻,守城官出锐师反击,哲士父子等人俱殁于阵,新昌大败。

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城墙还发挥了抵御外敌的重要作用,书写了一段段悲壮激昂、可歌可泣的战斗史。据兴化见证抗日战争的老人回忆:1940年5月底,日军高邮来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及兴化县党政机关的官员闻风撤至海河灶户陈一带,命令县保安警察150多人开赴城南八里铺御敌保境。县保安警察与敌遭遇后稍作抵抗就往芦洲东撤。日军当晚进入兴化城,见空城一座,于第三天纵火劫掠后撤走。第二年2月,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南浦襄吉部)从高邮出发,协同伪军197团刘湘图部,在飞机掩护下首先进攻南门。国民党军顽强抵抗,日伪军受挫,绕道至东门泊。东门外的青龙寺、大尖等地块碉堡林立、火力网交叉构筑,国民党军击退了日伪军多次冲锋。日伪军登陆未果,遂从九顷迂回北上,深夜从北窑尾大王庙登陆,国民党军寡不敌众。1941年2月20日上午,兴化城沦陷。此次战争,城墙部分墙段被炸毁,残存的城墙布满了伤痕累累的“弹孔”。

古城墙于上世纪50年代末大多被拆毁

全国解放后,兴化迈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1958年,兴化古城墙因城市公共设施和内外交通设施建设的需要,经省政府批准后拆除了大部分城墙和所有城楼。据1995年出版的《兴化市志》记载,兴化城墙“仅存西门、小东门等残垣约400米。”分别为百货公司仓库北端,造纸厂大门南端,健康小学东侧,粮食局仓库后侧,每段约100米。

上世纪末,城西地块的城墙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受损。目前,仅存原百货公司仓库及原健康小学地块附近两处城墙。其中保存较好的为东岳庙后侧这段,因原百货公司仓库建在城墙上而未被拆除。原为一幢单层外墙,长约70米,高约5.5米,墙底宽约1.6米,顶宽约1米,上部砖封呈矩形,用糯米石灰浆砌筑。这对当前研究我国里下河地区城市形成、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6年10月,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兴化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泰州市文物局对兴化古城墙评价为“随水系而变,随水系而筑。在历史上起作保境安民抗击倭寇、堵截决堤抵御洪水的作用,属古代县城墙,在苏北地区仅有”。

古城墙正在逐步恢复精、气、神

近年来,兴化古城墙现存的两段因历经数百年的日晒夜露、风蚀雨淋,部分城砖砖层剥落、棱角圆钝,砖缝填灰土也已风化脱落成条沟状,不少部位灰砖空脱和鼓凸裂缝,内侧不少地方坍塌,顶端砖封全部松动进水。尤其是小东门北城脚根的一段城墙,受暴风雨的冲刷雨水从裂缝、墙缝中外流,有坍塌的危险,且影响周边的居民及行人。为此,对现存的城墙进行抢救性保护势在必行。

2006年10月,市政府专门召开城区古城墙维修保护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与具体任务。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修旧如旧,保持风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步骤,先修缮东岳庙后侧地块现存的一段城墙。修缮后的这段城墙长约70米,形体硕大、厚实坚固、雄伟壮观,较好地展现了明朝江淮水城特色。城墙北侧新建了约10亩的古城墙遗址公园,让市民、游客们站在公园里向南就可眺望城墙。前几年,市政府依据明朝兴化城墙的建筑风格在银北门街区南侧新建了一座北门城楼,巍然耸立、雄厚方正,有一种坚固持重之感,每个水乡人都为之骄傲、赞叹。今年,市政府决定整治小东门古城墙及周边环境,相关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向前推进,将逐步恢复现存古城墙古貌。

特约撰稿:夏义忠 卞俊峰 王 萍 梅立成

编辑:兴化报业全媒体

赣县古城墙景点 赣州古城墙历史文化

1. 赣州古城墙历史文化

始建于宋代的福寿沟,是一套精密而成熟的古代排水系统。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按照分区排水原则,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建成“福沟”“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依据水力学原理,利用水力使闸门自动启闭,引导城市雨水污水自然排入章江和贡江。同时,福寿沟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与城区池塘相串通的方式,防止沟水外溢,进行废水再利用。“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沟辅之以后期修建的支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主次分明且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内涝发生频率。

福寿沟的修建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刘彝修建福寿沟,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整整用了十个年头。他不仅组织规划设计和建设,还亲自监工,严查每一个细节。在选材上,刘彝近乎苛刻。他采用当地七里窑烧制的优质砖来垒砌,一旦砖风化了,方便及时更换。在建设上,刘彝更是一丝不苟,将过去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断面,沟顶则采用拱形,用砖石垒盖,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过硬的措施,福寿沟虽历经900多年,仍在正常运转。保存完好的古下水道福寿沟、古城墙以及古城水系,印证了赣州这座古城辉煌灿烂的文化。

福寿沟能保留至今,和历朝历代的赣州主政者的悉心维护分不开。无论是刘彝开修福寿沟,还是后期的历次大修,出发点都是让百姓免受洪水危害。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这说明中国城市地下设施营造经验值得赞叹。

原赣州市博物馆研究员万幼楠介绍,福寿沟的建设理念里考虑了生态效益最大化。设计之初,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和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有调蓄、养鱼、溉圃和污水处理利用的综合功效,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循环链,和今天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不谋而合。赣州老城区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暴雨洪灾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有很强的吸水、储水、渗水、净水能力。下雨时把雨水存储起来,需要用水时可以把储存起来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将洪水变成水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率专家团队一行到赣州市调研时对福寿沟给予了高度评价:“福寿沟的设计合乎联通思路,体现了先进理念,具备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功能体系,给现今城区防涝设施建设带来了重要启悟。

2. 赣州古城墙历史背景

赣州(包括其下辖的县市)的景点主要有:

1:国家AAAA级旅游区来:赣州通天岩风景名胜区、赣州宝葫芦农庄、阳岭国家森林公园、兴国三僚风水文化景区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金革命遗址、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通天岩石窟、赣州古城墙、关西新围、燕翼围、大宝光塔、赣州佛塔 、梅关和古驿道 、兴国革命旧址、中央红军自长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

3:国家森林公园: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百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关国家森林公园、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峰国家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

4:国家级度自然保护区: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

6:省级自然保护区:崇义阳岭、崇义齐云山、石城赣江源、东江源头——寻乌桠髻钵山、上犹五指峰

7:省级风景名胜区:赣州通天岩、龙南小武当山、瑞金罗汉岩、大余知梅关古驿道、上犹陡水湖、崇义聂都溶洞、会昌汉仙岩、宁都翠微峰、上犹五指峰

8:其他道景点 :郁孤台 、 牡 亭 、 和谐钟塔

3. 赣州古城墙的历史

Ganzho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on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xi, Ganjiang River upstream.

4. 赣州市古城墙

古城墙有上下出口,全部铺有阶梯

5. 江西赣州古城墙介绍

1. 通天岩风景区

通天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西北郊6.8米处 ,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2.宝葫芦农庄

宝葫芦农庄是地处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赤珠,湖边镇石人前之间,占地面积1300余亩,紧靠105国道,距市区3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具有郊外田园风光,浓郁乡村气息的现代绿色生态农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江西省唯一的最成功的主题公园

3.客家文化城

客家文化城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区的东南面,南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山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

6. 赣州古城墙简介

西安古城墙是明朝时期建立,城墙高12米,长13.74千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城墙内的古城区面积达11.32平方千米。西安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十分稳固,甚至可以在上面跑车和操练,城墙有四个城门,还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古色古香,巍峨壮观,去西安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去欣赏一下。

赣州古城墙,位于江西赣州市,始建于汉代,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也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城墙高约7米,从东门到西门长3.6千米,城墙包括垛墙、炮城、马面和城门都保存完好,而且它是国内唯一的宋城墙。

兴城古城墙,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兴城古城因战乱等原因,现在仅存宁远内城,经过多次修缮,基本保持原貌,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兴城城墙原本是城防建筑,是辽东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座重要卫城。

安徽寿县古城墙,也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理位置特殊,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淝水之战,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座古城墙以“龟城”享誉古今,每座城门都是重门瓮城,城墙四角都筑有角楼,被称为“华北第一城”。

荆州古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城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千米,城墙、城门、敌台、堞垛都保存较好。

开封古城墙,是清代开封府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墙全长14.4千米,是中国现存的第二大古代城墙建筑,仅次于南京城墙,但由于战乱和黄河的泛滥,导致城墙并不完整。为了维护城市的总体风貌,对城墙进行整修,陆续恢复了西门、北门和小南门3座城门。

襄阳古城墙,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城墙周长7.6千米,高约8米,宽10米左右,城墙用大块青砖垒砌,城墙外还有城濠,濠宽200米左右,有2到3米深,这也是全国罕见的城濠,由于城墙高而且牢固,濠宽而且深,再加上山川环卫,这里被称为“铁打的襄阳”。

7. 赣州古城墙景点介绍

因为你咨询的是赣州市区的景点,那我就不说太远的了,县里的景区有点远,市区的话是有那么几个的。

1、通天岩旅游风景区。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

2、钟楼。赣州市章贡区阳明路1号(和平路)

3、赣州八境 。赣州市章贡区八境公园内

4、和谐钟塔。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虎岗村

5、七里窑遗址、赣州市东郊七里镇

6、文昌阁 。赣州市赣县杨仙大道附近

7、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赣州市章贡区342县道附近

8、赣州古城墙。赣州市章贡区八镜路

9、马祖岩。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水东村

10、郁孤台。赣州市章贡区西津路

11、杨梅渡公园。赣州市章贡区迎宾大道南

12、赣州浮桥。

13、赣州城市中央公园。赣州市章贡区章江新区商务中心区域

14、慈云塔、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东段的厚德小学院内

15、西津门、涌金门

16、赣州宝葫芦。

.....................................

......................等等一些小地方。这些都是在赣州市区。

8. 赣州古城墙

赣州城墙高大雄伟,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共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镜台5座炮城。

9. 江西赣州古城墙

福寿沟的创设应早于北宋熙宁年间。按嘉靖《赣州府志·卷五·创设》的记载,“宋熙宁中,知州刘彝谋置水窗”,则北宋熙宁时,福寿沟已经存在。后经历代修浚更新。最近一次大修在1953—1963年,为期十年。此次修缮使用了数以万计的,印有铭文的宋—清代历朝赣州城墙砖。

按《赣州府志》记载,明代天启年间由于民房占据沟道,“水道浸失其故,每岁大雨时,城东北一带街衢荡溢,庐舍且渚为沼,以水无所泄故也。”说明在福寿沟建成几百年后,由于排水系统遭建筑破坏的缘故,赣州也曾出现内涝。直到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在地方官魏瀛的推动下,赣州官民合力修复福寿沟,内涝问题才被重新解决。

2016年8月22日,李克强总理考察福寿沟,称赞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

兴化景区和古城 兴化附近的古镇景区

1. 兴化附近的古镇景区

安丰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是兴化市的十大古镇之一,明、清两代曾设巡检司衙门,镇里商业繁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是苏中根据地重要商埤,唐贞观年间建观音阁(又名奶奶庙),解放战争时期为华中二区机关驻地,建有苏中二分区烈士纪念碑弥陀寺 。

泰山古寺、宋代三相遗迹、七仙女神话传说、安丰古镇。西溪古镇风景区 等还有当地的三腊菜。。。。

2. 兴化附近的古镇景区推荐

兴化基本概况  兴化市位于苏中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处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古城兴化已逾两千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的食邑.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全市 面积2393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东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姜堰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市政府所在地——昭阳镇,为楚将昭阳食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全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92万亩,水面68万亩,滩地17万亩。兴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城建: 兴化以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按照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的方针,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率达38%,目前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9万。2003年兴化市完成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确定了我市城市发展性质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里下河地区具有水乡特色的中心城市,着重塑造了水乡特色,做足“水”文章、理好城中水、建好水中城。  2003年,长安北路、英武北路、楚水东路等城市干道,以及五角广场、楚水湾等一批绿化景点顺利建成,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形象有了新的提高。加快了乡镇建设步伐,按照突出4个重点镇,快速发展6个中心镇,稳步推动一般乡镇的思路,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2003年,张郭镇创建为全国卫生镇,陈堡镇通过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检查。  科教:2003年全市大力推进科技“五大工程”和“质量兴市”战略,组织申报省科技进步奖1项,泰州科技进步奖13项,申报各类科技计划42项。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兴化中学高考成绩列泰州市重点中学前列。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板桥高级中学实行整体改制,文正实验学校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全面完成校舍“三新一亮”工程。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  文化:兴化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在苏北县市罕见。这方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人中之杰,名闻遐迩。他们中有古典文学巨著《水浒》作者施耐庵,明代三任宰辅高谷、李春芳、吴甡,“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鱓,“后七子”之一文学家宗臣,著名文艺理论家、“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中的新长铁路穿境而过,宁靖盐高速公路、宁盐一级公路纵贯全境。市区加速旧城改造,乡镇乡乡通公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邮电通讯便捷,服务设施齐全。拥有普通中学和各级各类专业学校 16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 150个,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为等级医院,图书馆、体育健身场所、公园等设施配套齐全。[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兴化市位于 苏中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处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3′至120°16′,北纬32°44′至33°13′。东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姜堰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境内地势低洼,形如侧釜。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92万亩,水面68万亩,滩地17万亩。兴化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兴化市境内河流纵横,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其中的车路河,是丁溪场通招远场南官河的一条运盐河。  兴化地居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累年平均温度15℃左右,降水量1024.8毫米,日照2305.6小时,无霜期227天。  兴化自然条件优越,水上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水域面积近120万亩,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田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Ⅱ级。土地面积359万亩,有机含量高,土质肥沃。答案补充 经济概况  兴化工业门类较全。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行业。现有各类企业26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 3家,中型企业16家;省级企业集团 4家。齿轮、轴瓦、钢帘线、异植物醇、特种不锈钢焊丝、敏感元器件、软轴软管、酮酞箐、链轮曲柄、棉纱、牛仔布、脱水蔬菜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中庄醉蟹、河虾籽、金松皮蛋、板桥米酒等产品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传统的农业正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兴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 4万吨、油料3.5万吨、特种水产品10万吨、生猪90万头、家禽1400万只。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茅。  兴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花基地。历年来,粮、棉、油、水产品总量一直居全国县(市)前列,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4万吨,生猪45万头,家禽2000多万只,蛋品7万多吨。近年来,向新型、高效、方向发展,生态农业迅速崛起,无公害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出口商品生产企业150家,出口商品15大类200多种品种,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商品供货额10多亿元

3. 兴化有哪些古镇

兴化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有:

1.李中水上森林生态园区,人工生态林基地,始建于80年代初期,总面积18894亩。目前启动区面积1500亩,其中林地面积1050亩,栽植的10万株水杉、池杉等树木,已成为高大茂密、生机盎然的水上森林园区,目前林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

2.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由“三绝奇才——郑板桥”、“楚水流长——兴化简史陈列”、“范仲淹纪念馆”等6个固定陈列展览展示区和2个临时展厅、江苏省文保单位李园、兴化县署、四牌楼、城内东大街古建筑群及四牌楼文化广场组成。

3.昌荣木塔。一提起木塔,人们往往想到山西的应县木塔或者是甘肃的张液木塔。其实兴化昌荣木塔也算是深藏深闺人不识了。据史册记载,唐朝长庆年间(821年——824年),德道高僧德信禅师云游到被唐王李世民敕封为“大民”李姓聚居的东海海防重地镇。

4.施耐庵墓。施耐庵墓位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1957年和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施耐庵世居兴化(杨新《施让墓志铭》“鼻祖世居扬之兴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孙施述元扶柩归里,葬于白驹场施家桥。

5.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兴化西北部,集中于李中镇和周奋乡,总面积1304.8公顷,目前湿地面积1268.56 顷,湿地率为97.22%。2017年1月,《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经国家林业局评审、公示正式获批。

6.郑板桥故居,位于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

4. 兴化附近的旅游景点

千垛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江苏兴化市的千垛镇,是一处我国少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国内很多的景区都有着诸多名誉,文化遗产这种名头也并不少见,但农业文化遗产也是较为少见,摇身一变成为旅游景区的更是少之又少,比较著名的可能就是各种梯田景区了,即使这样,前去游玩的人也很少,千垛景区有着独特的魅力,依靠着“垛田”这一极具特色的地貌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5. 兴化千年古镇

古镇竹泓位于兴化城东南方15公里处,是典型的四边环水、九河汇聚、地势十分低洼的水乡泽国。

古镇上原有一条东西长约200米的九里港支流市河穿镇而过,河上架着文明桥、永宁桥、太平桥、安乐桥、长寿桥、豆神桥、青龙桥、光福桥、虹桥(又名三星桥,明代建造)等砖木桥梁,把河两岸商铺、作坊、住宅紧密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水乡市井繁华的风俗画图。

镇东一座始建于明中期,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如今又得以复建的古刹“光福寺”(初名“福田庵”,乃佛教曹洞宗贾菩萨派的祖庭)成为竹泓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见证。

而永宁沟北侧(即今板桥路街南中段商品楼处)明周顺昌墓遗址,则是古镇另一个为世人瞩目而载入史册的佐证。

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至1627年)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周顺昌(公元1584年一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东林党骨干成员,因阉党魏忠贤专权,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在家乡苏州被捕,激起公愤民变,产生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事件。后入北京“东厂”监狱,被酷刑折磨致死。由于苏州周氏与兴化竹泓有亲戚关系,故亲属将周顺昌尸骨从北京运到兴化竹泓,安葬于永宁沟北(今板桥路南商品楼处,即原居民冯宏道住宅庭院中),并在竹泓定居下来。

周顺昌在被押往北京时,受到沿途百姓的爱戴。周顺昌认为:“公道自在人心”,遂写了一篇《致长子茂兰书》的书信体散文,表达了自己的坚强意志,被后人收进了《中国历代家训集》中。崇祯帝登基后,魏忠贤被除,周顺昌之子周茂兰向崇祯帝上血书申诉怨情。崇祯帝对周顺昌平反昭雪,恢复原官,并致葬赐祭。周茂兰辞去荫封官职,在苏州郊区建了一座周顺昌衣冠冢,其神道石碑由著名学者、东林党人黄道周撰成碑文(原文手迹为草书,现存南京博物院)。

1943年编纂的《民国续修兴化县志》(李志)中有一段关于竹泓周墓的文字记载:“周顺昌墓,吴人周顺昌,死在东厂狱,相传县东竹泓港永宁街沟北有古墓三冢,名‘周氏坟’,其主穴即周顺昌墓。”

2000年4月,竹泓镇永宁沟北桥拆迁,次年7月建设板桥路时,发掘出周顺昌楠木棺柩。

此外,古镇上成片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古街巷同样也是竹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

位于繁荣街石头人巷10号大门内是一座前后两进6间一门厅,建于明代中期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祠堂建筑,一块现存于庭院内的长60厘米,宽30厘米,厚12厘米的白矾石“孙氏宗祠”门额,足以说明这座祠堂的来历。

孙氏家族原 籍南直隶徽州府(今安徽省徽州市),乃官宦门第,明洪武初年迁居兴化竹泓以经商为主。

另一处位于街南、原籍苏州的孙氏家族建于明末清初的前后两进(北为楼房,南为平房)的前店后作民居建筑,虽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加上它周围成片的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构成了一片体量大,质量好整体古街区,为古镇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光彩。

镇中永宁街5号及前后古民居建筑(即原镇政府驻地办公场所),于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曾一度为韩德勤率江苏省政府迁往兴化,部分机关亦设于竹泓的所在地,其省高等法院即设于此,至今仍保存完好。

自古竹泓人文荟萃。清雍正年间,“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在竹泓火君庙设馆授徒,为“火君庙”题写匾额。同时,题有“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楹联。其中的上联与郑氏厨房“白菜青盐视子饭”不同,别有风味。目前,竹泓镇竹三、竹四居住着近千名郑板桥家族的后裔。

民国初年,竹泓人刘鸿文创办国民小学(后改为竹泓小学)并献给国家。为此,刘鸿文获得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奖章。

抗战时期,江南沦陷。著名国学大师、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柳翼谋(名诒徵)为使大批珍贵古籍不落入日寇之手,写信给时任兴化县县长的学生金宗华,得到支持,随后举家由镇江迁居兴化竹泓,将大批古籍隐藏于兴化观音阁及竹泓等地,此举亦得到兴化名士、教育家石金声、张道中等先生帮助。抗战胜利后,柳先生将保存下来的古籍运回镇江。后来,柳翼谋在《禺余轩存稿序》中记述道:“竹泓,故郑克柔受徒之地,文采风流,蝉嫣数百年不替,他邑乡镇弗能逮。”如今,柳先生的孙子——上海著名书法家柳曾符称兴化竹泓是他的第二故乡。

6. 江苏兴化十大古镇

1 柴墟古镇

柴墟,口岸镇的旧名,有“村寨集市”之意。

地址:高港区口岸镇

2 溱潼古镇

溱潼古镇是江苏有名的千年古镇,有别于江南古镇的灰瓦白墙,这里的古宅全是青砖灰瓦。古镇拥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群。

地址:姜堰区溱潼镇

3 沙沟古镇

这座湖荡中的沙沟古镇,曾经因为登上了《环球人文地理》。

地址:兴化市沙沟镇

4 黄桥古镇

南临长江、东靠黄海、北通苏北大平原——在江苏泰兴一块地理位置独特的土地上,坐落着黄桥古镇。

地址:泰兴市黄桥镇

5 稻禾古街

泰州稻河古街,有着规模恢宏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地址:泰州市海陵区

6 金东门老街

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明清以来,由于商业发达,日进斗金,街区因此得名“金东门”。

地址:兴化市古城东侧

7季市古镇:有着千年历史文化沉淀,古建筑也有很多遗留,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座以美食闻名的古镇

地址:靖江市

7. 兴化哪些镇是旅游的地方

兴化是有个戴南镇而且戴南镇有敕封护国寺是个值得一去的到地方 如果你来戴南旅游的话建议你去附近的姜堰溱潼古镇,那里有全国最大的湿地公园,溱湖八鲜也比较有特色。

离戴南大约10多公里

8. 兴化著名风景区

江苏省兴化市  水上森林公园  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位于兴化市李中镇,始建于80年代初期,景区核心  面积1500亩,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好去处,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栽植的10万株水杉、池杉等树木高大茂密、生机盎然,树梢益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林内一片生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林中鸟平时有3万 多只,最多时有6万多只。黄昏时分,百鸟归巢,遮天蔽日,景象蔚为壮观。   玄武灵台  玄武灵台又叫拱极台: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八字桥文化广场  八字桥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四牌楼东侧,即东城内大街与北城内大街交会处,横跨南  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桥。据《成丰重修兴化县志》载:“一名登瀛,东来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两桥跨之,参差如八字,曰八字桥。”据有关史料记载,八字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距今已有近540年历史。 依托“古八字桥”的历史渊源而设计的八字桥文化广场呈开放式扇状,格局颇为大气。广场的整个布局大致分三个部分:东部为印象“八字桥”。由砖石结合新建的两座仿古桥,一名为“登瀛桥”,另一名为“中和桥”。中部为兴化城池图。整个广场以浅浮雕的形式,雕刻兴化古代的城池图,以再现古城兴化四面城楼、吊桥、护城河的历史风貌。其中建有独具兴化风格的荷花池喷泉,池中设有一组木蓬船及孩童戏水雕塑。广场中段的前端将设计下沉式小型广场,以便于市民开展文化健身活动。西部为四牌楼。按照四牌楼的原料架构,将位于文博中心院内的四牌楼迁址重建到广场。四牌楼的四根立柱选用福建产花岗岩石,仍然使用拆移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