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中学旧址

秀州中学旧址

秀州中学旧址位于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环城东路75号,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近代西式教育中学。现存建筑包含校史楼和行政楼,总占地面积约353平方米。校史楼系二层洋楼,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属典型的西式风格建筑,通面阔25.24米,通进深7.74米。墙体用青砖平砌而成,屋顶铺设洋瓦。1946~1949年作为外,秀州中学旧址,秀州中学旧址简介,秀州中学旧址-嘉兴市南湖区秀州中学旧址旅游指南

郑州优秀近现代文物遗迹丨李大钊讲学地——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郑州火车站附近繁华的商业街中

坐落着一处古朴房屋,

这里就是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声音来源:郑州二七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讲解员李佩希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拱形窗户、红色门柱,是砖木结构的歇山房。民国年间,这里原为“郑州湖北会馆”。上世纪20年代初,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在此创办,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曾在此讲学。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三益街小学。

上世纪初,京汉、陇海铁路交会于此,造就了郑州在全国“中”的地理坐标和“十字路口”的独特优势。宣传马克思主义,点燃革命火种,李大钊注重与铁路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更看中河南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延伸

李大钊“工人天”的故事

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钊头戴黑礼帽、身穿大夹袍出现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来到工人中间,介绍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传播革命真理。

“‘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李大钊当年讲学时的幽默话语广为传诵。

李大钊的郑州之行,为之后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而揭开了河南工人运动的序幕。河南第一个党小组的负责人游天祥和在河南建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刘天章,都是由李大钊介绍入党。这里也可以称它是“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河南播下革命火种的起点”。

2006年6月,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周边的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等形成了一个红色文化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下期预告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

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出品人:邓学青

策 划:郭 星

编 辑:苏靖涵

澧县澧州翊武学校举行揭牌仪式(原澧县二中旧址)

提示:

文/任云喜

8月23日,对于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是 原澧县二中旧址新办学校)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上午7:58分,澧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业知,副局长张辰光等出席仪式并为学校揭牌,揭开了学校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

蔡业知勉励翊武学校全体领导班子,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人使命,以新校成立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协调发展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同时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揭牌仪式后,蔡业知一行深入学校,认真听取学校校长王业关于学校建设的情况,到学校食堂、操场、寝室、教学楼、家属区等查看,并详细了解各方面情况。

王业表示,学校将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思想,坚守“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而砥砺前行。

蔡业知(左)和王业(右)为澧州翊武学校揭牌

蔡业知(左二)、张辰光(右二)深入学校查看情况(一)

蔡业知(左二)、张辰光(右一)深入学校查看情况(二)

附:

关于原澧县二中旧址新办学校校名征集活动的公告

社会各界朋友:

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0年7月26日止,原澧县二中旧址新办学校校名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热烈响应,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共收到邮件回复374件,收到建议名称(含相同)451个。其中最受欢迎校名为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或澧县翊武学校,有279人次建议取此名。

其它校名为:澧县群玉学校(71人次建议)

澧县溪东学校(17人次建议)

澧县澧西学校(15人次建议)

澧县护城学校(15人次建议)

澧县墨池实验学校(11人次建议)

澧县兰雅学校(10人次建议)

另有10人次以下的建议名称33个,不再统计。

经报县委、县政府同意,澧县二中旧址新办学校拟正式命名为澧县澧州翊武学校。

第一个发邮件建议校名为澧县澧州翊武学校的朋友是澧南镇中学副校长龙望平。

特此公告。

澧县教育局

2020年8月10日

▍综合编辑:澧县信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党史学习|漳州红色景点: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龙海革命历史纪念馆)

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来源:龙海区委史志研究室)

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龙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漳州市龙海区石码镇龙海一中校园内。

1932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红军进驻漳州城后,作出“以龙溪圩为中心,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行动部署。随后,中央红军东路军第四军进驻龙海,其中,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进驻石码中学(即现龙海一中),团部设在学校二层教学楼。

红四军进驻后,紧紧依靠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内容广泛的抗日宣传活动。5月19日,红四军所属部队从漳州、浦南、角美、海澄、长泰等地,集中到石码中学操场上进行整编、阅兵,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现该照片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红四军在石码留影(来源:《闽南革命史画册》)

龙海一中红军楼红军标语(来源:龙海区委史志研究室)

龙海一中红军楼早期作为学校教师、后勤人员的办公用房,2015年按照原貌重新修缮加固并进行布展,开辟为龙海革命历史纪念馆。

纪念馆展示了从1919年到1949年龙海大量革命历史资料、图片,共分七个历史专题版块,包括“九龙江畔燃起革命星火” “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红四军在石码” “苏维埃旗帜映红龙海一片天” “抗日反顽斗争艰苦卓绝” “坚持地下斗争迎接解放” “信仰的力量”。这些专题版块以丰富的图文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龙海的烽火岁月,成为龙海革命历史的鲜活教材和历史坐标。

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龙海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频道、漳州市委史志研究室

编辑:刘艺敏

审核:林猛强

监制:黄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