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龙窑遗址

鞍山龙窑遗址

鞍山龙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三国,2005年3月16日发现该古窑遗址。1977年经过发掘,现在龙窑上盖有保护房。龙窑全长13米,宽2.124米。

『浙·绍兴』鞍山龙窑遗址

鞍山龙窑遗址

年代:三国

保护等级:浙江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时间:2020年10月

龙潭山遗址公园景点 -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

1.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吉林省还是吉林市,如果是吉林市的话

可以先去北山公园,那里有著名的古寺庙群,后去世纪广场吉林市博物馆,有城史展、浪木根雕展、牛子厚展馆、易拉罐艺术展等。最著名的就是吉林陨石,还有龙潭山遗址公园看看高句丽古城遗址,朱雀山,或者温泉一日游。

2.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吉林市,吉林市是一个四面环山,著名的松花江城中川流不息的的美丽城市。这里山美 水美 人更美。  吉林市的山美:有坐落在市区里的两座名山北山)(龙潭山),还有坐落在城郊的(磨盘山)(朱雀山)等。先说“(北山)那里是宗教的圣地,山上有许多的寺庙,每年的庙会和纪典时都会很多的游客来此游览。”在说“(龙潭山)山上有古老的建筑茂密的树木空气新鲜,所以成为了人们晨练的好地方。”在说“(磨盘山)山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寺庙《灵岩寺》,那里香火鼎盛。”在说“(朱雀山)是一座森林公园,山上有骑马 射箭 滑雪等娱乐项目,每天吸引来很多的游人。”  吉林市的水美:全国闻名的松花湖于吉林市的市郊,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有美味松花湖野生鱼,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圣地。还有松花江从城市里川流不息。  吉林市的人美:吉林市有很多很多可爱的人们,吉林市的特警是全国警界学习的榜样,特警他们为吉林市的平安流血 流汗,可以说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吉林市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也是全国的榜样。在吉林市很多的突发事件上,他们也总是冲在最前面起了很重要作用,例如:现场救援 见义勇为 拾金不昧 等等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吉林市我的家乡,我爱吉林市我赞美吉林市。

3. 龙潭山遗址公园历史

比较大

龙潭区辖区面积12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27 平方公里。

龙潭区是吉林市主城区之一,位于市区的东北部、松花江东侧地区,因地处龙潭山麓而得名。辖区的西部、松花江东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辖区的东部山地,总的地形是东部高、西部低。吉黑高速公路以南北方向贯穿全境。

建成区主要集中在靠近市区的松花江东岸地带,建有很多的石化工厂,占地面积巨大。实测建成区面积41.3平方公里。

主要景点有龙潭山遗址公园、雾凇岛乌拉古城遗址等等。

4. 龙潭古镇历史

龙潭古镇,不但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土家苗族人还创造了风味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尤其是名躁一时的四大名小吃,曾经声震渝鄂湘黔四省边区。

1.辣茶

相传为清乾隆年间,酉阳废除土司而"改土归流"后,酉阳的首任知府发明。据传,该知府赴任后,因水土不服而患感冒,用尽偏(土)方,仍久治不愈。数月不能过问政事,心烦意乱,导致病情越发严重。一日,知府手端酷好的产于宜居乡的宜居茶,便突发其想:以茶治病,当即吩咐其管家以宜居茶、辣椒胡椒、苏叶、薄荷等原料熬汤,待汤浓稠,盛碗加阴米(土家另一风味小吃)和炒熟的豆子。知府趁热喝下,顿觉大汗淋漓,精神倍爽,郁闷全无。心中大喜,遂取名"辣茶"。即吩咐管家将用料悉数记录,作为家传偏方收藏。但管家为龙潭古镇人,极有商业头脑,看到了"辣茶"所包含的药用与经济价值,当知府辞官回江浙老家之际,他回到家乡龙潭经营"辣茶"。由于"辣茶"有特别的药用功能,又兼有风味小吃辅料,一时广为大众欢迎,名列古镇传统饮食之首。但不幸的是因管家后代人丁不旺,使"辣茶"药用配方失传。目前,酉阳县旅游部门正组织力量对其配方进行抢救性发掘。相信不久,前往龙潭旅游的游客定能喝上香辣可口的"辣茶",拂去他们旅程的疲劳。

2.李正元羊肉面

这道名小吃是古镇小食店主李正元用其一生的心血,在三十年代所创,主料是武陵当地山养肉,肉用山泉水浸透,切片后入锅、旺火炒,加土酒烧,放入辣椒、八角、茴香等掺水煮沸成臊子。待面条煮熟,将泔子舀于面条上,再加以香菜即可入口。此小吃之特点是毫无羊肉腥味,肉质鲜嫩、爽滑。其品牌在当时名躁一时,闻名于渝鄂湘黔四省边区。其孙李国权得其真传,但也面临失传。酉阳县旅游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正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发。

3.肖麻子米豆腐

由于肖麻子在解放初期去世,其独特的工艺失传。据龙潭镇76岁离休教师梁文瑞老先生回忆,肖麻子米豆腐的工艺是加碱(灰) 含量适当,特点是米豆腐质地细嫩、绵而不腻。做法是将米豆腐切成团,放入沸水中煮透、盛碗再放入香辣为主的泔子。此小吃在当时风靡古镇,其独特之风味,食客无不称道。

4.汽汽糕

主料以优质的龙潭大米为主料。将米泡涨,用石磨磨成浆,放入木盆,再经特殊工艺发酵之后捏成团,放入特制磨具,再放入蒸笼,大火蒸。拌以红糖、芝麻豆面,吃之化渣、香甜可口、古镇居民黄吉贵得其真传。

5. 龙潭山历史

据《永吉县志》记载,清代民间风传,龙潭山城遗存沿山岗逶迤起伏,蜿蜒若龙行于林莽之间,有帝王风水之兆,此风传至京师,有人奏子皇帝,并献策说请将山城之龙脉从中截断。既有帝王之兆,岂能容之,清帝乃命吉林将军派人将古城墙从中截断,以除改朝换代之厄。此古城墙中断之处,人们便俗称“断岭”。

其实,在传说里,吉林城在清朝确实成了龙脉之地。相传吉林九龙山(北山)在当时也被称为龙脉之地,有帝王诞生的可能性,遂被康熙帝令人断之龙脉,以保江山

断岭虽然只是龙潭山遗址公园的一处景观, 但是却验证了龙潭山乃至吉林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不管怎样,这些是坊间传说也好,是确有其事也罢,都为龙潭山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6. 龙潭山遗址公园主要景点

因挨着美丽的龙潭而得名!

在吉林省吉林市东部,与小白山、朱雀山及小团子山合称吉林四大名山。风景幽美,是个度假胜地。 龙潭山是以位于西北角山麓一个称为龙潭的秀丽水池而得名。

龙潭约长五十三公尺,约宽二十六公尺,深九公尺。叠石为堤,水清见底,每当皓月悬空,倒影荡漾湖心,那就是教人流连忘返的“龙潭印月”。龙潭又名水牢,相传古时有条孽龙给锁在潭底,铁链系于潭边一棵大树上,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潭东南有株古桦树,高三十公尺,两人不能合抱,轩昂挺直,清乾隆帝北巡至此,封为“神树”。附近有龙王庙、关帝庙、龙凤寺古建筑,可供游览。龙潭山顶巅,有一座高句丽古城,城墙高十公尺,城基宽十公尺,周长二千四百公尺,形势雄伟,是古代的军事城堡。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古城四隅各有一平台,南平台地势最高,俗称南天门,置身其上,吉林全市景物尽收眼底。高句丽是古国名,建国年代无可考。

7.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资料

您问的是吉林市还是吉林省?

吉林市的话看下身体条件,量力而行。松花湖坐坐船,北山公园,龙潭山,朱雀山,滨江夜晚沿 江散步,看音乐喷泉,璀璨夜景。金珠花海,吉林陨石博物馆满族博物馆,葡萄酒庄园,乌拉街,雾凇岛,远点看看蛟河红叶谷拉法山,吃庆岭活鱼

如果是吉林省的话,可以考虑长白山,望天鹅,延边金达莱民俗村,龙井琵岩山珲春防川风景区敦化六鼎山,通化五女峰,集安高句丽遗址,辉南三角龙湾白山市松岭雪村,锦江木屋村,讷殷古城,万达度假区,鲁能圣地,松原查干湖乾安泥林白城向海,莫莫格,嫩江湾,四平叶赫古城,长春净月潭,东北虎园,伪满皇宫博物馆,雕塑公园等!

8. 龙潭山的著名遗址

所谓的水牢、旱牢,位于中国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中。山上保存有高句丽遗址,属寺庙风景天然园林,是省内著名风景区之一。

山中的水潭,名为龙潭,俗称:水牢,是当时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也有人说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中囚禁犯人的水牢。位于山西北最底洼处,沿板石砌成阶路可以到潭边。龙潭藏于山洼林荫深处,寒气袭人。潭水呈墨绿色,水面布满浮萍,显得深不可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潭边有粗大的铁链,深入水底,传说铁链锁着一条孽龙。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与水牢相距250米,为圆形石砌深坑,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旱牢。

龙潭山就是因龙潭山城和城中龙潭的传说而得名的。

9.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词

龙潭山,位于吉林市区东部,西临松花江,占地202公顷,从龙潭山的最高峰“南天门”处算起,海拔388.3米,相对高差194米。

龙潭又名水牢(锁龙井),龙潭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锁龙的水牢(锁龙井)、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 建筑群,目前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龙山文化古城遗址

昌乐位于山东潍坊市郊。古称营丘,是姜尚(子牙)的故里,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宋建隆三年始称昌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闻名遐迩的“蓝宝石之乡”,其蓝宝石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有全国唯一的和最大的国家级宝石市场-----“中国宝石城”。另外昌乐还是“木鱼石”的重要产地。昌乐更是不可不游的石文化旅游胜地。昌乐境内有古文物遗址145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20处,龙山文化遗址57处,岳石文化遗址7处,商周文化遗址61处。其中营丘古城遗址是周文王十三年姜太公吕望始封于齐的首都。昌乐政府正在与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石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筹办首届中国昌乐国际石文化节活动。拥数四十余座罕见的古火山口、沂蒙山,与著名的山旺化石共着一山。同时毗邻北方重要的奇石集散地临朐

11. 龙潭山古城墙遗址

仙居顶是一座山的名称,位于湖北大悟县东部的吕王镇,是大悟四大名山之一,主峰海拔608.2米,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仙居顶有“大风口”之称,独特的地形地貌,有用之不尽的风能资源。地下还蕴藏着一千万立方米的大理石矿。仙居顶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

仙居顶是大悟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县境东部,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608.2米,此山突起凌空,直插蓝天,为东部之屏障。

相传有道人“庐此”得道仙居此山而得名,主峰高出众山,人们故称之为仙居顶。据旧《黄安县志》记载“仙居顶亦接天台山脉,山岩盘曲,虽盛夏凉风袭人,传有农彦曰:九洲十三省,尖不过仙居顶”。仙居顶在隋唐时期称“九连山”。相传唐中宗年间(公历684年),有一民女纪兰英,在此占山为王。

仙居顶主峰形若凤凰头,昂首张望四方,整个山体相似一只凤凰展翔欲飞。主峰顶上有一块约30平方米的平地,尽管山下嗍风历历,这里却文风不动,此山东西两面陡峻,多为松林所覆盖,主峰一带松杉葱翠,葱浓茂密,林鸟啼鸣,绿溪潺潺,令人陶醉。石岩上古时修有庙宇四间相连。墙壁均为雕花石条所砌,屋上均为大棵木柱拱合,造型别致,美丽壮观。

峰顶之谜

主峰顶端平坦,面积约30平方米,任凭山中劲风猎猎,这里却纹风不动。曾有人燃烛以试,火苗袅袅向上,毫不恍动。如此奇特现象,成为不解之谜。据传,山顶有颗“避风珠”。

凤凰石

峰上有一巨石,石面直径8米余,中呈脊背形,两侧平坦匀称,其形酷似即将起飞的凤凰,昂首伸嘴,将石下数间房屋的风雨全部遮挡。若在夏季雨霁天晴时,登上石 尖南眺,可望见长江白茫茫的水光。

走马岗

主峰北下至走马岗,岗长约1公里,宽约300米,周围有石砌城墙。相传西汉初年,吕王至此山祭祀天地山岳时,曾在山岗上策马奔走,后人遂将其称为“走马岗”。吕王镇也因此而得名。

饮马池

走马岗上有一奇特的清水池,池水碧绿,水源不知从何而至。池边花草丛生,水中有大鲵,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娃娃鱼”或“伢鱼”,叫声如同小孩啼哭,大的尺余,小的如蝌蚪。相传吕王曾在此池中饮马,因而得名。

仙人洞

走马岗西侧为天然石壁,上部凸伸,下部凹缩,人在岗上不敢临边俯视,到岗下上望时,则只见山崖,不见天日。在绝壁上有一洞,洞的大小无法估测,相传成仙道人就曾居此洞中,民间则称其为“仙人洞”。

黑龙潭

山东麓的蒋家河沟有一瀑布形成的石潭,潭水是从丈余宽的大黑石上流下来的,瀑水冲激石潭发出“嗡嗡”声,如同龙吟一般,故名“黑龙潭”。此潭有一奇观,潭中黑石上有两个石眼,水从石眼中喷出,形成天然喷泉,有如龙鼻喷水。据传,石眼下通海水,当年修建凤凰石下寺庙时所用的木料,都是得道老和尚从石眼中抽出来的。

扯塌寺

在凤凰石下西侧,古时修有一石木结构的庙宇,一排4间,墙壁均为雕花条石所砌,顶部均为粗木拱合,造型别致,美丽壮观,名“舍塔寺”。每逢阳春三月,数十里内的乡民赴庙朝拜,香火甚旺。后因出了不守清规的大和尚,要当地百姓用童男童女到庙中祭神,搞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当时在此避难的薛氏兄弟(薛仁贵后裔)为除民愤,赶走了坏和尚,捣毁了“舍塔寺”。自此,人们便笑称“舍塔寺”为“扯塌寺”。至今,尚残存有石墙,石碾等遗迹

此外,还有古城墙、城门、丁字楼、跑马岗、系马桩、竖旗凼等遗迹。这些遗迹都应证了仙居顶的相关传说。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景区,这个是滇池地区发现比较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遗迹。这对于西南地区人类活动时间的界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更加丰富西南地区古代人类的起源极发展内容。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景区基本信息

位置: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昆明→呈贡(12公里)→龙潭山(9公里);呈贡→龙街镇(3公里);呈贡→大古城(5公里);呈贡→天子庙古墓群(3.5公里)。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景区攻略

呈贡县大渔乡邓家庄,有一个地方叫三悬水,在这里,有一座山叫龙潭山,龙潭山西侧接近的重要交通干线k昆洛路,北距呈贡县是11公里,南距滇池水域是2公里。

龙潭山是位于地质构造带断裂带上的一座孤山,东西走向,背斜构造明显。沿山地褶皱轴线,潜水活跃,地下有伏循环,岩溶发育。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山体形成了不同高度的洞穴和裂隙的多层体系。

昆明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介绍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地址-交通指南

有些洞穴非常适合古人居住。1973年,经过对19-75、77、82、83、94年3个洞穴遗址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了早期和晚期智人的臼齿、头骨动物骨头燃烧、经碳十四测定距今30500±800年,定名“昆明人”。

龙潭山古人类遗址是滇池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可追溯昆明人的祖先踪迹。龙潭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是3万年前“昆明人”劳作和生活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滇池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研究古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西南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比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