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城关镇西北20公里处,五泄禅寺建于唐元和三年(808年),初名为“三学禅院”,咸通六年(862年)定名为“五泄永安禅寺”。该寺法系属曹洞宗,开山祖师为灵默大师,其弟子藏奂良价等禅师亦曾驻锡该寺承接法续,五泄禅寺历史上较有名的方丈是茂真和尚,他与当时的大书家陈洪绶因缘极深,二人有著名的唱和诗流传于世,在佛教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五泄禅寺现存佛教建筑有山门、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官厅、祖师堂等,均为明朝所建,有些是1986年重修。其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是把当地民宅建筑风格与佛教一般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当地民俗民风,亦表现了佛教建筑文化,本寺最重要的文物有唐朝开山祖师灵默大师的七叶荷花舍利宝瓶,内装灵默大师真身舍利子三粒,已被国有鉴定为一级文物,当今中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清朝宰相“刘罗锅”刘墉,其所作诗集和书题“双龙湫宝”匾额,被寺内僧人视作镇山之宝,极其珍重。

走近五台:禅修静地“集福寺”(五郎庙)

《禅修静地“集福寺”(五郎庙)》

集福寺俗称五郎庙,在后院西配殿中供有一尊很特殊的圣像,即杨五郎塑像。杨五郎是宋代的民族英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

集福寺位于台怀中心区以北,距台怀寺庙集群区一里许,坐落在通向鸿门岩公路边的小山坡上。该寺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有殿堂僧房八十余间。

集福寺又名洪泉寺,原为章嘉活佛所辖的五座黄庙之一,现为比丘尼寺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寺宇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三大殿两侧配有廊房、配殿及东西禅房,后面高处台地上新修藏经阁一座。寺宇布局平整对称、环境清幽,是一处修禅习静的宝地。

天王殿,面宽三间,宽11米,进深5.7米,单檐歇山顶。殿中前塑弥勒佛,后塑韦驮将军,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面宽三间,14.9米,进深10米,单檐四阿顶,殿周围四出廊。殿内中供释迦佛祖及迦叶、阿难二弟子;后面为“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两壁塑十八罗汉像。文殊殿三开间,13.1米,进深11.4米,单檐歇山顶,前出廊。内供骑狮文殊、骑像普贤和骑朝天吼的观音菩萨等三大士。殿堂洁净,像设庄严,真乃佛门净土。后面新建的藏经阁大门紧锁还没有开放。

在文殊殿右侧的配殿内,现供着一尊宋代杨五郎的彩色塑像,像高1.5米,身穿铠甲,外披黄袍,蹲坐于殿坛上;身体魁梧,面相方圆,光头微昂,目光炯炯,显得自信乐观,心胸宽豁达,器宇轩昂。传说杨五郎曾出家于五台山太平兴国寺,师睿谏,徒真宝。因他具有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太平兴国寺被毁后,该寺僧人又于此塑像奉崇,且受到游人们的青睐。今显通寺藏珍楼中,还保存着杨五郎当年棒杀韩昌的“铁棍”,上铸字∶“重八十一斤,谢荣揽、段思礼造。”

集福寺原是喇嘛庙,曾遭“文革”洗劫,满目荒凉。后来重修,把各庙的尼姑都集中到这里,遂成尼庵。这里是一处修禅习静的著名十方尼姑庙,东北临碧山寺不过百米,西南和七佛寺相接,寺宇坐落在山腰,居高临下、风光秀丽。周围密树婀娜,摇枝动骨,红墙深院,隐而不露。

集福寺这处尼众集居静修的道场,本身就很有一些吸引力。朝圣游览者往往都争相到此寻觅观光,以一睹尼姑们的生活,想象着她们在妙龄年华,剪去青丝,褪去红妆,把一颗女孩儿的心紧紧包裹。待人们进得寺中,却是但闻般若妙音,整日舒卷和畅,比丘尼们行止有仪,一副超然脱俗的模样,寺院又极清幽雅静,可以说是人间的另一种境界了。据说以《好人一生平安》、《青藏高原》等歌曲走红歌坛的歌手李娜,就曾经于1997年在集福寺剃度,归于佛门。

建在火山上的寺庙~五大连池钟灵禅寺

钟灵禅寺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坐落于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14架名山之一的药泉山中。当时云游僧人,著名的经一大师寻找经书中的“北海眼”,来到五大连池,见这里山仙水圣,古木参天,民风古朴,与经典所言相合。“塞北十四山,五池相连,遇水泉涌,遇洞则仙,北海钟灵,极乐早观”。随即称药泉山为“极乐山”,并拟定寺名为“钟灵禅寺”。遂经11年的艰辛建成了钟灵寺五层大殿。后经战火,这一佛教圣地衰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五台山修行的觉悟大师继承经一的遗愿,历经数年,募化资金,重修钟灵禅寺。

寺内游廊,左侧游廊墙壁上悬挂著木雕作品,做工精致,刀法细腻的观世音菩萨;右侧游廊也是木刻作品,是劝人向善的故事。

大雄宝殿内的紫椴木雕雕刻得惟妙惟肖,是殿内保存完好珍贵的文化遗产。

钟灵禅寺香火特别旺,来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拜谒祈福。

本丰高僧1921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县南八方村人,他是钟灵禅寺觉悟老方丈本家九叔,德高望重,被人们尊称为“老九爷”。2008年3月13日,在黑龙江省五大连风景区药泉山钟灵禅寺内,一代高僧本丰老和尚,穿戴整齐,盘腿而坐,停止了呼吸,无疾而终,示寂于钟灵禅寺。老和尚世寿八十八岁,戒腊十七腊。3月19日,本丰老和尚封罐安葬。

2011年5月11日,本丰老和尚在圆寂三年后,弟子们为其起罐,奇迹出现了,本丰老和尚肉身不腐仍坐于罐中,且法体干缩,现紫铜色琉璃身,已然修成肉身比丘,成为一尊肉身菩萨。次日,弟子们将本丰老和尚肉身装金,供奉于钟灵禅寺肉身殿内。

素材来源:兰天雨晴

微信号:wdlcfjqly

【跟我成为朋友,带你遇见更美的五大连池】

想我可以来微博@五大连池旅游

今日头条:五大连池旅游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唐山“五峰禅林寺”:历史或超过1600年,唐山最古老的寺院

五峰禅林寺位于河北遵化市候家寨乡禅林寺村,坐落在村北的五峰山上。据《五峰山志》称之为“五峰禅林”,当地人俗称其为“禅林寺”。该寺始建年代不详,但在辽代重修时,得到一块古碑。根据古碑记载,可知早在南北朝的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时,禅林寺就已经有僧人居住了,当时寺名叫云昌寺,当时也是经历了重修,说明此寺应早于南北朝之前就有了,其历史可能超过1600年了,或是我们唐山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了。可惜,这座古寺在1942年时被日寇将焚毁。现在寺院是在2000年重修的,如今已经颇具规模。

唐山“五峰禅林寺”

如今的禅林寺已经是殿堂生辉,先后建成了大雄宝殿、藏经室、天王殿、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殿、地藏王菩萨殿、财神殿龙王殿、寮房、闭关室、参佛讲习所、斋堂、五佛文殊殿。寺院内的千年的银杏树也再绽新绿,与这座千年古刹共迎新生,更以“古山、古刹、古树”的“三古”著称。

唐山“五峰禅林寺”

一山五顶,故名五峰山。每座山峰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从东向西依次名为快目、瑞云、紫盖、红翠、虎岩。中峰撑出云表,其它四峰侧立。清代时便为遵化十大美景之一,《遵化县志》描述其势:“四峰侧立、如拱如伛(yu),俨然左右夹辅之象,真奇观哉,境内诸山应以兹为冠”。这便是著名的“五峰拱翠”之景。千百年来,五峰山植被茂盛,松柏葱茏,山上奇峰突立,怪石嶙峋。更有古树傍山而立,在禅林古寺周围生长,枝繁叶茂,古松夹径,阴翳成林,正所谓是“名山藏古寺”。由于禅林寺山深林密,风光优美,千百年来,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此浏览、避暑,留下了许多诗词典赋。每当禅林寺庙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唐山“五峰禅林寺”

而在禅林寺,当地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歌谣:“先有禅林后有边,银杏还在禅林前”。禅林寺院内现存有十几株古银杏树,据说是秦朝时种植的,最长的古银杏树树龄约2200年(但这种说法不被广泛认同,很多人认为这些银杏树应该与寺院同龄)。寺门外一株雄树最为高大,树高22.8米,胸围48米,千载不衰,精力旺盛,为其周围生长的雌树授粉。被当地人称为“龙种”。寺门内的一株雌树,曾遭雷电袭击和日寇焚烧,但却劫后重生,现在的树高18.6米,胸围4.2米,冠茎1.8米,滋生三代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被当地人称为 “四世同堂”。“四世同堂”历经沧桑,共撑青天,极其罕见,也为这座历经一千多年沧桑的古寺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唐山“五峰禅林寺”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