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山

巾子山

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区东南隅,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 1865 ),西峰西南侧,有建于 明代万历四十三年( 1615 )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宝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 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 40 余年。历为道、佛二教名山。

庆元景点巾子峰爬山累不累 庆元县巾子峰海拔

1. 庆元县巾子峰海拔

庆元著名景点百山祖、苍岱银坑洞、火山岩区、冰川遗迹、巾子峰、大济进士村


2. 庆云县海拔

一、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个城市,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思想文化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

二、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 26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三、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区域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在海拔10公尺以下。地势平坦,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区内自然资源丰富。


3. 庆元县巾子峰海拔多少

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主要山脉自北而南分别有怀玉山,天目山脉,括苍山脉。平原面积23.2%,五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温黄平原(温岭、黄岩)、温瑞平原(温州、瑞安)、柳市平原;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

以下是各城市气象观测站的海拔

天目山 1502.9

安吉 21.6

昌化 167.1

临安 42.6

富阳 11.0

湖州 4.1

嘉善 4.4

嘉兴 6.0

绍兴 8.0

德清 31.0

海宁 11.1

桐乡 11.2

杭州 43.2

海盐 5.7

萧山 9.4

平湖 10.9

慈溪 8.1

余姚 13.0

嵊泗 81.2

嵊山 123.5

定海 36.6

岱山 18.1

开化 154.1

桐庐 44.8

淳安 172.2

建德 87.2

浦江 85.2

龙游 66.1

兰溪 48.3

金华 64.7

诸暨 12.7

上虞 15.6

新昌 112.3

嵊县 107.6

义乌 75.0

东阳 91.9

天台 59.5

鄞县 5.2

镇海 22.8

奉化 8.6

象山 4.1

宁海 28.3

三门 7.1

石浦 128.0

普陀 84.5

常山 134.3

江山 95.8

衢州 67.1

武义 103.8

永康 90.2

遂昌 238.6

丽水 61.8

龙泉 199.6

仙居 52.0

括苍山 1383.6

缙云 179.1

乐清 6.9

青田 59.3

永嘉 34.6

温州 7.1

临海 8.9

温岭 6.5

洪家 2.2

大陈岛 84.4

玉环 92.9

云和 159.6

庆元 354.0

泰顺 506.3

文成 130.0

平阳 6.2

瑞安 9.5

洞头 68.8


4. 庆元县巾子峰海拔多少米

1.黄茅尖,是浙江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位于浙江省龙泉市

2.百山祖雾林山,被誉为“百山之祖”-海拔1856.7米;坐落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常见温度在12.8摄氏度左右,堪称绝佳的避暑胜地;

3.清凉峰-海拔1787.4米;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是浙西最高峰,被誉为“浙西之巅”。


5. 庆元县海拔多少米

浙江省丽水市。

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2005年1月,丽水市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9年12月,相继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2010年12月23日,浙江省关注森林组委会正式发文授予丽水“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6. 庆元怎么去巾子峰

332625开头身份证属于浙江省台州地区天台县。

天台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三国吴大帝黄武元年至黄龙三年(公元222~231年)之间,析章安置始平县(又称南始平),此为天台建县之始。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县境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总面积1431.66平方公里。天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足。又因四周山体环绕,中间低平,因而小区域气候特征显著,带有一定的盆地气候特征。


7. 庆城县海拔多少米

庆阳市十大旅游景点

1.周祖陵景区(周祖陵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甘肃庆城县城东山,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

  从风城过大桥,到周祖陵山下,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路可达停车场,停车场上面的建筑群用822个石台阶连接在一起。山顶周祖文化区,总体布局严谨规范,错落有致。

  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杨成武上将题写的“肇周圣祖”四个刚劲大字,字的两边四个柱子上刻有两副对联,正联为“望天门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会,思庆洲岐傅李米人杰地灵万众来朝”。次联是“绝顶始知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2.南梁红色旅游景区 AAAA

南梁红色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梁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馆藏面积2281平方米。

  纪念馆大门左侧竖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大门里正对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整个建筑群分四组。第一组为门洞,门洞上有凉亭,进洞有石牌坊门。第二组为碑亭、纪念碑和群雕,碑高达34.117米,碑身正面镌刻着-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东侧是显示陕甘边区军民英雄气概的白色群雕,西侧是清音楼。最后 面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有3个革命文物展览室,里边分别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题词,刘志丹等烈士的生平简介及部分遗物;再现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史的文字、绘画、图片及实物;方毅、马文瑞、汪锋等39名中央、省上领导及当年在南梁地区战斗过的老前辈的题词。

纪念碑后是立体群雕,高4米。第三组是清音楼,恢复原荔园戏楼,并增建了一座凉亭。第四组为展厅,分三部分陈列,第一部分是南梁革命烈士简介及画像;第二部分陈列着革命文物及南梁革命史;第三部分陈列领导题词。南梁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前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 AAAA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是西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由休闲农业向旅游产业转变的一个示范项目。该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把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建设城市绿地相结合、把安置失地农民与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位于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是由本村联合78户农户注册成立庆阳天富亿农耕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市区城乡统筹规划、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公司统一建设管理、市场化分区经营、效益按股分红的模式运行,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5.3亿元,景区共分为四大板块,10个功能区块,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8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体验区、花卉栽培及特种养殖观赏区、名优果品采摘体验区、休闲娱乐区5个区块;二期规划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及展销区、农耕文化原生态博览区、饮食文化传承区、民俗文化演艺区、中医养生区5个区块。至目前,已建成现代化智能日光温室5座、58800㎡,并配齐了各类基础设施,引进国内外名优特色果菜、花卉新品种,采用立体、基质、无土栽培等技术,把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融为一体,有效带动区域内农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

4.古豳文化旅游区 AAA

古豳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古豳文化旅游区位于宁县县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古豳文化旅游区位于宁县县城,是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建设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而规划修建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该旅游区是以周朝先祖公刘在此创建“北豳古国”(今宁县庙咀坪)为文化载体而修建的。

5.东老爷山 AAA

东老爷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东老爷山位于环县东北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之处,海拔1774米,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这里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有轩辕黄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狐大仙选址、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李富春等领导带领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足迹,有天造地设的“二龙戏珠”山体景观,有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15座元、明、清古建和21座新建庙宇楼阁及景点,有苍松翠柏、绿树满目的自然风光,是休闲观光、红色教育、宗教旅游的绝好胜地,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合水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AAA

合水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合水县西华北街乐蟠西路1号,成立于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 刻展览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48亩,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已建成单檐殿展厅、重檐殿展厅、双层殿展厅、侧展厅(东西两幢)、钟鼓楼、宋代石雕造像塔地宫、“黄河古象”展厅等设施,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石刻造像展和革命历史文物展,馆藏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古石刻艺术品436件。

7.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 AAA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境内,依托花果山水利枢纽工程而建,属于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

  景区内花果山水库依山傍水,碧波荡漾,空气清新,岸边花红柳绿,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是游客垂钓、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的绝佳地点;植物园珍稀植物种类达到40余种,涵盖了黄土高原90%的珍稀植物种类;陇东第一坝,为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沟道坝系建设与应用开创了历史先河。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观,景区内既有年至花甲的杨家沟、董庄沟、十八亩台的水文测站,也有新生代的“人工模拟降雨”野外试验区,向世人展现着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多年以来为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8.印象义渠莲花池 AAA

印象义渠莲花池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印象义渠全域莲花池生态旅游线是县委、县政府在挖掘义渠古都人文历史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实施“旅游强县”为战略,实现多产融合发展,构建的“特色景点集群—产业培育多元—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要素齐备”四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全线南起新宁金钟,北至盘克宋庄,东西至两边山顶,全长60多公里涉及5乡10村,聚焦“十美”(美丽山川、美丽公路、美丽村庄、美丽河道、美丽景点、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植被、美丽风尚、美丽人文),建有宁江驿、蟠溪景区、昔家沟自助采摘园、寨河现代农业创意景观园、印象义渠莲花池、义渠古都芈月小镇、前渠苗木艺术园、宋庄荷塘、百吉湖、罗山府岐黄养生谷等十大景点。

9.调令关森林公园 AAA

调令关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调令关森林公园是2004年3月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建的省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位于庆阳市正宁林业总场东南部的中湾林场林区内,因位于子午岭主峰、秦直道雄关——调令关而得名。

  公园总面积93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8812.8公顷,森林覆盖率95.5%。园内层峦叠嶂、空气清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仅木本植物43科82属222种,有国家珍稀保护花卉紫斑牡丹,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大鸨、黑鹳、鸳鸯、大灵猫、玉带海雕、苍鹭、金雕等十多余种。

10.夏家沟森林公园 AA

夏家沟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合水县太白乡牛车坡行政村烟景川自然村,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所处地带是子午岭森林覆盖面积最完整、最原始的地段。

介绍全园分为庙宇古迹、度假山庄、运动狞猎、植物花卉、林间鹿场等景区。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来庆阳旅游!大美庆阳欢迎您!











8. 庆阳庆城县海拔

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 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


房山有个了不起的村子,生活着巾帼英雄的后代!

房山,有这样一个村落

她依山傍水环境秀美

森林资源丰富

水资源充沛

大西山文化

拒马河文化的重要承载

她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着无数传说和故事

被一代代人歌颂

是全镇唯一一家

4星级民俗旅游

她养育的儿女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最重要的是

全村二百余户村民都姓穆

据考证是

宋朝名将穆桂英的后代

她究竟是谁呢

小Fun带大家一起往下看

穆家口民俗旅游村,由穆家口(三渡),四渡岭(四渡)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54户、451人,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是“十渡名胜风景区”的重点中心景观地段。

目前穆家口民俗旅游村主要发展“民俗文化+高端民宿”,民俗旅游接待为该村的主要产业,在张坊镇整体规划中也将穆家口村列为民俗文化保留村落,是“旅游+文化”多元化产业融合的实施载体。目前全村共有旅游接待户80户,其中市级评星民俗户32户,可以同时接待游客1000人。

这里生活着的二百余户村民,据考证是宋朝名将穆桂英的后代;说起穆桂英,不得不提的便是位于穆家口村南,有所耸起的山峦——穆柯寨

穆柯寨位于拒马河南岸的一条峡谷中,这里曾是辽宋古战场。相传是女英雄穆桂英当年占山为王时的山寨遗址,也是穆家的后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穆柯寨寨门在路边的山脚下,直对三渡桥。进门拾阶而上,要登百余级石阶方能抵达山顶。山顶上有几个高矮不一的山头,有相对平坦的草坪

上边的建筑无一不与杨家将、穆桂英当年的生活有关,有寨堂、寨楼、寨厦、点将台、射箭场、草料场、瞭望哨等,分别点缀在山间沟壑中。

登上山顶向西南眺望你会发现这里的群山十分奇怪;有宝座峰奇特古怪,有骆驼峰形象逼真,还有猴子峰惟肖惟妙,这大自然的造化太神奇了。

如今,类似寨门的木质建筑已有些腐朽了,周围绿树遍地,非常茂盛,登上高处举目四望,阳光耀眼,湛蓝天空下奇骏山峰连绵成壁,很有桂林山水的感觉。

从穆柯寨的第三道寨门往东,有尊山石,酷似一头雄狮歪着头卧在山岭上,这便是穆柯寨一景“雄狮守寨”。

相传古时候,这里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满山遍野林深树茂,杂草丛生,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山林中,有一头雄狮力大无穷,它征服这里的豺狼虎豹,就成了此山的兽中之王。

穆羽(穆桂英的父亲)来到此山察看周围地形,见两边山峰形似坐椅,赞叹道:“真乃风水宝地,在此建寨,万无一失。”于是,他给两侧山起名为宝座峰,随后命众兵丁砍伐树木,安营造寨。

狮子见有人要占据它的地盘,吼声如雷,从草丛中蹿出猛扑众兵丁。兵丁们见了拿起棍棒抵挡,却被狮子追得纷纷逃命。穆羽见状,从腰间拔出宝剑与狮子决斗,穆羽越打越勇,狮子渐渐气力不支,便想逃命。穆羽心想:“我何不治服这狮子让它死守山寨呢!”于是穆羽追赶狮子到山头上,穆羽一个定身法,这头雄狮便卧在这里,天长日久就变成了岩石。

寨前千丈绝壁下拒马河河水清澈,寨后太行山峰峦起伏。漫山葱郁,瓦舍若隐若现,西南崖顶还有一股清泉。

穆柯寨的石径小路两旁,怪石丛生,形态各异,特别是穿过第二道寨门,有四块酷似四只大海龟的岩石,栩栩如生。它们忠实地守护着穆柯寨的第二道大门。

据传说原来穆柯寨前有拒马河为屏障,又有险峰峻岭为依托,真可谓易守难攻,称得上是一夫把关,万夫难开。所以辽兵几次派兵攻打穆柯寨,都落得大败而归。

这一天,辽军用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的兵力,把穆柯寨团团围住。天王穆羽指挥众将士用滚木礌石、强弓劲弩打退了辽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辽将指挥士兵拼死攻山,战斗非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

穆家军将士英勇杀敌,誓死守山,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感动了东海龙王,于是他派手下四位龟将军前去助战。这四位龟将军各显神通,搅得拒马河浊浪滔天,如排山倒海之势向辽军压来。辽军一见魂惊天外,不战自乱,互相冲撞践踏,死伤无数,最后辽将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逃之夭夭。穆柯寨得救了,河水也退了。

四位龟将军为了保卫穆柯寨,便守候在第二道寨门旁,天长日久,就化作了四块岩石。

蜿蜒小路被茂盛的草木遮住了大半,放眼望去,青山、绿树的秀丽风光很是养眼。

穆柯寨西北山上,有一座穆羽为保护穆柯寨而修建的关隘,关口狭窄险要,易守难攻。站在关口上,不仅可以巡视山下动静,还可观赏到一溜十八座笔直的鞍口,这也是穆柯寨的神奇景观之一。

提起这一溜十八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穆桂英不仅长得俊俏,而且聪明灵慧,读书过目不忘。她自幼就跟父亲穆羽学习排兵布阵,攻读兵书战册。由于她勤奋好学,所以她长到十五岁,便十八般武艺样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一把绣绒大刀,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易如反掌,而且打暗器百发百中。

有一天,穆羽想检验一下女儿的武艺,便对女儿说:“你自幼习武,为父今天要试试你的武艺如何。”于是父女两人骑马来到穆柯寨南面的一座山顶上。

穆羽指着北面的一溜十八座山峰说:“你的箭虽然有百步穿杨的功夫,但不知你臂力如何。为父想看看你一箭能射穿几座山。”

穆桂英一听,不慌不忙地摘下弓,搭上箭,两臂一用力,只见弓如满月,箭如流星般对准山峰飞去,一下子十八座山峰齐刷刷地被射出了十八个鞍口。这就是现在北鞍、南鞍、切口等一溜十八鞍的来历。

穆柯寨正南有一座山,当地百姓都叫它铁箍寨。山上有一眼枯井和一个石臼,相传这是当年穆桂英智退辽兵留下的古迹。

传说有一次,穆桂英与辽兵大战,因兵力悬殊而被辽兵围困在穆柯寨正南的一座山上。辽军怕宋兵援军到来腹背受敌而急于攻下山头,穆桂英则指挥将士们垒起石墙,备下滚木礌石,誓死坚守山寨。辽兵几次攻打山头都失败了,便把山头团团围住,妄图切断粮草供应,迫使宋兵不攻自破。

穆桂英被困在山头,眼看粮草要断,心急如焚。一日,穆桂英在帐中翻看兵书,苦想破敌之策,突然窗外呼呼的风声使她受到了启发。她柳眉一蹙,计上心头。于是她立刻传令,命士兵整日用辘轳做汲水和舂米声。辽兵听到汲水声和舂米声,误认为穆桂英兵精粮足,急忙报告给辽将。辽将一惊,心想:“怪不得我久攻不下,原来她有充足准备。”再一想,“如果宋兵援军再一到,我腹背受敌,会败得很惨。”于是辽将急忙传令退兵。

穆桂英在山上时刻观察着辽兵的动静,见辽军拔寨退兵,便一声令下,追杀下山,结果辽军大败。从此这座山便叫铁箍寨。

▲山上的酸枣

传说穆柯寨的后山的山崖上有两棵檀木,檀木即降龙木,是穆柯寨的镇山之宝。现在只有一棵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完好无损。那么另一棵呢?

这就要从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说起了。

相传焦赞火烧穆柯寨仍没盗到降龙木,回营搬兵,遇到了杨宗保,宗保年轻气盛,没有把穆桂英放在眼里。认为一个女子怎么也打不过他这个身经百战,又是将门之后的大小伙子。结果一交手,杨宗保被穆桂英生擒活捉。

桂英爱杨宗保英俊且武艺高强,敬他们杨家忠心保国,所以情愿嫁给他,帮他破天门阵。杨宗保也很喜欢穆桂英,于是他们两人成了亲,穆桂英把一棵降龙木献给了宋营元帅杨六郎,传说破天门阵的杨五郎所用斧柄就是降龙木做的。

那些传说、故事已经远去,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穆桂英这位巾帼英雄。不论这些人物,故事是否真实,但位于十渡风景区,拒马河畔的三渡村穆家口村是真村实地。

旅游提示

乘车路线:天桥汽车站乘坐917路快(天桥汽车站——欧美亚汽车城),云居寺路下车,同站换乘房19路(房山客运站--鱼斗泉)

自驾车路线:天桥南大街-宣武门西大街-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路-莲石东路-六环-京昆联络线-京昆高速-涞宝路-穆家口村

信息来源: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游遍房山、房山民间文学

编辑:青春房山编辑部

能点个“在看

民国巨富寡妇,孙中山称巾帼英雄,鲁迅笔下才貌双全,45岁无奈自曝与养子秘密

几年前,笔者到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参观游览,意外发现了一桩民国史上最具中原特色的财富传奇。这一财富传奇的主人公名叫马青霞。她在周作人的印象里,是一个富孀传说;在孙中山笔下变成“巾帼英雄”;到了鲁迅笔下,又获得了“才貌双全”的美誉。

马青霞与刘耀德的门当户对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城区以西21公里处的蒋村乡西蒋村,是清末广东巡抚马丕瑶的故居。这里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五十年之久。

马氏庄园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比山西省的乔家大院还多1300多平方米,共有门、厅、堂、廊、室、楼308间,整个建筑群由南、中、北3区6路共21处院落组成,是中原地区现存最大规模的明清官邸建筑群。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期,被迫逃亡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返京途中,曾下榻于此。国共战争时期,马氏庄园曾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所在地。

刘伯承和邓小平分别下榻于该庄园的东西厢房,并在这里召开过著名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做出了“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

1949年之后,马氏庄园被长期当作校舍征用,直到近年才被开辟为旅游景点

马丕瑶共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就是他46岁时生育的小女儿马青霞。

马青霞出生于1877年。1894年,马丕瑶在前往广州就任广东巡抚之前,按照门当户对的标准把18岁的马青霞嫁给了20岁的尉氏县男子刘耀德。

比起处于上升阶段的“父子两进士”(马丕瑶和他的二儿子马吉樟)的马家,“一门两进士”的尉氏刘家虽根深叶茂,却已显露败落之势。

据担任过尉氏县文化馆馆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的于中华介绍,刘家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尉氏,初居井刘村。

第六世时,克勤、克俭、克从三兄弟迁居大桥村,以农耕兼做豆腐为生。老大克勤的儿子刘铭善于经营,家庭开始富有。

刘铭的儿子、刘家第八世的刘致中,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戌午科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这个家族从此兴旺发达。

刘致中的曾孙、第十一世的刘鸿恩,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中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赏加布政使衔,刘氏家族在刘鸿恩手里走向鼎盛。刘鸿恩为人简朴,却不惜钱财开设学馆,选择品学兼优的寒门子弟免费读书,尉氏才俊皆出其门。

兴旺发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刘氏家族既注重读书做官,又擅长经营实业。家族中知县以上官员有数十人之多。

家族商号“七十二茂、八十二盛”遍布全国多个省份数十个城市,仅土地一项就有二十多万亩,是当年门悬“双千顷”牌子的河南首富,在尉氏更有“刘半县”之称。

尉氏县城一半以上的房屋是刘家的,刘家人自夸“南京到北京,不饮别家水,不宿别家店”。

但是,与马丕瑶、马吉樟父子的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同,尉氏刘家基本上是固守祖业、不思进取。家族成员炫豪夸富、挥金如土,很少有人静坐书房苦读上进,他们既不关心社会事业,也不涉足新兴产业。家族中几十个道、府、州、县的官衔,大都是花钱捐来的。

用马青霞在《豫人刘马青霞披露——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中的话说,就是“沾染富家习气甚深,骄奢淫逸几成第二天性”。

当年的刘致中兄弟五人分为老五门,第十二世的刘耀德是老五家的后人。这一门不太注重做官,而是专心经营工商实业,加上人脉不旺,历代单传,祖宗财产没有经过分割离散,因此成为德字辈二十八个同族兄弟中的第一豪富。

当时刘氏家族中,男性大都抽大烟,孩子尚在襁褓,就往脸上喷烟气,有意让其染上烟瘾。

他们这样做的逻辑是:抽大烟的人坐不住,所以不能长期从事赌博活动。刘氏家产怎么也花不完,只有赌博这个无底洞才会败坏全部财产。刘耀德就是按照这样的奇怪逻辑染上鸦片烟瘾的。

刘耀德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为人不坏,出手大方,在族人中颇得好评;但是,他的轻薄放荡也远近闻名。

尉氏当地流传着许多刘耀德的豪富故事:

不满20岁的他,花钱捐了一个山西试用道的四品候补官衔,为了夸富,他曾经在开封城楼撒过金叶子,在南京玄武湖扔过银元宝

他到各地巡视生意时,经常包下整座妓院,令妓女脱光衣服在室内等候。他逐一走进房内,只是在每个妓女臀部拍两下,戏称之为“拍响瓜”。

刘耀德自幼体弱又嗜好鸦片,后来又生了搭背疮,他与马青霞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为了给刘耀德治病,寡母杨氏曾遍贴告示,广请天下名医,声言有来为儿子诊治的,每天赏一个银元宝。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无良大夫把刘耀德当成“提款机”,为了多得赏银而故意拖延时日,结果反而耽误了治疗。

久治不愈的刘耀德于1901年去世之后,母亲杨氏才意识到自己的各种错误行径,于悔恨交加中哀伤过度,不久也离开人世。

周作人印象中的富孀传说

刘耀德去世时只有27岁,妻子马青霞年仅25岁。为了争夺巨额遗产,族人争着要做刘耀德的继子,刘耀德的灵柩因此被停放在寺庙里不能安葬。

为了捍卫自己的遗产继承权,马青霞在婆婆杨氏配合下声称遗子在腹,到开封与已经怀孕的刘耀德姐姐秘密同住,成功抱养了刘耀德姐姐生育的双胞胎中的一个,起名刘鼎元。

刘氏族人纷纷怀疑,并且对马青霞怀恨在心。随着婆婆杨氏去世,孤儿寡母的处境变得更加险恶。于是便有了周作人印象中的富孀传说。

晚年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回忆说,1907年12月,河南留学同乡会在日本创刊《河南》月刊,他和同胞兄长周树人,被安徽寿州人孙竹丹拉去撰写文章。《河南》月刊的总编辑是著名国学家、江苏仪征人刘师培。负责支付稿费的是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河南开封人、同盟会会员程克。

“程克记得也是民国初年的一个议员,那时不知道在学什么,为什么老是在日本旅行,也不明白他与《河南》的关系,是同乡会长么,是杂志社长,还是会计呢? 总之,关于这月刊杂志的一切都不明了,只听得一种传说,说河南有一位富家寡妇,带着一个独生儿子过活,本家的人觊觎她的财产,阴谋侵略,她觉得不能安居,只能叫儿子来东京留学,自己也跟了出来。 她把一笔款捐给同乡会,举办公益事情,一面也求点保护,这样便是《河南》月刊的缘由。至于事实有无出入,那就不得而知了。”

周作人的上述回忆与历史事实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出入”。《河南》月刊的编辑兼发行人署名为“武人”,实际上是张钟端为总经理,刘积学为总编辑,其他主要人员还有程克、余诚、潘印佛(祖培)、曾昭文、陈伯昂、李锦公、王传琳等。

其中的刘积学是河南新蔡人,清末举人,1880年出生,1905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该刊简章介绍:

“本报为河南留东同人所组织,对于河南有密切之关系,故直名曰《河南》……本社所有经费均尉氏刘青霞女士所出,暂以二万元先行试办;候成效卓著时再增巨资,以谋扩充。”

鲁迅当年在只出版过九期的《河南》月刊中,一连用“令飞”、“迅行”等笔名发表过包括《人间之历史——德国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裴彖飞诗论》、《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在内的六篇长文。共中的四篇经许广平抄录后收入他的文集《坟》。

1926年10月30日,鲁迅在《〈坟〉题记》中回忆说:

“因为那编辑先生有一种怪脾气,文章要长,愈长,稿费便愈多。所以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倘在这几年,大概不至于那么做了。”

关于自己所从事的包括创办《河南》月刊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马青霞在《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豫人刘马青霞披露》中写道:

北京豫学堂,捐银三万两;尉氏县高等学堂,捐银三千两;孤贫院,捐地一顷零三十亩;桥工捐银一万五千两;省城女学堂,捐银三千两。丁未游学东瀛,创办《河南》杂志,捐银两万两,《中国新女界》杂志,捐银一万八千两。归国后,在尉氏县自办华英女校,约费银三万六千两。辛亥年冬天,省城运动起义,捐银三万两。

这里的丁末就是1907年。鲁迅、周作人兄弟从《河南》月刊得到的稿费,就是源于马青霞捐助的两万两银子。马青霞之所以选择去日本游学,与两位男士有直接关系。

第一位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张钟端。比马青霞小两岁的张钟端,1879年生于河南省许昌县,1905年考取日本东京中央大学,与尉氏县刘氏家族的刘恒泰是同学好友。刘恒泰则是马青霞在刘氏家族的同门侄孙。

1906年,张钟端、刘恒泰、潘祖培、罗文华等人一同回国,经刘恒泰介绍登门拜访拥有巨资的马青霞;马青霞也因此产生了对于东邻日本的神往之情。

第二位是比马青霞大18岁的二哥马吉樟。马吉樟1883年考中进士之后,被殿试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充任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和光绪皇帝身边的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全国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便联合河南籍京官袁世凯、张邵予等人,在北京宣武门外的嵩云草堂筹办豫学堂。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捐白银一万两,其他河南籍官员共捐五千两,马青霞独自捐银三万两。

由马吉樟任学堂监督的豫学堂建成后,马青霞年仅四岁的养子刘鼎元的名字以名誉校长的名义被刻在校园石碑上,马青霞的照片也被挂在松筠庵礼堂门首。

马青霞因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被光绪皇帝诰封为一品夫人,刘鼎元也被授予候选主事的官衔。

1907年,马吉樟奉派前往日本考察学务,马青霞母子要求一同前往。时任翰林院侍读的马吉樟,呈请学部和外务部为马青霞办理出国护照。关于此事,当年的《河南官报》报道说:

“一品命妇刘马氏,系本籍绅士、翰林院侍读马太史吉樟之妹,而已故山西试用道刘观察德煦之妻也。热心学务,考求实业。兹拟携子候选主事刘鼎元前赴东洋,调查女学堂及各项实业、学堂规则。由其兄马侍读具呈学部请转咨外务部发给护照。并咨外务部发给护照。并咨照出使日本杨大臣一体保护,俾得从容考察云。”

这里的杨大臣,指的是时任大清国驻日本公使的杨枢。据说马青霞在日本期间,宣誓加入过同盟会。1907年12月,在马青霞的资助下,张钟端联合留日豫籍同学创办《河南》杂志。

随后,马青霞还为出版至第四期就陷入经济困境的《中国新女界》杂志捐银一万八千两。该杂志在特别广告中写道:

本社杂志,自经炼石女士燕斌创办以来,颇蒙海内外学者欢迎,销路之广,已及五千余册,诚非初料所能及。惟因特别事故,以致未能如期出版。迟愆之咎,诚无可讳。兹得河南尉氏县刘女士赞成,增助资本,以扩社务。现已增聘干事,一切大加改良。准于西历八、九两月内定将五、六、七、八四期杂志相继发行。西历十月为始,以后每月按期出版,决不延误,以慰阅者之希。特此广告。

马吉樟回国后出任湖北按察使,张钟端经马青霞介绍,回国给马吉樟充当幕僚。马青霞回国后,花费三万六千两银子在尉氏县城自家的南花园里,创办河南境内第一所女子学校——华英女校。

1908年3月31日,湖北武汉的《江汉日报》以《尉氏女学成立》为标题报道说:

“尉氏刘青霞女士,去冬曾议在县城创设女学,已志前报。旋以效仿无从著手,因亲赴北京并东洋调查一切章程,刻已于正月回尉。女学已定基址在西门外。即日修建堂舍,一俟竣工,即可开课。”

河南当地的《开封简报》也报道说:

“尉氏一品命妇刘马氏,前曾独立捐助创设华英女校,先办初等一班,颇著成效也。欲开浚知识,养成家庭教育习惯起见,遵章在该校附近设师范一班,招考学生四十名,初定二年毕业,刻已开堂授课。”

宣统元年即1909年,河南巡抚给大清朝廷写过一份请求为马青霞建立牌坊以示表彰的奏折。其中写道:

再据尉氏县知县马骏声禀,该县一品命妇刘马氏,以邑中女学堂尚属阙为,愿将西门内管业房屋一所改造女子初等小学堂。额定学生五十名,延聘女教员二人,四年毕业,于本年二月间开学,一切遵照定章办理。共计开办费合银一千五百两,每岁额支需银二千五百两,计四年已需银一万两,均经筹备。另储禀请立案等情,经臣饬由提学使查核,详请奏奖。前来臣查士民捐地方善举,银至千两以上例得请旨建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今该命妇刘马氏创设女学,需费逾万,核与建坊之例相符合,仰恳天恩俯准,给予尉氏县一品命妇刘马氏乐善好施字样,于本籍自行建坊,以昭激劝。

华英女校培养的女学生任锐,是新蔡县官绅、同盟会员任芝铭的二女儿,后来成为中共烈士孙炳文的夫人。

孙炳文在1927年国民党的清党运动中被捕牺牲,任锐1938年2月到延安日军政大学习时,与女儿孙维世同窗共读,一时传为佳话,被毛主席赞誉为“妈妈同志”。她历任四川璧山第五抗日儿童收容所保育员、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图书管理员、陕甘宁边区政府监印。1949年4月11日在天津病逝。这些都是后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后,张钟端受湖北军政府委派,回到河南开封秘密联络同盟会员王庚先、周维屏等人组织起义,被推举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马青霞先后交给他三万两银子充当革命经费。

12月22日晚,张钟端在河南优级师范学校召集会议,决定于次日凌晨两点举事。此时,起义所需手枪、弹药正待分配,所需布告、檄文等数千份已经印好。巡防营统领柴得贵在打入革命党内部的总稽查张光顺等人配合下,突入学堂将张钟端等21人逮捕。

12月24日,张钟端被袁世凯委任的河南巡抚齐耀琳下令处决。对于“满拟竭力多捐,旋因失败而止”的马青霞来说,年仅33岁的异性知己张钟端之死,应该是她丧夫之后的又一次致命打击。

中山笔下的“巾帼英雄”

马氏庄园住宅区分东、中、西三路,由四个四合院组成。住宅区东路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院落,是马丕瑶的长子吉森及三女马青霞居住的地方。马吉森住北屋正楼,马青霞住东厢侧楼。东楼二楼的廊柱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集自苏轼法帖的四个大字“思无邪斋”。

这四个字出自《诗经》,意思是心无邪念、思想纯正。这里是马青霞养病终老的地方,这四个字应该是她万念俱灰的悲怆心境的真实写照。

据说是孙文写给马青霞的“巾帼英雄”匾额,悬挂在思无邪斋一楼的门框之上。走进房间,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书写的悬挂在正面墙壁上的“天下为公”匾额。

匾额下方是装裱在玻璃相框里的两张照片,左边是秋瑾,右边是马青霞。在左边墙壁上,悬挂着马青霞的大事表,其中介绍说,马青霞,马丕瑶三女,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

她自幼喜爱读书,才华横溢。马青霞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热爱公益事业,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光绪帝闻报,感其业绩,诰封“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

但是,遍查民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从来没有所过“南秋瑾、北青霞”的文字记录。马青霞在《祭秋瑾文》中明确表示,自己“本欲回国前去面晤,聆听高见,不料天不暇人,竟身遭不幸,使余不得见而哀痛”。也就是说,马青霞1907年去日本时,大她两岁的秋瑾已经回到国内,从事光复会方面的革命活动。

马青霞与“为救国而死,死得悲壮,死得其所”的女杰秋瑾,从来没有见过面。不仅如此,当年的女性革命家秋瑾,在她1907年1月14日创办于上海的《中国女报》中,对于马青霞出资捐助的《中国新女界》月刊,还公开提出过尖锐批评。

当年与秋瑾相识并且齐名的女权先驱,至少可以举出吕碧城、金天翮、张昭汉、张竹君、何震、陈撷芬、林宗素、唐群英、蔡蕙、吴木兰、何香凝、杨季威、燕斌等十多人。

作为内陆地区河南省的女权先驱者、工商实业先驱者、社会公益事业先驱者和女子教育先驱者,马青霞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人生追求,就是针对尉氏县刘氏家族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她一生中所专注的主要是家庭财产保卫战,而不是救国救民救天下的政治革命。

用她自己的话说:

“有家不能归是丧却居住之自由也;流离奔走,主持商会者无人,是丧却营业之自由也;今日诈讹,明日狡赖,是丧却财产之自由也!”

实际上。马青霞当年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区河南籍人士之中。她的名字被重新发现,已经是1981年以后的事情。

时任河南尉氏县文化馆馆长的于中华,在整理图书馆书库时无意中翻阅到手抄本尉氏县《县志》,才在被历史浮尘所掩埋的名人录中,发现了当地这个名叫刘(马)青霞的女富豪,并且于1983年在《人物》杂志发表《刘青霞——叛逆女性、传奇人物》一文。

由此可知,所谓的“南秋瑾、北青霞”,其实是近年来从事文化宣传和商业包装的当地政府工作人,自欺欺人的浮夸捏造。

在马青霞大事表中,另有这样一段不太准确的文字介绍:

“1912年春,马青霞被河南各大团体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1913年初,马青霞两次赴上海拜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作为修筑铁路费用。孙中山感动不已,并为她挥毫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以赞其爱国壮举。”

事实上,只要认真查勘对照一下《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的相关文章,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更加准确的文字记录。

1912年4月30日,南京留守黄兴为了抵制四国银行团提出的监督中国财政的借款条件,致电孙中山倡议发起国民捐。南京方面的六十个团体随后发起组织国民捐总会,并且推举孙中山为该会总理。

孙中山于6月1日通电接受总理职务,且于6月3日致电袁世凯及参议院,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认捐活动。乐善好施的马青霞,因此被河南各大团体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只是随着6月4日黄兴被撤销南京留守职务,这一活动很快便宣告停止。

就任河南国民捐总理职务只有二十多天的马青霞,在辞职书中表示说:

政府借用外债,损失国权。黄留守有国民捐之倡议,吾豫爱国志士群起响应,组织国民捐事务所,推鄙人为总理,曾经力辞未蒙允许。当时勉强就职者。诚以此为救亡之急务,极欲赞成也。今本所成立已逾两旬,诸事就绪。鄙人自问一无学识之妇人,焉能负此巨任?且吾豫人才济济,不乏贤能,何用一妇人参与公事?现鄙人已决意辞退,请诸公另举贤能总司其事,早集巨资,以应国家急需,亦鄙人之所深愿也。

到了同年11月19日,被袁世凯授予筹办铁路全权的孙中山,在致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广东同乡、国民党员梁士)的密电中写道:

“兹有河南尉氏县刘马氏青霞认缴本处股银二十万元。据称家藏金一千三百两,银九万两,欲设法运出。但路途危险,族人眈视,愿得汴督饬地方官护送。可否由公转恳总统知照豫督,准予保护?此人现在上海,专候复示。”

同样是在11月19日这一天,马青霞此前资助过两元大洋的开封《自由报》,公开刊登《豫人刘马青霞披露——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一文,其中写道:

四万万男女同胞公鉴:今日之中国非所谓法治国乎?法制云者人人受治于法律之中,虽以总统之尊不敢违法以欺人,虽以匹夫匹妇之微亦罔不得法律之保障。固与满清政府时代,强凌弱,暴凌寡,不可同日而语也。……况总统、总理以及河南都督均属豫人,其余为豫人者无论在何方面,当无强权之可言。以故青霞昔日所唾面自干者,今亦不忍安于默默,新仇旧恨,请为我男女同胞涕泣述之……

这里的总统指的是袁世凯,总理指的是赵秉钧,河南都督指的是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他们三个恰好都是河南人。

按照马青霞披露的材料,刘氏家族中有许多共同财产,譬如家族中没有分割的土地1000顷,马青霞作为老五门之一应该拥有五分之一。

再如公茂典商号资本金15万串,马青霞拥有一半股份,其余一半为族人共有。这些共同财产中属于马青霞的份额,已经全部被无理剥夺。除家族共同财产之外,各门还有属于自己的私产。

当时归马青霞独立经营的5000顷田产和桐茂典及四五处小铺商号全部盈利,族人共同经营的公茂典商号却亏损了50多万两银子。马青霞在族人苦苦请求下,慷慨划拨18.5万两银子用于资助公茂典商号。

十多年来,马青霞为了取悦族人,在经营工商实业之余,曾经花费8万两银子在尉氏县城修建名叫师古堂的住宅,用于收养刘氏家族中无依无靠的寡妇;花费4万两银子,在刘氏故居大桥庄独资修建刘氏祠堂,并且捐地15顷设立刘氏义学;规定凡是家族内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从刘氏义庄领取粮食安享晚年。

她这样“节衣缩食劳神焦思”,依然不能得的刘氏族人的容忍和谅解。“专制家庭中之数十恶魔咄咄逼人,不惜以怨报德、匹妇何罪?言之痛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怒不可遏、忍无可忍的马青霞公开表示说: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共和肇建应变方针。退让主义,一变而为竞争主义;家族主义一变而为社会主义。……我不能欺人,人亦不能欺我……”

在刊登《豫人刘马青霞披露——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20日,开封《自由报》又以《刘女士关心桑梓》为标题声援说:

“刘女士青霞,开封人,现充北京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北京《女子白话报》发起人。因吾豫女界虽稍有起色,尚未大放光明,心焉恶之。闻不日来汴,组织女子学务维持会支部,以期昌明。此真吾豫女界之伟大人,将来之女学讵可量哉!”

1912年12月4日,孙中山再一次密电梁士诒:“前电托设法保护河南人运金出境事,能否办到?”

对于孙中山及南方国民党激烈派保持高度警惕的袁世凯和梁士诒,当然不会动用政府资源来帮助马青霞转移家庭资产资助孙中山。时任袁世凯亲信秘书的马吉樟,也不同意妹妹这么做。尉氏县刘氏家族更不允许马青霞把巨额财产转移离境。

1913年7月,孙中山、黄兴、李烈钧、陈其美等人在江西、江苏等地发动“二次革命”,遭到袁世凯北京政府的迅速镇压。“二次革命”失败后,曾与孙中山保持联系的马青霞,被刘氏家族告到官府,经过马吉樟多方协调,马青霞才免除一场牢狱之灾。

鲁迅笔下的“才貌双全”

在马青霞思无邪斋的右边墙壁上,张贴有马青霞亲笔书写的《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全文,以及马青霞加入中国同盟会的宣誓词。

在下面的展览橱窗里面,有马青霞的《祭秋瑾文》,以及鲁迅为马青霞题写的“才貌双全”的条幅。该条幅的落款时间是“1918年9月26日”,但这幅题字并不足以证明鲁迅与马青霞之间,曾经有过较为密切的直接交往。

1918年9月26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

“晴。上午寄王式乾信。下午收本月奉泉百五十。晚杜海生来,交与泉二元,曾吕仁母寿屏资也。夜宋子佩来。作《随感录》一篇,四叶。”

这一天是星期四,与鲁迅一起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补树书屋的周作人,在当天日记里写道:

“晴。上午得廿二日家信,寄复函四。下午作《随感录》一则……晚紫佩来,阅《新青年》一过。”

当时的鲁迅是《新青年》同人中唯一坚持不向外界暴己真实身作的一个人,直到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中,他依然很忌讳别人知道鲁迅的真实身份就是教育部佥事周树人。

“晚杜海生来,交与泉二元,曾吕仁母寿屏资也”一句话,足以证明这位教育部佥事,在私底下是不拒绝有偿题字的。

鲁迅兄弟所住的绍兴会馆,与马青霞出巨资创办的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嵩云草堂的豫学堂邻近。只是现在已经难以查考,41岁的马青霞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和什么渠道,得到比自己年轻4岁的鲁迅题写的“才貌双全”的墨宝的?

假如鲁迅知道马青霞就是当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的金主,他是不应该不告诉周作人的。假如周作人知道马青霞就是当年出钱办《河南》月刊的“富家寡妇”,他晚年是不会在《知堂回想录》里把马青霞仅仅当作一种传说来回忆的。

不管怎么说,鲁迅“才貌双全”的题字,对于马青霞来说还是名符其实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马青霞优异的文艺才华。马青霞投资修建的师古堂和刘氏祠堂,所仿照的都是马氏庄园的建筑规制,其中刘氏祠堂的许多绘画、诗词,都出自马青霞之手,足见其多才多艺。

马青霞还曾经为华英女校的学生画过一幅“群芳图”,并且题写了这样一首歌:

“莫怜旧时花枝败,但求自由花常开。愿君不辞劳素手,育得群芳天下栽。”

在开封《自由报》创刊时,马青霞仿照《江南好》的曲调撰写过一首《自由好》的祝词:

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疾,洛阳纸贵泄春华,开遍自由花。自由好,妖雾惨夷门。手拔摩天旗影荡,腰悬横河剑光腾,夺转自由魂。自由好,过渡帐迷津。揭破九幽超变相,罗胆万佛见天真,崇拜自由神。自由好,五岳独称嵩。燕赵健儿身手锐,犬羊部落羽毛空,撞破自由钟。

这首诗词刊出四天后,《自由报》上另有署名紫如愚的一首和词:

自由花,平地苗萌发。点缀乾坤生异彩,栽培根应味精华,开遍自由花。自由魂,一跃到昆仑。鄂渚充戊张赤手,春闺嫠妇泣黄昏,招得自由魂。自由钟,时势造英雄。蒙藏版五色纛,唐虞揖让七龄童,撞破自由钟。自由神,欧美取前型。历史万年删帝统,男儿众志作于城,拜倒自由神。…… 马青霞的最后捐献

1921年,刘氏家族的一个同辈堂兄又为刘鼎元的身份问题,把马青霞告到县衙。这一次,马青霞断然公开了精心隐瞒二十多年的谎言骗局,当众承认刘鼎元的真实身份。

当时的《新中州报》以《刘马青霞与义子刘鼎元离异分居》为题报道说:

“已故刘耀德之妻刘马青霞与义子刘鼎元纠葛一案,现经中人龙君等调处离异分居,各自度日。由该氏酌给洧川县南席镇田地五顷,又开封双龙巷住房一所,现洋一千元。同中立据。签押分执。不得再生枝节。”

鉴于刘家在尉氏县的地位,县长在取消刘鼎元继承人地位之后,亲自主持了遴选过继人仪式。等到8个15岁以下的候选人站出来之后,马青霞出其不意地掏出一把光洋撒到他们面前让他们争抢。最后抢得最少(一说是没有去抢)的那个孩子当选。

马青霞给出的解释是,《三字经》最后一段说“人遗子,金满盈。我遗子,惟一经”,这个对金钱不动心的孩子最合我意。就这样,纷扰多年的继承人问题尘埃落定。

1922年夏天,直奉战争结束,直系军阀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他上任不久便微服拜访马青霞,慷慨允诺派员保护其家庭财产,并且恳请马青霞出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马青霞感动之下,把价值四百多万大洋的家产全部捐给冯玉祥所代表的地方国民政府,只是象征性地给热衷于窝里斗的刘氏家族留下一万元的安慰费用。

马青霞唯一的条件,是让一直追随身边保护自己的张武文、王致和参加革命军。冯玉祥慷慨应允,安排张武文做自己的卫队副队长,王致和先当连长视军功再予擢升。

捐完财产的马青霞从容部署了自己名下的学校、工厂、商铺、田园等各项资产的交接事宜,妥善安置了家丁长工的生活出路,然后为开封难民收容所送去40件儿童衣服,算是完成了平生最后一次慈善捐助。接下来,她乘车北上,返回安阳马氏庄园,随身所带的衣被全部打有补丁。

为了迎接妹妹回归,几个哥哥特意把她出嫁前住过的瓦房接高一层,成为真正的马家绣楼。1923年旧历的二月初六日,马青霞长眠在娘家绣楼上,终年47岁。

刘氏家族的顽劣之徒,对于已经去世的马青霞依然不肯放过。马青霞的灵柩运往尉氏途中,竟然被截留在开封,与其丈夫刘耀德的棺木一起停放在城南救苦庙中。数年之后才运回尉氏,葬入刘氏祖坟。

关于此事,马青霞的二哥马吉樟在悼亡诗中写道:“募捐小妹金三万,创设燕京豫学堂。白骨双棺停未葬,无儿伯道泣穹苍!”

在诗后跋语中,马吉樟另有介绍:

“光绪乙巳,募刘氏妹青霞三万两,建豫学堂,益以同乡公捐四万五千两,款足之多,为旅京省学之冠。刘妹身后族人争继,妹婿耀德至今未葬,双棺停寺,家产亦尽数充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