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赵氏宗祠

南湖赵氏宗祠

南湖赵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南湖乡龙湖砍头村凤凰山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据赵氏宗祠卷一载:“于嘉庆十一即公元180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鱼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东西厢廊、门台、旗杆石组成。

南湖赵氏宗祠正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六柱十一檩,明间梁架抬梁式,其余间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带有前廊,廊柱及明间前、后金柱采用圆柱,下带鼓形柱础;其余柱均为方柱,下带礩形础。前檐柱向外出一踩,为莲花状垂柱,设飞椽。明次间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地面分为高低二层,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线划为方形斜镘状,局部加刻圆形图案。阶沿铺压条石,外设月台。后檐设有神龛,上供奉赵氏先祖牌位。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盖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

南湖赵氏宗祠前厅面阔五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抬梁式梁架。前檐柱向外出三踩,设飞椽;后檐柱向外出斗口跳。明间枋上悬有“赵氏宗祠”一匾额。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带勾头滴水。厢廊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前檐向外出一跳,后檐设有檐墙,穿斗抬梁式梁架,悬山式屋顶,两端饰有卷草脊,带勾头滴水。

南湖赵氏宗祠门台砖结构,单开间,仿木造,各面隐出单步梁、斗栱、额枋等构件,正立面额枋上立有“宗祠”一匾额,背立面额枋上立有“清穆”一匾。正中开二扇大门,悬山式屋顶,两端饰有脊饰,上盖筒瓦,椽口外为圆形兽头勾头。门台两端连接围墙,围墙外立有四对旗杆石。

南湖赵氏宗祠为赵氏族人祭祀先祖、先贤的场所,整体建筑布局完整,内部做工考究,雕饰精致,是研究平阳地区宗教传播及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湖南岑川李氏宗祠

湖南平江县岑川李氏宗祠,日前被认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31日,平江县人大副主任李泓,平江县副县长潘如意,参加揭牌仪式。平江岑川李氏及岳阳日秀、汩罗天井等支,都参加了大型的祭祀仪式。并尊古典儒礼,阖族行《祖祭》大礼,以缅怀先人,感恩生命一本之源。

岑川李氏族人历朝爱国爱乡、崇文尚武、家风上达,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军政要员和社会各类有用人才,而令世人瞩目。

岑川李氏祠堂,位于岳阳、汨罗、平江三县交界处的岑川镇,始建于南宋时代,是岑川李姓后人为祭祀先祖李敬先、及比李敬先早到百年左右避隐岑川的同宗先人唐侍郎李安甫而建的家庙;经多次修缮。现今的岑川李氏祠堂,为明朝献宗皇帝成化五年(1465年)重建,是岑川地区最大的、最为完整的古祠堂建筑,历经了近六百年的历史。它是研究当地农业社会中,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下,是如何作为封建国家统治基础的历史见证。抗日战争期间,李氏族人利用宗祠支持和掩护过新四军的对敌斗争。该祠的存在,不仅是进行通常的祭祀睦族活动,客观上也起到了培植文教,劝课农桑,保一方平安、和谐的特殊作用。 祠址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近似‚国‛形的合院结构,中轴由门厅、中厅、后厅组成,为三厅两院的砖木建筑。从建筑特点来看,可谓:前蟠后象、后伏金鹉、郁积蜿蜒、望之蔚然。

平江岑川(陇西堂)李氏(历朝)家谱载:岑川李氏系唐宗室裔曹成王李皋的后嗣。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第十四子李明(封曹王)(因太宗一子庶,亦称李明为‘太支十三’)生李杰(嗣曹王),杰生李胤(嗣曹王),胤生李戢(嗣曹王),戢生李皋(字:子兰,嗣曹成王)。皋,历任几州剌史,功勋卓越,并以孝闻,备受时人赞颂。湖南武冈韩愈所写《曹成王碑》。 另有《唐山南东道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嗣曹王墓铭并序》载‚王(李皋)有男七人,华而不实者二,秀而有光者五,曰太古、象古、 道古 、师古、执古。‛

南平江《岑川(陇西堂)李氏家谱》载:李皋官湖南,一子晖古,留潭州(今长沙),死葬潭州轸星池,即岳麓山之西谷。晖古生子:敬先、明先。敬先公为避黄巢杀戮李唐宗室,从潭州(今长沙)乘舟顺湘水下,再经罗渊进朔罗江,迁隐素有‚荆南小天府‛之称的平江岑川。古志《平江古今通》亦有载:‚平江李氏,自唐乾符6年(879年)李敬先从长沙迁岑川‛。

岑川李氏历朝修谱,传承有据。岑川李氏至今(汩罗天井车田坊支)保留着大唐吏部象骨腰牌;古祠堂、古井、李氏先人墓至今都依然完好。在今平江县,岳阳县汨罗市湘阴县,岑川后嗣发展甚众。且在宋朝有迁湖北汉阳嗣。

万金头邓氏宗祠——独具雕汇精华的湖南邓氏家族古祠堂

公平万金头村老屋大多是清朝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有一定的规模,有的保存的还算好,但有的房子已经开始败落,残砖破瓦。现把部分照片发上来,希望这个古村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要让先人留下的祖业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现在很多人都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看那些古建筑,看完后啧啧赞叹那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如何之厚,耒阳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好地方。其实,在我眼里,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只是有的被一些历史的罪人给毁掉了,一些经过风霜的洗礼依然岿然在后人的社会里。建筑就是一张很好的历史名片,徽派建筑的代表---宏村是最好不过的例子了。我们现在的人热衷于把一栋栋的老房子推掉,然后在它上面让一层层的高楼拔地而起。与其这样,我们那还不如把这里的房子好好整修保护起来,算是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将来也一定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位于耒阳公平镇黄糯冲村1组,建于清代,座西朝东,砖木结构。当我们来到虽已破旧的邓氏宗祠,看到门首双狮嬉球石雕和龙木雕等,无不为其精湛的雕汇技艺所惊叹,让作者感悟到老一辈匠人的工匠精神,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和传统文化,闪耀着深重悠远文明的灿烂光芒。

邓氏宗祠布局为二进二厢,小青瓦、三山风火墙、硬山顶,进深24米,通阔14米,面积336平方米,由门房、天井、左右厢房、祖堂组成。门房面阔三间,前有檐廊,檐柱为圆形,下置架子鼓状柱础,雀替为龙形浮雕图案,廊左右开侧门。主大门为石质门框,门首雕刻双狮嬉球图案,门额墨绘“邓氏宗祠”,入内见宽大天井,左右为厢房,隔有回廊相通,最后为祖堂,堂厅内立6根金柱,后设神龛,供奉邓氏祖先牌位。四柱携有两联,首联:勋铭漢鼎吾祖考,惟孝惟忠;派衍雲峰我子孙,寝昌寝炽。副联:六百祀宝玉分封汤孙,远矣崇明德;亿万年公候夏始汉鼎,悠然裕後昆。

△风雨侵蚀的邓氏宗祠

据村内老人介绍,该宗祠最早由18户邓氏族人筹资建设,清道光年间曾修茸一次,最后一次修缮为民国三十二年。

邓氏宗祠外景

△邓氏宗祠正门门头

△供奉邓氏祖先神龛

△正厅宽大的天井

△左右厢房檐廊

△回廊相通

精美的木雕

△正门檐下的木刻浮雕

△瑞狮和蝙蝠木雕

△仙鹿含莲芝蝙蝠木雕

△栩栩如生的人物木雕

△鱼跃龙门

△祥龙腾云

△精美的窗格雕花

雕刻的虎头

△门栓艺术

△老式宅门

△颇具特色的宅门拉环

△双狮脚窗罩装饰艺术

精美的石雕艺术

△火焰式压脊石雕

△屋顶边脊上的动物石雕

△门首上的石狮

△正门门枕石刻艺术

△雕花的檐柱石础

集具雕刻精华的祠堂

遭遇破败让人叹息

一座祠堂,一片古建筑,在湘南之地一一静默着。每座祠堂里都存放着一个家族独有的不为人知的往事和兴衰沉浮的秘密,同时也经历着百年风雨侵蚀的苍桑。

万金头邓氏老屋

解放前任攸县县长的耒阳人

建造的古豪宅即将消失

耒阳公平圩镇境内古建筑众多,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关于民俗、民情的故事传说丰富多彩。4月15日,我们探访了公平圩镇黄糯冲村邓氏宗祠后,第二站来到了离宗祠不远的、解放前曾任过攸县县长的邓述壁的万金头邓氏老屋。听村里人讲述老屋的故事,看老屋曾经的显贵痕迹,对老屋古建筑的破损表示惋惜。

万金头邓氏老屋位于耒阳市公平圩镇黄糯冲村,俗名:横冲头,该宅建于清代晚期,座东朝西,砖木结构,三进两厢,小青瓦、五山烽火墙,悬山顶,进深34米,通阔13米,建筑面积442平方米,屋高两层,由门房、左右厢房、天井、祖堂组成。

采访当场村民

即将消失的万金头邓氏老屋

万金头邓氏老屋的建造者是邓述壁(1884-1945),当地老百姓尊称:圭愚先生。先生由湖南大学法政科毕业,曾任耒陽上堡市区武长,后升郴州香花岭区警察所长,零陵道县公安科长,湖南全省水上巡逻队长,攸县县长等职务,从仕二十余载,因其工作敬业负责,湖南省府传令多次嘉奖,获得零陵各界群众制锦称颂也。

俯瞰万金头邓氏老屋

万金头邓氏老屋第一进为门房,面阔三间,正面门房墙体檐下出彩出龛,左右各设5龛,龛内饰有花鸟等图案,并墨绘“福海寿山春浩荡、瑶林琪树日光华”等寿联及诗词。正门木质门框,门额有墨绘字迹,但已模糊不清,檐下卷棚,饰有雕花挡板,室内有雕花屏门相隔。

第二进为正厅,间隔天井,青石天井呈长方形,天井、两厢窄小,左右厢房有耳门方便出入,门额有装饰性檐枋,枋夹缝板雕有人物、吉瓶瑞花等,图案花俏繁琐,雕工精细灵动。最后一进为祖堂,略高于天井,处于正中间的位置,祖堂设木质镂空雕花神龛,供奉祖先牌位,颇为庄重肃穆。

▽非常大气的邓氏老屋▽

走进邓氏老屋,时光仿佛穿越百年

太平邓氏宗祠

太平邓氏宗祠位于广东从化市太平镇神岗邓村。

海珠邓氏宗祠

海珠邓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路二龙街。

长坡邓氏宗祠

长坡邓氏宗祠位于广东省茂名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委会木马村

清城邓氏宗祠

清城邓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清远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虬迳村。

高要邓氏宗祠

高要邓氏宗祠位于广东省肇庆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

水城邓氏宗祠

水城邓氏宗祠位于贵州六盘水水城县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者卡村。

苏州邓氏宗祠

苏州邓氏宗祠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大柳枝巷18号。

江西邓氏宗祠

江西邓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南昌南昌县抚生西路与桃花东路交叉口西

150米。

香港邓氏宗祠

香港邓氏宗祠位于香港屏山

太平邓氏宗祠

厦村邓氏宗祠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厦村。

重建湖南杨林冲文氏宗祠记

重建杨林冲文氏宗祠记

祠堂者,乃祖宗灵魂栖息之所,后世祭祀先人、敬宗睦族、教化子孙之圣地也。

思我杨林冲文氏,始迁祖丙三公,宋丞相信国文山公八世孙。洪武初,由江西富田徙湖南善化杨林冲,传五世,派分七房,瓜绵椒衍,子孙迄今已三万有余。杨林文氏重祭祀,敦孝悌,笃教育,修品行;六百余春秋,或务农、或经商、或为学、或做官,代有风流,世称星沙望族。

考我文氏宗祠,史有“五建三迁”之记载:始创于明初,再建于明末,复建于康熙、咸丰民国;初建于杨林冲,再建于黄泥铺,三建于今淑一村鲤鱼山之阳。初谓“老宗堂”,后曰“族祠”,皆以杨林冲名之,此纪旧迹不忘初始也。

惜我文氏宗祠,初毁于明末张献忠之兵灾,再毁于清末太平天国之战乱;民国五年,合族重建之总祠,因时代变迁,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政府改为学校,经十年浩劫,早已片瓦不存,联匾祖牌、家族文物损失殆尽。我族虽怀敬祖之心,然宗祠不再,神主无踪,乱乱里俎豆莫置,昏昏然蒸尝难飨。新祠未建,族人寝食难安。

我文山公裔孙,欣逢盛世,复扬优秀传统。族中长老贤达,燕翼贻谋,于鲤鱼山下择得新址,倾财力、献智慧、出义工,揽能工巧匠,耗资八百余万,丁酉初春奠基,经两载之辛劳,戊戌清明,新祠土木工程告竣。复刻匾额楹联于其上,敬奉先祖神位于其中,令支派无失其序,昭穆不乱其伦,此乃我杨林文氏阖族之大幸也!

喜我文氏宗祠,背靠鲤鱼山,金牛、黄獭两山左右夹护,得山川之形势,揽日月之精华,青山葱郁,视野辽阔。诸堂轮奂而肃立,重檐丹刻而翚飞。宗祠重造,文山公正气高扬;正气高扬,后来者福泽浩荡。呜呼,祭祀之诚,莫过追思宗功祖德;孝悌之道,当推立志克绍箕裘。文氏宗祠在,文氏家族即在;浩然正气存,中华民族必兴。宗亲族人,斯其勉旃!

是为记。

撰写:文亚平

文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