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马街道、莲池街道,年代为元—清。

(二十八宿井包含横井、松台山仙人井、松台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炼丹井、县前头古井、白鹿庵井、永宁坊井,共8处古井)

温州古井历史悠久的当属晋代时郭璞建永嘉郡城时所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据《温州府志》(明弘治版)载,东晋郭璞为永嘉郡城选址时,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发现九座峰像北斗星错立。郭璞认为城墙绕山巅而筑,贼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绕山筑城,并凿了二十八口井,以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

“二十八宿井”表达了“取象于天”、天长地久、水源不断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别为:八角井、白鹿庵井、横井(天宿井)、积谷山冽泉、积谷山义井、炼丹井、三牌坊古井、铁栏井、屯前街井、仙人井、永宁坊井、奎壁井、解井、双墙井、简讼井、天宁寺古井、海坛山山下井、桂井、三港殿古井、八轮井、府署古井、县前头古井、金沙井、甜井、道署古井、郭公山下岩石井、应仙井、施水寮古井。

然而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水井渐渐不再供人饮用,或被遗忘,或被填塞,到现在,“二十八宿井”中保留较好的有11口井。

八角井

别名:八卦井、松台山下井

位置:八角井位于松台山东麓松台广场

名片:2000年4月,八角井列为温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并入“二十八宿井”,列为温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八角井因井栏呈八角形而得名。井壁也呈八角形,由花岗岩块石垒砌而成,内径2.2米。井栏由八块青石板合榫作成,栏板外浮雕牡丹、“白鹿衔花”等纹饰。井深约5米。

白鹿庵井

位置:海坛山西麓水门底

名片:2010年列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八宿井”。

介绍:原在白鹿庵内,故名白鹿庵井,然而几度兴废,占地面积已较以前缩小,今井已处寺外。井内壁由块石垒砌而成,平面呈圆形,直径1.1米。井栏平面呈六边形,用六块花岗岩石板合榫而成。井深5.25米,井水源自海坛山,水质透彻,清冽可用。

横井

别名:天宿井

位置:横井巷52号宅前

名片:1992年横井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并入“二十八宿井”,列为温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横井井壁用青砖错缝平砌成圆筒形,内径1.5米,井栏平面呈六边形,为六块青石板合榫作成,井栏外侧刻有纹饰,内侧相邻三块青石上分别刻有井名“天宿”及多次修建的纪年铭文。井深6.5米。

积谷山冽泉

别名:积谷山下冽井

位置:中山公园内积谷山西麓

名片:“二十八宿井”

介绍:清代此井曾凿石题写“冽泉”两字,因以为名。该井凿于谢池旁岩石中,井壁方块石垒砌,顶部压花岗岩条石。井栏用青石做成透空棱形格,上压青条石。井深2.8米。

积谷山义井

别名:谢池巷古井

位置:位于中山公园积谷山西南麓

名片:“二十八宿井”

介绍:井壁平面呈圆形,由块石垒砌而成,直径1.5米,井栏和井壁间用弧形青石条砌成圆形井沿。井栏平面呈八边形,用八块青石板合围而成。该井原井栏外刻有“开元寺僧利卿谨舍净贿一十三贯文有余重修义井一口并置井栏瓮砌等所期福利上报四恩下资三有者时在至和元年甲午岁十一月二十七日题记”等字,惜原井栏在“文革-”时被毁。

炼丹井

别名:容成井

位置:县前头1号东首、华盖山西麓

名片:2010年列为第六批市 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八宿井”。

介绍:相传古代容成子在华盖山修道炼丹,汲用此井之水,故而得名。炼丹井井壁平面呈圆形,由块石垒砌而成,井栏平面呈六边形,由青砖砌成,表面抹灰,深约6米。

县前头古井

位置:县前头1号东首、华盖山西麓,距离炼丹井西侧12.5米

名片:2010年列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八宿井”。

介绍:井壁平面呈圆形,由块石垒砌而成。井栏由单块花岗花岗岩石凿成,平面外呈八边形,内呈圆形,井深约5米。水量充沛,水质尚可,仍为附近居民常用生活水源。

三牌坊古井

位置:松台山北麓,三牌坊巷西首

名片:2005年8月列为温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并入“二十八宿井”,列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井壁呈圆形,由花岗岩块石垒砌而成,直径1.4米,水源常年充沛。井栏平面呈六边形,由六块素面青石板合榫而成。井深6米左右。

铁栏井

位置:铁井栏23号兴文里大厦北首

名片:1997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以铁铸井栏,故名铁栏井。井栏下圈铸于北宋,上圈为南宋加铸。清咸丰元年,于铁井栏外甃以十五块弧形青石,口沿用九块扇形青石板平铺而成。井栏外形为弧肩、鼓腹、翻唇、平沿。井颈用不规整块石垒砌,井腹呈鼓形,壁用青石垒砌,深约5米。

屯前街井

位置:屯前街160号内

名片:二十八宿井

介绍:井栏用青石刻成外六边形内圆形,为须弥座样式,束腰用减地平级法刻出开光。两块井栏间用燕尾榫相接,外六边均有浅刻花纹。井壁平面呈圆形,用小青砖竖砌围成。此井1935年曾被填塞,后又使用,1975年因受附近的温州市制皂厂废水污染,再度被填塞,后又重新挖掘,现井已不用。

仙人井

别名:松台山上井

位置:松台山山巅

名片:2000年4月,列为温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并入“二十八宿井”,列为温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因唐代高僧宿觉在松台山修行,饮用其水,而得名。井壁由两层组成,上层为条石砌成方形,下层为块石砌成圆形。井栏平面呈圆形,由单块花岗岩凿成圆筒形。

永宁坊井

位置:永宁坊井位于海坛山西麓,地处古时永宁坊内。

名片:2010年,此井列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八宿井”。

介绍:井壁平面呈六边形,用花岗岩石板垒砌而成,井栏平面呈六边形,由六块较规整的花岗岩石板合榫而成,其中东向井栏内壁上有阴刻题字,有“大清乾隆年”字样。井深6米。

2010年6月12日,入列温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的温州城,五潭七门九山十八溪二十八井三十六坊七十二巷四百二十座桥……

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将浙江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温州成为第13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复称,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提起温州城,或许得先提一下郭璞,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永嘉郡建城,恰巧郭璞客寓于瓯,故请他“为卜郡城。”(清光绪《永嘉县志》,郭璞建城这段史实尚有争议)。这位颇通五行阴阳堪舆之术的大家根据当地的地貌,取“依江、负山、通水”之则,规划出“东庙、西居、南市、北埠”的格局。相传建城时,有白鹿衔杏花穿越,故温州号“白鹿城”,至今它的一个城区还叫“鹿城”。

九山 九斗城

相传郭璞当时登上温州“西郭山”,观看地形,看到九山环列, 好象北斗星座一样,依山控海,形势险要。是建造郡城的好地方。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象北斗的“斗城魁”,积谷,冀吉、仁王三山象“斗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因此他建议跨山筑城,可长保安逸,因名城为“斗城”。

七城门

古城温州原来有七大城门:道镇海门瑞安门、永宁门、来福门、迎恩门永清门、望江门等七大城门。后来还有增加其他城门。

永清门位于温州城北偏西,面对瓯江,以永嘉、乐清首尾二字取名。又因江心南码头之道曾称麻行僧街,故又名“麻行门”。明时门外有憩节亭,对江心孤屿,郡守于此迎送。

望江门位于温州城正北。旧名望京门,又称拱辰门。唐时有双门,犹称双门。在五代钱氏吴越国治温时,拆除拱辰门的双城门,只存其一。

迎恩门位于温州城西北,旧名广化门,俗称西郭门,清末又称大西门。传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从此城门出入时,百姓们便跪地迎候请恩,故而得名。

镇海门坐落在古城东隅,位于海坛山和华盖山相接处,初名宜春门,又习称东门。因城门用石质材料筑成,邑人俗称“石窟门”。城门外就是现在的涨桥头

来福门位于温州城西南角,在松台山麓,旧名集云门,明以前叫三角门。民间俗称山脚门,讹为生姜门。历史上,此城门一直为西南郊菜农的通道和城内出殡的必经之门。温州有俗语“担进菜咸,担出棺材”。

永宁门位于温州城南,瑞安门(俗称大南门)之西,因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时温州曾称永宁县而得名。由于此门较之大南门要小,故习称小南门。上世纪80年代,永宁门水门这里有码头可坐船到瑞安,是水上运输的集散地,十分繁荣。

瑞安门位于温州城南侧,因温州在宋咸淳元年(1265)时曾称瑞安府,故名。又因此城门位于古城池南,习称“大南门”。以前众多手工业者、商贩和农民带着外埠的货物、土产和家庭手工艺品在这里交易。

二十八宿井

东晋时期,相传郭璞在建城的同时就在城区范围内筑造了二十八口井,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十八宿井”。古人凿这二十八宿井的意图是对应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并按照天上星宿的相应位子,在城旁选择地形,依山筑造水井,以求“天长地久,水源不断”之好兆头。

铁栏井、县前头古井、解 井、双墙井、简讼井、天宁寺古井、永宁坊井、八角井、海坛山山下井、三牌坊古井、桂 井、屯前街古井、三港殿古井、华盖山炼丹井奎壁井、八轮井、天宿井、仙人井、义井、金沙井、府署古井、道署古井、郭公山下岩石井、白鹿庵古井、积谷山下冽井、应仙井、施水寮古井。

五 潭

据相传,古人郭璞在温州城内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接着根据五行思想,因地制宜、顺地形地势于城内设五水:东为伏龟潭(碧波潭),南为雁池(今乘凉桥),西为浣纱潭(即今九山落霞潭),北为潦波潭,中为冰壶潭。潭与河通,注入瓯江,即使遇连绵大雨,也不至于水满为患。这五湖在温州城的布局里就如同人体的心肝脾肺肾,成为温州古城的生命源泉。有调蓄洪水、排洪排涝、调节气候的作用。

九山十八溪

温州素称“九山十八溪”。上文以及提及,九山分为华盖、海坛 郭公、松台、积谷、黄土、巽吉、仁王、灵官九座小山,相互 环列,形似北斗,人称“鹿城九山”或“九斗山”。“十八溪”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具体指那些水流,已经少有人提及。大意说温州城内有很多河流,比如信河(现在已经是信河街)、现存的九山河等等,从下面这张老地图其实可以看到,温州的河流实在太多了,横横竖竖都是河流。

明《弘治温州府志》云:“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展现了当时城内一街一河、一巷一小河的布局和风貌。据悉,当时店铺都在街的一侧,临河的一侧住家。住家的前门是小路,后门临小河。并设有石级,就是乘船上下的码头,又可以临河洗涤衣物。

把温州称之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真不为过。可惜这些河流都被填了。

四百二十座桥

因为河多,所以桥也特别多。据《永嘉县志》记载,市区共有桥梁四百二十座,仅信河街上就有七十二座。不难想象当时那宛如威尼斯般的美景。只是后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河被填了,桥的踪影也渐渐模糊,现在我们也仅仅能从部分地名中知晓:哦,原来这本是桥。这样的名字还挺多的,比如沧桥、双莲桥、四顾桥、八字桥、浦桥、卖麻桥、窦妇桥、瞒鼓桥、矮凳桥、万里桥等。

旧时有人把将军桥、洗马桥、水心桥、金丝桥、鲤鱼桥、道前桥、渔丰桥、打锣桥、窦妇桥和南蝉桥串编成一首打油诗:“将军洗马过水心,金丝鲤鱼跳龙门,道前渔丰打锣桥,窦妇面前问南蝉。”颇有几分情趣。

温州的桥还可以用数字趣联:第一第一桥,第二第二桥,第三三板桥,第四四顾桥,第五五马街,第六六峰桥,第七七佛桥,第八八字桥,第九九山桥。温州的桥名还有以官职命名的,如状元桥、御史桥、榜眼桥、将军桥等;有以人名为名的,如中山桥、高公桥、三郎桥、窦妇桥等;有以商业或手工业命名的,如卖鸭桥、卖麻桥、瞒鼓桥等;有以吃食为名的,如芝麻桥、糖糕桥等;亦有取吉祥意的,如广利桥、万利桥、旺增桥等;其他则长的有万里桥,高的有大高桥,矮的有矮凳桥,热的有火炉桥,冷的有冰壶桥,还有如清明桥、飞霞桥、乘凉桥、雪花桥等。这些桥名都能演绎出动人的小城故事,反映出小城的民俗风情,而且无论这些典故或风俗,亦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从这些桥的名中可以看出温州人既重义理亦重利益的实惠主义思想特征。

三十六坊

素有“东瓯名镇”之称的温州鹿城,是具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相传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著名舆地学家郭璞,采取依江、负山、通水的原则进行选址营造,设计了东庙、南市、西居和北埠的城池布局,以致引成“门前流水、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渠飘香”的江南水城特色。北宋时期,随着温州农、商及手工业的日趋发展,城内的居地开始形成和建立了市坊制。绍圣二年(公元1095),温州太守杨蟠在他任职期间,根据坊巷所在的方位、走向以及地理环境划定为三十六坊巷并予以命名,使其排置均齐、架缔坚密、名立义从,各有悠趣,这就是温州历史上的北宋三十六坊制。

时过境迁,杨蟠所定的三十六坊巷已因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名更地异,除墨池坊、康乐坊、扬名坊外,其余都面目全非。

1、儒英坊-县学前

2、容成坊-县前头东段

3、五马坊-五马街

4、梯云坊-大高桥下

5、双桂坊-纱帽河

6、儒志坊-府学巷

7、谢池坊-谢池坊

8、孝睦坊-第一桥

9、荣亲坊-晏公殿巷

10、雁池坊-乘凉桥(拆迁貌改)

11、棠阴坊-仓桥街

12、德政坊-县后巷

13、招贤坊-招贤巷

14、墨池坊-墨池坊

15、康乐坊-康乐坊

16、甘泉坊-蝉街

17、遗爱坊-岑山寺巷

18、从善坊-庆年坊

19、扬名坊-扬名巷

20、昼锦坊-珠冠巷

21、孝廉坊-黄府巷

22、百里坊-百里东路

23、竹马坊-童子殿巷

24、简讼坊-大、小简巷(拆迁为路)

25、问政坊-七枫巷

26、平市坊-万岁里

27、棣华坊-三官殿巷

28、世美坊-世美巷(拆迁为路)

29、袭庆坊-樊宅巷一带(拆迁貌改)

30、崇仁坊-百里西路油车巷一带

31、绣衣坊-西门大街一带

32、噀洒坊-麻行一带(具体位置未明)

33、宝珠坊-朔门殿边巷一带(具体位置未明)

34、井莲坊-朔门一带(具体位置未明)

35、遗忠坊(具体位置未明)

36、荣仁坊(具体位置未明)

(图文转载自网络或《温州老照片》)

来源:温州书局

道教二十八星宿详解

现在的人,知道国外黄金十二宫(圣斗士星矢的印象太深刻了)的很多,知道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的却很少,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二十八星宿

其实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后来,经过封神演义的进一步加工、完善。就和神话传说关联在一起了

封神演义里365位正神,就包括二十八星宿。这些星宿组成了四灵兽的形状。

东方青龙

角木蛟

就是鳄鱼,属于道教二十八星宿之角宿角木蛟。封神前原名:柏林,截教通天教主名下的弟子,死于万仙阵。在西游记当中曾帮助孙悟空降服犀牛精。

金龙

原形是蜥蜴,因大角相护,虫非虫,兽非兽。《封神演义》中原名李道通,阵亡于万仙阵后被封神。是风神,如火珠,位于苍龙星群中的脖子位置,是苍龙之精华,故名其为亢金龙,形态、性情都与龙相同,身长,有鳞,能飞,善走。古书记载里时常有人见其戏于水中。在西游记当中他曾经帮助孙悟空从金钹当中脱身。

氐土貉

属土,为貉。东方之第三宿,是苍龙胸星之精,龙心要害所在。《封神演义》中原名高丙,在万仙阵中阵亡,随后封神。

氐,指天的根。貉,是一种动物,又名为土狗,耳短小,形如狸。

房日兔

即房宿。《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姚公伯,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神。

心月狐

心宿为二十八星宿第五星,苍龙第五星,为龙小腹之精,全名心月狐。心宿之精属火,形如火狐,喜好游戏人间,常给人间的情侣制造误会。

传说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就是心月狐转世 '

尾火虎

属火,为虎。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东方之第六宿。《封神演义》中原名朱招,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封为火部正神。尾即龙尾,九颗星辰恰位于蝎子有毒尾巴的位置,故亦有“九江”之称。龙尾,是斗杀中最易受到攻击部位,故尾宿多凶。

箕水豹

又称箕宿,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东方七宿第七宿。《封神演义》中原名杨讳真,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正神,在水部执事。属水,为豹。为东方最后一宿,为龙尾摆动所引发之旋风。故箕宿好风,一旦特别明亮就是起风的预兆,因此又代表好调弄是非的人物、主口舌之象,故多凶。

南方:朱雀

井木犴

井木犴属木,为犴(音按),犴是北方的一种野狗。为南方第一宿,其组合星群状如网,由此而得名“井”(井字如网状)。

鬼金羊

《封神演义》中原名为赵白高,在万仙阵中阵亡后被封神。属金,为羊。为南方第二宿,犹如一顶戴在朱雀头上的帽子,鸟类在受到惊吓时头顶羽毛成冠状,人们把最害怕而又并不存在的东西称作“鬼”,鬼宿因此而得名,主惊吓,故多凶。

柳土獐

属土,为獐。南方七宿第三宿。《封神演义》中原名为吴坤,在万仙阵中阵亡后被封神。居朱雀之嘴,其状如柳叶(鸟类嘴之形状大多如此),嘴为进食之用,故柳宿多吉。

星日马

为日,为马。为南方第四宿。《封神演义》中原名吕能 ,在万仙阵中阵亡后被封神。居朱雀之目,鸟类的眼睛多如星星般明亮,故由此而得名“星”。俗话说“眼里不揉沙子”,故星宿多凶。

张月鹿

属月,为鹿。南方朱雀七宿第五宿。《封神演义》中原名薛宝,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神。居朱雀身体与翅膀连接处,翅膀张开才意味着飞翔,民间常有“开张大吉”等说法,故张宿多吉。

翼火蛇

属火,为蛇。南方七宿第六宿。《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王蛟,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神。居朱雀之翅膀之位,故而得名“翼”,鸟有了翅膀才能腾飞,翼宿多吉。

轸水蚓

轸水蚓,即轸宿,属水,为蚓。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南方七宿第七宿。《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胡道元,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被封神。

西方:白虎

奎木狼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参,觜中的奎,也属于四木禽星之一。《西游记》中曾下界在宝象国波月洞,化身为黄袍怪;《封神演义》说他封神前名为李雄,死于万仙阵中。

娄金狗

属金,为狗。为西方第二宿。娄,同“屡”,有聚众的含意,也有牧养众畜以供祭祀的意思,故娄宿多吉。娄宿之星吉庆多,婚姻祭祀主荣华,开门放水用此日,三年之内主官班。未从官,季神也,娄星神主之。季神十三人,姓竺,名远来。衣流荧单衣,娄星神主之。上治太一君,下治平盖山。

胃土雉

属土,为雉。为西方第三宿,如同人体胃之作用一样,胃宿就象天的仓库屯积粮食,故胃宿多吉。胃宿修造事亨通,祭祀婚姻贺有功,葬埋若还逢此日,田园五谷大登丰。

昴日鸡

为日,为鸡。为西方第四宿,居白虎七宿的中央,在古文中西从卯,西为秋门,一切已收获入内,该是关门闭户的时候了,故昴宿多凶。

毕月乌

毕月乌,属月,为乌。西方之第五宿。《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金绳阳,在万仙阵中阵亡后封神。在十二月份时的夜晚,或一月下旬的黄昏时分,出现于天空。

觜火猴

属火,为猴。为西方第六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故觜宿多吉。觜宿值日主吉良,埋葬修造主荣昌,若是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内降麒麟

参水猿

西方白虎七宿, 属水,为猿。居白虎之前胸,虽居七宿之末但为最要害部位,故参宿多吉。

北方:玄武

斗木獬

属木,为獬。犀牛。北方七宿第一宿,《封神演义》神话人物之一,封神前原名杨信,在万仙阵中阵亡,随后封神。为北方之首宿,因其星群组合状如斗而得名,古人又称其为“天庙”,是属于天子的星。天子之星是常人不可轻易冒犯的,故多凶。

金牛

牛宿,牛金牛,北方七宿第二宿。神祇名,主鬼宿。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织女星与牵牛星,虽然牛郎与织女的忠贞爱情能让数代人倾心感动,然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悲剧性的结局,故牛宿多凶。

女土蝠

属土,为幅(蝠),为北方第三宿。其星群组合状如箕,亦似“女”字,古时妇女常用簸箕颠簸五谷,去弃糟粕留取精华,故女宿多吉。

虚日鼠

属日,为鼠。为北方七宿之第四宿。它是秋天的代表星座,又名“天节”,因其附近有哭星,泣星,败臼等等星辰,颇有不祥的意思。远古,虚宿主秋天,含有肃杀之意。

危月燕

属月,为燕。为北方七宿之第五宿,居玄武尾部,因为战争中,断后者常有危险,故此而得名“危”。

室火猪

属火,为猪,北方七宿第六宿。因其星群组合象房屋状而得名“室”(象一所覆盖龟蛇之上的房子),房屋乃居住之所,人之所需,故室宿多吉。

壁水獝

属水,为貐。北方七宿之第七宿,居于室宿之外,形如室宿的围墙,故而得名为壁。墙壁,乃家园之屏障,故壁宿多吉。壁宿出现在冬天的星空,有建造房屋以防寒之意。

湖北省博物馆的二十八星宿衣箱的来历?

一、湖北省博物馆的二十八星宿衣箱的来历?

1978年春天,这个衣箱与曾侯乙编钟等一批国宝级文物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一同出土。在曾侯乙墓中同时出土的衣箱一共有5个,它们样式相同、大小相近,箱身和箱盖分别是用整块木料雕凿而成的,外表髹漆。在其中一件漆箱(后被编号为E·66)盖上,绘有一幅彩色的天文图,这就是二十八星宿图。“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它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图。而且,由于它是作为装饰纹样描绘在一件盛衣物的箱子上,还说明这种天文知识在当时已相当普及了。

二、武汉市省博物馆观后感怎么写?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舍占地6.4公顷,现有建筑面积9600 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新建编钟陈列馆已于1999年2月对外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 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崛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其他的你自己编一下。

三、湖北省博物馆现在在修么,再修的话什么时候可以去

只是编钟演奏厅在修,其他都没影响,上个星期才去的,还有雕塑展,要求不能穿凉拖,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