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岙村卢氏民居

前岙村卢氏民居

前岙村卢氏民居为三进两天井式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清道光年间贡生卢汉扬(1785—1866)所建。建筑坐西朝东,整体平面格局呈纵长方形,沿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正厅、后堂三进,两侧分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880平方米。门厅二层单檐,面阔三开间,明间梁架四柱七檩。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后部明间为廊轩,次间设天花,与正厅、,前岙村卢氏民居,前岙村卢氏民居简介,前岙村卢氏民居-丽水市缙云县前岙村卢氏民居旅游指南

卢氏土匪窝景点在哪 卢氏民俗村

1. 卢氏民俗村

三门峡市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存和乡村振兴为重点,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就近开展实地考察、市情调研,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线路一:信仰的力量·红军长征精神游。主要景点:卢氏五里川曹靖华故居—双龙湾龙驹分兵处、马湾红色教育基地—双龙湾、凤凰岭红军广场—官坡镇兰草红25军军部旧址、红25军长征纪念碑、官坡岭红军广场—豫陕交界铁锁关。

线路二:革命的烽火·初心使命寻访游。主要景点:八路军渑池兵站、刘少奇旧居—渑池县委旧址、马跑泉烈士纪念地—义马狂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民俗文化展览馆—陕州小南川抗日革命根据地—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王彦纪念馆—灵宝朱阳镇革命历史纪念馆。

线路三:黄河之安澜·中流砥柱精神游。主要景点:黄河三门峡大坝—大禹广场—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项目—沿黄观光小火车—周总理视察大营纪念馆—灵宝窄口水库纪念馆。

线路四:希望的田野·诗画美丽乡村游。主要景点:卢氏官道口镇新坪村豫西百草园、秘境·山水隐庐—卢氏汤河乡裸浴温泉、沐心·山水隐庐—灵宝寺河乡寺河村苹果小镇、踞溪画苑—陕州大营镇二仙坡生态农业观光园—陕州张汴乡北营村陕州地坑院—湖滨区会兴街道东坡驿站—渑池段村乡赵沟古村—渑池洪阳镇柳庄生态观光园——义马东区河口社区祥坡居

线路五:追梦的时代—城市发展成就游。主要景点:三门峡党史方志馆—三门峡博物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中国摄影艺术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陕州公园—黄河公园—涧河公园—文博城运动公园—庙底仰韶文化考古遗址公园。

2. 卢氏农家乐

简介: 河南卢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卢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重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法定代表人:陈永安成立时间:2011-09-16注册资本:13743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411200010015468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地址:河南省卢氏县靖华西路南侧

3. 卢氏 景点

每年五月份的时候有“黄河旅游节”,活动比较多,是来三门峡的好时候。夏天的时候陕县的甘山,特色民居——地坑院还有卢氏,都是值得去的地方。另外,渑池仰韶文化,灵宝函谷关,都是值得去的地方。最有名也是吸引人最多的是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了,来三门峡过冬的天鹅越来越多了。

4. 卢氏周边游

13门峡的虾蟆塔。

2卢氏的豫西大峡谷。3灵宝的黄帝陵.4灵宝的亚武山。5芮城的永乐宫。

5. 卢氏古村落

沈卢高速:起点在沈丘县邢庄镇,终点在三门峡卢氏县。其中沈丘至遂平段已进入环评阶段。其在沈丘县内设置邢庄出口和阳新高速相交,城关出口,和李老庄出口和沈舞高速相交。

“沈卢高速”,是上蔡境内的第三条高速公路,起点在周口市沈丘县,终点在三门峡市卢氏县。路线由东向西,经过上蔡县杨集、蔡沟、和店、党店、塔桥、洙湖、五龙、齐海、芦岗、邵店、重阳、黄埠、大路李、无量寺的地盘。

6. 卢氏游玩景点

答:卢氏县地处豫西山区,每年的寒露过后,渐行渐近的丝丝凉意不仅没有常走清清卢氏的美景,反而催红了漫山遍野红叶,一抺抹红叶象红绸缎一般覆盖祟山岭。9月底豫西大峡谷景区内的各种红叶已开始竞相斗艳。卢氏马庄河处在横涧乡到汤河乡的路上, 到深秋有"百里画廊"之称,马庄河红叶尤为集中。同时九龙山的红叶,玉皇山的红叶更是数不胜数。总之,9月底到11月底,在卢氏40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有红叶,在四周的山区乡镇,几乎都是红色的海洋,美不胜收。

7. 卢氏景区介绍

景区门票免费。

冠云山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潘河乡境内。地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线,跨崤山、熊耳两山。

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景观有大型冰瀑、天然草场、头道山、过风道、神仙洞、冠云峰、官帽、跑马坪、老虎窑、石板泉、石门等;历史文化遗产有石坊院、龙王庙、山神庙等,均有石佛像、石刻;野生动物有锦鸡、山猪、獐子、羚羊、草鹿等50余种;野生中药材有天麻、灵芝、猪苓、连翘、苦参等400余种;野生食用植物有山核桃、野猕猴桃、山韭菜、拳菜(蕨)等120余种。

主要景冠云山位于灵宝、卢氏交界处属于秦岭山脉支脉。相传轩辕黄帝大战蚩尤统一华夏后,在铸鼎塬竖鼎庆贺。期间远望东南方向有座山,山顶白云缭绕如冠,十分美丽,于是起顺手一指赐其名为“冠云山”。当地人称其山为“观音山、观音山

8. 卢氏县古村

杜关村,官道口村,范里村,苗村,五里川村,官坡村,朱阳关村,龙驹村,文峪村,横涧村,汤河村,双槐树村,狮子坪村,潘河村黑,了宿村。卢氏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2100多年来县名未改。全县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被称为“卢邑四塞之地,严险甲于诸邑”。

9. 卢氏农家院

意思是不走寻常路,抄近路。

造句

1. 循着家乡的小路,穿过大街小巷我回到了家乡。

2. 那条山梁上迂回曲折的小路把他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边。

3. 山间的小路全被大雪遮盖住了。

4. 这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崎岖小路。

5. 他一个人走在坟山的小路上,突然感觉很害怕。

6. 暑假陶醉自我狂,满怀喜悦回乡下。小路弯弯熟知悉,田园小道几多回。

7. 印象中的水畈,茶香氛氲,竹篁森郁,农家别墅星点其间,村间小路洁净可喜,有逸尘之味。

8. 我顺着小路,跑到不远处的卢氏酒馆里买了一箱喜力回来,小卢收我钱时连问都没问。

10. 卢氏县古迹

  灵宝市属于河南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县级市之一,位于河南省的西部边陲,豫、秦、晋三省交界的三角区,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地理坐标处在北纬34°7′10〃-34°44′21〃,东经110°21′18〃-111°11′35〃之间。南依秦岭,北临黄河。西南、南、东南同陕西省洛南县、河南省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与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河南省陕县毗邻;西与陕西省潼关县为邻,距河南省省会郑州市300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市210公里。自古以来,灵宝就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沟通我国中原、东南与西北的重要咽喉。  灵宝果树栽培面积60万亩。其中苹果50万亩,年产量5.5亿公斤。在全国性的鉴评中,红富士、新红星等10多个品种多次夺魁,是国家确定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果品生产是全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矿藏,现已探明的达38种之多,尤以金、银、铜、铅、硫铁、大理石、花岗岩、 石墨储量丰富。黄金年产20余万两,连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国家确定的黄金生产基地;硫铁矿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达4892.1万吨,硫含量在37%以上,灵宝被誉为“黄金之城”、“硫铁王国”。  灵宝地上地下众多的文物和流传万方的神化传说,异彩纷呈,是一个历 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并且灵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加上别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亚武山,自然景观雄、险、奇、秀、野;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圣地---荆山黄帝陵,鼎、冢、楼、阁,气势恢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千古沧桑,胜迹犹存。  灵宝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市政建设,通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一座集金融、商贸、工业、通讯、服务、文化等为一体的新城区已建成运行。建筑规划齐,风格和谐统一,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新建了电台、电视台、报社、客车站、影剧院、金水湖公园和设施一流的综合体育馆。函谷大酒店、灵宝大酒店、花园酒店、金苑酒店等一批设施齐全、档次较高的星级宾馆分布市区繁华地段。灵宝市区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金融机构完备,服务项目齐全,是一座现代文明卫生城市。  河南灵宝市荣膺“中国金城”称号  中国黄金协会通过组织专家认真考评、考察,授予河南省灵宝市“中国金城”荣誉称号,命名、授牌仪式1月18日在灵宝举行。  灵宝市位于河南西部,属小秦岭地区。境内黄金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金矿储藏量达448吨,有大中型金矿床17处之多,是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  灵宝市黄金生产历史悠久。自1976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到2003年,该市共为国家生产黄金115吨。2004年黄金产量达到17.6吨,黄金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  向黄金特色区域授名,培育和扶持特色区域成长壮大,是中国黄金协会为宣传推广黄金、扩大行业影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灵宝市是首个获得“中国金城”称号的城市。  新华网 2005年01月19日  灵宝市荣膺“中国金城”称号  年产黄金53万两,连续20年稳居全国产金县第二位

梅江镇石坎村的姚氏民居

梅江镇石坎村姚氏民居

位于梅江镇石坎村的姚氏民居建于1948年,属传统巴渝风貌建筑

该建筑为穿斗式木结构,单进四合院布局,悬山屋顶,风格与营建方式体现了地方特色,是研究渝东南居住建筑形态与营建方式的典型实物。

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2012年4月,姚氏民居被县政府评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11月,被重庆市评定为“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2017年8月22日,我县被评定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的梅江镇石坎村姚氏民居进行挂牌,意味着这一获此殊荣的传统建筑纳入挂牌保护。

如今,姚氏民居依然静静座落在石坎村,却多了不少破败与寂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以重视,好好修复、保护这一“不可移动文物”。

● 提醒!这些地方在整修,通行请注意!

秀山这些地方将最先用上5G!看看都有哪儿?

● 秀山又将增一条gai!就在……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这个南方小村,用碉堡式的民居,捍卫百年前的民国式优雅

战斗的开平碉楼

文 | 许伟明

碉楼捍卫的民国式优雅

马邦德和夫人坐着马拉的火车任县长,一路上吃着火锅、唱着小曲。

火车被几名彪悍土匪生生劫持,土匪头目张牧之进了鹅城充当县长,鹅城的恶霸黄四郎家的碉楼虽然坚固,却没能扛住土匪的进攻。

几年前,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展现了民国时代南中国地区的硝烟与动荡,其中很多镜头来自广东省开平塘口镇自力村等处的碉楼。

电影《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住宅就是村子里的铭石楼,它也是开平设施最豪华的碉楼之一。图源:电影剧照

石楼有六层高,从第一到第四层都是戒备森严的塔楼,第五层开始绽放出从容,前部分布着罗马式廊柱,第六层为天台,中间是一个由五根罗马柱托起的中式亭阁。

铭石楼的主人是名叫方润文的美国华侨,在1925年回乡建起了这座碉楼。摄影@这和那

这些碉楼曾经的拥有者,他们对不安全感的巨大焦虑和对显赫财富的张扬,表现得同样的淋漓尽致;他们对中国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西式元素的实用态度,也是一样的鲜明。

碉楼就像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中和洋、古与今、传统和现代、生活和战斗,都被融为一体了。

在整个自力村内,类似的碉楼有好几座,它们和村内一层高的、人形山墙的、院落式布局的旧式房屋有着巨大的反差。摄影@这和那

在铭石楼内,一名穿着旗袍的女游客正侧坐在老式沙发上,扭身对着手机镜头,或许她正在回味阮玲玉、周璇的民国式优雅。而我也很好奇,当年在这碉楼里生活的女子们,又有怎样的民国范儿。

楼内存放着的老式家具,还能让人们想象过去碉楼内的生活。摄影@这和那

铭石楼的主人是名叫方润文的美国华侨,楼内至今挂着他和三位太太的大照片。

他戴着眼镜,穿西装,打上领带,那是已经远去的儒雅风流了。

绝大多数的资料只是这么粗略地记载,他的祖父和父母早早地到美国谋生,后来他也跟随父辈出洋到美国芝加哥,先在餐馆、洗衣馆打过工,后来靠经营杂货铺发家致富,在1925年回乡建起了这座碉楼。

铭石楼内竹编旅行箱子,记录了碉楼主人那段漂泊的历史。摄影@这和那

而他的三位太太的照片,也透露着一种今天罕有的优雅从容。

可惜的是,关于碉楼的记录很多,而碉楼内的生活记录却非常有限。

我更好奇了,当外界风雨飘摇、土匪横行时,在这个碉楼内生活的女人们又该如何保持从容呢。

一台旧式的夕阳小电扇,在炎热的南方夏天,这样的精致的小物件足以让碉楼的女人从容优雅吗?摄影@这和那

在铭石楼内,意大利的地板砖,东洋风格的天花,来自西洋的电话、打字机、黑胶唱片机,葡萄酒箱上还有英文的芝加哥,旅行用的皮箱子,乡间常见的藤编篮子,那时侯还很罕见的彩色玻璃,墙壁上的壁炉,老式的衣柜,新式的沙发,木头雕刻中出现的梅兰竹菊,中文的买地契约,西文的黑白报纸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生活场景,然后又被牢牢地锁在了一个看似坚硬的外壳之内。

来自西洋的时钟,罕见的彩色玻璃,中式的字画,共同组成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生活场景。摄影@这和那

抛在故乡的船锚

在方润文前去美国芝加哥打拼时,他的江门老乡们已在美国奋斗了大半世纪了。

1854年,开平红巾军起义失败,一部分参与者逃往港澳,漂到南洋、北美等地做劳工。

令人吃惊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在旧金山的淘金热潮中,就已有了江门人的身影。而19世纪下半叶北美修铁路的大量华工,有很大比例来自开平。

早在16世纪中叶就有开平人乘着木帆船出海到南洋谋生,这个走出去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清末之后,战乱频仍,土匪猖獗,很多人在当地难以生存。加上当地经济相较广府落后不少,当地人于是更大规模地到海外谋生。

就这样,开平的农村,一个被法国布罗代尔所说的“世界时间”远远甩在后面的地方,和世界的前沿接上了轨道,并且还是以被当成“猪仔”远洋贩卖的残酷方式开始的。

开平是著名的侨乡,屋内留存的西洋物件,见证了那一段漂泊的历史。图为赤坎古镇房屋内部。摄影@这和那

彼时美国正上演着大国崛起的历史剧,繁荣与发展主导着美国,而开平的华人华侨们似乎也了学会了美式的实用主义与乐观主义。

他们也似乎更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给远在中国的家人寻求安全的保障,他们中有很多人还通过资助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间接地参与了彼时中国社会的变革。

那些最终能够在故乡开平建起碉楼的华人华侨,大多属于幸运者。

他们的祖辈没有在前去北美的船中死去,并在异国他乡的谋生中艰难地站稳了脚跟,通过小本生意一点一点地累积财富,并将这些财富带回故乡,变成了一栋栋建在开平、恩平台山乡间的碉楼。

一座座碉楼看似大量重复,其实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摄影@这和那

因而这些坚固的、堡垒式的碉楼,并不是住宅那么简单,更是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奋斗者在故乡抛下的一个船锚,深深地扎进了开平大地的深处。

他们或许试图依靠建筑的坚固和耐用,获得当下和未来的安稳。

到如今,开平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侨乡。

旅居海外和港、澳、台的同胞总计约有75万人,分布于68个国家和地区,并以旅居北美的为最多。全市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二为侨眷及港、澳、台同胞亲属。

开平的华侨建筑展现出一种中西结合后的新型态。摄影@这和那

有趣的是,广东很多地方都是侨乡,地处粤东的梅州、潮汕都是有名的侨乡,那些地方的华侨奋斗故事几乎也是一个个翻版的方润文,但碉楼和其它侨乡的房子完全不同。

梅州、潮汕的华侨建筑也讲究中西合璧,但还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格局与特征,而开平碉楼则是一种中西结合后的全新建筑形态。

它凸显了房主的个性,它们放弃了老式房子的低矮和被动挨打,用高大和主动出击来宣扬战斗的精神。

林立的碉楼就像是随时准备战斗的士兵,保护着这里的人们。摄影@这和那

在开平的乡村,人们看到的是大量重复而又各不相同的碉楼或碉楼群。

它们有的独立护卫着村落,有的像自力村、马降龙村那样三五成群,有的像立园那样融入到一个奢华的园林当中,或者像赤坎古镇那样成为小镇骑楼街巷中的最高建筑。

这种重复中的变化,就像梁思成曾写到的:“翻开一部世界史,凡事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年建造的私家园林,集传统园林、岭南水乡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摄影@这和那

正值七月下旬,开平乡间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成,田间只留下点点的稻茬,却仍然散发着一股刚收割的稻香味。农耕的节奏在某种程度上还在主导着开平乡村的四季。

而在稻田中的碉楼,像一种陌生神奇的存在,这种充满内在反差的乡村图景,想必在整个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稻田与碉楼产生了奇妙的反差。摄影@这和那

随时准备战斗

电影终归只是故事,《让子弹飞》既有大量的虚构,也道出了很多的事实。事实上,开平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其精彩程度不逊于电影。

明朝之后,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

明末崇祯十七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一个叫井头里村的地方兴建了一座瑞云楼

这座楼非常坚固,砖木结构,高3层,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侵扰,本村和邻村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

最初,碉楼的建造就是为了防灾避患,保护家眷。

瑞云楼今天已无处可寻,它却是早期碉楼的雏形,但它并没有很快带来一番跟风潮,时间切换到清代后,顺治在开平设县,取名“开平”,便是希望从此开始太平

建县之后,管制加强了,劫匪逐渐收敛,果然迎来了太平,因而清朝期间建的碉楼并不多。

真正大规模建起碉楼的阶段是民国阶段。

自清末民初起,开平重归动荡,匪患再次兴起。由于开平一带华侨众多,侨眷、归侨生活较优裕,更是引来土匪集结。他们四处劫掠,制造惨案无数。

开平碉楼用青砖、石块、混凝土等建成,坚硬稳固,防御性强。摄影@这和那

在1912年,开平就有了真正用于抗击匪徒的碉楼。赤坎镇腾蛟村姓司徒的人们在当年为防盗贼建了“南楼”。

这座有7层、高19米,每层设有机枪和探照灯,但占地面积却只有39平方米,更像是一座瘦高的堡垒。

同年,塘口镇以敬村建了一座“中山楼”,是为纪念孙中山而取的名字。

碉楼坚固,加设机枪之后,变得可攻可守了。

而且在平原地区,站在五六层高的碉楼上就可以望得很远,因而碉楼还具有了瞭望敌情的价值。

但一开始效仿南楼、中山楼的做法并不多,碉楼在开平的大规模兴建,和一次特别的胜利有关系。

碉楼比一般的平房高的多,可以起到瞭望敌情的作用。摄影@这和那

那是1922年12月,开平中学的校长和师生共17人被一众土匪劫走。土匪途经赤坎地区时,在英村碉楼“宏裔楼”探照灯掩射配合下,周边乡团及时截击,救回被劫师生。

《开平县志》这么记载:“乡团堵截擒谭钦及匪徒十一人,置于法,人心大快。”

经此一战,碉楼在防匪击匪上的功能被充分验证,经过海外报纸报道后,海外华侨也深受鼓舞,认为终于有了一条守卫侨眷的靠谱办法。

因此,他们纷纷在海外节衣缩食,再请人设计好图纸,并带回家乡建造。

高大的碉楼也可以帮助村民们抵抗洪涝灾害。摄影@这和那

另一个促进碉楼兴起的因素是水患。

开平地处潭江流域,两岸多属平原,地势较低,是许多条支流的汇合地带,集雨面太大了,再加上河道弯曲、河床淤浅,每遇暴雨,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原本土木结构的房子很容易在水灾中被浸垮,后来兴起的石碉楼、混凝土碉楼等,则能够保证在水患中屹立不倒。

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但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如此一来,开平碉楼的建设既有了来自社会和自然的紧迫性,又有了海外的资金支持,一时间,多少碉楼就在开平的乡村大地上生长起来。

开平碉楼最多时达 3000 多座,据统计,2007 年开平有 1833 座碉楼。当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这些碉楼往往成群出现,组成防守的矩阵,一副随时准备迎战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