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庙与刘海井

刘海庙与刘海井

蒙城民间有七仙八景的传说。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当地百姓称他为刘海仙。

刘海,名喆,字昭远,号海蟾,渤海人,金朝进士,十六岁及第,五十岁作宰相。一日下朝路遇两位道人,见刘行礼,请刘至其家稍坐,并向刘讨一金钱,自拿出鸡蛋十余个,把蛋垒在金钱上,刘见了大惊曰:“太危险了。”道人曰“宰相,你才真太危险呢?伴君如伴虎,对不对?”刘喆醒悟,官不做了,换了便衣到终南山出家,他云游时到过蒙城,在蒙城城内西北隅修练,建有一庙,庙东墙外有井,相传为刘系蟾处,至今井上留有绳痕,或即当时遗留之仙迹耳。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刘海与金蟾”的故事。

在老城内西北角处有一古庙和庙院,庙东墙外有一水井,这就是我县民间流传的刘海庙和刘海井。庙虽不大,名声甚远。庙中有三神殿,在中间神台上坐有一位胖胖面带笑色的神像,在他的两肩上挂着一条穿有金钱的如意带,用两手拿着。神仙面前有一金蟾正在用嘴系金钱的样子,这就是“刘海仙”。后来又在庙殿东间的神台上立一座萧何神像,是我国最早创立法律的-。在西间的神台上也立一座速报神的神像。在庙院内有两间东厢房,先是看守庙人住房,后来成为当地吃素行善的人们-超度、念经求愿的地方。屋内墙上挂有劝人行善做好事的画图。在庙东墙外的这口水井,就是“刘海井”,刘海井口上面有一块整体园口的青石井台,在井口的周围至今还遗留着一些大小深浅不同的绳印,据说是刘海当时用金钱如意绳系井内金蟾仙女,日长天久磨的绳印,只等到把金蟾仙女从井里救出,方才终止。这就是刘海庙和刘海井及刘海系金蟾的传说。

珠海圆明新园“刘府风水石”:与前山彭城道刘邦后裔有莫大渊源

01、与“珠海老地胆”刘志明老师一起,探访清代资政大夫古墓

2013年3月22日上午,我与珠海热心文博网友 “珠海老刘”一起约好,去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后山,寻访那一座比较有名的 “清代资政大夫古墓”,古墓就位于暨南大学旁边的一座小山深处。

老刘就是前山本地人,现年70岁,他从小就在前山长大,先前是前山中学的物理老师,退休之后,刘老师一直潜心研究珠海前山村、翠微村、南溪村的人文历史,所以他对于前山这一片区域的地理位置,都十分地了解和熟悉!

被盗墓贼频繁光顾的"清代资政大夫古墓"

我和老刘一起,沿着羊肠小道,穿越茂密的灌木丛,在半山腰处的密林深处,终于看到了这座高约3米、用大条石砌成的平台。我们继续往上爬,又连续翻过两座平台之后,这座清代资政大夫墓,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墓地位于最顶端的平台,墓碑上写有 “皇清诰授,资政大夫,赏挽花翎,显二十一世考讳虞盛字肇元号丽泉唐府君之墓”的碑文,以及 “民国丙寅夏历季冬吉旦两大房子孙立石”字样,还有一副对联: “地得钟灵毓秀,山成凤翥龙盘。”

现场可以看到一个深深的“盗洞”,可谓触目惊心!

墓地座东朝西,左右各有两根高约4米的华表,顶端各刻有一头石狮子。墓地周围共发现3对石狮子,每一只都做工精美,神态可掬,狮身上有独特的纹理。

在墓碑后面的厚土层,拨开茂密的灌木,两座一米多高的石碑映入眼帘。其中左边一座石碑上写有 “圣旨”和 “奉天诰命”字样。现场还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40厘米的盗洞,据猜测,这应该是近四十年之内被盗贼所挖,资政大夫墓严重被盗,让人觉得甚为可惜!不过,令人稍微感到欣慰的是,墓地的石碑石刻基本保存完好。

唐山后土龙神位”,位于资政大夫墓的左后方。

“奉天诰命”石碑,位于资政大夫墓的右后方,呈并列态势。

刘老师对我科普道:“民国丙寅年,推算起来,应该是1926年,这说明这座墓经历过迁葬!”碑文上的 “唐府君”并不是指墓主人的名字,而是说明墓主姓唐,男性,不知道与唐空湾的唐氏宗族,是否有一定的联系,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古墓破坏严重,石柱倒塌,现场一片狼籍。

古墓旁边的石狮雕像,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世。

据了解,资政大夫是文散官名,在清代居 “正二品”职位。整片墓葬共有三层平台,每层占地四五百平方米,总高约有7米多。比起此前发现的曹子基墓,这座古墓的规模更大,结构保存得更加完好。刘老师告诉我说:“如果墓主在近代史上有过突出贡献,那么,这座墓的价值应该很高!”

不忍细看,气势恢弘的资政大夫古墓,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古墓周围的石栏,也被无情地打碎!

02、 圆明新园后山惊现“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群

在探访“资政大夫古墓”之后,我与刘老师一起,又仔细搜寻了一些零散分布于石林山上的各种 “税山石”:如规模宏大的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 “荣信社税山”、 “以信税山”、 “东里税地”等共十余处,真是收获颇丰呀!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这一块,规模最是宏大。

刘志明老师带领我一起,穿越了类似原始森林般的茂密丛林,在曲径通幽的山谷小道间仔细寻找,我们一起攀登山顶,终于在一座供登山者休憩的凉亭旁边,我们找到了第一块倒伏在草丛中的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刘志明老师告诉我说,这还只是其中之一,像这样的石刻,在这一片山上,零零星星地,还分布着好几处呢!

“荣信税山”石刻,字迹很是工整。

我们一路走,一路寻找,很容易地就找到了第二块、第三块,这真的太让人开心了。当我们看到路边有别人雕刻的前 “佛”后 “道”字样的石刻,我们还很有默契地相对一笑,十分惬意舒畅!

“佛,公元二十一世纪、十一年秋”,某位登山爱好者篆刻。

“得道多助”:在“佛”刻的后面,也就是同一块石头的正反两面。

当我们看到有些石刻的字迹已经模糊难辨,我们只能是倍感痛心,因为在风雨的洗礼之下,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这样的 “税山”石刻,极有可能会消失在不久的将来。

而当我们看到有热心的人士,用红漆按照石刻的纹理仔细描写下来之后,我们既感动又很欣慰,至少,这些无名人氏,对珠海这 “税山”石刻的保护,贡献这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我想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以信税山”石刻,常年的风吹日晒,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刘志明老师很耐心地对我讲解道,这些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至少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应该是解放前的产物,现在不可能有的!除此之外,我们步行了约三十分钟之后,又惊奇地发现了另一块 “荣信税山”、 “以信税山”、 “东里税地”字样的石刻,这样的石刻,我和刘老师一共成功地找到了十余处,零散地分布于暨南大学后山到圆明新园界碑之间的山脊上。

“兰埔税山”石刻,此石规模较小,但是历史意义重大。

3000多米长崎岖的山路旁边,其中 “兰埔乡益寿社税山”最为壮观,其余石刻字数不一,都是繁体刻字,也都包含 “税山”二字。

横刻的“兰埔乡益寿社税山”石刻,很明显为建国之前的历史文物

这样的石刻可能还不止十处,有待进一步地考证与发现,这一次的寻访,我与刘老师都感觉收获真是太大了,我们的喜悦亦是无溢于言表!

珠海“圆明新园”地界,位于石林山顶端。

03、在圆明新园后面的石林山中段,意外发现“刘府风水石”

我和刘老师一路寻访,一边畅快地聊着珠海文史方面的知识,就在我们下山的途中,经过圆明新园里新修的 “长城”,当我们走到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下的时候,我惊讶地对刘老师说:你看,远处山腰的石头上好像有字呢!

老刘颇感意外,连忙对我说:那我们过去瞧瞧....于是我与刘老师又拨开杂乱的树枝草丛,赫然发现了这块藏匿在丛林深处的 “刘府风水石”。

“刘府风水石”,原本应该是一块巨石,可惜在炸山采石中损毁。

我们在半山腰处偶然发现这一座不起眼的 “刘府风水石”,让当时的我兴奋的 “两腿直抖”,要知道,之前就有珠海本土文化人士 “珠海常听说”吴国基先生、与界涌村的郑少交先生,在珠海湾仔发现一块 “黄宅风水石”,据考证,这块 “风水石”应当是属于斗门区乾雾镇荔山村的黄槐森家族

还有就是2002年,在珠海湾仔银坑村希望之星实验学校里面,发现的那一块 “陈山风水石”,所以这块被我偶然之间发现的 “刘府风水石”,极有可能就是珠海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三座 “风水石”。

“刘府风水石”正面图,“石”字中间有点,为清代异体字写法。

根据我与刘老师的推断, “风水石”往往是一个家庭显赫的标志,勒 “风水石”于巨型石壁之上,以祈求家族千秋万代、昌盛永泰,因此,这一块 “刘府风水石”,极有可能是前山刘氏家族的 “地理标志”。

对于“风水石”,当时珠海本土学界研究得并不是太多,所以说法上最完备的,出自珠海本土史学界泰斗、已退休的博物馆原副馆长梁振兴。梁馆长说:风水石多为当年葬山的标志,某家人购得坟山、确定冥宅之后,需报地方政府备案。就他所知,在中大五院后山的蜈蚣岭、金湾区三灶镇的黄绿背、以及界涌目前高架桥位置,都曾发现风水石遗迹

“风水石附近”的“周山后土龙”石碑,此处应该有古墓葬

04、“刘府风水石”与前山刘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以下是刘老师提供给我的部分文史资料:

前山刘氏家族是刘中行的后人,其具体族谱记录,有待真实一步查证。刘氏家族是 “前山寨”生活了八百多年的大家族,刘中行为良字都人,八百多年前落户香山南大涌(今珠海南溪村),后裔迁至前山寨定居。

"刘府风水石"的整体构造,规模依然有一些壮观!

前山刘氏家族聚居的街道名叫 “彭城道”。据查,彭城是 “汉高祖刘邦”发迹的县城。今前山小学的位置,民国时期叫 “大花园”,规模很大,是刘氏家族的私家花园。

在圆明新园山边发现的这一座 “刘府风水石”,石刻位置,靠近珠海兰圃村,也靠近珠海下村,前山白石村。兰圃村是小村,住客家人,下村也是小村,这两个村落里,都没有刘姓大家族。

唯前山有刘氏大家族,由此推论, “刘府风水石”与前山刘氏家族有关,这是否与 “汉高祖刘邦”散佚在全国各地的后裔支派有一定的渊源,具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历史真相是否如此?我们拭目以待。

“圆明新园”内的上山石道,周边有铁链,方便攀爬。

05、拓展链接:相关参考资料

据《香山县志 · 乾隆篇》:(卷六 · 人物列传 · 名臣传)记载:

刘中行,良字都人,任琼州监押,引谕生黎五百余人归款,初授秉义郎,再授从义郎,邕州左右江提举后,致政归捐宅地为无量寺,而终老於恭常都南大涌,今后裔尚存。

(标点为清风剑客后加,原文无标点。)

在石林山顶端向下眺望,视野一片开阔,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清风剑客

刘海戏蟾景点 刘海戏金蟾文物

1. 刘海戏金蟾文物

刘海戏金蟾代表的生肖应该是蛇。刘海戏金蟾是一个古老中国民间传说故事,说刘海少年时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而《白蛇传》中白素贞是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精,虽是骇人生畏的蛇妖出身,但却天性善良菩萨心肠,用岐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无量。

经观音点化,与许仙邂逅于西湖断桥,而后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刘海戏金蟾代表的生肖应该是蛇。


2. 刘海戏金蟾介绍

“刘海戏金蟾”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明朝学士解缙有关对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


3. 刘海戏金蟾雕件

传世玉——明代刘海戏金蟾这是一块手把件玉雕,也可当玉佩。雕件不大:高约5—6厘米,宽约2—3厘米,厚约2厘米。玉器是按玉石随形雕塑的小童,身穿宽袖长衣,圆圆的脸蛋笑逐颜开,侧头蹲势,左手托腮,右手抚摸脚边一只大金蟾,神情闲逸。玉质为和田白玉——象牙白,籽料,色微显黄,非常细腻油润。玉质表面包浆厚,手感浑圆。雕工为老工——即手工砣机雕琢,具有“粗大明”的特征,从脸部雕刻特征观察,也具有明代“包子脸”的风格。


4. 刘海戏金蟾人物

刘海戏金蟾长公主和二王子结婚,是在剧中的第16集。


5. 清代刘海戏金蟾

萝蔓艾晴演员:唐熙萝蔓女国女王,个性温柔多情,耳根子有点软,极端听信大祭司莫彤的话,幼年时被人抱走,流落在中原,认识了赵登,两人曾谱出一段恋曲,后来,艾晴被带回萝蔓女国继承王位,不得不与赵登分离。

直到若干年后,赵登意外现身萝蔓女国,艾晴的爱恋之火再次点燃。


6. 刘海戏金蟾雕刻

因为手工比较费时费力,所以才比较贵。金蟾又称三足金蟾,中国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

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钱。古代有刘海(刘海是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之一)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中国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 传说。


7. 刘海戏金蟾传说

刘海戏金蟾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


8. 明代刘海戏金蟾

大结局:好人终于有好报 有情人终成眷属

双耳神尊回到萝蔓女国,利用残存的魔气继续胡作非为,与刘海等人来一番玉碎瓦全,并伺机利用莫彤作人质,换取夺魂宝珠。他引来天火,攻击萝蔓女国的宫殿,刘海等人立即联手对他进行反击。长公主怀有身孕,不宜多动,于是桑华和于贞保护长公主回密室暂避。不料,在路上遇到蒙问的埋伏,长公主动了胎气,情况危殆,于贞立即找到刘海、蒙正他们求助。蒙正听后,立即去找爱情进行援救,刘海和秀英,则留在此地施法布阵,似是有什么擒获双耳神尊的妙计。

不一会,双耳神尊便前来攻击刘海等人。刘海他们把双耳神尊的魔兵都击退,双耳神尊见状,把体内的莫彤现形,并威胁刘海和秀英,如果自己死去,那么莫彤也会随自己一起归西,要刘海把聚魂宝珠交出,才释放莫彤。

蒙正见到蒙问后,两兄弟进行了一番恶战,蒙问见形势不对,且军心已失,于是逃去神 处。这是,刘海按照双耳神尊的意思,交出了聚魂宝珠。双耳神尊获得宝珠,正打算出尔反尔攻击刘海他们,殊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了刘海他们的陷阱中。刘海交给双耳神尊的宝珠是假的,为的是把他引到自己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秀英配合刘海的施法,准备对双耳神尊使出最后一击。双耳神尊为了保命,让莫彤现形,令秀英心软,无法下手,金标在一旁见状,知道莫彤已回天乏术,但神尊不除,必定后患无穷,于是在一边推秀英一把,双耳神尊随即化成一道魔灰。胡秀英她娘亲莫彤,陪他渡过人生最后的时刻。

双耳神尊除掉,聚魂宝珠得到了,天下暂时太平。刘海暂别各位,携秀英一起,把在路上寻得的神仙水带回家里,帮自己的娘亲治好了眼疾。而刘海和胡秀英在刘母的牵线下,也订下了婚约。

但是狐王死后,妖王之位一直后继无人,原本是继位人选的秀英也无心即位。胡秀英觉得,她的八姐和金蟾更适合当妖王,但是王位只有一个,于是秀英撮合了她的八姐和金蟾,让他们结为夫妇,成为妖王和妖后,妖界从此回到了秩序之中。

刘海和赵登利用聚魂宝珠,帮南诏王召回了丢失的魂魄,南诏王终于恢复了健康的龙体。蒙问因之前的为非作歹,被南诏王撤去太子之位,并罚他到郊外的醒心府进行反省,勇敢、善良懂大体的蒙正则成为了太子,未来的南诏王。

善良的人都有了好的归宿,邪魔外道也终不能胜正。刘海和秀英、蒙正和云婵,还有金蟾和八公主结成了夫妇,幸福和祥和,笼罩着南诏、萝蔓还有妖界。(全剧终)


9. 清代刘海戏金蟾图片

没区别,都是一个。

金蟾又称三足金蟾,汉族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

金蟾和癞蛤蟆是同一个东西,癞蛤蟆学名叫金蟾。金蟾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金蟾是大金蟾,俗称癞蛤蟆。金蟾是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


10. 刘海戏金蟾图案

刘海戏金蟾讲究就讲究在摆放位置上

刘海戏金蝉一般摆放在财位的方向,也可以摆放在办公桌上嘴含钱,其摆放时,要头向内,公司内或者住宅内,不宜向匍门、公司门、屋门,否则所吐之钱皆吐出屋外

如果是画,一般是放在客厅或者书房,客厅是会客书房谈生意的区域,适合挂这,也可以在大门和客厅的四十五度对角是属于明财位的,那么当门开在了中间 的时候,两侧的四十五度对角是可以当做是明财位的,


11. 刘海戏金蟾铜像

金蟾有大小分别,金蟾不分大小,要看你和它的缘份,应冲北方位摆放,因水在北方位,水为财,金蟾离不开水,最好是铜像传递信息好。

金蟾传统寓意纹样。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纹样一般系一蓬发少年以连钱为绳,戏钓金蟾构成。金蟾是一只三足蛤蟆,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海安有位与刘胡兰齐名的水乡女民兵英雄,您知道吗?

1947年3月8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第一版纪念“三八”妇女节的社论中写道:“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辉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同时,在第三版“三八特刊”中,以“新时代的花木兰”为题介绍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延安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大众日报》《苏中报》《江海导报》《紫石大众》都宣传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1947年秋,新华社记者孙振采写了长篇通讯《女英雄高凤英的故事》,后被收入华中新华书店出版的《不屈的斗争》一书。解放后,《江苏民兵斗争故事集》刊载了高风英的英雄事迹,并出版了专门介绍其故事的连环画《高凤英》。至今,海安姜堰一代还传颂着歌颂她英雄事迹的七字唱:“革命英雄高凤英,英勇杀敌为人民。舍身报国求解放,百姓闻之泪雨倾。”

高凤英(1925—1947年),女,原紫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不久任双堡乡妇女主任。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华中野战军北撤,紫石县(现海安市)姜北区斗争形势恶化,区委号召拿起枪杆子开展斗争,高凤英率先响应。同年秋冬,在极其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中,区委要求她北撤,她坚决要求参加游击队,留在原地坚持斗争。高凤英成了区游击队唯一的女队员。每逢有侦察任务,她总是抢着去。她化装成讨饭老太婆,多次进入据点抓“舌头”、侦察敌情、打死敌军官,把传单贴到地主“还乡团”分子的大门上,把地雷埋到作恶多端的“还乡团”分子门槛下,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高凤英打起仗来非常勇敢。战斗中,她总是冲锋在前。1946年8月的一天,姜北区委和游击队宿营于张尤庄,三、四十个敌人窜到尤家庄抢粮。区领导一声令下,游击队向河南的敌人发起进攻。高凤英第一个冲到河边,冒着敌人的弹雨,一边踩水过河,一边向敌人射击,很快就到了对岸。敌人看到游击队来得这么快,吓得丢下抢的粮食就逃了回去。还有一次,高凤英同班长等五六个人在胡家舍与几十个敌人遭遇,敌人的3挺机枪一齐向他们扫射。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高凤英凭借有利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后,一个“猛子”潜到河北岸甩开了敌人。

1947年1月14日凌晨,紫石县团和姜北等区游击队伏击姜堰下乡扫荡的敌人后转移到高家垛,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高凤英带领突击队连续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黄昏,大部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战斗中,高风英腿部负伤,被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里。敌人两次闯进老大娘家盘查,大娘都以“这是我女儿,被流弹打伤的”搪塞过去了。天快黑时,敌人再次搜查,叛徒郑永安认出了高凤英。敌人把她绑到一个祠堂里,反绑着双手吊在屋梁上,残酷地折磨了一夜。高凤英几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也没有吐露一点机密。15日清晨,敌人又将高凤英绑到一棵榆树上,施以种种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中午,高凤英被敌人押到高家垛南边的空地上,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就这样,年仅22岁的高凤英,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75年4月,海安县人民政府在沙岗乡张东村2组(现南莫镇青墩村20组)建成高凤英烈士墓。1995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高凤英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2010年3月,海安县人民政府将高凤英烈士墓改建成高凤英烈士陵园。2018年,高凤英纪念馆落成对外开放。

▍来源:市委史志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