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古战场

淝水之战古战场

步入八公山景区北大门,便是当年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为纪念1600年前的这场战争而建的《淝水之战》浮雕,总长180米,高12米,气势宏伟,是全国大型浮雕艺术景观之一。

解秘中国古战场之谜——淝水之战!

八公山下至今依然草木皆兵

公元4世纪,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东晋与前秦形成南北对峙状态,前秦国王苻坚为实现他统治全国的梦想,率百万大军南侵。东晋由谢安统率的八万精兵开赴前线拒敌,两军在八公山下淝水展开了决战。结果秦兵大败,坚只身逃回淮北,百万大军只剩下十余万人。也由此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那么,淝水之战究竟是在什么形势下展开的?如今的淝水又是什么样子?

古今之淝水

泱泱淝水,融四时之异彩兮于一波,绵延逶迤五百里;悠悠文州,集古今之精华兮于一方,辉煌功业数千秋。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发生了我们淝水之战,当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1. 淝水又作肥水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

2. 原是楚文化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也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

寿县胜迹宏博,有各个时期修建的寺庙;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名人古墓;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古遗址;以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等各种古迹共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

寿县人文荟萃,也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

势不两立的前秦与东晋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十六国之一,它是由氐族苻健所建,都城位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公元333年,后赵主石虎将关中豪杰和氐、羌迁于关东,命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领氐、汉各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卫辉市东北)。

后来,石虎死去,苻洪遣使降晋,接受东晋官爵。

公元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相率西归。此时的苻洪已经拥众十万余人,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打算率众返回关中,但是他还没有行动,就被人毒死了。随后,苻洪的儿子苻健称晋征西大将军,继续率领众人,自枋头西入潼关。关中氐人纷纷响应,苻健于是攻占长安,占据关陇。

公元351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公元352年,他改称皇帝,定都城为长安。

随后,东晋桓温率领晋军攻打秦,苻健坚壁清野,晋军攻入潼关后,由于粮食不足,只能退兵。

公元355年,苻健死去,其子苻生继位。后来,苻生的堂兄苻坚杀死苻生,自立为帝,并任用汉人王猛为相。

苻坚即位期间,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不断强大,苻坚集中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

接着,苻坚灭掉了前燕、仇池(今甘肃威县西北)氐族杨氏,攻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灭掉前凉、代。

公元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

至此,前秦统一了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强盛时,前秦的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

2.偏安江东的东晋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到江东。

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新建立晋室,史称东晋。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这实际上已经宣告了西晋的灭亡。然而,有些晋朝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企图恢复晋朝的统治。

随后,琅琊王司马睿在中原氏族和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即晋元帝,仍然称国号为“晋”,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所以后人称之为“东晋”。

东晋偏安于江南,其政权建立初期,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使其统治渐渐趋于稳定,并进行了多次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

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因其受到朝廷的排斥最终忧郁而死,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接着,庾亮兄弟先后北伐,晋太宗执政时以北伐名义统一了国家。随后,桓温进行了三次北伐,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并屡次请求朝廷把都城迁回洛阳,但遭到大族的反对,东晋君臣又怕他权势太大,难以控制,因而无法实现统一。

四个核心人物

1.长相非凡的苻坚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苻雄的儿子,前秦开国君主苻洪的孙子,苻健的侄子。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

据说,苻坚长有贵相,他出生时背后有谶文“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体的“坚”,即苻坚将来要在咸阳称王立国,为此家人为他取名为“苻坚”。 苻坚从小就非常聪明,7岁时就懂得帮助周围的小伙伴,8、9岁时,他的言谈举止就像大人一样,因此他备受其祖父苻洪的宠爱。

一次,一个相面的人认为苻坚长相非凡,于是拉住在路上玩耍的苻坚说:“这里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们在此玩耍,不怕司隶校尉把你们捆起来吗?”苻坚却回答说:“司隶校尉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相面人由此更加肯定苻坚有霸王之相,日后必定大贵。

苻坚自幼非常喜欢学习,经常刻苦研读经史典籍。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他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而且,他还结交了许多当世豪杰,成为朝野享有盛誉的佼佼者。

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他当政期间,杀人如儿戏。朝中人人自危,都希望苻坚取而代之。

其实,苻坚也想早日除掉暴君,只是认为自己的实力不足,不敢轻易动手,只能在暗中谋划。

随后,在苻生对他产生怀疑,想要杀他的时候,苻坚先行一步,召集亲兵,将睡梦中的苻生杀掉了。

就这样,在朝臣的一致拥戴下,苻坚登基,号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

苻坚即位的时候,前秦社会非常混乱,民族仇杀此起彼伏。当时,前秦法律制度不健全,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千里秦川豪强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苻坚为了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顿吏治,惩处不法豪强,平息内乱,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广招贤才,果断地处斩了帮助苻生作恶的佞臣董荣 、赵韶等二十余人。同时,他还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洁的汉族士人参与朝政。他的政权由此得到了发展。

2.明察善断的苻融

苻融(?-公元383年),字博休,苻坚幼弟,前秦征南大将军、录尚书事、阳平哀公。他具有显赫的声望,随王猛学习为政之道,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屡历重职,以明察善断著称。与其兄苻坚相比,苻融在大略上稍有不及,但在具体事务上却尤有过之。

苻融少年时,身材魁伟,仪表丰美,老成持重。前秦皇帝苻健在位时,想要封他为安乐王,苻融却上疏坚决推辞。后来,苻健之子苻生很喜欢他的仪表气度,将他留在身边,那时的苻融还不到二十岁,但是已经具备了王公大臣的声望。后来,苻融的声望逐渐升高,被朝野所瞩目。

苻坚称帝后,苻融被任命为侍中,很快就升任中军将军。

苻融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人,他聪明有才辩,能下笔成文。别人读书,他听一遍就能背诵,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他文思敏捷,情词高妙,曾著作《浮图赋》,被世人所珍爱。每次登山,他总有诗赋之作,每临丧事,他都能作出深沉的祭文。

苻融骑射击刺,样样精通,并且善于综合内外政务,将刑罚和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此外,他推举了很多有才之士,并且擅长断案,一切奸狡行径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逐渐得到了苻坚的完全信任。

他任官的地方,盗贼不敢活动。虽然他镇守关东,但是朝廷中的大事仍然要同他商议。

3.善于治军的谢玄

谢玄(公元343年—公元388年),东晋名将。字幼度,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21岁时,谢玄为大司马桓温的部将﹐后官至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

东晋太元二年(公元377年),谢安推荐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率领广陵相、监督江北所有军事。他将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并训练成一支精锐部队,称之为“北府兵”。

谢玄自幼聪慧过人,为谢安所器重。谢玄长大后,其经国才略不断显现,后来,他被大将军桓温召为掾吏,深得桓温赏识。

很快,谢玄被任命为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后来,他官至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以功封康乐县公。

谢玄善于治军。他多次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4.东晋大将朱序

朱序(?-公元393年),字次伦,义阳(今河南信阳南)人,东晋大将。

朱序的父亲朱焘,曾经担任西蛮校尉兼益州刺史。朱序因功升至鹰扬将军兼江夏相。

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为政酷暴,若有不同意见者,动辄将其斩首。司马勋想要割据蜀地,但因害怕益州刺史周抚而不敢妄动。后来,周抚死,司马勋见时机已到,于是举兵反晋。司马勋自号梁、益二州牧兼成都王,随后司马勋进围成都,攻周楚。东晋大司马桓温上表推荐朱序为征讨都护,率兵增援成都。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五月,朱序和周楚内外夹击,大败司马勋,并生擒司马勋及其党羽,将其斩首示众。

朱序因功被拜为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十月,朱序以年老多病,请求解职。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朱序去世,被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难以思议的以弱胜强

1.多事之秋

太元七年(公元382年)十月,前秦王符坚在长安(今西安西北)与群臣商议进攻东晋的事宜,他打算率97万大军亲征,以统一天下。

当时,多数朝臣反对前秦王符坚的这一决定,只有秘书监朱肜、冠军将军慕容垂等人力主攻晋。

苻坚没有听取多数朝臣的意见,他自恃国强兵众,夸口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坚持攻晋。

正当秦国备战之际,东晋也没有闲着。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东晋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桓冲率军10万进攻襄阳,另派兵击沔(今汉水及其北源陕西留坝西沮水)北诸城武当(今湖北丹江口西北)。随后,他又遣将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进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六月,桓冲别将攻拔万岁、筑阳(今湖北谷城北)。

苻坚知道后,非常生气,赶紧派兵援救。七月,他征发各州郡公、私马匹,平民十丁抽一,大举攻晋。

苻坚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兼少年都统。同年八月,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统率骠骑将军张蚝、抚军将军苻方、卫军将军梁成、平南将军慕容及慕容垂等步骑25万人为前锋,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都督、梁二州诸军事。

很快,苻坚统领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自长安南下伐晋。九月,苻坚抵达项城(今河南沈丘),接着,凉州兵陆续到达咸阳。苻坚将兵力分为东西二路,西路蜀汉方向的兵力顺江而下,东路幽、冀方向的兵力到达彭城(今江苏徐州)。东西绵延万里,水陆并进,仅运粮的船只就有万艘。同一时间,苻融统率的先遣部队抵达颍口(今安徽颍河入淮河口)。 前秦大军压境,晋廷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率众8万抵御秦军。晋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名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

十月,秦将苻融等攻破寿阳,俘获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安丰太守王先等。

随后,秦将慕容垂攻克郧城(今湖北安陆)。胡彬听闻寿阳陷落,率军退到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

苻融为了阻断胡彬的水军的退路,命卫将军梁成率领5万秦兵屯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淮河支流洛河),并在洛涧入淮水处设置木栅,以此来切断淮水水道,将晋军困住。

谢石、谢玄的主力部队自东向西推进,因害怕梁成,在距洛涧25里处停止前进

2.第一次交锋

胡彬被秦军困在硖石,眼看粮食就要没有了,赶紧派人向谢石报告。

不幸的是,秦军将信使截获,并将他押至苻融处。

苻融赶紧将晋兵人少,粮食不继的消息报告苻坚,劝说苻坚乘机发动攻击。

苻坚得到这个消息后,将大军留于项城,亲自率领八千轻骑赶往寿阳。他到达寿阳后,马上派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去晋营劝降。

朱序虽然被秦军俘获,仍心向东晋,于是他借机告诉谢石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建议赶快攻击秦军前锋。谢石听后,采纳了朱序的建议。十一月,谢玄派鹰扬将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军精兵5000人攻打秦军梁成部。晋军奋勇渡河,斩杀梁成和他的弟弟梁云,接着又分兵切断秦军退路。秦军此时腹背受敌,纷纷溃逃,争赴淮水,大约有1.5万人溺死。此外,晋军擒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并得到大批军械物资。

此战是一直处于劣势的晋军的首次告捷,战后,士兵士气振奋,乘胜水陆继进,径逼淝水。

3.对峙之后

苻坚、苻融登上寿阳城,看到对岸布阵严整的晋兵,又望见八公山(今寿县城北)上的草木,以为全部都是晋兵,感到害怕。

此时,前秦军在寿阳城东淝水西岸布阵,晋军驻军淝水东岸,两军隔水相望。

谢玄派人通知苻融,要求秦军稍稍后退,以便晋军可以渡过淝水,然后两军再一决胜负。秦军将领则认为自己人多,应该扼守淝水,阻止晋军上岸。苻坚主张在晋军半渡的时候,用铁骑突袭取胜。苻融也同意苻坚的主张。

没有想到,秦军一退不可收拾。这时,朱序发挥了作用,他乘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军信以为真,争相逃命。

看时机已经成熟,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猛攻秦军。

这时,苻融上马冲入军阵,想要阻止秦军盲目撤退,不料,苻融的马在混乱中被撞倒,他也被晋军所杀。

前秦主将被杀,更加溃不成军。谢玄等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今寿阳西)。

此时的秦军非常慌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追至,因而草行露宿,丝毫不敢停息,再者,每个人都是饥寒交加,有70%~80%的秦兵死去。苻坚中流矢,单骑逃往淮北。

朱序、徐元喜以及原前凉主将天锡等人一同投奔晋营。晋军收复寿阳,并俘获了秦淮南太守郭褒。

苻坚沿途不断收集离散士卒,尽管如此,等他到洛阳时,部下仅有10余万人。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姚苌等氏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来源:凤台家园、图片来自于网络

你可能还想看

猇亭古战场是历史上少有的古战场,当年鏖战之地今日明山秀水

湖北宜昌猇亭古战场是世界上少有的古战场,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著名战役有:白起烧夷陵、公孙述架浮桥、三国猇亭之战、吴三桂兵败夷陵等战役。如今的猇亭古战场悬崖峭壁上留有一条约1000米的古栈道遗址。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大诗人白居易等在游览猇亭古战场时都留有传世诗篇。景区以三国军事文化为主线,是中国古战场三国军事文化的一个连接点。去往猇亭古战场风景区交通非常便利,宜昌市可乘101路,102路,103路,106路(小溪塔---猇亭)直达。

古战场风云: 井陉之战,韩信反其道而行之“背水一战”全歼赵军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派汉军统帅赵王张耳率领三万汉军与淮阴韩信、北平侯张苍以及祝阿侯高邑率领单独的缻度军会合,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牵制作战。

公元前205年,在“彭城之战”中汉王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打的大败而逃,汉军损失数十万,刘邦也不得不退回关中,而那些本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王,也纷纷投靠了项羽。这些“墙头草”诸侯王拥有的地盘,严重威胁到了刘邦的侧翼安全。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但是在黄河北方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这三个势力说是中立,其实就是墙头草两边倒,估计还打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打算。汉王刘邦想要消灭楚国,在听从了韩信的建议后,决定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准备依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两路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击败代国的相国夏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提出韩信已经俘虏了魏王豹、夏说,现在汉军是乘胜进攻赵国,汉军士气正盛,我们应该避其锋芒。但是汉军要远行千里送粮补给困难,而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草输送一定很慢且后续力不济。李左车建议陈余: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汉军主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张耳、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

可惜了赵军主帅陈余没有听从李左车的正确战略计划,自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决定摆出阵势来与汉军正面相抗。韩信得知陈余没有听从李左车的意见,决定“出奇制胜”。韩信命汉军在井陉口30里外扎下营寨,到半夜时,韩信挑选了2000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

天亮以后,赵军主帅陈余一看韩信“背水列阵”这可是兵家大忌,兵法云: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而韩信竟然反其道而行之。赵军主帅陈余大笑,说韩信无谋,竟不懂用兵常识。不久韩信亲自率领汉军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逼进,陈余大喜命令赵军主动进攻,两军交阵了一会,韩信佯败而逃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汉军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而汉军是前有强敌,后有水阻,已经无路可退了,因而汉军人人死战,奋勇杀敌,抵挡住了赵军凶猛的攻势,因为赵军倾巢而出,且战事胶着。埋伏在赵军后方的2000汉军轻骑趁此时机,突然向赵军大营攻去,很快就占领了赵军大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招展,好不威风。

赵军在久攻“背水一战”的汉军不下,遂下令撤兵,赵军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赵军上下因此惊恐大乱,兵卒纷纷逃散,汉军的2000轻骑和韩信率领的主力两面夹击,赵军仓皇向泜水(今河北获鹿南2.5公里,现已被湮塞)方向败退。

战争的结果:

赵军被汉军追上,赵军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韩信趁此时机,率领数万汉军,连下赵国五十余城。

或许很多人都把韩信的“背水一战”和项羽的“破釜沉舟”相提并论,书生个认为这两者完全不一样。项羽是真的打算“置之死地而后生”,而韩信只是用来“迷惑”赵军主帅陈余,如果汉军抵挡不住,估计埋伏的汉军两千轻骑会大张旗鼓的攻打赵军大营,而赵军主力一定要回师救援。韩信这家伙想出的战略是“进可攻,退可守”,韩信是欺赵军主帅陈余无谋,换李左车韩信绝对不敢背水列阵。参考文献《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