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2004年10月,位于凤台县城西北20公里处幸福沟畔的板张集村西头。绿荫环抱中的园区,拥有墓、碑、馆、亭、路、桥、门于一体。这里安葬着1948年10月为解放凤台县城牺牲的豫皖苏六分区12团的营长李振海、四连连长王福成、指导员刘法家、班长刘会民等14位烈士,墓区南侧竖立着抗日战争胜利前参加工作牺牲于凤台境内的五位县团级革命烈士纪念碑。

陵园建设以来,几经扩续建,面积已达25000多平方米。北端建有一座“板张集革命历史展览馆”,三个展厅展出了凤台地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来凤台巨变五个阶段的300多幅珍贵图片和数据,勾勒出了凤台县百年的历史沧桑。陵园的主碑矗立于小广场的中央。园内的碑廊立有32块碑刻,其中20尊镌刻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几代领导人的题词和语录。5个亭台、4幢浮雕、3个牌楼大门点缀其间,寄托着对先烈们的缅怀和敬仰,回响着伟人的教诲和鼓励,是一处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建成后的8年来,已接待参观者十多万人次,在清明等重大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师生纷纷到烈士陵园凭吊英烈、参观展览,已成为新党员、新团员的宣誓和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培育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大课堂。

走进凤山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们致敬!

凤山板均革命烈士陵园

板均(原名八达乡)与东兰一山之隔,是凤山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1926年初,廖源芳、黄文通、廖由斌、黄伯尧、韦鼎年、梁福臻、黄松坚等一批从东兰第一届农讲所学习回来的学员和农运骨干,积极奔赴全县各地,发动、组织农民起来建立农民协会,与压在头上的封建势力作坚决斗争。

1926年初,廖源芳在长里区八达乡建立了凤山县上段第一个乡农民协会。

1929年10月下旬,东兰县党组织派中共东兰县委委员韦菁到凤山上段从事建党工作。韦菁以东凤交界的长里区八达乡、三洞乡为革命据点,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并建立了中共八达支部,支部书记周家隆(后由陈宝善接任)。这是凤山县成立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板均作为凤山革命的重要据点,自然成为敌人进攻和围剿的重点。在历次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板均(含那兵)有50多名革命军民英勇牺牲,涌现出为保守红军机密而惨遭敌人砍臂剖腹的红军女交通员周妈滚、宁死不屈而被敌人敲牙抠眼、剖腹挖心的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宝善等著名英烈。

1983年,凤山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了一座简易的纪念陵园。

1989年11月,板均村党支部、村民委通过组织群众集资、向县、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求助等方式,重新修缮扩建。现陵园由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石围栏等建筑物构成,总面积271平方米,颇具规模。

都昌县烈士陵园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

位于都昌县南山风景区的革命烈士陵园主体项目已完工。陵园前的牌楼上“红色记忆”四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这里将是人们祭奠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建成后将成为风景区的一个新的景点,也将为广大群众缅怀先烈提供庄严肃穆、整洁美观的纪念场所。

甘肃革命史迹:环县烈士陵园​

环县烈士陵园位于环县县城环洲路,始建于1952年10月,占地面积15620平方米,包括烈士骨灰堂、烈士纪念碑、烈士功勋墙等。陵园墓区松柏林中安葬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18名革命烈士遗骸。2016年被环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甘肃省文物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